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军官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下说:“我们前面已经缴获了大量的粮食,现在马上就要撤离了,根本就吃不完。先封存在那里不要动,等待命令,我先汇报上去。”
奥地利又不缺粮食,花费大代价从撒丁王国运输回去,根本就赚不到几个钱,属于没有价值的战利品。
……
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拉德斯基元帅已经接到了太多缴获粮食、煤炭、矿石、工业原材料这些基础物资的报告。
这些东西对奥地利来说,完全就是鸡肋,运回去根本就不赚钱,搞不好连运费都卖不够。
留给撒丁政府,他又不甘心。这一仗过后,数十年内两国关系都不要想正常化,削弱撒丁王国的国力更加符合奥地利的利益。
要不要毁掉?拉德斯基元帅犹豫了起来。
“元帅,不如把这物资贱卖给商人吧?”埃德蒙·利奥波德·弗里德里中将提议道
抢劫也是要分对象的,英法这些外商自然不在劫掠范围之内。当然这仅限于有后台的大商人,小商人抢了也就抢了。
奥地利军队占领撒丁王国后,就有商人想要收购奥地利军队的战利品了,只不过因为出价实在是太低,拉德斯基元帅不想吃这个亏,才选择运回国去销售。
拉德斯基元帅犹豫了片刻功夫后说道:“那就卖了吧!”
和谁过不去,都不能和钱过不去。这么多基础物资,再怎么贱卖,加起来那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些物资落到这些外商手中,会有什么后果,拉德斯基元帅都懒得想了,反正对撒丁王国来说,不会是什么好事。
……
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内,一场宗教盛宴正在开起,教皇庇护九世亲自“参加”这次会议。
没错是参加会议,尽管他是宗教界的老大,可是虎落平阳了,虽然还没有到被犬欺的地步,也丧失了说一不二的权威。
面对奥地利人开出来的条件,他实在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罗马教廷总部陷落,为了夺回总部,出售一部分教产筹集军费,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谁敢反对,那就是对上帝的信仰不够虔诚。宗教信仰不虔诚的神职人员,是没有资格继续侍奉上帝的。
这只是庇护九世的看法,在很多奥地利主教看来,这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教廷的产业那么多,凭什么都卖他们旗下的产业?
“不要吵了,这是命令。谁要是反对收复圣地,我现在就解除他的主教职位!”庇护九世威胁道
解除职务估计那只是第一步,搞不好还要来一次绝罚,那就惨了。
他们可不是新教徒,能够把教皇的命令当厕纸。也不是一方诸侯,可以直接带兵打到罗马,威胁教皇撤销命令。
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蒙特瑞主教就是其中之一。
和已经捞够了的老牌主教不一样,他才刚刚上位。为了这个位置,蒙特瑞可是搭上全部身家,还没有来得及回本呢?
这个时候,要大规模出售教产,这不是要断他的财路么?
扫视了一眼全场,看到所有的主教都是一脸愤怒,他的胆气就上来了。
这都不是中世纪了,教皇还凭什么这么牛逼哄哄?
“教皇陛下,神职人员也要吃饭,要是出售了教产,我们吃什么啊?”蒙特瑞质问道
“作为上帝的仆人,不是让我们贪图享乐的,教堂的收益足够维持神职人员的生活了。”庇护九世毫不在意的说
教堂又不是没有业务,在奥地利这种信仰氛围浓厚的国家,是不会缺信徒募捐的。
蒙特瑞继续辩解道:“可是,教皇陛下,教会也需要运转,如果经费不充足,我们将无法保障民众的信仰不降低。”
庇护九世一脸虔诚的说:“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必须要克服这些困难,孩子如果你没有能力承担这个责任,就让有能力的人来干吧!”
