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83节

  就是赤裸裸的“威胁”,拿破仑四世非常清楚自己的统治基础是什么。再这么折腾下去,要不了多久,就要步七月王朝的后尘了。

  和这相比,得罪了财团只是小问题。财团的实力再强,那也只是经济上的强,只要稳固了基本盘,他们就翻不起大浪。

  资本家一个个都家大业大,暗中搞点儿小动作还行,要让他们亲自上阵革命,那是不可能的。

  正在大家权衡利弊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陛下,大事不好。昨天晚上罗马、都灵、卡利亚里、尚贝里、尼斯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叛乱。

  其中卡利亚里和尚贝里已经沦陷,其它地区还在战斗,地方政府请求驻军支援。”

  意大利独立组织可不是法国本土革命党能够比的,两者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意大利独立组织不但有民族主义做纲领,还不乏军事、组织人才。撒丁王室流亡海外的时候,可是有不少追随者的。

  最近这些年,凭借撒丁王室的旗号,加上英奥两国的暗中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逐渐统一了起来。

  为了消灭意大利独立组织,法国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还是收效甚微。

  在欧洲大陆多个金主的支持下,意大利独立组织的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日渐强大了起来。

  拿破仑四世惊慌失色道:“陆军部立即出兵镇压,绝对不能给他们留下任何喘息之机!”

  不同于国内的叛乱,欧洲各国就算是搞小动作也有限度,政治体制决定了大家不可能旗帜鲜明的支持革命党。

  意大利独立组织就不一样了,领头的是撒丁王室,打出的旗号是“独立”+“复辟”,同样是君主体系中的一员。

  一旦让他们站稳了脚跟,欧洲反法势力必然会支持他们,到时候再想要镇压叛乱,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

  维也纳,奥地利政府收到了法国人的抗议书。搞事情不留下蛛丝马迹怎么可能呢?

  没有任何意外,奥地利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事情,还是被法国政府发现了。

  法国人的抗议书,没有在维也纳政府激起一朵浪花,就被弗朗茨随手丢弃了。

  不得不承认,法兰西就是拉仇恨,尤其是建立“大法兰西帝国”后,那就是明晃晃的在头上写着反派boss,等待着大家去刷副本。

  除了英奥两个主力,真的参与策划了这次叛乱外,其他国家实际上出力并不多。

  除了个别国家在政治外交中受了法兰西的欺负,出于报复心里出钱出力外。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只是出于同情,或者是王室迫于面子,才给意大利独立组织捐款的。

  牵扯出来的国家多了,巴黎政府即便是想要报复,都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最近这段时间,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收到了法国政府的抗议书,事情到这里然后就没了。

  这是真的“法不责众”。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法国政府都不可能以这个借口追究大家的责任,要不然反法同盟就来了。

  弗朗茨关心的问道:“巴黎政府真的危险了么?”

  打击法兰西帝国是一回事,弄死法兰西帝国又是另一回事。法兰西帝国真要是现在就崩了盘,对奥地利也不是什么好事。

  革命是会传染的,尤其这个时候欧洲大陆正处于经济危机中。法国革命一旦成功,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欧陆革命浪潮爆发。

  到时候奥地利就不得不出兵帮欧洲各国灭火。弗朗茨不喜欢这种出力不讨好,又必须要做的苦差事。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巴黎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但凡是有一点儿火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如果法国政府接下来应对得力,及时安抚了底层民众,危机还可以被压制下来,要不然波拿巴王朝很有可能因此而覆灭。

  相比巴黎的危机,里昂叛乱、意大利独立独立运动都不算什么,只要巴黎不乱,法国政府早晚都能够解决掉这些小麻烦。”

  弗朗茨点了点头,无数的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欧洲最大的“火药桶”已经不再是巴尔干半岛,而是革命圣地巴黎。

  为了不引爆这个火药桶,奥地利搞小动作的时候,都只停留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从来没有鼓动过革命党发起叛乱。

  在这个问题上英奥两国的立场是统一的,巴黎革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大家都不想引火烧身。

  蝴蝶效应下,欧洲历史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弗朗茨也不敢保证,法兰西不会再出现一个拿破仑。

  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底子仍然很厚实,换上一个天才领袖,还是能够令奥地利吃不了兜着走。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温水煮青蛙的好。多折腾几次,等法国人把家底败得差不多了,再冲上去补刀才是王道。

第740章 新维也纳体系

  事情的发展往往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危机肆掠欧洲大陆引发局势动荡的同时,也加快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里昂的枪声响起,法国政府就陷入了内交外困中;意大利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是令牛逼哄哄的大法兰西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为了改变自身所处的不利政治外交局面,法国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局势,巴黎政府不得不在裁军问题上做出让步。

  没有法国人的阻扰,接下来裁军会议,进展的格外顺利。

  1882年1月21日,英法俄奥等15个欧洲国家签订了《限制陆军军备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各国陆军规模如下:

  俄罗斯帝国50万;

  奥地利48.6万;

  法兰西38.2万;

  西班牙24.6万;

  德意志联邦帝国15.6万;

  不列颠11.6万;

  北欧联邦9.8万;

  比利时4.8万;

  荷兰3.3万;

  瑞士3.2万;

  葡萄牙2.8万;

  普鲁士2.8万;

  希腊1.8万;

  黑山0.36万;

  ……

  总体上来说,这份军备条约还是根据各国综合实力,兼顾区域军事平衡搞出来的。

  普鲁士王国的份额低,那是柏林政府穷,养不起太多的军队。

  早在半年前,柏林政府就已经开始策划裁军了,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办法说服军方同意。

  好不容易赶上了限制军备条约,政府自然不会替军方争取配额。

  国际条约签订,造成了既定事实,普鲁士军方再强势也必须要遵守,战败的普鲁士没有资格闹幺蛾子。

  限制军备条约签订,飘荡在欧洲大陆上战争阴影一下子消失了。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大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限制了陆军数量,大国的优势虽然依旧明显,但在各国的相互牵制下,却丧失了吞并小国的能力。

  没错,主要针对的就是法兰西。裁军完成后,法国人的兵力保护自身安全尚可,想要继续扩张就不够用了。

  明知道被针对了,法国人也只能接受。这个时候,拿破仑四世不得不收敛野心,以避免遭到内外夹击。

  军备条约限制的只是欧陆本土,海外殖民地军队被大家默契的忽略了。这不是为了留后门,而是现实需要。

  被忽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维护殖民体系的现实需要,没有足够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大部分殖民地军队战斗力都有限,不受大家的重视;

  最后、时代生产力限制。海外的军队想要运送到欧洲大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经济上还不如直接扩军算了。

  军备条约签订过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维也纳体系的宗旨就是:欧洲各国共同为各自本土安全提供担保,以维护欧洲大陆和平与稳定。

  在这个反战浪潮高涨的时代,各国政府都没有在欧陆发起战争的兴趣,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条约。

  大家争议主要是细节上的,总体上来说,欧洲各国都是爱好和平的。就算是政客们不爱,国际局势、欧洲民众也会让他们爱好和平。

  ……

  正在大家欢庆和平降临的时候,另一场军备竞争又在开始酝酿。

  维也纳宫,一场决定奥地利、乃至世界未来走向的军事会议,正在秘密进行中。

  此刻弗朗茨手中拿着一份军舰设计参数,如果是熟悉海军发展史的,就会发现格外的熟悉。

  排水量14147吨,满载排水量15786吨;

  长126.7米、宽21.86米;

  续航里程10节/4700海里,最高航速18.3节;

  设计储煤量950吨;

  装备4门305mm主炮,10门150mm速射炮,16门57mm速射炮,12门47mm机关炮,七座450mm鱼雷发射管。

  ……

  没错,就是前无畏舰的开端。弗朗茨的蝴蝶效应还是影响到了海军发展史。

  没有普法战争,法国海军没有因为经费问题跑偏,加上崛起的奥地利海军,海洋上的竞争要比历史同期残酷得多。

  有竞争就有发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谁也不敢原地踏步。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海军技术较历史同期至少提前了十年,前无畏舰的设计理念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帮不上忙。军舰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不是一个所谓的理念就能够推动的。

  如果仔细去找的话,就会发现设计师们从来不缺乏脑洞,各种超前的理念一大堆,又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搁置。

  不要说前无畏舰了,类似无畏舰、航母的理念,都被人给提了出来。

  刚开始,弗朗茨还惊为天人,以为遇到了穿越者同行,事实证明完全是他想多了。

  提出类似无畏舰设计理念的人兄先不提,虽然超前了一点儿,但还是可以接受,以奥地利的工业实力勉强还有实施的可能。

  设计航母那几位,就有意思的多了。

  比如说:飞艇航母论。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把飞艇放船上,战斗了升空轰炸。

  从技术上来说,这完全没有问题。轰炸的命中率先忽略,关键是飞艇升空需要时刻,不等你飞上天敌人就把你送下海了。

  这还不算什么,另外一位提出“自杀式攻击”设计师,弗朗茨还以为是神风大队的附体。

  飞机才刚刚诞生不久,作战是不可能的。一位设计师就脑洞大开,把飞机放船上当一次性炸弹用,爆发战争的时候,直接对着敌人军舰撞过去。

  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上哪儿去找这么多开着飞机自杀的勇士?

  不管怎么说,脑洞大开还是值得表扬的。至于他们的设计理念,先放进军舰技术储备室吧!

  弗朗茨问道:“这种战列舰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建好?”

  能够递到他手中的设计方案,都是经过海军部多次审核,确定了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后才拿出来的。

  海军大臣卡斯塔格尼回答道:“按照正常的施工速度大概需要一年半,如果加快速度的话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

首节 上一节 48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