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72节

  没有毛病,法奥两国在做战略计划的时候,都把英国人划到了敌人一方,因为跟他们做盟友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一样大。

  原来的计划破产,拿破仑四世正在犹豫“剪除敌人羽翼的战略计划”要不要继续实施,或者是变更一下。

  至于答应英国人支持建立北德意志帝国,那就是一个笑话。不释放善意,怎么能够麻痹住他们?

  要知道德意志联邦帝国的大部分军队都用来防范法兰西,别的地区几乎是不怎么设防,简直就是认定了除了法兰西,就没人会入侵他们一样。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好像真的没错。普奥两国不会入侵德意志联邦,比利时、荷兰、瑞士又打不赢他们,威胁确实只有一个法兰西。

  不等拿破仑四世做出决定,法国民众就替他做出了选择。反战思潮又爆发了,并且还是从巴黎开始,向全世界扩散的。

  这都是年轻没经验,要不然拿破仑四世早该想到了。欧洲的各种思潮、新思想、新主义……那样不是从巴黎开始的,“圣地”可不是浪得虚名。

  拿破仑四世应该庆幸,没有提前行动,要不然反战浪潮爆发,法国民众会教他怎么做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地利也错过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欧陆霸权从来都没有那么离他们近过。

  如果知道了法国人的计划,弗朗茨肯定会想办法拖延普俄两国伤亡数据的曝光时间,一直拖到法国人采取军事行动为止。

  谁都知道军队的战斗力,和人的思想息息相关,反战浪潮中的法军战斗力无疑是最低的。

  法军入侵德意志地区,受反战影响的只是法军,德意志联邦的军队在保家卫国,士兵们可不会叫嚣着反战。

  奥地利军队同样可以不受影响,保卫德意志地区领土完整,那是民族大义。再怎么反战,也不可能敌人打过来了不反击。

  研究过法国历史的都知道,通常爆发思想浪潮的时候,往往又是革命思想的高速传播期。

  在全民反战的大背景下,如果前线的法军再出现一个大败仗,没准人家又要革命了。

  革命的成败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革命思想会传染,只要内部爆发了革命,牛逼哄哄的大法兰西帝国就完蛋了。

  意大利人的独立热情同样不低,法国内部爆发革命,又赶上了法奥大战,意大利独立组织不爆发都难。

  这么多人扯后腿,不要说拿破仑四世,就算是拿破仑亲自上阵也无力回天。

  赢了法奥战争,德意志地区想不统一都难了。到了那一步,除了上帝,谁都拦不住。

  统一了德意志地区,欧陆霸主就板上钉钉了。即便是法俄能够缓过来,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这么长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说:让意大利地区独立,把西班牙拉过来,或者是建立一个联盟把比利时、荷兰、瑞士、北欧联邦这些豆丁绑在船上。

  现实没有如果,正在生闷气的拿破仑四世还不知道,令他郁闷的反战浪潮,拯救了他的王朝。

  ……

  外交大臣邓布利多汇报道:“陛下,维也纳政府给我们发来了一封外交照会,希望和我们一起牵头制定一份《欧洲陆军军备公约》,避免再一次爆发欧陆大战。”

  不得不说,现在是限制陆军军备的好时候,普俄战争刚刚结束,大家还沉浸在“八百万”的损失数字中无法自拔。

  反战浪潮还在不断扩散,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客,大家对战争的恐惧都处于巅峰状态。

  听到这个消息,拿破仑四世郁闷的心情稍稍得到了缓解,故作鄙视道:“奥地利人这就怕了,看来他们的胆子真不怎么大!”

  大家都是老油条了,自然看得出来拿破仑四世的言不由衷。大家都是正常人,见识到了普俄战争的残酷,谁能够不怕。

  最典型的就是派出的军事观察团成员,很多主战派成员,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后,一个个都成为了反战的急先锋。

  不是他们惧怕战争,只能说他们成熟了,变得理性了起来,知道权衡利弊。

  舒缓了压抑的心情,拿破仑四世继续问道:“还有什么,奥地利现在又不缺钱,他们总不能只是为了世界和平而限制军备吧?”

