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06节

  况且,开采石油只需要保障油田的安全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小题大做。

  另一个说法是:维也纳政府有意修一条连通巴格达的铁路,为进军波斯地区做准备,担心奥斯曼人搞破坏。

  说服力还是有些不足,作为一个殖民帝国,奥地利也不是什么好好先生。

  奥斯曼人安分守己也就罢了,要是敢给他们捣乱,维也纳政府绝对不介意杀个血流成河。

  这场战争给奥斯曼地区带来的伤亡非常大,战后青壮十不存一,只要分封部分贵族过去,当地还是很容易统治的。”

  “分封贵族”虽然原始,却是最有效的手段。号称保守派大本营的奥地利,目前还在殖民地上广为运用。

  沙皇政府重新占领波兰地区后,都效仿了这一政策,短期来看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消息是最容易让人迷惑的,亚历山大三世无奈的发现自己也晕头了。

  收益和付出明显不成正比,他宁愿这是维也纳政府脑子进水了做出的决定,也不愿意相信这两个“小道消息”。

  迷茫了一会儿功夫后,亚历山大三世缓缓说道:“动用我们的力量去查,不搞清楚奥地利人的真实目的,实在是令人不放心。”

  “是,陛下!”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回答道

  跃跃欲试的财政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忍不住开口道:“陛下,如果奥地利人没有阴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部分新占领区卖给他们?”

  见亚历山大三世没有立即回答,阿利舍尔·古洛夫继续补充道:“按照事先的约定,战后我们可以获得半个小亚细亚半岛和大高加索山脉的部分地区。

  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些地区基本上都荒废了,未来十几年内,都要依赖中央政府财政拨款。

  对我们有价值的,只有靠近君士坦丁堡的西部平原,剩下的地区都可以出售。

  如果交易达成,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一笔卖地收入,还能够获得一笔移民安置收入。

  理论上,我们可以一次性获得上亿神盾的现金收入。

  就算维也纳政府要用欠款抵扣,我们也能够减持大量的债务,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不是阿利舍尔·古洛夫想卖地,主要是财政部真的穷。如果不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奥地利同意延期支付债务,现在沙皇政府就已经破产了。

  在这种背景下,再增加新的拖油瓶,无疑把自己往深渊里面送。

  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奥地利人按照合同约定接收抵押品,那就不是这些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这些烂地了。

  见亚历山大三世犹豫了,陆军大臣帕拉德鲁·瓦尔德急忙反对道:“不行!俄罗斯帝国虽大,但是每一寸土地都没有多余的。

  今天能够因为财政问题出卖小亚细亚半岛,明天就能够出卖巴尔干半岛,后天就能够出售乌克兰,接下来是不是连圣地一起给卖了?”

  看着一脸正气的陆军大臣,阿利舍尔·古洛夫气得七窍生烟,这是把卖国贼的帽子往他头上扣。

  怒斥道:“胡说八道,谁要出卖圣地了,瓦尔德你小子不要在这里污蔑人!

  小亚细亚半岛是奥斯曼的领土,我要卖掉是敌人的领土,有什么不可以?”

  卖自家的地,和卖别人家的地,那是完全不同概念,尤其还是敌人家的。

  瓦尔德不屑道:“但凡是俄罗斯军队兵锋所指,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阿利舍尔·古洛夫不甘示弱道:“那好,你们就抱着小亚细亚半岛过日子吧,战后的抚恤就不要找我要钱。”

  金主永远都是牛逼的,拿战后抚恤做威胁,瓦尔德不得不动容。

  心虚嘴上却不虚,依旧强硬道:“你要是敢克扣抚恤金,老子就带着人天天堵在财政部……”

  不待后面的话说出来,亚历山大三世就制止道:“都给我闭嘴,这里不是你们吵架的地方,要吵架回家慢慢吵。

  叫你们来是议事的。要不要出售小亚细亚半岛,这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以某些人主观意识决定的。”

  怎么看都有拉偏架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大家还是能够听出来,沙皇是倾向于卖掉小亚细亚半岛的。

  毕竟可以转两笔钱,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家店了。换个时间点,可不能保证卖上这么好的价钱。

  一分钱都可以难倒英雄汉,何况还是几十亿金卢布的资金缺口。

  想要完成工业化,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别的不说,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还是要有的。

  可惜普俄战争带来的损失太过惨重,留下了一大堆的烂摊子要政府收拾,尤其是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更是压得沙皇政府喘不过气来。

  偏偏还不能违约,这次的债主不好惹,北欧联邦和奥地利一南一北,捆绑式收债容不得他们赖账。

第773章 退群了

  经济危机还在肆掠,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不过航运业是一个例外。

  受维也纳政府政策影响,欧洲从事远洋航运的公司业务量大增,出现了逆市繁荣。

  先是东欧大移民政策,上百万东西普鲁士地区的民众远赴非洲大陆,现在又来一波跨国“移民安置”。

  从事国际贸易的航运公司小日子都过得很滋润,连带着经济都有回暖的迹象。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象。经济危机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加严重,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英奥两国还在继续玩儿倾销。

  凭借技术、原材料上的双重优势,英奥两国工业制品成本大都低于欧洲各国,这为倾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家都在赔钱了,人家还能够保本,游戏自然能够继续下去。为了拖死竞争对手,英奥两国资本家们也是下了血本的。

  受此影响,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关税保护制度的呼声,在欧洲世界也日益高涨。

  巴黎,刚刚结束了一场大革命,血迹都还没有干,巴黎市民们又再次走上了游行示威:抗议英奥两国的商品倾销,要求政府保护市场。

  听着外面“资本家们的呼声”,不对是民众们的呼声,临时行宫中的拿破仑四世只感觉压力山大。

  经济大臣艾尔莎慎重其事的分析道:“国内的经济虽然有回暖迹象,但这个恢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大部分行业,在外来商品的冲击下,都是举步维艰。

