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55节

  铁路早一天通车,主力部队就能够早一天开过去,胜利就能够早一天到来。

  在战略大局面前,自己人都可以舍弃,何况是一帮不值钱的法兰西劳工呢?

  沙皇政府着急,日本政府更着急。不同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沙皇政府,日本政府可是勤俭节约的代表。

  没有办法,金主爸爸的钱也是要还的,并且还是高利贷,能少借一点还是少借一点的好。

  看看日军的装备就知道了,比起甲午时期都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很多部队还使用着当年缴获的战利品,可以说将“勤俭持家”发扬到了极致。

  幸好对面的俄军装备也不咋地,仅仅只是比他们好那么一丢丢。火力虽然强大一些,但是受限于后勤供应不足,弹药只能省着点儿用。

  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帝国内部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流放区”。不仅流放罪犯,同样也流放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倒霉蛋。

  如果说官员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那么这里的军队,就是俄军中的边缘者了。

  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日常训练,都不能和主力部队比,战斗力自然也是俄军中垫底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敌人,拥有优势兵力的日军,居然没有能够打出秋风扫落叶的气势,日本政府自然要急眼了。

  哪怕是涵养很好的明治天皇,都忍不住爆粗口,一连几次御前会议,都逮着陆军高层狂喷。

  不生气不行,陆军的战绩确实拿不出手。围攻旅***要塞几个月,除了留下满地尸体外,仍然在外围打转儿。

  按照军方说法,那是因为俄国人采用了最先进的战壕+机枪+钢筋铁丝网防线,非常难以突破。

  发现了问题所在,但是这有意义么?

  答案是:没有。

  蝴蝶效应的影响是强大,作为陆军中的风向标,各国陆军都情不自禁的向神罗陆军看齐。

  受神罗影响最深的俄国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伴随着一代代留学生的努力,神罗陆军的战术自然也流传到了俄军中。

  让本就易守难攻的***顺要塞,变得更加可怕。以至于日军的传统冲锋战术,变成了送人头战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乃木希典大将怕是要和军神绝缘了。尽管这位日本陆军第3军司令,才刚刚抵达前线接替前面某位切腹自尽的倒霉蛋。

  没别的原因,主要是他推崇的勇武“肉弹战术”,面对防御工事完备的***顺要塞,已经丧失了威胁。

  在日本这个推崇强者的国度,失败者是没有资格被崇拜的。要是不能完成作战任务,乃木希典的命运就和前任差不多。

  不光是***顺要塞战事不顺,就连东满、南满一带的战斗,同样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发展。

  尽管日军取得了上风,逼得俄国人不断后退,可日军同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究竟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估计一时半会儿还很难界定。

  不同于原时空,最近几十年俄国人可是大战不断。哪怕是远东地区的俄军战斗力也有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整体军官素质,明显高了不只一筹。

  装备更好了,军官素质提高了,战斗经验更丰富了,战斗力自然也上去了。

  遇强则更强,那只是幻想。日本陆军虽然也在跟着学习,但还是没有俄国人效仿的那么彻底。

  尽管日军士气更高,可是俄军的士气也不低啊!并非俄军官兵喜欢打仗,更多的还是因为面子。

  输给日本人,这让傲气十足的俄国人,如何能够接受?

  即便是日军数量更多,可是先天上的心里优势,让俄军官兵觉得自己能行,根本就不怂。

  原时空日本能够获胜,很大程度上也是海军的贡献。海战的胜利,坚定了日军官兵获胜的决心,同时也动摇了俄国人的军心。

  现在才刚刚开始,尽管不少战场出现失利,但是俄军还没有到军心动摇的地步。

  吃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日本政府“勤俭持家”呢?

  在军费不足的情况下,陆军发展跟不上时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传统“武士道”思想的影响,很多日军将领认为靠“勇武”就可以弥补装备上的不足,鄙视只会玩儿火力的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有限的军费,大家首先想的是保障陆军的规模,而不是用来提升武器装备。

  现在吃了亏,意识到了火力的重要性,陆军也不好意思说出口啊!

  对于这一切,作为一名陆军出身的首相,桂太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陆军高层不好意思开口,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面子。担心承认错误会受到海军嘲笑,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还是怕影响未来在帝国中的话语权。

  没有办法,这也是日本的特点之一,不允许犯错误。

  自从卫兵递过来一份战报后,明治天皇的脸色阴沉了下来。桂太郎知道又有坏消息传来了,急忙补救道:

  “陛下,息怒。我们这次面对的敌人是俄国人,前线部队进展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加快部队的进度,我提议向英国人采购一批装备,增加部队的实力。

  比如说:坦克和装甲车就不错,在攻克阵地的时候,能够发挥很大的功效。

  虽然贵了一点儿,但我们只需要少量采购,应该花不了多少钱。”

  俄奥是同盟,日俄战争都已经爆发了,维也纳政府自然不会将军火卖给日本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英制陆军装备,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没有市场竞争力,但日本政府还是没得选择。

  除了这两个国家外,其它国家的武器装备只有更垃圾,没有最垃圾。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只有神罗的装甲部队拥有师级编制,其它国家的装甲部队最多也就到团一级。

  一方面是因为贵,装备贵、后期使用维护费用更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不达标,核心部件无法自产。

  日本这样的穷国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弄几辆撑门面外,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装备。

  要不然也不至于战争爆发后,连一支突破敌人防线的装甲部队,都凑不出来。

  明治天皇点了点头:“那就采购吧,速度必须要快,最好是直接购买英国人的现役装备。”

