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46节

  要建设大学就不行了,除非是他想建立一所文科类院校,或者是军事院校,要不然教师肯定凑不齐。

  ……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罗德瑞格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殿下,除了德雷克教授接受你的邀请外,其他人都选择了拒绝,不过他们推荐了自己的学生。”

  事实再一次证明,理想这玩意儿属于少数人。作为皇子威廉都亲自写信邀请,结果还是只请动了一名教授。

  推荐自己的学生,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单纯在给威廉这位皇子的面子。

  要知道,威廉的邀请信也不是滥发的。哪些功成名就的存在,他都没有去自讨没趣,邀请的都是专业领域需要机会的新人。

  很遗憾,真正把人生奉献给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能够成为教授的,年纪都不小了。拖家带口的,想要他们离开本土的舒适区,前往海外殖民地打拼,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当然,这些都不算最重要的,关键是愿意离开欧洲大陆的精英,早就被前面的贵族挖跑了。

  看看非洲大陆就知道,同样是一穷二白的开局,当地已经拥有了十几所专业大学,并且教育质量还不低。

  表面上来看,这些大学都是维也纳政府建立的,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当地贵族赞助。

  不光是赞助经费,更重要的是赞助人。除了从欧洲挖的教师外,还有一部分老师直接就是当地贵族子弟。

  这也是神罗的国情,德意志地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拥有足够资源的贵二代们,学历普遍都较高。

  相比之下,南洋地区就不具备了。并非当地贵族废材,主要是开辟奥属南洋太过顺利,分封的贵族领主偏少。

  基数小了,出现理工科人才的概率就更小了。就算是偶尔出现,那也是宝贝疙瘩,早就安排地妥妥的。

  “唉!”

  叹了口气后,威廉无奈的说道:“看来挖人,只能等经济危机了!”

  受弗朗茨的影响,几个儿子都没有无端迁怒人习惯。抢人大战,每天都在神罗上演,除了一个皇子的身份外,威廉没有任何优势。

  在这个问题上,甭指望贵族会给他面子。莫说是皇子了,就算是皇帝出面都要各凭手段。

  “殿下,其实现在建立大学也不是不行。虽然我们理工科的教师数量不足,但是其他领域还是不缺人的,派去国内学习半年就可以上任。

  以奥属南洋地区的特殊情况,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按照国内的标准建立大学,直接降格按技术院校就行了。

  有德雷克教授在,加上其他人推荐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将理工科的架子搭起来,培养基础理工人才还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这里又没有竞争,就算是教学质量差一点儿,也不愁没有生源。

  如果想要增加国际影响力的话,我们还可以开设军事基础教学,以帝国军队的威名,不愁没有国际学子报名。”

  罗德瑞格提议道。

  甭管教学质量怎么样,建立南洋地区第一所大学本身就是一大政绩。对正处于考核状态的威廉来说,这份政绩绝对是一大加分项。

  既然是加分项,自然是声势越大越好了。虽然神罗不提倡教育国际化,但是一所大学在国际上拥有影响力,那也是锦上添花。

  恰好,南洋大学就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先天就占据了优势,更何况还有神罗的加成,对东亚学子拥有莫大的影响力。

  如果脸皮厚一点儿,完全可以宣称是亚洲第一大学。至于更早建立的东京大学,忽略掉就行了。

  反正现在东亚正处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阶段,东京大学远没有后世那么牛逼,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一定有某些技术院校高。

  对筹建中的“南洋大学”,只要把知名度打了出去,就算是完成了一半。至于教育质量的问题,完全可以后面慢慢弥补。

  说白了,上大学都要花好几年时间。完全可以一边开课,一边补充师资力量。

  只要最终的毕业生,质量是合格的,谁敢说南洋大学就不行了?

  威廉不确定的问:“你的意思是教学质量不够,就用生源质量来弥补。问题是这能行么?”

