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13节

  作为一名陆军将领,自然不想看到这一切发生。即便是奥地利家大业大,投入到军事上的经费也是有限的,海军和空军的崛起,势必会分薄陆军的资源。

  知道也没用,这本来就是阳谋。从奥地利空军建立那一天开始,新的格局就已经注定了。

  按理来说,以赫岑多夫少将的级别是不应该知道。

  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政府只是有意推动,在任何场所都没有人提出来,更没有去实施。至始至终,都没有任何消息流出来。

  然而,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缺乏聪明人,赫岑多夫少将就是其中之一,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就得出了结论。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也是一种烦恼。赫岑多夫少将现在就是如此,原本他还是不相信空军能够壮大的,但是亲目睹了空军作战后,他就不得不接受现实了。

  现在飞机的性能还有限,轰炸还要靠飞艇,可是这年头技术更新换代快啊!

  很快赫岑多夫就打消了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天塌下来也是高个子先顶着,陆军高层有那么多大佬在,还轮不到他这个少将来操心。

  不管怎么说,奥地利的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必须要发展陆权,再怎么样属于陆军的一份都不能少。

  毕竟蛋糕越做越大,就算是分的人多了,每人拿到手的还是比原来多。

  看了看表,赫岑多夫少将对近前的军官吩咐道:“传令下去,半个小时后第二二五师从正面发起进攻、第二三六师从右翼发起进攻、第二四一师从……”

  一个少将指挥二十几个步兵师作战,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按照奥军的编制,师一级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少将了。

  有资格指挥三十多万部队作战的,起码也是上将起步。

  然而,这些所谓的惯例,在大扩军之后通通都被打破了。

  算上殖民地部队,奥地利陆军从战前的五十多万,一下子膨胀到了六百多万。

  自从军制改革完成后,奥地利的军衔就珍贵了起来,尤其是将军数量被控制的格外严格。

  战争爆发前,陆军上上下下,包括退役将军加在一起也不到七百人。兵力一下子膨胀了十几倍,弗朗茨自然拿不出那么多将军。

  没有战功,将军的门槛难以跨越,但是储备的校级军官却很多。将军不够,就拿上校凑数,甚至某些部队的师长都低配到了中校。

  现在可是战争年代,要是不控制一下,战后还不将军满天飞。

  为了避免出现将军比士兵多窘迫局面,弗朗茨果断的采取了低衔高配措施。反正打上几仗过后,有了战功也就赶上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赫岑多夫这样的少将集团军司令官,也就不奇怪了。

  ……

  随着阿斯旺保卫战的打响,一封封求援信从开罗不断的飞往巴黎,最多的时候拿破仑四世一天能够收到三封埃及总督的求援电报。

  不仅只是埃及,非洲其它地区的求援电报也是络绎不绝。即便是巴黎政府已经决定暂时放弃大片殖民地,还是没有能够扭转战场上的不利事态。

  殖民地政府撤退也不是一项简单的活计,不光是政府机关要搬迁,还有大量的民众需要跟着离开。

  其他人可以抛弃,士兵家属总不能也扔掉吧?

  真要是把士兵家属,都丢给了奥地利,后面的仗也不用打了。

  为了掩护政府机构和士兵家属撤退,前线的法军还是要继续顶着。所以许诺给埃及总督的援兵,也只是存在于理论中。

  最后能不能到位,还是要看前线撤下来了多少部队。在确定能保障阿尔及利亚地区的安全后,有富余的兵力才轮得到埃及。

  不要看非洲战场似乎不怎么重要,影响不到欧陆战争的最终胜负,法国政府也没怎么重视。

  事实恰恰相反,非洲殖民地为法兰西提供了三分之一工业原材料,以及十五分之一的农产品,对法兰西战略意义重大。

  从一开始法国政府就非常重视非洲大陆。怎奈他们在非洲地区实力有限,本土又面临着两线作战,短时间根本就没有能力向非洲殖民地投入大量的兵力。

  迫于无奈,巴黎政府才故意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让外界以为是他们不重视非洲,而不是法兰西在非洲打不赢奥地利。

