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没有军事威胁的腹地邦国一样,中央政府只承担25%的军费。
陆军部给出理由非常简单:没有外来军事威胁。
不开玩笑,这是认真的。
陆军部还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详细解释:俄罗斯帝国是帝国的盟友,不需要防备;而北欧联邦实力有限,对帝国构不成威胁。
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偏偏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单纯从表面上根本就无法分辨对错,连辩解都难。
作为普鲁士军方的一员,施利芬自然不认可帝国陆军部的说法。但是没有办法,他找到反驳的理由。
普俄之间存在矛盾,不等于神罗和俄国人也有矛盾。俄奥同盟持续了很多年,维也纳政府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沙皇政府不会入侵。
至于北欧联邦,那就不用提了。谈北欧威胁论,施利芬自己都觉得丢人。
为了寻找一个要军费的理由,施利芬也是绞尽脑汁。至于国内事先准备的理由,从抵达维也纳那一刻开始,他就果断的选择了放弃。
俄国威胁论也不是好谈的,真要是一味强调俄国人的威胁,没准维也纳政府就派兵帮助他们守边疆了。
具体可以参考西边的卢森堡公国,防御问题就是由中央军承担的,邦国军队只承担辅助作用。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普鲁士军方的自主权就全没了。中央军承担了边防责任,在普鲁士设立一个军区,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
头顶上有了一个统筹区域武装力量的军区,普鲁士军方就成为了那个倒霉的“知县”,被架空只是时间问题。
……
郊外一座军营中,参加阅兵的普鲁士军官团,此刻正在场上浑汗如雨。
作为指挥官的施利芬,此刻却是愁容满面。
“怎么,还在为军费的事情发愁?”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将施利芬从沉思中拉了出来。只见他皱了皱眉头,而后反问道:“马肯森,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你觉得除了这个大麻烦外,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我这么头疼?”
马肯森严肃的回答道:“有,并且还有很多!”
“比如说:陆军部提出的军官统一培养、分配的问题,以及总参谋部提出的各部队轮流换防计划。”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弗朗茨收拢了军队指挥权,但这个收拢也是非常有限的。
德意志各邦国都各行其是惯了,想要一下子把权力从他们手中收回来,明显是不可能的。
除了利用军费分配插手各邦国军队外,在弗朗茨的授意下,陆军部、总参谋部也试探性的提出了建议。
仅仅只是“试探”,统一军官的培养、分配,和部队轮换驻防,表面上看很平常,实质上却关系到了人事任命权和和平年代的军队指挥权。
真要是拿到了这些权力,所谓的邦国军队也就不复存在了。
尤其是人事权。只要陆军部在分配时,将各邦国出身的军官相互对调,自家的子弟无法在本邦国服役,权力传承就被打破了。
和平年代军队指挥权,同样是影响巨大。轮流换防,直接打破了邦国军队本地驻扎的传统。一旦不在本邦国驻扎,那么邦国军队还是邦国军队么?
涉及到了邦国军事贵族的核心利益,这样的提案根本就不具备可操作性。
真要是强行操作,搞不好刚刚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马上又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毕竟,现在神罗帝国的摊子大,靠得就是古老的传统分封模式撑起来的。
若是中央政府肆无忌惮的篡夺邦国权利,让海外的封地贵族们怎么想?谁都不愿意自己幸幸苦苦打下来的基业,最后替别人做了嫁衣。
建立信誉要很多年,但是破坏信誉往往只需要一次。
施利芬不屑的摇了摇头:“废话,这些提议都是笑话,根本就不可能通过,甚至连进入议会表决的资格都没有。
宪法上面写得明明白白,邦国军队只接受皇帝和国王的双重指挥。无论是陆军部,还是总参谋部,都没有插手邦国军队的权力。
他们存在的价值,只是辅助皇帝管理军队,而不是替皇帝管理军队,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看起来你的心情似乎不错,莫非是出去见朋友,有了意外收获?”
