神圣罗马帝国 第757节

  如果再加入原本军费预算,那么今年皇家海军的军费预算直接就突破了一亿英镑,都赶上了原时空军备竞赛最激烈的时候。

  当然,现在也是军备竞赛最激烈的时候,区别只是在于缺少了前面的预热,直接就过度到了决赛环节。

  这种没有预赛,直接争夺最后总冠军的玩法,英国人明显不适应,起码议会就没有反应过来。

  很多人都在怀疑,这是不是皇家海军和神罗海军在唱“双簧”,以骗取巨额的军费预算。

  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尽管英奥两国海军没有真正勾搭过,但是在要军费的时候,都默契的高举“威胁论”。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发生的次数多了,落在有心人眼中,那就不再是巧合。

  原时空都传出了英德海军联合骗取军费的新闻,现在再来一出英奥海军联合骗取军费的传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还有非正常情况不是么。

  英国政府虽然财大气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资金就无限了。在军费上花得多了,就必然要压缩其它领域的开销。

  每一名议员的背后,都是利益集团支撑的。海军军费预算增加,有人会从中受益,同样也会有人吃亏。

  利益是不带脑子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完全是正常操作。

  何况,神罗的造舰计划还做了遮掩,大家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敌人故意搞出来诱骗他们上当的。

  要知道海军军费预算增加,从来都不是一次性投入的。等军舰服役过后,每年都有增加维护成本。

  类似的当,英国政府已经上了不只一次。反正皇家海军又不敢杀进地中海,维也纳政府根本就不怕玩儿崩了。

  看看军舰总吨位对比就知道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海军总吨位量比都保持在10:7,结果现在变成了10:6.5。

  看似比例变化不大,实则折腾出去的都是钱。尤其是皇家海军还封存了大量的法制军舰,要不然双方的吨位总量差距还会更加悬殊。

  本来吨位总量领先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皇家海军的霸权牢不可破。可惜,伴随着“超级战列舰时代”的降临,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在见识到超级战列舰的战斗力后,皇家海军才猛然间意识到“军舰过时了”。

  一夜之间,海军革命技术爆发,在超级战列舰面前,传统的各类主力舰都变成了小孩子玩具。

  伴随着海军重新洗牌,皇家海军对神罗海军的压倒性优势,也渐渐不复存在。

  见海军大臣被议员们喷得狗血淋头,坎贝尔首相有些坐不住了。按照现在的情况这么吵下去,估摸着敌人都打上门来了,他们都没有做出决定。

  “肃静!”

  “请各位议员遵守会议秩序,禁止进行人身攻击。”

  议长的声音响起,会场暂时性恢复了秩序。看得出来,大家还是很自重身份的,总算是没有演变成“泼妇骂街”。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基本上每一次会议,都需要议长提醒几次。

  这还是上议院,议员们都是贵族出身,大都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下议院那就更热闹了。

  吵架只能算是小儿科,上演全武行都是时有发生。

  在英国民间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议员,不光要能言善辩,更要有一副好身体。”

  见场面安静了下来,坎贝尔首相:“诸位,局势已经非常危急了。

  神圣罗马帝国帝国议会,在上个月就批准了海军军费预算增加案,现在神罗各大造船厂都已经开工了。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超级战列舰,就高达13艘之巨。

  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清楚。普通的军舰在超级战列舰面前,根本就没有生存生力。

  如果我们不立即跟进,一旦让敌人这批军舰服役,皇家海军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以神罗的野心,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向我们发起挑战。

  尽管我对皇家海军的信心十足,哪怕是军舰性能落后,我们的官兵也能够凭借专业素养以弱胜强。

  但是,这需要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会给其它国家有机可趁。

  作为一个岛国,我们必须要时刻保证海权优势,一刻也不容放缓。”

  提起“神罗帝国议会”,坎贝尔就暗自羡慕不已。同样是议会,两者之间的区别太大了。

  神罗帝国议会做出一项决策,最快只需要几个小时,最慢也不会超过半个月。

  这样的效率,那是英国议会万万也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不是因为议会通不过,坎贝尔都想要效仿神圣罗马帝国在《议会法》中增加效率条款,强制规定议会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做出决策。

  想想就行了,神罗帝国议会才多少议员,不列颠议会又有多少人,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人多力量大,但是人多也会强行“降智”。别的不敢确定,只是在吵架的时候,绝对是人越多场面越感人。

  对比只有几十人的神圣罗马帝国议会,人丁兴旺的英国议会,明显要更难管理一些。

  坎贝尔的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反对派的议员跳了出来,质疑道:

  “首相阁下,我们都知道帝国正在面临挑战,但这不等于纳税人的钱,就可以被随意挥霍了。

  一次性增加7000万英镑的军费预算,还仅仅只是一年,阁下莫非觉得英镑就是草纸,我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既然敌人增加了5000英镑的军费预算,那么等额跟进就是了。难道在同等条件之下,皇家海军还怕他们不成?”

