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2节

  弗朗茨接过了文件,大约有两三百页,他没有急着打开,这么多内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看完的。

  奥地利是多民族国家,国情非常的复杂,在不同的民族地区推行义务教育,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

  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多了,最后计划书也就变厚了。

  “霍哼伯爵,初步说说看你们的计划,已经准备到了那一步了?”弗朗茨关心的问

  霍哼连忙回答道:“陛下,教育部派人深入全国进行实地调研过后,决定采用分批式义务教育,先从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地区开始,在逐步向乡村普及。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把维也纳、布拉格、佩奇……等主要城市的义务教育开展起来,力争在五年内向全国普及义务教育。

  这些大城市的学校选址,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下来,考虑到经费问题,我们原则上是在已有的建筑物上面进行改造。

  目前已经完成了1023所学校建设,共招募教师34216人,这些老师正在进行紧急培训,预计会在5月份完成。

  教育部计划今年6月份,正式开启义务教育。前期阶段,考虑到学校承载能力,我们先招收自愿报名的学生,等五年后再强制让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最怕的就是官员们为了政绩,盲目的上项目,把好好的义务教育给折腾坏了。

  “教育部有没有考虑家庭条件更好的学生,他们自己有钱支付学费,需要更好的教育条件。

  不需要和普通孩子去抢义务教育的资源,教育部有没有把他们区分开来?”弗朗茨疑惑的问道

  穷教育,自然是穷人的专利了,总不能让资本家和贵族的后代,也带着沙盘去上课吧?

  霍哼伯爵解释道:“陛下,奥地利原本就有收费学校,我们没有进行大的改动,这些学校不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体系。

  考虑到公平性选择,未来教育部对这些学校的拨款额度,也会逐步降低,所有的学校教育部都会按照学生数量,统一标准划拨教育经费。”

  或许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适合的选择。奥地利中央政府给每一名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教育经费都是均等的,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公平性原则。

  家里有钱,那就可以掏钱去条件更好的学校,这些都是他们的自由。在政府降低对这些收费学校的拨款过后,这个学费自然是要涨价了。

  时代不同了,原来奥地利帝国只需要为这二三十万学生的教育买单,现在要为数百万的学生教育买单,教育两极分化成为了必然。

  当然了,地方财政同样也有教育经费,富裕的地区多一点儿,财政困难的地区少一点儿。中央政府的教育经费拨款,只能保证最基础的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先这么办吧,继续向国内的教育专家们征集意见,只要是切实可行、对奥地利有好处的意见,我们都可以接受。”弗朗茨想了想说

  既然要政治作秀,那就必须要做全套,前期都向民间征集意见了,现在自然也要继续了。

  不管最后会不会采纳,至少经过了一轮热议过后,奥地利政府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们关系缓和了很多。

  奥地利政府去年镇压叛乱,造成了和文化界人士的隔阂,已经逐渐被消除了。

  很多人对奥地利政府不满,是不满那僵化的体制,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并不是说这些人就不爱国了,或者是想要造反。

  实际上,奥地利是相当保守的。在法国盛行的革命思想,在这边很难有生存空间,大家想要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梅特涅时代,天天把改革当口号,可反应在行动上,政府却没有任何动静,才让大家非常的不满。

  到了弗朗茨时代,奥地利政府的改革就没有停过,先是废除农奴制,又是劳工保护法的实施,接着公务员考试、推广义务教育等等。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都留下了很多的余地,并没有一刀切到底,可这样的进步,已经足以令改革派满意了。

  除了中二少年外,没有想着要一步到位。尤其是年纪偏大的人,更喜欢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进行社会变革。

第132章 基本操作——挖坑

  义务教育的开启,奥地利的内部改革暂时告一段落。政府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方方面面。

  利用1848年大革命的机会,奥地利的内政改革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现在是需要巩固成功的时候了。

  任何改革,都不是靠政府一道法令就能够完成的,更多的还是要将政策落到实处。

  政府上下都忙碌了起来,弗朗茨就轻松了。在他看来只有手底下官僚的都有事情干,皇帝的日子才会好过。

  一旦让他们闲了下来,那么问题就来了。要么政府内部权利斗争激化,要么联合起来想要从皇帝手中夺权,甚至是两样一起干。

  美泉宫

  侍女珍妮叽叽喳喳的在弗朗茨耳边说:“陛下,这是保尔柯察金子爵从清国带回来最好的茶叶——龙井。

  据说产自那边水质最好的西湖,没有想到茶树还可以生长在水中,果然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弗朗茨哈哈一笑说:“胡说八道,谁告诉你茶树生长在水中的?”

