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72节

  唐宁街首相办公室内,此时气氛显得格外诡异。

  格莱斯顿首相咆哮道:“警务部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没有办法,就在几个小时前,俄国驻伦敦公使怀特-尼古拉斯在前往英国外交部的路上遭遇袭击,现在已经见了上帝。

  别说英俄还没有正式开战,就算是已经打起来了,英国政府最多也只能驱逐俄国公使,并且还必须要保障人家离开前的人身安全。

  按照游戏规则,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障外国公使的人身安全,现在俄国公使发生了意外,英国政府难辞其咎。

  警务大臣罗杰斯苦涩的回答道:“这完全是一起意外,怀特公使在前往外交部的途中遇到了游行示威的民众。

  跟随在民众中的记者上前采访,怀特公使回答的语言有些过激,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双方发生了冲突。

  随行保护的警察虽然阻拦了人群,但是不知道是谁带头向怀特公使丢杂物,一块石头恰好命中怀特公使的头部,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解释就是掩饰,事情已经发生了,警方的安保工作没做好是事实,再怎么解释也洗不白。

  看似是意外冲突,事情真有这么巧合么?

  格莱斯顿首相深表怀疑,讥讽道:“全都是意外巧合,警务部一点责任也没有。

  那么你告诉我,意外发生在伦敦最繁华的大街上,飞出来的石头是怎么来的?”

  意外相遇,发生语言冲突,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双方所站的立场不一样。

  可是飞出来的石头,就很有问题了。伦敦最繁华的大街,地面上要是有石头,环卫工人早就清理了。

  参加游行示威,带点儿面包之内的,大家还可以理解,谁吃饱了撑着带个石头去?

  就算是个别人有怪癖,也不可能一帮人都有怪癖,命中要害的石头只有一块,攻击怀特公使的石头可是有很多的。

  警务大臣罗杰斯解释:“据警方逮捕的嫌疑犯称,这些石头是准备用来砸玻璃的。

  我们已经证实了,游行示威的队伍是冲着俄国使馆去的。最近一段时间,民众已经是第三次打砸俄国使馆的玻璃了。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我们才确定这是意外事件,主要还是俄国人欺人太甚。

  据现场人员交代,记者询问俄军偷袭我们阿富汗驻军的时候,怀特公使曾公开叫嚣:就算是我们干的,又能怎么样?

  这句话引发了民众的愤怒,才有了后面的事情发生。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负责保护怀特公使安全的警察,根本就来不及驱散人群。”

  避重就轻,艺术加工,就等于最终答案。

  不是罗杰斯不负责任,主要是这种事情,没有办法深究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结案。

  事情拖得越长,后面的麻烦就越大。不管政府怎么认定,在很多民众的心里,干掉怀特公使的人就是不列颠的英雄。

  格莱斯顿首相欲言又止,民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些策划者怎么能不清楚了。

  俄军偷袭不列颠在阿富汗的驻军本来就是假的,背了黑锅的俄国人,自然不可能承认了。

  俄国驻伦敦公使怀特,本来就是一个直性子。受记者挑拨几句,说几句过激的话也很正常。

  见气氛不对,外交大臣乔治开口道:“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一步,怀特公使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给出什么样的答案,俄国人都不会认可,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死了一位公使,在没有获得利益补偿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接受这种充满疑惑的解释。

  毫无疑问,英俄关系已经破裂,英国政府现在是不可能拿出利益补偿敌人的。

  “唉!”

  格莱斯顿首相叹了一口气。

  一开始甩锅给俄国人,只是为了平息前线失利的不利影响,避免爆发政治危机。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不列颠是不可能进攻俄国人的,民间闹得再凶也一样。

  国会那帮老爷们虽然时常脑袋抽风,但是有一点他们很清醒,就是对英国陆军没有信心。

  他们不主动挑起战争,沙皇政府又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为了口头上的冲突,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根本就不用担心局势失控。

  按照原计划,无非是英俄关系继续恶化,外交上慢慢扯皮。

  奈何计划没有变化快,俄国公使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给打死了,英俄两国政府都被逼到了墙角。

  英国政府给不了让俄国人满意的答复,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甚至连交出凶手都做不到。

  从伦敦警方将事件定义为意外,就可以看出来,那帮家伙受舆论影响并没有卖力。

  英国政府有苦衷,俄国政府又何尝没有呢?

  本来随着英军在阿富汗地区的失利,沙皇政府中主战派的力量就急剧膨胀。

  现在又发生了这档子事,要是获得不了满意的答复,除了上帝,谁也无法阻止战争爆发。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格莱斯顿首相缓缓说道:“命令印度总督全力备战,国内也要准备起来。

  光印度殖民地还不是俄国人的对手,一旦战争爆发,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兵增援阿富汗地区。

  外交部继续进行外交努力,如果可能的话,这场战争还是能不打就不打。”

  阿富汗地区已经入手了,对英国政府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肃清地方,重新建立社会秩序。这个时候跑去和俄国人开战,那完全是纯亏本的买卖。

  打赢了战争,他们也无力进入中亚地区;打输了战争,不仅刚刚获得的阿富汗要丢出去,就连印度殖民地也会时刻受到俄国人的威胁。

  ……

  尽管英国政府极力封锁消息,俄国公使遇害案还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递了出去。

  消息传到维也纳宫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弗朗茨收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一国公使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打死”,这不是开国际玩笑么?

