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抵达埃塞俄比亚没有?”
雅各布总督问道。
或许是出于责任,或许是因为爱国,总之在遭遇奥军的装甲部队后,雅各布总督第一时间派人向国内传递消息。
通往外界的电报网络早就被奥地利切断了,如果奥军愿意,就连埃及各个城市之间的电报网络都可以被切断。
现在想要同外界联系,唯一的办法就是穿过奥军的封锁线进入英属埃塞俄比亚,借助英国人的渠道传递消息。
非洲大陆实在是太大了,又是丛林密布、地广人稀,理论上来说,个把人只要小心谨慎,避过奥军的封锁线并非没有可能。
真正限制消息传播的还是距离,从开罗到英属埃塞俄比亚足有上千里,现在这些地区又正处于兵荒马乱中,发生意外的几率实在是太高了。
作为雅各布的亲信,也是具体执行者的阿里斯蒂德少将回答道:“从时间上来算,我们派出的传令兵,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了英国人的地盘。
为了保险起见,我先后派出了两百余名传令兵,就算是中途发生了意外,也会有人完成任务。
只不过总督阁下,这真的有用么?敌人能够埃及地区使用这些秘密武器,在欧洲大陆部署的只会更多。
且不说我们汇报的消息,能不能引起国内的重视。就算是提前知道了,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解决。”
这是事实,发现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如果仅仅只是发现装甲部队,就能够解决这个威胁,那么装甲部队在原时空也无法大放异彩了。
“唉!”
雅各布总督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没有办法,这个消息太重要了。国内不知道敌人这些铁疙瘩的威力,我们在中欧和南欧的部队还在寻找奥军决战。
你是亲身感受过的,要是事先没有防备,在野战中突然遭遇这些铁疙瘩,带来的冲击有多大。
现在只能期待奥地利人还没有准备好,部署在欧洲大陆的装甲部队不够多。国内收到我们提供的消息,能够引起重视。
要不然这次欧陆战争,就是法兰西的埋骨之战。输了这场战争,伟大的法兰西帝国就要成为历史了。”
雅各布能够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位高权重的总督,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拿破仑四世的信任。
亲信也不是好当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都和波拿巴王朝绑在了一起。
法兰西在这次欧陆战争战败或许不会亡国,但是波拿巴王朝肯定是会完蛋的。作为波拿巴王朝的铁杆支持者,雅各布自然讨不了好果子吃。
要不是利益捆绑的太深,在埃及地区大势已去后,雅各布总督也不会选择负隅顽抗,毕竟命只有一条。
“呜呜呜……”
防空警报再次响起,指挥部内众人的心情越发沉重了起来。防空约等于没有,防空火炮欧洲的主力部队都不够用,作为后娘养的殖民地部队自然是更少了。
分配到埃及战区的防空武器,主要是以防空步枪为主。虽然国内的军火商们把防空步枪吹嘘的很厉害,真实的价值却连鸡肋都比不上。
除了射程远点儿,可以直接对空射击外,剩下的全都是缺点,比如说:命中率低、后坐力大、容易发生炸膛……
防空警报响起,预想中的大轰炸却没有到来。没有听到熟悉的爆炸声,一股不安的情绪却在指挥部内蔓延。
时间仿佛沉寂了下来,谁也没有开口,室内的气氛格外紧张,压抑的都快要令人崩溃。
“总督阁下,这是外面的敌人抛洒传单,请过目。”
卫兵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接过了传单扫视了一眼后,雅各布总督睁大了眼睛,脸上的惊恐表情,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想法。
半响功夫后,缓过神来的雅各布总督苦涩的说道:“敌人开始威逼利诱了,这上面都开始明码标价。
普通士兵在交战前主动投降,每人奖励一神盾;军官带着部队成建制投降,连排在这个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二十、营级增加百分之三十、团级增加百分之四十……
增加的奖励由军官自由分配,并且保障个人财产保全,所有投降官兵均享有相应的战俘优待。
如果负隅顽抗,战争爆发后将不再接收俘虏。机会只有一次:要么生,要么死。”
毫无疑问,这份传单是为了瓦解法军最后的军心士气,逼迫他们投降。
没有人想死,欧洲也不流行死磕到底。要是还有获胜的机会,雅各布还有办法动员大家放手一搏。
现在坐困孤城,又外无援兵,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希望,再想要大家拼命就难了。
听到这个坏消息,指挥部内众人的神色各异,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阿里斯蒂德少将惶恐的提议道:“总督阁下,我们必须立即下令收缴传单,要是消息传开了,会让我们非常被动。”
没有办法,在场的众人敢肯定,就算是战争爆发了,奥军同样会接收俘虏,要不然就是逼迫人家拼命,但是底层的官兵不会这么想。
战争进行到现在,失败的情绪早就在法军中蔓延了开来,很多人都不想继续这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按照欧洲大陆的传统,贵族投降肯定是受优待的,但是底层的官兵就不一样了,干苦力、挨饿都是常规操作,搞不好还会直接被咔擦掉。
就算是奥地利人后面也会接收俘虏,可是惹火了敌人,还想要有好果子吃么?