提到“朋友”两个字,马肯森的神情一下子不自然了起来。不同于本来就出身容克贵族的施利芬,马肯森就是草根崛起的代表。
出身萨克森马肯森,能够进入普鲁士军队,也是因为意外。
他祖父曾经是汉诺威骑兵指挥官,到了父亲那一代就已经家道中落,不仅没有贵族爵位,还沦落为了土地经济人。
年轻时代的马肯森,就立志于成为一名骑兵军官。当时奥地利还没有做大,普鲁士王国也没有衰败。
很快机会出现了,一面是奥地利开辟海外殖民地招人;一面是普俄战争爆发,柏林政府竖旗招兵。
年少气盛的马肯森,果断的选择加入普鲁士,干俄国人哪个讨厌鬼。
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运气,马肯森很快就脱颖而出,甚至还意外得到了威廉二世的赏识,可惜普鲁士王国还是战败了。
这个时候想要掉头,明显是不可能了。作为一名普通人,一步踏出的马肯森,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受限于普鲁士王国的舞台,平民出身的马肯森,很快就碰到了天花板。
一个萝卜一个坑,普鲁士军队规模有限,养不起太多的高级将领,没有背景的马肯森只能止步上校团长。
这已经是高配了,除非是职位大幅度提升,要不然上校就是马肯森的终点。
可惜普鲁士王国一共就四个师的编制,维也纳政府承认的将军职位不超过十五个,这点儿位置,容克贵族自己都不够分,哪里轮得到他上位?
平民出身,能够混到现在的位置,那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纵观普鲁士全军,都找不到第二个。
相比之下,儿时的玩伴却搭上奥地利崛起的快车。一路披荆斩刺,率先跨过了门槛。
如果只是这些,那也没什么,国情不一样发展不一样也正常。关键是神圣罗马帝国统一了,这种差异就明显了。
一个是中央军少将师长,一个是邦国军队上校团长,不用想也知道谁的未来更有前途。
这已经不是能力的问题,纵使马肯森再怎么厉害,普鲁士军中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前面的人不下来,后面的人就没有机会补上去。
虽然有些黯然,却也谈不上后悔。毕竟,能从平民爬起来的,在奥地利也是少数。
马肯森的朋友能够冲出来,除了运气和能力外,姓氏也是发挥了作用的。
没落的贵族旁系,平常时期和平民差不多,可是一旦翻了身,很快就能借助身后的家族续上人脉关系。
短暂的愣神过后,马肯森回答道:“算是吧!他建议我们不要轻举妄动,先加强同维也纳宫的关系。
毕竟,我们在强大的时候,没少得罪奥地利。
秋后算账倒不至于,但是维也纳政府中看我们不爽的人肯定不少。这些人不一定能够做成什么,但坏掉我们事却很容易。”
第1026章 看不懂的资本
春风拂面,万物开始复苏。在阳光的照耀下,枯萎的椿树重新吐出芬芳的红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轮回。
阅兵前的演练开始了,望着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军队,施利芬却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甭管是军官团,还是普通士兵,走在方阵队列中,都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普鲁士军队固然精锐,可是各地参加阅兵的队伍也不是草包。想要踩着别人的肩膀脱颖而出,根本就不可能。
“标新立异”,那完全是想多了。所有的阅兵环节,都是提前设置好的,参加检阅的部队只需要按照计划执行。
“军令如山”可不是开玩笑的,自作主张玩儿新花样,不管结果如何,军事法庭都是必须要上的。
施利芬想吸引皇帝的目光不假,却不准备通过作死来实现。真要是把国庆阅兵搞砸了,不光自己要完蛋,搞不好部队番号都会被取消。
甭管普鲁士军队过去多么辉煌,但是在目前神圣罗马帝国的国防体系中,他们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
纯粹是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也不少。拥有1.3亿人口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绝对的优势。
如果只是没有办法吸引皇帝的目光,那也就罢了。毕竟,这种事情的几率本来就很低,他们还有备用方案。
更令施利芬心酸的是,在抵达维也纳的诸多军队中,他们成为了最寒酸的存在。如果这也算引起注意力,那么他们真的成功了。