  作为皇帝怎么可能少了拍马屁的人呢?知道了弗朗茨爱喝茶的习惯过后,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了。

  由于文化差异的关系,很多事情翻译过来自然就变味了。

  至于这茶叶是不是西湖龙井,就只有天知道了。弗朗茨最多可以确定这是龙井茶,具体是产自西湖,还是越州,又或者是钱塘,这就太为难人了。

  考虑到产量的关系,弗朗茨估计这些茶叶就算产西湖,也不会是最好龙井,保尔柯察金多半是被商人给骗了。

  这个年代,他们还不能够深入内陆地区,在那边做生意上当受骗的人多的是。

  “难道是保尔柯察金那个混蛋骗我?哼!回头,我一定要好好找他算账!”珍妮愤怒的说道

  她是真的生气了,作为弗朗茨的侍女,讨好她的人可不少。

  就比如这些送来的茶叶,弗朗茨一个喝的话,估计到了下个世纪都喝不完。

  保尔柯察金也是把这茶叶吹得天花烂坠,又送上了不菲的礼物,才让珍妮在弗朗茨面前顺口提了一句。

  结果却闹了一个大乌龙,自认为丢脸的小侍女,自然要发飙了。

  弗朗茨摸了摸珍妮的额头安慰道:“好了,不要生气啦,估计他也是被人给糊弄了。

  西湖龙井已经具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在几百年前还只是上品茶。到了近代,清国有位皇帝游览西湖,他很喜欢龙井。

  上行下效,西湖龙井在茶叶中的地位就提高了,最好的龙井茶现在都成为了贡品,产量非常的小很少外流,一般人根本就买不到。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最好的茶叶,每个人的品味都不一样,只有自己最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这茶叶还是不错的,色、香、味、形俱全,算是上等货了。”

  一番卖弄过后,让弗朗茨成功收获了一波小侍女的崇拜。

  ……

  小插曲过后,弗朗茨成功记住了保尔柯察金。

  奥地利还是不缺乏人才的,尽管这些人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大的名头,这是舞台的关系,并不是说他们的能力就真的差了。

  这个年代往海外跑的通常只有三种人,一种是亡命之徒,一种是渴望社会地位更进一步人,还有一种是想要发财的人。

  无论是那一种人,在弗朗茨看来都是人才。一旦奥地利的海外殖民计划开启,这些人都有了用武之地。

  喝茶、看报、读书,这就是弗朗茨的业余生活。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他也想尝试一下,可惜人设不能崩。

  谁让原主就是一位苦行僧呢?突然一下子变化,那是非常容易引起麻烦的。皇帝不是普通人,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政治。

  要是弗朗茨带头生活腐败,估计要不了多久刚刚好转的奥地利官场,又会再次堕落回去。

  为了三千多万奥地利民众的幸福生活,弗朗茨不得不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多就是小小的偷一下懒。

  “陛下,梅特涅先生来了。”侍女的声音响起

  “带他过来吧。”弗朗茨淡定的说

  皇帝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在休息的时候被打扰,弗朗茨早就已经习惯了。

  “陛下,刚刚传来消息,普丹战争再次爆发了。”梅特涅开口说道

  柏林革命过后,普鲁士王国初步达成了内部妥协,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腓特烈-威廉四世和自由派非常默契的挑起了普丹战争,企图吞下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

  最后在俄国人的强势压力之下,普鲁士王国做出了让步,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

  “怎么回事,普鲁士人有没有事先通知我们?”弗朗茨关心的问

  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的问题上,奥地利政府可是普鲁士人唯一的支持者。

  尽管只是口头上的支持,在欧洲各国纷纷支持丹麦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应该放弃争取奥地利的支持。

  “普丹双方条件差距太大,三天前双方的谈判破裂,昨天两国相互进行了宣战,战争爆发过后普鲁士人才向我们通报消息。”梅特涅皱着眉头回答道

  显然,他对普鲁士人的做法非常的不满。连提前知会一声都不做,这不是在无视奥地利么?

