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77节

  当然,皇室财团企业除外。自家的企业还是可以从皇家银行拿到优惠贷款的,毕竟皇帝也是要吃饭的。为了皇室声誉,皇家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可是没说不能通过其它渠道间接赚钱啊!

  包括向贵族提供低息贷款,看似没有什么收益,实际上背后隐藏的利益却非同寻常。

  要不是弗朗茨是皇帝,这样的买卖还轮不到他来做。贷款确实不起眼,但是贷款的背后却是神罗帝国众多封地贵族的经济命脉。

  弗朗茨能够看出来,其他人自然也能够看出来。早在分封贵族之初,就有不甘寂寞的资本家插手了,只不过这些人的结局最后都不怎么好。

  没有办法,神罗的封地贵族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想要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人家的命脉,不是找死是什么?

  尤其是一帮幻想着通过贷款陷阱鸠占鹊巢的家伙,现在一个个坟头都长草了。合同玩儿不过没有关系,只要玩儿枪能玩过就行了。

  封地贵族等于诸侯王,可不是开玩笑的。到了人家的地盘上,人家要翻脸,又岂是几个资本家能够翻盘的?

  欠债不还,那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只要翻开历史书就知道,还不上钱干掉债主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皇家银行可以做这笔业务,那是因为弗朗茨是贵族们的封君,并且提供的贷款利息还非常低廉,完全可以对外宣布在帮小弟度过财政难关,名利双收,根本就不存在麻烦。

  其他人就不行了,谁来了都不好使。前辈已经做出了榜样,借高利贷没有任何问题,再苛刻的贷款条件,他们都敢签字,只要事后干掉债主就行了。

  就算是干不掉也没关系,在自家的领地里,领主是有权利制定法律和税收的,只要不和中央政府的法令相抵触就行了。

  比如说:就有领主制定了《高利贷债务豁免法》,人家直接以法律形势规定,凡是贷款利息超过8%的商业贷款,通通不受法律保护。

  完全遵守了神罗帝国的宪法精神,只不过把高利贷认定标准中的一个数给去掉了,然后高利贷标准利率就从48%下降到了8%,合法的把债务给赖掉了。

  至于契约精神,那又不能当饭吃。只要放下了节操,资本家拿这些能够制定规则的诸侯王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先烈们血的教训,银行家们都学聪明了,早早将这些诸侯王列入了贷款黑名单。

  商业银行就算是真的要放款,那也要回本土来签订贷款合同,就连抵押物也必须在本土,就是怕这些家伙还不起债务掀桌子。

  刨除政治上的潜在收益,实际上低息贷款也能够盈利的,只不过这个时间周期需要拉长到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皇家银行不受理个人商业贷款,又不是不受理个人存款业务。别看现在这些贵族领主穷,可是领地一旦发展了起来,未来个个都是大土豪。

  拿到这些人的存款,皇家银行就是未来全世界现金流最充足的银行,没有之一。

  要不然两个点贷款利息鬼才干,尤其是还要在殖民地开设分行,纵使有央行支持,那也是妥妥的赔本项目。光政治上的收益,推给国有银行也一样。

  按照皇家银行公开的财报,仅海外殖民地分行运营,每年都要亏损上百万神盾。

  要不是有代理发行债券、帮企业上市融资等增值业务,这家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银行,就要长年霸占世界银行亏损榜榜首了。

  赚钱有赚钱的好处,不赚钱同样也有不赚钱的好处。一家不盈利,还时常亏损的皇家银行,也为弗朗茨捞足了声誉。

  纵使这家银行的资产规模,从建立开始就在不断的膨胀,但是因为它不盈利的属性,让人连嫉妒之心都生不出来。

  当然,这只是普通民众的想法。玩儿金融的早就嫉妒的两眼发红,只有他们最清楚,有一家现金流充足的银行能够带来的潜在收益有多大。

  嫉妒也没用,从表面上来看皇家银行就是做慈善的,一旦产生“盈利”,除了填补之前的财务亏损外,多余部分都被皇帝拿去做了慈善。

  对比市面上的所有银行,皇家银行都是银行业的良心典范。这都要受到指责,其它银行就更没法活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家银行也充当着“情报组织”的角色,监视着殖民地的一举一动。

  虽然做不到连贵族每顿吃什么都知道,但是殖民地的大体发展情况,还是能够搞清楚的。

  哪些家伙安分,哪些家伙野心勃勃,哪些家伙想要搞事情,都是记录在案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弗朗茨的胸襟也不差。只要这些人不挑战他的底线,那么就是君臣两相宜;要是越了线,那就怪不得他这个皇帝坑人了。

  没错,就是坑人。在欧洲的社会大背景下,贵族只要不犯大罪,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即便是弗朗茨这样的强势皇帝,也不可能在人家搞出事情之前就给人家定罪。皇帝能够做的,也就是给人家穿穿小鞋,或者是在前面挖几个坑。