  英国人定义为“意外”,这也要有人信才行。

  不管是飞石误伤,还是别的原因。总之,从一开始“公使案”就和阴谋扯上了关系。

  至于幕后黑手是谁,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不是不好猜,主要是嫌疑犯太多了。

  幕后黑手可以是英国人的敌人,也有可能俄国人的敌人,甚至有可能是英俄两国的主战派。

  如果要深究的话,就会发现英俄两国都是拉仇恨的王者,他们两家的敌人加起来,就约等于全世界。

  黑手不是越多越好,对弗朗茨来说,这种隐藏在幕后的同行,也必须要加强警惕。

  “从现在的国际局势分析,你们觉得最有可能是谁干的?”

  话音刚落,弗朗茨就感觉自己问了一个傻问题。论起嫌疑来,奥地利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为了挑起英俄战争,维也纳政府可做了不少事。其中的某些事,甚至没有办法保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从嫌疑上来说,我们和法国人的嫌疑最大。在排除我们之后,最有可能的就是法国人了。

  不过这个推论,并不怎么合理。挑起英俄战争的办法很多,正常情况下,法国政府是不会对一国公使下手的。”

  内心深处,弗朗茨还是有些尴尬。遥想当年……,算了还是不要想了,见不得光的黑历史就让它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不过韦森贝格的推论还是没有问题的,正常情况下,政客们是不会选择极端手段的。

  毕竟这是高风险的活,万一消息暴露了,那是要出大事的。同时得罪死了英俄两国,那就完犊子了。

  就算是必须要动手,大家也会选择借刀杀人,要查也只能查到背锅侠身上。

  弗朗茨摇了摇头:“算了,这个问题就留给英俄两国政府去头疼吧!

  不管幕后的黑手是谁,从短期内来看,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这种事情,英俄战争几乎是无法避免。

  接下来我们就不用掺合了,把舞台留给英俄两国,我们看着他们的表演就行了。”

  越是关键时刻,就越不能冒头。万一被英俄两国当成了幕后黑手,那岂不是冤枉?

  这种事情,只能越抹越黑,可没有办法自证清白。但凡是牵扯到了其中,就不要想洗出来了。

第864章 战争倒计时

  圣彼得堡,收到怀特公使在伦敦遇害的消息,亚历山大三世直接气炸了。

  如果不是最后一丝理智尚存,克制了弄死英国公使作为报复的念头,本世纪最大的政治丑闻就要发生了。

  “这就是英国人的解释,分明是把我们当傻子!”

  说完,亚历山大三世直接撕毁了文书,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真的生气了。

  没有办法不生气,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主要责任就是怀特公使口无遮拦,激怒了英国民众,才发生意外的。

  死人不会说话,所有的当事人都被英国人控制了,事情的真假根本就无法辨别。

  不管别人相不相信,反正亚历山大三世是不会信的。怀特公使是他亲自任命的,或许身上有很多毛病,但绝对不是一个傻子。

  要是派去某些小国,或许真的有可能嚣张。可是担任的是驻英公使,怀特哪来的底气嚣张?

  尤其是承认俄军偷袭驻阿富汗的英军更是扯淡。

  别说这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就算是真的发生了,在沙皇政府坚决否认的情况下,驻外公使也不可能承认。

  陆军大臣伊万诺夫元帅劝说道:“陛下,息怒。没有必要为了该死的英国人气坏了身子。

  等中亚战争结束,我们再和他们慢慢清算。”

  成为了主战派的老大,伊万诺夫元帅还是没有改变一贯的稳健作风。

  报复英国人是必须的,那也要等打过去了再说。

  提前和英国人翻脸,除了喊几嗓子外,实质上并没有半点儿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增加战争的难度。

  英俄两国的体制不一样,沙皇政府掌控全部的国家权利,随时都可以进行全国备战;然而英国政府却必须要受制于议会。

  在战争开始前,政府是无法越过议会,直接下令全国动员的。就算是进行备战,也只能小范围的进行。

  摆在眼前的优势不利用,那就是蠢货。

  停顿了一会儿功夫后,亚历山大三世点了点头:“既然英国人要战,那就成全他们。

  外交部做好法奥两国的工作,配合财政部尽可能筹集更多的经费。这场战争,不是短时间能够结束的。”

  做出了决定,亚历山大三世心里还是没底。有普俄战争的教训在,亚历山大三世不愿意和任何一个大国开战。

  奈何大势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左右的。英国人一而再的挑衅,已经触碰到了俄罗斯帝国的底线。

  ……

  阿富汗战场,外界的纷纷扰扰还没有传过来,帕特里克中将也不知道自己推卸责任的一封电报,能够成为英俄关系的又一转折。

  此刻,帕特里克中将还在为日渐增加的伤亡人数发愁。

  尤其是两天前的晚上,第七印度殖民师总部在遭遇游击队袭击后,还发生了营啸。

  “赫斯特,那个蠢货呢,为什么没来开会?”

  这场会议本来就是问责的,当事人居然没来,帕特里克中将发飙也可以理解了。

  近前的一名青年军官回答道:“司令官阁下,赫斯特少将在前来指挥部的路上遭遇炸弹袭击,目前正在抢救中。”

  这个答案,让帕特里克的心凉了半截。

  在两天前的哗变中,第七殖民师的多名高层军官,都去见了上帝,要是赫斯特这位少将师长也见了上帝,事情就要糟糕了。

首节 上一节 572/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