  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保护国内市场。

  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国际上容易被孤立。我们需要多拉一些国家一起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大家共同分摊来自英奥两国的压力。

  在英奥的大倾销政策下,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苦不堪言,各国都迫切需要改变局势。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法兰西有责任带领大家摆脱英奥两国的压迫,建立一个没有倾销的和谐商业体系。”

  前面部分是经济大臣的专业,后面部分明显是抢台词了。一般来说,拉盟友那是外交部的业务范畴。

  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眉头一皱:“阁下,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受英奥大倾销影响严重的主要是工业国家,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殖民帝国,自身工业化程度有限,受到的冲击非常有限。

  说不定他们还在欢呼雀跃,为商品降价而兴奋。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他们是不会和我们站在一起的。

  欧洲真正受到冲击的,除了我们,就只有比利时和北德意志,你确定我们要拉拢他们么?”

  不是拉不拉的问题,关键是根本就拉不过来。

  英奥两国的大倾销最多伤财,不可能持续下去,忍忍也就过去了,法国人可是想要把他们一口吞下。

  巴黎政府再怎么掩饰,民间东进的声音,还是令比德两国胆战心惊。不抱住英奥两国的大腿,让人家怎么睡得着觉?

  经济大臣艾尔莎毫不犹豫道:“当然!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失业人口都在增加,比德两国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能够摆脱危机,我想他们不会拒绝的。至于他们的担心,那就给他们一个保障好了。

  我们可以和两国签订一份条约,保障他们的国防安全,让他们充当我们的原材料产地。”

  听了经济大臣的解释,特伦斯·布尔金都有些哭笑不得,质问道:“阁下,你觉得比德两国统治者都是傻子么?

  要知道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没有殖民地做支撑。

  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后,他们的商品卖给谁?工业原材料从哪里来?

  给我们做原材料产地,阁下你还真敢想!

  保障他们的安全,拿什么去保障,凭什么让人家相信你?”

  这年头失业率增加,还真不是什么大事。无论是各大殖民帝国,还是美洲各国都是欢迎欧洲移民的。

  况且,比利时和北德意志都是奥地利移民重点区域,有殖民政府负责船票,失去了工作丧失了生计,大家还可以移民海外。

  政府只要配合宣传一下,就可以把麻烦送走。没有失业潮带来的革命压力,大家自然要好好权衡利弊。

  市场、工业原材料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跟英奥混大家一起炒高煤炭出口价格,赚取暴利不香么?

  脑子进水了,才把送上门的利益拒之门外,跑去做法国人的原料产地。

  安全保障更是笑话,要是一份条约就能起作用,那还要军队干什么?

  法兰西的信誉,实际上也就比英俄好一丢丢,想要靠这玩意儿打天下,还需要巴黎政府好好努力。

  这些问题,经济大臣不知道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又怎么可能是真的蠢货呢?

  只是有时候难得糊涂,尤其是对政客来说,装糊涂更是一门必修课。

  基本上所有的奇葩政策,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表面上看起来搞笑,背后往往还隐藏着看不见的利益链。

  需要实施贸易保护的是国内的工商业资本家,想要发展经济就少不了和这些人打交道,一来二去大家就变成了自己人。

  资本家们需要赚钱,艾尔莎也需要政绩。推动贸易保护政策,他们都是受益者。

  自知理由站不住脚,经济大臣艾尔莎还是硬着头皮辩解道:“不是还有美国人么?

  美利坚合众国也快要完成工业化了,他们也英奥倾销下的受害者,迫切需要摆脱这道枷锁。”

  提起这个坑货盟友,众人就来气。为了资助美国人独立,法兰西可是砸锅卖铁,反法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法兰西落井下石。

  当然,拿破仑三世还是报复了回来,南北战争时期英法奥西四国一起拉偏架,成功的分裂了美利坚。

  财政大臣罗伊·弗农附和道:“国内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连带着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我们的债务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或许大家没有注意,现在我们已经是全世界债务最高的政府,每个月的都要支付巨额的资金利息。

  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改变,说不准未来某一天,我们也会破产。”

  没有进行大战的法兰西,政府债务居然超过了俄罗斯帝国,说出去都可能不信,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全世界最早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国家,大多数时间法兰西都在财政赤字,日积月累之下,积攒下来的赤字就变成了一笔天文数字。

  短期内大家日子确实变好了,但这也透支了未来。

  从拿破仑三世时代以改造巴黎为开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刺激经济,法国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本来这种模式还可以持续很多年,可惜前不久英奥两国攻击了法国金融,法郎币值一度下跌三分一。

  紧接着又是经济危机、内战,一连串的组合拳下来,直接打坏了法国的金融体系,巴黎政府的融资能力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政府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拿破仑四世点了点头:“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国内经济情况好转,我们还可以重新回去。

  外交部必须要尽可能的拉拢更多的盟友,和我们一起分担国际压力。

  同时还要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的让大家理解我们所面临的难处,降低国际社会对我们敌意。”

  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大不了得罪英奥两国,在外交上受一阵子孤立。

  反正他们都习惯了,要孤立就孤立好了,又少不了一块肉。

  要是继续坚持留在自由贸易体系内,那就要长期被人家剪羊毛了。

  没准哪天,英奥两国觉得减羊毛回报率太低,直接开始吃羊肉了。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在利益的推动下,法兰西居然又要和自己看不顺眼的家伙站在一起了。

  当然,和当年的“渎圣同盟”相比,这都是小儿科了。

首节 上一节 50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