其他邦国军队都是驾着装甲车来的,看上去就非常有气势,而普鲁士军队却是骑马来的。
虽然骑兵还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钢铁洪流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线。尤其是亲身经历过反法战争的各国,都坚定了发展装甲坦克的决心。
追逐热点是人性的本能。不管是大邦国,还是小邦国,但凡是保留军队的,都给自己搞了一堆新玩具撑门面。
如果不是交管部门禁止,估计还会有人开着飞机、坦克过来。
反正每个邦国参加阅兵的人数都不多,少则数人、多则百来人,用啥交通工具都一样。
既然如此,当然是怎么风光怎么来了。毕竟,大家都是要面子的,当着全国民众的面,怎么也不能丢人不是。
要知道电影已经诞生了,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次阅兵式,肯定是要保留影像资料的。一旦被记录下来,那就是永恒的污点。
事实证明,这完全是想多了。
飞机大炮、坦克装甲,中央军负责表演就行了。参加检阅的邦国军队,都是走步兵方阵。
这个结果,只能让施利芬略微有一丝欣慰,更多还是苦涩。看着被从前还不如自己邻居们一个个超越,哪个感受绝对不会美妙。
……
神圣罗马帝国的大阅兵,牵动的不光是国内民众的心,同样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作为新崛起的霸主,维也纳政府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外界的“政治解读”。即便是没有目的,也会被人解读出目的来。
最关注这一切的自然是刚刚抵达维也纳,想要获得外交支持,和政策贷款的西班牙外交大臣儒尼奥尔。
……
在维也纳使馆区,有一排层级分明、高低错落,充满了阳光和活力的建筑物。
几乎所有人到了这里,都会停下脚步,欣赏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西班牙式建筑物。
或许这是老派帝国最后的倔强了。尽管西班牙已经衰落,但是在外交上的投入却从不寒酸,至少驻维也纳使馆是如此。
“布拉德伯爵,你在维也纳待了二十年,若说西班牙谁最了解神圣罗马帝国,绝对非你莫属。
维也纳政府在这个时候搞阅兵,你觉得他们真的只是单纯为了向英国人示威么?”
儒尼奥尔没有办法不多想,别看维也纳政府很少搞事情,可是一旦搞起事情来,那都是石破天惊。
就“阅兵”事件本身来说,那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是搁在之前,儒尼奥尔也不会这么关注。
现在不一样了,欧陆战争已经结束三年多,经济危机眼瞅着也要过去了。初步完成对德意志各邦国整合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走出了虚弱期。
养好了身体的双头鹰,总是要出去捕猎的。再怎么改变,鹰还是鹰,不可能改吃素的。
纵观当今世界,唯一有实力和神圣罗马帝国抗衡的就只有不列颠了,俄国人最多算半个。
从表面上来看,最近几年英奥关系确实有些紧张,维也纳政府阅兵向英国人示威,没有任何毛病。
只不过儒尼奥尔不认为事情会有这么简单。毕竟,神圣罗马帝国的优势在陆地上,而英国人的优势在海上。
纵使神罗陆军再怎么厉害,有海峡保护的英国人,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压力。
除非把阅兵的地点换在海上,集中几十条战列舰来一次表演,估计还能够让英国人头疼几天。
布拉德公使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的咖啡,回答道:“维也纳政府的目的,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向英国人示威。
如果想要给英国人找不痛快,还不如直接增加海军预算,多造几条军舰来得有效。
大臣阁下,莫忘了除了英国人之外,欧洲大陆上还有一只北极熊。尽管这只熊现在冬眠了,但是谁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尤其是他们刚刚换了沙皇,而新继位的尼古拉二世沙皇,最近又在国内开始了折腾。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个人判断神罗这次国庆阅兵,是弗朗茨大帝又在敲打俄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