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政府追责是永久性的,就算是见了上帝,都可以追缴赃款,何况是大活人呢?
想要全身而退,必须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烂事全部给收拾干净了,这才是众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的原因。
维特斯伯爵点了点头:“这是意料之中的,从政府突然下令逮捕犹太资本家开始,就意味着上面已经怀疑政府中有内鬼了。
关键还是我们太过疏忽了,忘了上面对犹太资本家们已经容忍到了极限,才有了今天的祸事。”
资本无国界,可是资本家有国界,然而犹太资本家却属于无国界的那种。
本来大家都一样的烂,只不过普通的资本家对奥地利认同度更高一些,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站在祖国一边。
唯独犹太资本家一直都和利益站在一起,从不考虑国家利益,甚至为了利益还时常和政府对着干。
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犹太资本家们的肆意妄为,自然招致了维也纳政府的不满。
不过这些,被利益迷了双眼的犹太资本家是看不到的,不仅没有加以改正,反而是“一二再,再而三”的挑战政府底线。
现在欧洲大陆爆发的反犹运动,还真不算冤枉。仅仅只是针对犹太资本家的行动而言,各国政府基本上都是师出有名。
无论是“操纵股价”、“囤积居奇”、“以次充好”、“虐待劳工”,还是“勾结境外敌对势力,阴谋……”都是犹太资本家们亲身参与过的。
这也是反犹运动爆发后,犹太人迅速陷入人人喊打境地的根本原因。
都是实锤的证据,就算是他们想要进行辩护,都不知道从何入手。
即便是维特斯伯爵这些和犹太资本家联系紧密的利益集团,在反犹运动中都没有站出来替犹太人辩护过。
当然,这也和奥地利政府锁定的目标有关系,把打击范围放在了那一小撮。
完全按照法律办事,在切切实实的犯罪证据面前,就算是普通犹太人,也大都觉得这些资本家活该。
反贪局内务处长保罗·博迪斯摇了摇头:“不光是这些原因,更关键的是猪已经养肥了。
光目前查封的资产,都超过了三十五亿神盾,加上没收的现金,和一部分还没有来得及统计的资产,最后超过四十亿神盾都有可能。
这笔资产相当于中央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或者是各邦国财政收入总和的六倍。
就算是政府处理,这些资产全部缩水一半,那也是二十亿神盾。
有了这笔钱,我们的近东开发计划就不缺钱了。国内的城市改造,道路扩建工程也可以启动了。
这和我们干得工作差不多,对办事能力强、破坏力较小的贪官,就算是掌握了证据,通常也会养肥了再杀。”
从不屑的语气中可以听出来,保罗·博迪斯对犹太资本家并没有好感,如果不是牵扯到了自己,他都要上去落井下石。
不对,他已经对犹太资本家落井下石了。确切的说是奥地利政府高层,一起捅了犹太资本家的刀子。
再好的命令也需要人去执行,看看被捕的犹太资本家数量就知道,这次政府各部门配合的非常好。
除了个别不在国内的幸运儿,暂时逃过一劫外,其它要抓的基本上都落网了。
后面查封资产也是如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是各部门配合的结果。
理论上来说,他们还是有时间通风报信的。
作为奥地利政府的高层,不管内阁怎么保密,他们也会在普通警察接到命令前收到消息。
当然,让大家放弃报信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风险。
说白了,大家只是利益上的合作伙伴,谁也没有真把犹太资本家当成自己人。
事先谁也不知道政府会一查到底,在场的众人也不乏有趁机将犹太资本家干掉,永绝后患的想法。
维特斯伯爵:“究竟是不是养猪,现在已经不重要了,犹太资本家们这次是注定要完蛋了。
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脱身。
莱德斯爵士,你和他们接触过,有没有可能让他们死扛着不认?”
小透明的莱德斯急忙回答道:“伯爵阁下,资本家都是软骨头,即便是我们掌握了他们的家眷,也很难让他们……”
维特斯伯爵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采取非常手段了。
这方面阿尔贝蒂,你才是专业的,有什么好办法?”
第824章 都吃饱了
听到“专业的”三个字,阿尔贝蒂眉头一皱。天地良心,杀人灭口真不是他的专业,他的本质工作是抓捕罪犯。
想要辩解,不过考虑到现在是关键时刻,顾不上这些小细节了。
阿尔贝蒂摇了摇头:“伯爵阁下,现在的风声很紧,涉及到的人数又太多,我们很难在不引起外界注意的情况下灭口。”
这是必然的,一两个犯人发生意外,还说得过去,要是数十人同时发生意外,谁都知道有问题了。
杀人灭口不难,关键是灭口过后如何应对政府接下来的调查。任何蛛丝马迹暴露,都会把他们打落凡尘。
听到这个答案,室内的气氛更加沉闷了。不知道是谁带头点燃了雪茄,一时间密室内烟雾缭绕。
见气氛不对,莱德斯爵士提议道:“我去过阿尔卑斯山塔罗监狱,里面的环境非常糟糕,每年在里面发生意外的罪犯都不在少数。
如果能够搞定监狱看守,制造一起意外,只要手脚干净一些,应该问题不大。”
阿尔贝蒂摇了摇头:“你没有在警务系统中待过,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很多事情,只要是我们想查,都能够查出来。就算是做得再干净,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制造意外容易,可是如何保证一次性将我们想杀的都给干掉,万一有漏网之鱼怎么办?