  没有办法,这就是政治。复杂的国际局势决定了法兰西必须要一直强势下去,但凡是露出一丝疲态,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面对不断恶化的非洲局势,拿破仑四世终于还是坐不住了。莱茵河防线还没有突破,要是非洲先给沦陷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且不说法属非洲沦陷,给法兰西带来的损失。光从战略上出发,一旦法属非洲沦陷,奥地利就差不多统一了整个非洲大陆。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法军攻破维也纳,战争也会持续下去。没办法,本钱太雄厚了,实在是找不到认输理由。

  即便是战场上一直失败,奥地利都能够靠资源耗下去,将法兰西给活活拖死。

  有普俄战争的前车之鉴在,拿破仑四世不得不考虑法属非洲沦陷的恐怖后果。

  “非洲局势完全崩坏,陆军部准备怎么办?”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脸色一红,略显尴尬的回答道:“陛下,我们在非洲大陆的劣势太明显,就算是从国内派出援兵,也很难扭转局势。

  眼下只能进行战略收缩,集中兵力保住最重要的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别的地区只能暂时放弃。”

  增兵是不可能增兵的,欧陆战争已经消耗了法兰西近乎全部的力量,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劳师远征。

  就算是陆军部咬牙凑出几十万军队来,后勤物资怎么办?

  要知道劳师远征的成本远比本土作战开销大,法属非洲也没有奥属非洲经营的那么深入。

  战争爆发后,维也纳政府在非洲战场的投入只是武器装备和药品,别的战略物资都是地方政府自己搞定的。

  换了法属非洲,殖民政府根本就承担不起那么大的开销。土著创造财富的能力,根本就没有能够和奥地利人比。

  拿破仑四世脸色一沉,显然这个说法并不能令他满意。

  如果能够守住最重要的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那么面前也可以接受,问题是埃及地区眼瞅着也要不保了。

  打开地图就知道,法兰西在非洲大陆的地盘,正在日渐缩水。按照现在的速度,在过上一年半载,非洲大陆就没法兰西什么事了。

  “就只有这些么?”

  面对皇帝的灵魂拷问,路斯基尼亚的额头直冒冷汗。没有办法,这个问题太为难人了。

  “陛下,非洲大陆局势恶化虽然无法逆转,却不会马上崩盘。

  不管怎么样,我们在非洲大陆还有近百万军队,拖延时间还是能够办到的。

  只要我们赢得了欧陆战争,现在奥地利人吃下去的,还是要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百万大军”,要是落入不知情的人耳中,估计还能够吓坏不少人。

  可惜在场的都是知情者,非常清楚那些部队是什么货色。但凡是殖民地部队有主力部队一半的战斗力,局势也不至于崩溃的这么厉害。

  拿破仑四世摆了摆手:“够了,我不想再听这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

  谁都知道欧陆战争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前提是我们能够在欧洲大陆上赢得战争。

  像现在这样僵持下去,一旦法属非洲沦陷,我拿什么和奥地利拼下去?指望英国人么?”

  不是拿破仑四世沉不住气,实在是战场上的局势太糟心。非洲战场一败涂地,欧洲战场也不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地利投入到莱茵河防线的军队越来越多,法军突破防线的希望也越来越低。

  为了这场战争,法兰西压上了太多的筹码,现在他们根本就输不起。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路斯基尼亚缓缓说道:“陛下,我们需要盟友。需要真正的盟友,不是英国人那种随时背后捅刀子的!”

  这是血的教训,翻开历史书就知道,绝大多数时候法兰西都在孤军奋战。

  很多时候,明明有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实力,却被敌人围殴的惨不忍睹。

  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主要是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已经被得罪光了。

  现在也不例外,拿破仑四世也渴望获得盟友,怎奈找不到啊!