  用装甲部队能不能突破敌人的防线,明治天皇也不清楚,但是根据欧洲传来的经验确实是如此。

  起码,反法同盟当年就是装甲部队开路,撕破了法国人的防线,然后一路长驱直入的。

第1095章 纠结的卡洛斯

  日本距离英伦三岛可不近,就算是马上达成协议,立即从伦敦装船运回来,那也要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何况,装甲部队是技术兵种,熟悉装备、基础训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能够在半年内投入战场,都算高效率了。

  对眼下的日俄战争来说,只能算是远水。想要解近渴,还是需要日本陆军自己努力。

  在这个问题上,谁都帮不上忙,论起具体战术指挥能力,前线的军官明显比政府中这帮文官在行。

  专业人士都搞不定,业余人士就更别说了。日本的家底子薄,经不起任何折腾,还没有到任性的时候。

  伊藤博文:“远东战场虽然有些麻烦,但总体还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根据英国人提供的情报,西伯利亚铁路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才能通车。

  加上铁路后期通车、整合时间,估计1906年初才能真正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

  麻烦的是国际局势。不列颠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了,很多事情都拿到了台面上,连遮掩都懒得做了。

  说不准哪天他们就打起来了。帝国和不列颠捆绑太深,现在又和俄国人开战,霸权争夺战一旦爆发,我们根本就没得选择。

  虽说皇家海军占据绝对优势,英国人立于了不败之地;但是横跨亚欧非三洲的神圣罗马帝国,掌握的陆地霸权同样不可撼动。

  两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这场霸权争夺战的最终结局,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本该是一件好事。

  可是偏偏帝国的运气不好,恰好赶在这个时间和俄国人爆发战争。一个不好,我们就要被卷入霸权争夺战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列颠和神圣罗马帝国很有可能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被迫选择停战。

  他们是家大业大,打一仗没有关系,我们这些被牵连进去的国家就倒霉了。

  类似的案例,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就如同我们的战国时代。”

  伊藤博文的担心,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以日本的国力,跑去参与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的霸权争夺,最终结果绝对是悲剧收场。

  哪怕是英国人赢了,站在了胜利者一边,等待他们的命运也绝对不会美好。

  没别的原因,唯实力不济尔。光俄国人都让他们精疲力尽,哪里还有能力去其它地方抢地盘。

  赢了,分享不到战利品;输了,却有可能赔上全部家底。这样的霸权争夺战,搁谁身上也不愿意掺合啊!

  这种经验教训,日本政府是不缺乏的。“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多是村镇级别的斗殴,但借鉴一下古人的经验还是可行的。

  几个大名争霸,最先倒霉都是小诸侯。跟着老大干仗,不仅要当炮灰,就连战利品也只能捡剩下的。

  若是伤亡惨重,那只能自认倒霉。碰上仁义点儿的,可能还多少关照一下,帮忙保存家族传承;遇到狠辣的,直接被主家吞并掉。

  首相桂太郎:“伊藤君,没必要想太多。国际局势变化非我们所能够掌控,眼下帝国能够做的就是赢得这场战争。

  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和不列颠的霸权争夺,我们只能跟着局势发展伺机而动。

  只要帝国把握好其中的度,不要参与的太深,就算是神罗获得了胜利,维也纳政府也不可能劳师远征专门寻帝国的晦气。

  何况,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败俱伤的可能性最大,帝国的危险并不大。”

  距离是最好的护城河,对现阶段的日本来说,远离欧洲大陆就是最大的优势。

  甭管英奥斗争的多么激烈,主战场都在欧洲。日本政府只要不自己往里面钻,成为一个旁观者的可能性非常大。

  就算是英国老大不高兴,还有俄国人顶缸啊!忙于日俄战争,无法分心南顾,就是最好的理由。

  牵制俄国人,减轻不列颠在印度的压力,就是他们对联盟的最大贡献。

  当然,桂太郎得出这样结论的前提条件是:英俄没有勾搭到一起。

  要是俄国人倒向了英国人,他们就没得选择了,只能结束战争,硬着头皮南下。

  毕竟,英国人的钱也不是好拿的。既然收了人家的钱,那就要命来还。

  ……

  远在万里之外的日本政府都感受到了压力,直面风暴的欧洲国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又到了几十年一遇的站队季,到了现在这一步,大家必须要做出抉择了。

  “选择大于努力”,对国家同样适用。这一步迈了出去,再想要回头就难了。

  未来几十年究竟是“吃香的、喝辣的”,还是“吃糠咽菜”,就看现在这一波下注的结果了。

  巴黎,自从欧陆战争结束后,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就跌落成了二线城市,在国际上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昔日,那种巴黎政府一跺脚,地球都要抖三抖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的。

  现在有的只是一个在狭缝中求生存的波旁王朝,丝毫没有昔日欧陆霸主的嚣张气焰。

  不光是政府没有了气势,就连民众同样也丧失了信心,丝毫不见当年的傲气。

  原本思想活跃的革命圣地,现在就宛如一滩死水。伴随着战争的结束,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就此终结。

  热血沸腾、激情洋溢的校园辩论不复存在,热情似火、浪漫无限的巴黎大街更是无影无踪。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巴黎民众不在热衷于讨论政治,国际大事新闻,还不如商店打折更能吸引大家注意力。

  曾经的报纸之都,现在已经沦落到报停无影踪的地步,仿佛民众们都不爱看报纸了。

  眼前的一幕幕,让带着使命的劳合-乔治在内心深处蒙上了一层阴影。

  生机勃勃的巴黎不复存在,现在有的只是一群只为生存的行尸走肉。

  扪心自问,这样的法兰西,能够承担起“反神罗”的重任么?

首节 上一节 75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