  尽管罗德瑞格没有直说,但是两度提出了“不缺生源”,明显就是最好的暗示。

  “殿下,好学校一样能够培养出坏学生,烂学校同样也有好学生。

  在教学资源一样的背景下,出现这样的分化,明显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我们用的教材、管理模式,都可以完全照搬国内的高校。

  只要我们招收的学生质量足够好,愿意深入钻研,就算是师资力量有所欠缺,也无伤大雅。”

  坑人,或许存在吧!毕竟教学质量差,确实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

  但是在这年头,能有一个高等教育的机会,都非常的不容易。多一所大学出来,就意味着增加了几百、上千个机会。

  大浪淘沙,这么多学子中,总能够淘出金子来。不求出现天纵之才,只要有部分人能够达到国内的平均水平,或者是稍微略差都算成功。

  沉思了一会儿功夫后,威廉点了点:“那就先把架子搭起来,我会和教育部沟通为学校选址,教师招聘和后续宣传工作就交给你了。

  如果教育部不能派有份量的人过来担任校长,我就亲自上。为了确保第一次招生能够顺利完成,声势必须要造起来。”

  节操神马的,在政治面前从来都不值得一提。为了政绩威廉也是拼了,甚至做好了自担任校长的准备。

  ……

  东京,伴随着沙皇政府代表的抵达,俄使馆案再次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在日本政府的强力镇压之下,东京终于恢复了正常。在组织者们纷纷锒铛入狱的大背景下,东京民众抗议游行示威的活动也终止了。

  ……

  神圣罗马帝国驻东京使馆中,何塞公使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慎重的问道:“刘,你确定放了几名学生,就能够帮助帝国扩大在远东地区的贸易份额?”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殃及池鱼的华人留学生也越来越多。最早的倒霉蛋王德成,终于不再孤单。

  牵连到的人越多,背后活动的力量就越大。原本只准备牵桥搭线的刘会长,最终还是被说动了,做了这个说客。

  凭借对神圣罗马帝国的了解,刘会长清楚谈被捕学生是否冤枉,没有任何意义。

  想要请人帮忙,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益。直接送礼太落伍了,以神罗官僚的节操,对陌生人送来的礼物,从来都是吃抹干净不办事。

  暗地里进行操作,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还要承担暴露的风险。

  不管是中华会馆,还是刘会长本人,都无法承担这样的风险,即便是背后的人情很香。

  送礼不行,那就送政绩。这玩意儿,所有官僚无论大小都喜欢。

  反正这些东西,有留学生背后的家族出力,他只需要做个顺水人情就行了。

  事实也是如此,听到能够扩大贸易份额,何塞公使立即就上心了。

  无非是释放几名倒霉蛋,根本就不算事儿。莫说不是凶手,就算是真的凶手,只要利益足够大,同样有商量的余地。

  “公使阁下,这些留学生的父辈,都是远东帝国政府的官员,身后的家族在远东帝国非常有影响力。

  你现在能把他们弄出来,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我们华人讲究知恩图报,你能够同时收获他们连同背后家族的友谊。

  要扩大贵国在远东地区的市场份额有些困难,但是扩大阁下指定的几家洋行在远东地区的市场份额,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据说受日俄关系紧张影响,远东帝国近期又有一笔百万军购大单,目前尚未确定买家,你看……”

  不待刘会长把话说完,何塞公使严肃的脸,就笑开了花:“如果这笔订单,能够落入帝国手中,我想这不是问题。”

  没有办法,同为公使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作为驻日公使,何塞显然没有办法和驻英、驻俄公使相提并论。

  如果只是这也就罢了,偏偏日本国又太穷,想要捞取政绩都没机会。

  要不是俄使馆案爆发,他还是那个没有存在感的神罗公使,根本就没有表演的机会。

  何塞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有被眷顾的一天。先是俄使馆案爆发,自己获得了捞取政绩的机会,现在又有一笔军购大单送上门来。

  别看百万两白银的数额并不大,但架不住军火贸易暴利了。这一单至少有数十万两白银的利润,如果算上后续弹药采购,这个利润甚至会超过现在的采购合同。

  如果拿下这笔订单,回头甩给军方,不仅能够收获一笔政绩,还能够获得军方的好感。

  对有志于仕途的何塞公使来说,这里面的意义非同一般。连带着看这位不速之客的刘会长,都顺眼了很多。

  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刘会长也松了一口气。当即保证道:“公使阁下,请放心。我们会尽力促成这笔交易,但运作需要一定时间。你看能不能先把人给弄出来?”