杀人也不一定要用刀,没日没夜的干苦力,同样也可以把人累死。
法军的军心士气本来就处于低迷状态,这个时候奥地利人的传单,很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正现在大局已定,早晚都是要投降,与其无意义的拼命,早点儿投降领上一笔钱,他不香么?
雅各布摇了摇头:“来不及了,我们都拿到了传单,外面的士兵拿到传单的时间只会更早。
这个时候消息早就传开了,再去收缴传单,除了激化矛盾外,没有任何意义。
敌人的许诺,非常具有欺骗性。我们不会上当,不等于底层官兵也不会受骗。当务之急,我们是要想办法稳定军心。”
“上当”、“受骗”,这话说出来,雅各布自己都不会信。敌人确实进行了利诱,可问题是人家出价不高了。
满打满算,现在埃及地区法军也不过四五十万,就算是集体投降,所谓的收买费也不过百八十万神盾,这么点儿钱根本就不值得奥地利人违约。
况且,战俘也不是白收的,大不了加在赎金里面就行了。最终所有的开销,还是要由法兰西政府来买单。
第935章 投降也是一门艺术
开罗城内的大人物们还在做最后的挣扎,散落在外面的法军官兵就不一样了。明知道埃及战场无力回天,又被堵住了后路,傻子才会死磕到底。
奥地利许诺的投降条件,只是一个催化剂,促使大家下定决心的,还是手中的物资不多了。
特别是一些陷入包围圈的要塞据点,已经开始限量供应食物。再这么拖下去,不等敌人发起进攻,他们自己就完蛋了。
位于尼罗河东岸的阿斯旺,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能够被人所熟知,还是因为几年前的那次大起义。
叛军炸毁“阿斯旺大坝”,洪水泛滥淹没了下游的三角洲,引发了欧洲媒体的关注,才闻名于世。
吃一堑,长一智。在剿灭叛军过后,埃及殖民政府就在阿斯旺地区部署了重兵,不起眼的小城阿斯旺,一跃成为了军事要地。
欧陆战争爆发后,为了避免重演水淹三角洲的悲剧,法国人再次向阿斯旺地区增兵,总兵力一度超过八万。
凭借雄厚的兵力,阿斯旺地区的守军多次粉碎了奥军的进攻。可惜这没有什么卵用,大规模战争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够扭转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的友军陆续倒在敌人的枪口下,阿斯旺地区的法军渐渐成为了孤军。
……
阿斯旺法军指挥部,此刻是将星云集,能来的法军高层军官基本上都来了。
“考姆翁布的守军在五天前就投降了,敌人的包围网已经完成。其它地区的局势也不容乐观,援兵是不会有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没有人愿意承担投降政治灾难,作为阿斯旺守军主帅的阿尔芒中将同样也不例外。
为了战后不上军事法庭,一般来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集体决定,大家一起承担责任。
“中将阁下,战区司令官部那帮官老爷们给我们的命令是死守阿斯旺,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战争进行到现在,我们已经付出了三万余人的伤亡,总兵力也从巅峰时期的八万下降到了现在的五万。
更糟糕的是我们储备的战略物资不足,药品基本上已经差不多耗尽,武器弹药最多再支撑一次战役。
为了减少粮食消耗,我们甚至驱逐了辖区内的平民。可这仍然不够,就算是按照最低标准进行配给,最多也就支撑一个月。
死守阿斯旺地区的条件,我们根本不具备。就算是敌人不发起进攻,要不了多久我们也会被饿死。”
阿斯旺地区人口有限,后世这里也就二十来万人,现在就更不用说了。战争爆发后,军队数量就超过了平民。
作为法兰西的棉花地,阿斯旺地区也没有例外,大量的农田被用来种植棉花。
平常时期无所谓,战争时期就悲剧了。即便是驱逐了平民,守军还是没有筹集到足够的粮食。
各项战略物资都缺,军需官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别的军需官都在大鱼大肉,作为阿斯旺守军的军需官,阿尔蒂尔少将却快要愁秃了顶。
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敌人切断了后勤补给。别说捞油水了,怎么填饱士兵的肚子,都成为了问题。
不是阿尔蒂尔尽职尽责,事实上他也是标准的法式军需官,捞钱的时候绝对不手软。
现在之所以收手,一方面是担心士兵哗变,这是有先例的,法军可没有饿死不闹事的传统。吃不好就算了,要是吃不饱分分钟翻脸。