  给人穿小鞋太没技术含量了,还容易受人非议。相比之下,暗中挖坑就要舒服得多了。很多人掉进了坑里被埋了,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只不过这样的待遇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到的,普通的小贵族,除非是举旗造反了,要不然根本就入不了弗朗茨的眼。

  作死的贵族,弗朗茨见过得多了,直接举旗造反的还真没遇到过,最脑残的也不过是加入革命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口号还真没人喊。

  本着乐于助人的理念,弗朗茨决定出手拉小弟们一把。反正殖民地现在缺少青壮劳动力,贵族们为了抢人都快打起来了。

  一次性吸收几百万外国移民弗朗茨不敢,可是提供几百万临时就业岗位,还是没有压力的。

  不怕贵族们会拒绝,难得的廉价劳动力,一旦过了这个村,就再没有这家店了。

  现在正是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欧洲工人的平均薪水已经下降到了十年来的最低点,并且还在缓慢下滑中。

  别看法兰西雇佣兵能够拿到差不多每月15神盾的高薪,但那是战争时期的卖命钱,需要拿命去拼。普通工人就算是去了殖民地,薪水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按照目前欧洲大陆劳动力市场的行情,雇佣一个青壮劳动力去非洲开荒,包吃包住每月5神盾就可以搞定。

  考虑到各国民众收入的不均衡,一些穷鬼国家只要提供简单的食宿,每月给3神盾的薪水,同样可以雇到人。

  这么廉价的劳动力,在神圣罗马帝国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不增加一倍的薪水,雇人那就是一个笑话。

  受大移民政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神罗帝国的人工成本已经攀升到了欧陆之最,和不列颠并驾齐驱。

  “廉价”劳动力,那已经成为了历史。若不是神罗帝国的工业已经发展了起来,光这高昂的人工成本,就足以令劳动力密集产业全部死掉。

  劳动力成本是由经济水平和市场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神罗本土的劳动力成本高,殖民地的劳动力成本就更高了。

  没有高薪,谁愿意去穷山恶水的疙瘩?

第1009章 逼出来的欧洲经济峰会

  为了平息革命浪潮、稳定欧陆局势、振兴欧洲经济,欧陆联盟决定在维也纳召开欧洲经济峰会。

  严格来说,这只能算欧陆联盟经济峰会。参加会议的只是欧陆联盟成员,英法都被排除在受邀名单之外。不需要理由,就是不想带他们玩了。

  在这个时候召开欧洲经济峰会,各国也是被逼无奈。经济危机爆发过后,大家的经济都遭到了重创,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遭受的冲击越大。

  因为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各国政府没有及时采取行动,以至于危机扩大化,社会矛盾急剧攀升。

  革命浪潮高涨后,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各国政府纷纷祭出了“救济大法”。

  “救济大法”效果非常明显,在能够勉强填饱肚子后,革命党的声势很快就萎了下来,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费钱了。

  本来欧陆联盟中就是穷鬼多,在经济危机中,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大幅度减少,这个时候还要拿钱“救济”失业民众,对各国财政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除了神罗、荷兰、黑山、亚美尼亚、北欧联邦五国外,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已经财政破产,就是到了破产的边缘。

  神罗自不用说,家底厚实,又最先采取应对措施,稳住了国内的实体经济,现在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间。

  黑山和亚美利亚都是农业国,如果手工业也算工业的话,他们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大概会有五六个百分点。这样的经济结构,自然没有资格享受经济危机。

  荷兰和北欧联邦虽然没有参加欧陆战争,但他们的的确确都是战争的受益者。刚发了一笔战争财,加上本身的家底也不差,政府在别的方面节省一点儿,勒紧裤腰带就行了。

  剩下的都是苦逼。沙皇政府从来都没有富裕过,欧陆战争中发的战争财还不够填补英俄战争的窟窿,现在又镇压了国内的几波革命,国库又能跑老鼠了。

  葡萄牙虽然也是殖民帝国的一员,但是因为政府内部的腐败,本该创造财富的殖民地到了他们手中都变成了赔钱货。

  谁都知道官僚一旦失去了限制,再多的财政收入也不够他们挥霍,所以葡萄牙政府破产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七邦国都是战争给害的,瑞士则是吃撑了消化不良。

  至于希腊,那是一个能够逼疯债主的国度。从1832年独立以来,他们都爆发了十几次财政危机,平均下来每隔三五年都要闹上一次,破产肯定少不了他们。

  当然,这其中也有英法这两大债主太黑的缘故。如果都像弗朗茨这么良心,财政破产的几率估计要小很多。

  截止到目前为止,欧洲大陆已经有包括希腊、比利时、瑞士、葡萄牙、撒丁……在内的十个国家宣布破产了。正处于破产边缘的还有教皇国、西班牙、俄罗斯三国。

  毫无疑问,这种大规模的集体破产,肯定是不正常的。要知道前不久维也纳政府才给大家发放了贷款,纵使各国的财政再怎么困难,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倒下。