  提到“不缺钱”三个字的时候,拿破仑四世还有一丝不自然。没办法他是嫉妒了,现在全世界财力最雄厚的就是英奥两国。

  法兰西虽然是三大国之一,但是在财力上已经掉队了。别看财政收入法兰西不比英奥两国少,那是大家的计算方式不一样。

  以奥地利为例,中央政府财政和邦国政府财政是分开的,列入财政收入就那么几种税,大部分财政收入停留在了邦国政府手中。

  不列颠也是如此,伦敦政府的税收同样是分割开来的。要不然每年只有七八千万英镑的收入,海军就拿走了一半,剩下的恐怕连公职人员薪水都一定不够。

  别的不说,光印度殖民地每年都要支出上千万英镑的维护成本,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开销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明面上法兰西的财政收入最高,都快是英奥两国的总和了,实际上他们才是最穷的。

  高额的财政收入,那是统一纳入中央财政结算的结果。什么开销都需要中央政府拨款,看似政府钱多,实际上只是过了一道手。

  外交大臣邓布利多回答道:“驻维也纳使馆传来消息,奥地利海军部在不久前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扩军计划,已经进入政府讨论阶段。

  或许是受了普俄战争的刺激,奥地利人放弃了欧陆争霸,他们这个时候提出限制陆军军备,可能是战略重心转向海上的前兆。”

  奥地利战略重心外移,拿破仑四世并不觉得奇怪,实际上巴黎政府同样有人提出放弃欧陆争霸,将战略重心转向海洋。

  “你们觉得,我们有必要跟进么?”

  毫无疑问,跟进的结果就是同意奥地利的提议,大家一起限制陆军规模,将省下来的钱投入到海军身上。

  海军大臣哈姆迪·哈尔鲍维抢先回答道:“陛下,欧洲大陆实在是太小了,区区一隅之地就有十几个国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都扎堆在了这里。

  想要在欧洲大陆有所作为太难了,同样的资源投入,在海外我们可以十倍百倍的收益。

  事实已经证明了,世界的未来的在海洋,谁掌控了海权谁就掌握了这个世界。”

  “如果阁下所谓的收益是领土,那么我没有话说。在欧洲大陆上扩张所需要的成本,在海外获得十倍面积殖民地都绰绰有余。

  只是土地和土地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殖民地的土地能够和欧洲大陆的土地比么?”陆军大臣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反驳道

  价值论,这是最普遍的看法。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觉得欧洲的土地更有价值。

  海军大臣哈姆迪·哈尔鲍维摇了摇头:“海外的土地并不比欧洲差,只是没有开发出来。我们需要的全部资源,都可以从海外获得,但是在欧洲大陆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没法开发,降低了海外殖民地的价值,但是量变引起质变。同样的投入,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收益,绝对超过欧洲大陆上的扩张。”

  这是事实,欧洲大陆上的投入不一定有回报,海外殖民扩张基本上都能有回报。

  在欧洲大陆法兰西必须要谨小慎微,一不小心就要被群殴,巴黎政府连步子都不敢迈大了。

  海外就不一样了,法兰西的实力到了海外是横扫,基本上碰不到像样的对手,竞争对手只有几个殖民帝国。

  相比欧洲大陆上的畏首畏尾,海外一言不合就可以开干。反正殖民地冲突多得去了,只要不是玩得太嗨,引发不了大战。

  ……

第724章 到此为止

  限制陆军军备,没有什么好保密的。除了孤悬海外的英国人外,其他欧洲国家都是受益者。

  普俄战争受影响的不仅仅只是普俄两个交战国,邻居们也纷纷扩充军备,各国的陆军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膨胀。

  这是奥地利开的坏头,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拥有随时干涉战争的能力,维也纳政府率先进行扩军,然后引发了连锁反应。

  截止到目前为止,奥地利的陆军规模已经膨胀到了94.7万,号称百万大军也不算过分。

  扩充现役部队的同时,维也纳政府还以训练的名义,动员了大量的预备役。

  如果弗朗茨愿意,一个星期内就能够组建两三百万军队出来,足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没有办法,这年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不存在了,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

  普俄战争如果一方轻易赢得战争,谁也不敢保证人家会不会膨胀起来,干出偷袭奥地利的蠢事。

  弗朗茨不喜欢把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自然要扩充实力了。

  除了安全上考虑外,还有就是债务问题。这年头收账也不是轻松的活计,没有实力谁认识你啊?