  时代在变化,大家的心里预期同样在发生变化,皇家海军的发展规划也是不断的降低标准。

  先是从最初的三强战略,变成了两强标准,接着又降低到了对老二5:3,再然后是10:7、4:3。

  咬牙支撑到了现在,很多人的心里预期,再次发生了降低。颇有几分一战后,英国政府对美国人态度。

  刚开始强硬,准备凭借皇家海军压制美国人,尝试了一下发现自家的钱包不够鼓,被迫做出了退让。

  现在虽然没有到那一步,可是皇家海军每年不断膨胀的军费,还是让英国政府有些吃不消。

  如果仅仅只是坚持几年,那么凭借不列颠积累下来的底蕴,自然不是问题。

  可是神圣罗马帝国大势已成,一时半会儿根本就pk不下去。这场突然爆发的海军军备竞赛,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参考英法百年战争,很多英国人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打算,准备凭借海峡优势慢慢耗下去,等待欧洲局势发生变化。

  如果搁在一百年前,这样的计划自然没有问题。可惜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真要是长期耗下去,反倒是不列颠更加吃亏。

  皱了皱眉头,坎贝尔无奈的解释道:“阁下只看到了军费预算,却忽略了实际情况。

  尽管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造舰工业,但是我们建造军舰的成本,还是要比奥地利人高出10%~15%。

  军舰建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每一艘军舰的诞生,背后都牵扯到了上百个行业。

  不管我们原不愿意承认,在整体工业产业链上帝国确实落后与神圣罗马帝国。

  不光是军舰建造,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后期维护军舰成本,我们均比敌人略高一些。”

  没有办法的事情,军舰这种牵扯相关企业众多的行业,不得不受工业体系的影响。

  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在这方面明显更占便宜一些。

  同样功能的零配件,神圣罗马帝国的生产成本,就是要比其它国家更低一些,并且越是技术含量高的配件,这种成本优势越明显。

  在自由贸易时代,没有任何限制,英国造船厂可以同样从神罗采购零配件,无非是多点儿运费,成本上不存在明显劣势。

  可是伴随着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这种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进口需要支付高昂的关税,丧失了性价比。

  原本被逼到破产边缘的本土企业,好不容易才翻了身,现在自然要补补血了。

  零配件采购价格上去了,造船厂报出来的单价,自然也上去了。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这笔单只能由英国政府来买。想要把成本降下去,那就只能等相关企业完成技术革新。

  当然,成本虽然增加了,还是不至于直接增加40%那么过分。

  坎贝尔的解释,更多还是为了转移议员们的视线,以便获得更高的军费预算,保证对神罗海军的绝对压制。

第1097章 真正的危机

  连哄带威胁,外加内阁政府全力做保,英国议会终于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增加军费的议案。

  只不过7000万英镑的预算,被砍到了6581万。这已经算是好的了,预算在议会被腰斩都是常有的事情。

  或许是感受到了神罗的威胁,众位议员受到了现实的刺激,大家挥舞镰刀的时候手下留了情。

  尽管是如此,前前后后各种流程走下来,等海军完成招标确定造船厂后,时间还是到了5月份。

  不等坎贝尔松一口气,新的噩耗又传来了。两万吨以上的船坞数量不足,无法一次性开工那么多超级战列舰。

  “什么,都到了这个时候,你告诉我满足条件的船坞不够?”

  坎贝尔首相咆哮道。

  不生气不行,超级战列舰动则两万多吨,这样的大块头根本就不能放在船台上,施工必须要在船坞内进行。

  可是船坞也不是大白菜,尤其是两万吨以上的船坞,那更是凤毛麟角。

  原时空一直到一战爆发,都没有听说谁一次性开工十几艘无畏舰,并非大家不想,主要是硬件条件不满足。

  即便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同时开工十几艘大型军舰建造的,也只有美国人一家。

  面对首相的质问,海军大臣斯温丁满腹愁容的回答道:“非常遗憾,首相阁下。

  尽管我也不愿意相信帝国居然会出现产能不足,但这就是现实。无畏舰诞生时间太短了,我们根本就来不及兴建更多的大型船坞。”

  尽管最近这些年,不列颠的造船工业发展迅速,但是超过两万吨的商船还是凤毛麟角。

  不是没有技术,主要是市场需求不大。虽然理论上来说,商船的吨位越大,单位运输成本就越低,但那仅仅只是理论上。

  现在才刚迈入20世纪初期,海外贸易远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拿什么装满两万多吨的商船?

  现在需要依赖船运的大宗商品,一共就那么几样,分别是:农产品、棉纺织品、石油、矿石、钢铁。

  虽说是大宗商品,但是对大型商船的需求量,实际上仍然不大。

  以棉纺织品为例,谁敢一次性投放几万吨商品,进入同一个市场?

  就算是有大型商船,那也只能拼单。这个单子可不好拼,不可能有那么多订单,恰好赶在同一时间需要运送。

  何况,也不是所有的订单都可以拼在一起。很多商品对运输条件,还是有硬性要求的。

  对运输公司来说,与其使用三五万吨的商船时常装不满,还不如用万吨商船经济上更合算。

  钢铁也是一样,大部分国家一年最多也就采购万儿八千吨,动则消耗几十万吨、几百万吨的国家,基本上都能够自产。

  纵使有订单,通常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采购。毕竟,钢铁是要生锈的,一次性买多了很可能就砸在了自己手中。

  矿石也好不了多少,大宗是大宗了,问题是各国的需求量小啊!

  自由贸易时代嘛,对很多国家来说,与其购买矿石进行提炼,还不如直接在市场上采购成品,经济上更加合算。

  包括不列颠也是如此,除了钢铁需求量大,要自己在本土建工厂进行提炼外,其它稀有金属那都是直接买买买。

  不同于后世,这年头连“铝”都稀有金属,不列颠每年最多也就消耗个万儿八千吨,自己动手提炼还不亏死。

  原时空一直到1913年,不列颠的铝产量都只有七千多吨。大规模工业生产,那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事情了。

  其它的稀有金属,那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都只是存在于实验室,根本就谈不上工业运用。

  市场需求量太小,根本就容纳不下太多的企业。资本逐利,赔钱的买卖自然没人干。

  后世消耗最多的石油,现在一年的开采量也不过那么三千多万吨,大部分还是在神罗内部自产自销。

  就算是需要大型油轮,这样的生意也是内部消化,订单根本就不可能落到英国造船厂手中。

  农产品同样是如此,神罗一家独大,运输也是自己一手包办,根本就没有英国造船厂介入的机会。

首节 上一节 75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