另一方面是他知道捞钱也得先保证有命花才行。战争进行到现在,阿尔蒂尔少将已经对阿斯旺守军丧失了信心。
打不赢,最后的结果无非被歼灭,或者是投降。阿尔蒂尔少将没有光荣的决心,他只是一名军需官,又不需要为战败投降负责。
别看奥军承诺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真要是成为了俘虏,巨额的财富就是一道催命符。
战争年代,死个把人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死的还是战俘,更不会有人过问了。
阿尔蒂尔少将的身家已然不低,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未知数,再多那就成肥羊了,自然是不敢冒险。
能够坐在这里的都是聪明人,阿尔蒂尔少将的用意大家都领会到了,后勤支撑不住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投降借口。
至于后勤压力有没有这么大,是不是真的没弹药,或者是说马上就要断炊了,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重要,反正大家都默认是了。
一名中年军官附和道:“阿尔蒂尔少将说得不错,现在我们确实不具备死守阿斯旺地区的条件。如果没有援兵和后勤补给,阿斯旺地区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据说敌人还有一种全身上下包满了钢板的汽车,非常的厉害,野战中堪称无敌。我们的主力部队都是被他们击败的,正是上次会战的失败,才导致了局势的崩溃。
现在我们还没有对付这些铁疙瘩的办法,短时间想要恢复后勤补给线,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况且,我们在埃及地区囤积的战略物资本来就有限,就算是打通了敌人的封锁线,总指挥部也拿不出物资支援我们。
既然阿斯旺地区注定守不住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做无谓的牺牲。为了保卫埃及,法兰西已经牺牲了超过二十万人,现在没必要继续下去了。
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欧洲,而不是阿斯旺。就算丢了这里,只要欧陆战争获得胜利,现在失去的,未来同样会回到我们手中。”
“阁下,你这是在偷换概念。阿斯旺地区确实影响不到这场战争的胜负,但是埃及地区的归属却影响着胜利的天平。
一旦阿斯旺地区沦陷,敌人就能够炸毁大坝,水淹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摧毁埃及地区的社会秩序。
到时候无家可归的埃及人就会起来造反,对我们的统治造成致命的打击,这会连带着整个埃及地区沦陷。
为了法兰西,我们必须要坚持住,哪怕是多坚持一天,对国内战场也是莫大的帮助。”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缺热血男儿,法兰西也不例外。前面说战略物资不足,安托万少将没有办法反驳。现在直接说投降,他就忍不住了。
要知道投降也是会传染的,阿斯旺地区的法军想要投降,实际上也是受友军们的影响。
最早投降的是前来增援的意大利师,本来巴黎政府把他们派过来,就是为了断绝他们同意大利独立组织的联系,降低安全隐患。
毕竟意大利人同奥地利的关系也不咋地,在法国政府的刻意宣传之下,很多意大利人都仇视奥地利。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他们投降的决心。再遭遇奥军毒打过后,这些家伙果断的选择了从心。
相比之下,这也算不错了。要是留下欧洲大陆,这种纯粹的意大利师,巴黎政府更是完全不敢用。
一旦和独立组织搅和在了一起,就不是投降的问题了,而是有可能直接哗变。
战争进行到现在,已经有三个纯意大利师在战场上倒戈,差点儿把法国人苦心经营的南线搞崩溃。
好在,这种纯意大利师数量不多,都是法兰西兼并意大利邦国的历史遗留产物,这么些年已经被法国政府陆陆续续裁撤的差不多了。
利用这次战争的机会,巴黎政府更是直接夺取了几个意大利邦国的军政大权,原两西西里王国、托斯卡纳等邦国政府都成为了橡皮章。
如果法兰西赢得了这次战争,这些意大利邦国恐怕会彻底成为历史,连做橡皮章的机会都没有。
内部的麻烦是解决了,埃及地区的法军却被坑惨了。顶着主力部队的明头过来,却打出了连殖民部队都不如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