原本准备出言帮忙的人,迅速选择了闭嘴。这明显是奥地利政府盯上了教会的财富,而庇护九世为了收复教皇国,已经把他们给卖掉了。
不要说罢免一个主教,就算是把他们全部给罢免了,都是一个小问题。没有神圣的光环后,他们可不是政府的对手。
见原本义愤填膺的主教们,都安静了下来,蒙特瑞知道自己完蛋了。
一不小心,居然成为杀鸡儆猴中的那一只鸡。这个时候,他连辩解的勇气都没有了。
乖乖认罪,还可以从轻发落,要是继续对抗,死一个算是轻的,搞不好全家都要倒霉。
不要以为欧洲就没有株连了,就算到不了株连九族的份儿上,打击一下他所在的家族,还是少不了的。
看着服软认罪的蒙特瑞,庇护九世很满意自己的立威。
没有人反对过后,费利克斯首相被请了出来。
在上帝的见证下,庇护九世代表教廷和费利克斯代表的奥地利政府签订了教产转让协议。
第120章 裁军
在庇护九世的配合下,奥地利政府成功的说服了各位主教,接下来自然一层压一层了。
法不责众?
不存在的,想当主教的神职人员多得去了。
就算是丢掉了大部分教产,教会依然是一个富裕单位,有大量的公款可供他们消费,还没有监督人员。
弗朗茨向来奉行以理服人,这次和教会的交易,那也是公平买卖,这一点是教皇庇护九世亲自确认的。
对于不理解的神职人员自然要好言相劝了,不行就继续做思想工作,顽固分子就批评教育,最后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
在罢免了信仰不够虔诚的一名总主教、十八名地方主教、辅助主教、和百余名神父过后,大家都非常积极的配合政府完成了交接工作。
正常情况下,神职人员被认定为信仰不虔诚过后,下场一定都是悲剧的。
不过这次例外,弗朗茨替他们求了情。他们只要在接下来收复教皇国的战斗中,证明自己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就可以了。
能够不流血,就解决教会的问题。这让奥地利政府意识到了教皇国的重要性,一个亲奥的教皇存在,将有助于帮助奥地利政府管理好神职人员。
简单的来说,就是看哪个主教不爽了,就把他丢到教皇国去侍奉上帝,比如说看守圣地就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工作。
拿了好处自然就要办事,庇护九世教皇该做的都做完了,现在轮到奥地利政府支付报酬了。
弗朗茨对欠薪深恶痛绝,自然不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了。
“拉德斯基元帅那边怎么样了,需不需要从国内重新抽调兵力?”弗朗茨问道
“陛下,从撒丁王国撤军马上就要完成了,前线的军心士气很高,完全可以继续参与这次行动。
不过拉德斯基元帅建议,让这些士兵回国,重新抽调一部分士兵干预教皇国。”陆军大臣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回答道
显然,他对拉德斯基元帅的建议有些不满,来回调换一下说的简单,做起来就麻烦了。
士气高是自然的,撒丁军队只能算是软柿子,他们几乎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一路都是平推过去的。
部队伤亡不大,战利品却非常的丰厚,就算是再怎么打折出售,最少每个士兵也可以分几百盾,这可相当于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
(1盾约合11.69克白银)
除了这笔意外之财,弗朗茨承诺的土地也即将被兑现,这样的顺风仗,士兵们自然愿意打了。
想了想拉德斯基元帅的建议,弗朗茨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国内的新兵上战场上走一遭,反正没有什么危险,就当是练兵了。
主要是维也纳的城防军他们拿着最好的武器准备,因为缺乏战斗经验,很可能是奥地利陆军中战斗力垫底的。
弗朗茨找了一个借口说:“前线的士兵已经连续作战近半年时间,是时候让他们修整一下了。
就按拉德斯基元帅的意见办,从后方抽调一部分新兵过去替换,把维也纳城防军也派出去实战训练一下。”
单纯的从军事上来说,一支部队连续作战半年,那么再精锐的部队,也会感到疲惫。
这次奥撒战争名义上打了四五个月,实际上双方真正交手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奥地利军队就从威尼斯反推到了都灵。
“是,陛下!”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回答道
这些都是小问题,自然不会有人驳了弗朗茨的面子。
干涉教皇国更多的还是靠武力威慑,真正爆发大战的机会很小。
尽管现在革命党政府掌控了政权,可是国内依然有一部分军队支持教皇,优柔寡断的资产阶级政权担心引发内战,还没有对军队进行大清洗。
费利克斯首相开口说:“陛下,国内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国际环境对我们也很有利。
继续维持这么庞大军队,政府的财政压力有些大,内阁建议复员一部分官兵,将节省下来的开支投入到恢复生产建设上来。”
战争时期扩军,战争结束裁军,本来就是常态。