  真相不必深究,反正历史好的人都懂。

  既然地缘政治决定了欧洲各国亲奥的立场,那么被排挤在外的不列颠,自然不会拿热脸贴冷屁股了,外交关系也就淡了下来。

  经济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爆发财政危机,不列颠的银行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

  贪婪是使人迷失。趁火打劫没有关系,关键是在利益面前,银行家们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仍然沉浸在不列颠的辉煌中。

  随着欧陆联盟的诞生,不列颠在欧洲大陆的话语权已经被削弱到了历史最低。当然,不列颠依旧是牛逼哄哄,没有人敢去撩他的虎须。

  可是随着经济局势的持续恶化,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兜里缺钱的残酷现实已经压过了大家对英国人的恐惧。

  赖账自然不敢的,不过找借口延期偿还债务,还是敢干的。反正英国政府也不给他们低息贷款,从商业银行借出来的都是高利贷,现在就算是想还也还不起。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勇士,或许是在伦敦那段被软禁的生涯,又或许是惊险的逃亡路,给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留下了阴影。

  被财政逼疯了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在仇恨的趋势下干了一件狠事。先是疯狂向英国银行借款,拿到钱后马上就宣布政府破产,要求债务重组。

  为了分摊压力,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不光是自己这么干,还鼓动邻国们一起干。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弗朗茨不知道,反正最终的结果是让他们干成了,几个意大利邦国硬是从英国人那边忽悠来了三千万英镑。

  难怪六个意大利邦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破产,分明就是提前串通好的。因为胆子不够肥,不敢直接黑掉英国人的钱,就拿破产做借口。

  至于另外一个参与者教皇国,没有跟着宣布破产,那是因为他们有宗教护体。

  只要能够放下节操,教皇可是能干很多事的。“破产”那太没面子了,作为上帝的仆人一切都属于上帝,那么仆人债务也可以算是上帝的债务。

  这么干有点儿无赖,那就套用中世纪最流行的说法:“在上帝眼中,高利贷是最丑恶、最可憎的犯罪”。

  如果是上帝虔诚的信徒,那就必须要把利息降下来。面对这种不讲道理的存在,估计大部分银行家都会头疼。

  ……

  这些都是弗朗茨根据手中资料进行的脑补,具体怎么操作的,他就没功夫关心了。

  事实上,意大利人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要不是后面英国银行家闹了起来,弗朗茨都不知道还有这种神操作。

  幸好这些家伙知道分寸,知道以破产为借口,要求债务重组。要是直接赖账,那就是在作死了。

  不是谁都是毛熊,这年头想要赖账,先要看自己是否能抗揍。要不然人家武装上门讨债,那就自己慢慢哭吧!

  这种明显理亏的事情,不要指望有人出头。政治是需要迂回的,直接硬杠的主是混不下去的。

  不管怎么说意大利地区没乱,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是居功甚伟的。要不是他带头从英国人手中搞了一笔钱,现在的局势还会更加糟糕。

  有人带头,就不怕没人响应。现在大家都缺钱,能省一笔是一笔,纵使只能暂时借用,未来还要继续归还,那也能解燃眉之急。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各国政府纷纷将主意打到了自家每月偿还的债务上,一个个赶集似的宣布破产。

  不光英国银行家被坑了,凡是借钱给他们的银行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被坑了进去。

  人家政府都破产了,想要人家继续履行债务,那就来谈债务重组吧!对这些“破产的政府”来说,谈不谈得拢都没关系。

  谈拢了,意味着债务支出可以省下一笔,最不济也可以延期支付;谈不拢就继续装死,反正欠钱的不着急,纵使有抵押物,现在这种局势也没有办法兑现。

  破产的在耍赖,没有破产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不是不想破产,而是不能破产。

  比如说:西班牙,现在正和日本人打仗,政府破产像什么话,那不是在重创我方士气么?

  又比如说:俄罗斯帝国,最近这些年沙皇政府已经破产好几次了,早早就上了资本的黑名单,现在最大的债主就是神罗。借得也不是高利贷,再考虑两国关系,就算是有心赖账,沙皇政府也不好意思啊!

  一个个都学会了耍无赖,半点儿节操都看不见,弗朗茨也只能感叹道德败坏、世风日下。再这么下去,那就没得玩了。

  这不刚刚传出维也纳政府要制造三百万就业岗位,帮助小弟们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一个个都凑上来了。

  神圣罗马帝国可是欧陆老大,作为欧洲世界的领头羊,光顾着自家的小弟,实在是太没大局观了。

  欧洲大陆要是乱了,你这个老大能够讨到好?所以要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一地,要帮忙也必须要一起帮,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从欧陆经济峰会在维也纳召开就知道,弗朗茨已经被大家给说服了,谁让他富有国际主义精神呢?

  “需要投入多少钱,计算出来没有?”

  弗朗茨问道。

  国际精神也是需要金钱支撑的。现在是金本位年代,“没钱就放水的美好时光”大家想都不敢想。

首节 上一节 67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