只要有一个幸存者,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总不能指望监狱看守者亲自下手灭口吧?
就算是灭口成功了,事情也不算结束。这帮犹太资本家可不是什么好货,我不信他们就没有准备后手。
万一我们前脚灭口,后面就有人拿着证据去举报,结果只会更加糟糕。”
正是因为了解,阿尔贝蒂才清楚这种大规模灭口有多么不靠谱。
搞定监狱看守不是不行,只不过这种高风险的事情,人家最多也就假装看不见,要让人家提着脑袋卖命,根本就不可能。
最麻烦的是灭口只是事情的开始,而不是了结。别看他们拿家属威胁,实际上那都是糊弄人的。
这种级别的重犯,家属早就被控制起来审问了。就算是想要做什么,那也是尘埃落定过后。
一般来说,就算是打击报复,大家也不会直接动手。更多的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他们安排一个好去处。
比如说:流放阿拉斯加挖矿,又或者是去沙漠中修铁路等等。
灭口提议被否决,维特斯伯爵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如果不能灭口,那就只能断尾求生了。
我们没有收过犹太人的钱,他们应该不会有直接指向我们的证据,唯一的隐患就是那几家和他们有过利益交易的企业。
如果大家舍得的话,我建议把这些产业都抛出去,斩断和我们之间的联系。”
众人脸色大变,这些产业可不是一星半点儿,除了利益输送之外,还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的投入。
真要是放弃了这些产业,在坐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连同背后的家族在内,都会元气大伤。
阿尔贝蒂急忙反对道:“不行!舍弃这些产业损失惨重不说,关键是我们真的能够脱身么?
往日里,大家都没少借助这些产业的便利捞取好处,调查组只要顺藤摸瓜,就能够找上门来。
或许这些东西还不足以给我们定罪,可是断绝我们的仕途已经够了。
别想那么多,当务之急是稳住这些资本家,为我们争取时间。
接下来,大家发动各自的影响力,尽快把这些产业出手,包括周边相关联的产业也一起出手掉。
我们都没有露过面,斩断了利益链,把涉事的相关人员送出国,麻烦也就解决了一半。
发动我们的力量,想办法让法院判这些犹太资本家死刑,最好是立即执行。
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判决书一下来,就立即采取行动,他们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同样都是割肉,后者手段明显要高明一些,尤其是后面的灭口行动,更是充满了专业性。
没有人会关心死囚的死活,早死一天和晚死一天,性质都差不多。
奥地利这样的人口大国,每天都会有人被处决。一般来说,被判立即执行的,都会在三天之后、七天之内被处决。
中间留下的时间,就是留给家属告别的。不过这只是潜规则,并不是明文规定。
理论上来说,只要判决书下达,就可以处决罪犯。
就算是速度快了一点儿,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那也可以把问题推到“反犹”上。
听到了这个提议,维特斯伯爵眼前一亮,惊喜道:“这个办法好,阿尔贝蒂你真是一个天才。
莱德斯爵士,稳住这帮人渣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先糊弄过去。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非常手段,不过必须要慎用,事情闹大了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我们是盖不住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反犹急先锋了,必须要让邪恶的犹太资本家,受到正义的惩罚!”
……
反犹浪潮继续高涨,已经不能引起弗朗茨的重视了,现在他正忙着盘点收获,顺便分配这笔意外之财的去处。
经济大臣莱因哈特·哈尔德根递上了一份文件:“陛下,这是老牌工业城市的改造计划。
经济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重新择址建设新城;第二种观点是就地改造,学习英国人兴建地铁,改善城市交通。
这种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建设新城的优点是:重新规划设计后,城市的人口、交通容量会大大增加,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不需要再操心;
缺点是: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多,施工周期较长。
相比之下,直接在老城的基础进行改造,短期内见效更快,投入的资金也少得多。
不过,老城很多街道规划都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改造也只是解燃眉之急,未来还是需要重建。”
城市占地问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奥地利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在城市规划中这也是一个优势。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就做出了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先对老城区改建,未来再考虑建造新城的问题。”
资金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这年头机械设备不多,建筑施工的主力是人工,大都靠肩挑背扛,施工进度自然快不起来。
不同于近东开发计划,那边的人口有限,城市建设有一张规划图就可以了,后面的部分,可以等人口增长后再考虑。
现在需要重建的都是大工业城市,动则都是百八十万人口,建新城的施工量非常大,没有十几二十年时间,根本就搞不定。
这么长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国际形势千变万化,要是奥地利一头扎进基建中,遇到突发情况就麻烦了。
至于未来重建的问题,那是必然的结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即便是建造了新城,数十年后同样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城市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更新换代是社会发展规律。
“是,陛下!”
莱因哈特·哈尔德根没有继续争取,建新城固然重要,但是比那重要的项目,奥地利还有很多。
比如说:交通。
随着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原来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穷乡僻壤,几乎没有什么车辆,暂时可以忽略掉。但是对大城市周边的道路改造,却已经是迫在眉睫。
以维也纳为例,城市中的家用小汽车都超过了八千辆,卡车、拖拉机数量更是破万。
市区还好,当年城市改建的时候道路都留得比较宽,暂时不用担心堵车,可是周边的主干道就不行了。
马车跑的路和汽车跑的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