现在欧洲的局势虽然不怎么太平,那都是革命给闹的,各国之间的矛盾还没有爆发,在这种背景下,大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政府准备裁撤多少军队?”弗朗茨关心的问道
费利克斯胸有成竹的说:“考虑到,我们马上还要出兵干涉教皇国,政府建议年内先裁撤十万军队,明年再裁撤十三万大军,我们的最后总兵力将保持在三十五万左右。”
这次裁军主要是正规军,地方上临时征招起来的部队,在战争结束过后,就被陆续遣返了回去。
现在很多地方都还在做转业安置工作,这也是弗朗茨的首创,在此之前奥地利可没有转业安置的说法。
现在政府手中,拥有大量的产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自然有足够的岗位来安置这些人。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拿到土地奖赏数额较大的士兵,都选择回家种地去了。
工厂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可不是什么好去处,如果有的选择,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成为一名工人。
国有工厂也是如此,只不过比私有工厂略微受欢迎一点儿,在这里不用担心老板拖欠工资。
毕竟从一开始,这些国有工厂都是计件制,多劳多得,压根儿就没有混日子的余地,自然是同样的累。
这个时候,弗朗茨不得不庆幸,自己的头脑清晰,没有盲目的吞并撒丁王国,不然现在裁个毛的军,搞不好还要继续扩军。
十几万奥地利军队就可以灭掉撒丁王国,但是想要统治撒丁王国,二三十万军队都不一定够用。
这是民族主义觉醒的后遗症,不经过一番大清洗,是很难统治地方的。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当地人全部打包送走,地方就稳定了。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一次性迁移五六百万人不算啥,只要舍得砸钱就可以完成。
可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中期,奥地利政府就算是啥也不干,天天就专门组织船舶往外运人,没有五六年时间,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人都送走了,最后就剩下一片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没工业的白地,弗朗茨拿来干嘛?
要是有那功夫,还不如去开阔殖民地,那怕只投入百分之一的财力,也可以收获N倍撒丁王国面积的土地。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反对道:“首相,我们正在和俄国人谈判,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达成协议。
到时候我们势必要出兵巴尔干,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现在裁军到时候又要扩军,时间上来得及么?
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和奥斯曼帝国僵持了起来,英法进行干涉,我们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了。”
对奥地利来说,现在向巴尔干地区扩张的确是一个机会。
前不久奥地利政府在撒丁王国的问题上向英国人做出了让步,获得了英国人对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支持。
为了挑起俄奥矛盾,英国人可是难得的大方了一次,对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要求,全部都认可了,两国还达成了备忘录。
帕麦斯顿做梦也想不到,奥地利政府会同俄国人进行交易,毕竟俄国人一旦占领了黑海海峡,奥地利在地中海的利益也要受到冲击。
要是俄国人在地中海做大,奥地利就被困死在了亚得里亚海,在战略上丧失主动地位。
这些问题,奥地利政府高层都担心过,只不过最后都被弗朗茨给说服了。
理由非常的简单,在海上俄国人不可能打赢英国人,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就可以把俄国人堵在黑海里面。
费利克斯首相摇了摇头说:“谁说我们现在就要和俄国人联手挑起战争了?
奥地利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眼下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和俄国人瓜分巴尔干半岛那只是战略需要,双方提前划定利益,只是为了避免冲突。
将条约上的内容变成现实,这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奥地利政府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