  要不是逼得没办法,他也不会和宿敌英国人与虎谋皮。

  ……

第919章 圣诞攻势

  事实证明,盟友也不是好找的。这年头有资格和法兰西做盟友的国家可没有几个,因为利益的缘故,能够和法兰西做盟友的就更少了。

  结盟也是要讲究对等原则的,要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那就不是在找盟友,而是在找小弟。

  从本心来说,拿破仑四世自然愿意收小弟。问题是谁都不傻,无缘无故凭什么要给法兰西做小弟?

  理论上来说,法兰西一旦露出败迹,为了欧陆平衡英国人多半会支持他们,欧洲各国也会停止拖后腿的小动作。

  遗憾的是这只存在于理论上,前提条件必须是各国政府高层都保持绝对的理性,不参杂任何个人感情。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政客也是人,同样有常人的七情六欲。既然有了感情,那么在做决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以法兰西同各国之间的关系,想要弄死他们的人多得去了,示弱装死没准就真死了。

  拿破仑四世不敢赌,即便是非洲局势恶化,法兰西在战略上渐渐处于劣势,他也只能捂住盖子,装出一副很强势的样子震慑欧洲各国。

  “盟友?”

  “谁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盟友?”

  这绝对是来自灵魂的拷问。现在法兰西的盟友就一个不列颠,遗憾的是这个盟友不靠谱。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捅队友刀子的几率,比捅敌人刀子的几率还要略高一些。

  当然,要是法国政府脸皮再厚一点儿,也可以把摩纳哥算上。不过这没有任何意义,一家海滨公园还影响不到交战双方实力对比。

  在同僚期待的目光下,外交大臣卡雷尔·卡德莱茨硬着头皮回答道:“陛下,为了打破政治上的被动局面,外交部进行了深入研究。

  英国人已经和我们结盟了,虽然这个盟友不怎么靠得住,但仍然要稳住他们。

  战争爆发到现在,我们有近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都是从不列颠进口的,拉拢英国人意义重大。

  从战略上出发,想要改变我们的不利局势,最好是拉拢俄国人。

  不过这很难做到,俄奥同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想要沙皇政府突然倒戈根本不现实。

  为了拆分俄奥同盟,外交部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可惜还是收效甚微。

  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分析,外交部认为俄奥之间已经达成了协议。奥地利人很可能将印度的利益许诺给了俄国人。

  我们……”

  不待卡雷尔·卡德莱茨把话说完,拿破仑四世就不耐烦的打断道:“我的外交大臣,不要说这些废话了。

  俄奥之间有利益交易,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奥地利人占领奥斯曼帝国后,就停下了继续向东扩张的脚步,要是俄奥两国之间没有内幕交易,那才有问题。

  至于印度的问题,那是英国人该操心的。你只需要告诉我,有没有可能把俄国人拉过来。

  如果俄国人无法成为我们的盟友,那么还有谁能成为我们的盟友?

  不需要一定是列强,即便是次一等的国家也可以。哪怕是你们把瑞士拉拢过来,我也会给你们举行庆功宴。”

  这是真心话,拿破仑四世现在真的不挑食。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他,盟友还是多点儿的好。

  看看隔壁的奥地利就知道了,欧陆战争一爆发就拉了一帮小弟,组建了反法同盟。

  虽然大部分都是打酱油的,可是人家数量多啊,在声势上直接压垮了法兰西。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卡雷尔·卡德莱茨略微有些无与伦比的回答道:“陛下,分化俄奥…同盟…还需要时间,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我们正在努力拉拢瑞士,只是…结果…不怎么乐观,不过我们已经稳住了瑞士政府,他们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为了扭转局势,外交部正在做联盟国和哥伦比亚的工作,他们对奥属美洲一直都很有兴趣,只不过震慑于奥地利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日本人,明治维新过后那个远东小国的实力增长非常快,都快要赶上比利时了。

  他们和奥地利人在南洋地区存在着利益冲突,外交部准备拉拢他们瓜分奥属南洋。

  另外,外交部还在拉拢远东帝国……”

首节 上一节 61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