  现在普俄两败俱伤,作为胜利者的毛熊,也没有赖账的资本,沙皇政府看上去还很安分,自然是不需要武力讨债了。

  在反战主义盛行的当下,维也纳政府这个时候提出裁军,完全是符合时代主流的。

  唯一不高兴的大概只有英国人了,在大家不削减军费的情况下,陆军花得钱少了,就意味着海军能拿到更多的钱。

  结合现在的国际局势,要是还不知道奥地利的目的,伦敦政府就不用混了。

  知道归知道,伦敦政府这个时候很难进行破坏。裁军是众望所归,符合各方利益,不是忽悠几句就能够让大家放弃的。

  ……

  唐宁街首相官邸

  外交大臣爱德华:“普俄战争太过惨烈,欧洲反战主义的高涨,欧洲民众极度缺乏安全感。

  奥地利人选了一个好时候,这个时候提出裁军,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裁军,种种迹象表明奥地利正在准备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裁军只是召开国际会议的借口,在限制陆军规模的同时,他们应该还会同欧洲各国签订一份安全保障性条约。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缺乏安全感,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一份条约,唯一有实力阻挠的只有法国人。

  只是欧洲各国一直都非常警惕法国人,大部分国家都把他们视为欧洲动乱的源泉,这个时候法国政府恐怕没有跳出来阻拦的勇气。

  从巴黎传来的消息,法国人已经同意了奥地利的裁军计划,估计普俄谈判结束后,奥地利就会召开国际会议,建立新的欧陆平衡体系。

  本来欧洲大陆稳定了下来是一件好事,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法奥两国的战略重心可能外移了。

  如果我们的推论没错的话,要不了多久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就要开始了,接下来不列颠将面临最残酷的挑战。”

  法国人拉的仇恨值太高,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平复的。这就注定了新的欧陆平衡体系,他们只能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谁都知道普俄战争后,欧洲政治格局要重新洗牌,伦敦政府也是要有准备的。

  原计划是北德意志帝国诞生后,就拉拢法国人一起建立欧洲新秩序,只是他们晚了一步,奥地利就抢先动手了。

  本杰明首相点了点头:“如果奥地利人的计划成功,这就是第三次维也纳体系了。

  假如我们现在给他们捣乱,并且拉拢法国人,有没有机会构建以不列颠为核心的欧陆体系?”

  外交大臣爱德华摇了摇头:“这非常难,且不说我们还没有拉拢法国人,就算是获得了巴黎政府的支持,成功率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最近一些年,我们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下降的非常厉害。尤其是普俄战争后,我们扶持的普鲁士王国废了,话语权下降的就更厉害了。

  法国人更惨,他们的实力不比奥地利弱,影响力也不比维也纳政府弱,但他们的影响力大都是负面的。

  一部分是拿破仑当年留下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吞并意大利地区付出的代价。除了西班牙外,法国人在欧洲大陆上再也找不到一个盟友。

  从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法西关系也在逐渐冷淡。如果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恐怕西班牙人也未必会支持他们。”

  政治是很现实的,不列颠在欧洲大陆的棋子废了,干涉欧陆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大家自然不买账了。

  拉拢了法国人,在增加了影响力的同时,也要接受法兰西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比利时、瑞士、德意志联邦,这些受法兰西威胁的国家,就会情不自禁的站在对立面。

  就算是英国人能够把他们勉强拉过来,也不要指望人家出力。

  许诺再多的利益都没用,只要法兰西不放弃对他们的窥视,问题就无法解决。

  至于让法国人放手?

  想想就行了,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又成功吞并了意大利地区,正是法国人膨胀最厉害的时候,凭什么听英国的?

  英法关系早就结束了蜜月期,原本被时间掩盖的英法世仇,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两国报纸上,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想让法国人放弃自己的战略,继续给他们当小弟,根本就不可能。

  无论谁做皇帝,英法关系都必须转冷,不然爆棚的民族主义就会令巴黎政府崩溃。

  原时空普法战争后,英法都对抗了很多年,要不是德二帝国接二连三的昏招,英法也站不到一起去。

  现在法兰西可感受不到威胁,所以英法关系必须恶化。涉及到了政治,利益决定了一切。

  暗自盘算了一遍,本杰明首相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罢了,国际秩序尽快建立起来,对不列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奥地利想要主导,就让他们主导吧!

  有条约约束,我们接下来的北德意志计划,也会更加顺利。刚刚建立了国际秩序,维也纳政府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主导欧洲新秩序,能够获得的收益不仅仅只是声望,更重要的还是推销自己的理念。

首节 上一节 472/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