  弗朗茨倒是理解普鲁士政府的做法,就算是和奥地利进行商议也没有用,奥地利政府肯定不会支持他们兼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

  不如造成既定事实,到时候奥地利只要不对普鲁士王国开战,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联系俄国人,表明我们的态度,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干,奥地利只会在名义上支持普鲁士。”弗朗茨冷笑着说

  这个年代的丹麦王国早就没落了,根本就不是普鲁士人的对手,可是架不住人家会联姻,找了俄国人当靠山。

  没有奥地利的全力支持,普鲁士想要兼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先问问俄国人答应否?

  民意确实很重要,可是如果能够让普俄干上一仗,弗朗茨不介意违背一次民意。借口他都想好了,奥地利政府没钱打仗。

  反正奥地利民众又没有培养出国际主义精神来,不会为了这点儿事就出来游行示威的。谁要是叫嚣的要开战,弗朗茨不介意把他们的家产全部拿来充军饷。

  “陛下,俄国人向普鲁士王国发起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去年俄军就发起进攻了。

  如果我们不干预的话,普鲁士人真的有可能占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对我们非常的不利。”梅特涅分析道

  俄国人不想为了丹麦人,和普鲁士王国开战这是非常明显的,发动这场战争并不符合俄国人的利益。

  俄国人都不想打,欧洲各国就更不用说了。喊喊口号还行,真的要出兵打仗,估计大家都要怂。

  奥地利名义上的支持,更是让普鲁士人增加了信心,至少不用担心南边了。

  “向普鲁士人表达我们的不满,同时通过德意志民族主义者鼓动普鲁士王国坚持战斗,给他们造成一种德意志人民都在支持他们的错觉。

  秘密联系德意志其他邦国,一旦普鲁士人占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大家就一起施压,逼迫普鲁士人把这个两个公国独立出来。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发起一次预防性战争,把普属波兰割让给俄国人,换取俄国人出兵。”弗朗茨想了想说

  好吧,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只要普鲁士人不傻,就会提前想通的,历史上他们不就退缩了么?

  弗朗茨挖这个坑,只是未雨绸缪,万一套住了普鲁士王国那就赚大发了。

  “陛下,如果要让普鲁士王国上当,那么最好我们不要和德意志邦国秘密接触,不然参与的国家多了很难进行保密。”梅特涅想了想说

  尽管他不认为弗朗茨的计划能够成功,可是梅特涅同样不介意尝试一下,失败了大不了奥地利政府白白表演一次,成功了奥地利在德意志邦国老大的地位就稳了。

  “外交部看着办吧,如果普鲁士政府不上当,就让民族主义分子给他们施加压力,尽可能的让普鲁士人在战争中多坚持一段时间。”弗朗茨想了想说

  战争是非常费钱的,普丹战争每拖延一天,普鲁士政府要支出的军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在战争中花的钱多了,普鲁士王国能够投入到国内建设中的钱,自然就减少了。

  一天两天还不明显,要是拖上几个月时间,普鲁士王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就差不多打没了。

  要知道,现在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地区的革命政府也需要普鲁士人资助,这些都是纯投入,短时间内是得不到回报的。

  就算是打赢了丹麦王国也没有奖,有俄国人做后台,丹麦人是既不用割地,又不用给赔款。

  历史上,普鲁士王国就是迫于各国的压力,灰溜溜的退出了这场战争,然后眼睁睁的看着扶持起来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革命政府被丹麦人消灭。

第133章 俄奥密约

  给普鲁士找麻烦,弗朗茨只是顺手为之,奥地利政府是不会为此投入太多资源的,现在最重要的依然是发展国内。

  在普丹战争再次爆发的同时,俄奥谈判也落下了帷幕,经过了近半年的努力,两国终于就各自利益达成了一致。

  1849年3月21日,奥地利驻俄大使韦森贝格同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罗德,在圣彼得堡签订《俄奥贸易协定》。

  条约内容:

首节 上一节 62/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