  不着急不行,国际法庭主持的审判会议已经开始,要是再不捞人,就要在法庭上见了。

  只见何塞公使微微一笑:“不用担心,我在国际法庭上还是能够说上话的。

  作为一群少不知事的学生,参与游行完全是受人胁迫,本身和俄使馆案并无关系。

  现在提前放出来,反而容易引起外界的猜疑。不如再等等,由国际法庭证明他们的清白。”

  真不是吹牛,作为神罗公使,何塞确实有影响国际法庭判决结果的能力。

  看看国际法庭的成员组成就知道了,大部分都是来自欧洲大陆。或许让他们违背原则进行审判,可能还有人会拒绝。但是放过几个连小鱼都算不上的虾米,那就不是问题了。

  见眼前这位不见兔子不撒鹰,刘会长欲言又止。

第1087章 公正判决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幕后黑手始终没有现身,日本政府只能自己吞下苦果。

  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有没有幕后黑手,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总之,日俄矛盾升级是必然的。

  没有爆发战争,那是日俄两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现在两国政府都在默契的拖延时间,谁先完成战争准备,谁就会先动手。

  或许是为了替日本政府减轻压力,又或许是单纯的巧合,1903年圣诞节后,伦敦政府发布公告宣布:退出自由贸易体系。

  没有什么好意外的,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的秘密谈判,在上个星期以失败告终。

  即便是弗朗茨提出的两国再次结盟,联合执掌世界霸权,都遭到了英国人的拒绝。

  想想也对,真要是继续维系自由贸易体系,和神罗联合执掌世界霸权,估计要不了十年,不列颠就要回家收衣服了。

  作为既得利益者,不放手一搏,英国人是不会甘心的,何况他们还有皇家海军。

  尽管皇家海军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但优势始终都是优势。

  伴随着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的霸权争夺,再也没有了缓和的可能。

  在密切关注远东局势的同时,弗朗茨也开始为接下来的争霸战做准备。

  坦率的说,弗朗茨并不想以战争夺取霸权,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从英国人拒绝妥协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战车就启动了。

  作为这辆战车的驾驶员,弗朗茨可以踩刹车,却没有办法阻止战车永远不向前行。

  “腓特烈照会各国,下个月在维也纳召开世界自由贸易经济峰会,鼓动各国一起制裁英国人。

  必要的时候,可以哄抬垄断性出口产品对英出口价格,让英国市场在短期内出现缺货,提前引爆经济危机。

  提前通知相关企业,让他们做好减产准备,尽可能降低我们的损失。对损失惨重的企业,政府酌情给予相应补贴。”

  垄断性产品不言而喻,除了粮食就是石油化工产品。至于机械设备,虽然英国人生产的产品性能不咋地,可毕竟还是能够造的。

  纵使是粮食和石油化工产品,神罗的垄断也不彻底,只要有时间英国人还是可以寻找替补的。

  可惜英国人缺的恰好就是时间。在国会尚未通过之前,英国政府就算是想要提前储备相关物资,都没有那份儿权力。

  政府没有提前储备,民间企业同样没有准备。按照不列颠的惯例,一项政策扯上几十年都有可能,大家根本就想不到会这么快就出结果。

  不同于神罗的经济体制政府可以随时干涉市场,伦敦政府却无权对国内企业指手画脚,更无法命令大家提前储备原材料。

  一旦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关企业势必要受到冲击,连带着下游消费也要大受影响。

  实施贸易壁垒,非弗朗茨所愿。这是两败俱伤的打法,英国人固然不好受神罗同样也会损失惨重。

  究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在事情发生前,谁也无法给出答案。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将伴随着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而爆发,所有的出口型企业都将遭到重创。

  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爆发就是战争的倒计时。有原时空的两次世界大战做模板,弗朗茨远比一般人看得远。

首节 上一节 74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