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45节

  不过,军事观察团中有人提出了异议。俘虏中的老弱比例太高,不像是普军的主力部队,就连二线部队都可能算不上。

  我们向派往普军的军事观察团核实,在半个月之前,普军确实进行了一次大换防。只不过进行的很隐秘,观察团成员没有办法近距离接触。

  如果这些消息都是真实的,那么俄国人这次“斯摩林斯克大捷”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们没有发现普军有大动作,无论是南线、还是北线,都没有发起进攻的意思,集中主力部队的真正目的就有待研究了。”

  “普军故意放弃斯摩林斯克”,这个推论让很多人都难以置信,包括弗朗茨也一样。

  从战场上的局势来看,普军完全没有放弃斯摩林斯克必要。依托当地的要塞工事,即便是再过两三年,俄军都未必能够攻克。

  这种背景下,放弃战略要地,还要牺牲一大堆的炮灰部队,根本就没必要。

  “诱敌深入”不是没有人想到,问题是这个代价未免也太惨烈了一些。即便是战斗力低下的炮灰部队,那也是宝贵的国防力量。

  弗朗茨问道:“柏林政府最近有什么外交活动?”

  由不得弗朗茨不怀疑,威廉一世+毛奇的组合战斗力绝对不容怀疑,这么轻易的丢了斯摩林斯克,显然不是他们该犯的错误。

  不是意外,那就是有目的了。除了“诱敌深入”外,示敌以弱争取更多的外交援助,也是可能之一。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有些尴尬的回答:“陛下,从战争爆发开始,普波联邦的外交活动一直都没有停过。

  据各地使馆传来的情报,普波联邦驻外公使,每周都会和各国政要接触,即便是瑞士那样的中立小国也不例外。”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目瞪口呆,说好的外交活动,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了日常活动。

  天天都在接触各国政要,谁知道有没有成果?

  似乎觉察到了皇帝的为难,韦森贝格又补充道:“对了,前不久普波联邦驻奥斯曼公使和苏丹进行了一次密谈,具体内容没人知道。

  柏林政府还提高了同中亚各国和远东帝国外交关系,似乎有意重组反俄同盟。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估计应该不怎么乐观。这几个国家内部问题一大堆,反俄并不积极。”

  上一次能够组建反俄同盟,主要是英国人的功劳,柏林政府只是跟着打打酱油。

  今时不同往日,俄罗斯帝国已经不再是约翰牛的主要敌人,伦敦政府自然不会继续花费大代价针对俄国人。

  外交也是有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凭什么让大家卖命?

  无论是中亚各国、还是远东帝国,都没有从毛熊身上咬下一块肉的勇气,能够保证自身领土完整他们就很满意了。

  在弗朗茨看来,与其去说服这几个国家,不如派人游说日本政府的成功率更高,起码这位富有冒险精神。

  当然,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远东地区太偏远了,即便是全部都丢了,也不会影响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真正有能力帮助柏林政府的还是北欧联邦和奥斯曼帝国。可惜前者有丹麦人捣乱,沙皇政府又做出了许诺,根本就拉不动。

  后者更不用说,苏丹正忙着内部改革呢,就算是再怎么想向俄国人复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费利克斯首相:“如果是这样的话,柏林政府获得大量外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英法不可能无限度的投入下去,他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收回成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毛奇在故技重施,企图效仿上一次战争中放弃东普鲁士地区,增加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引诱俄国人和他们决战?”

  没有人规定同样的战术不能使用两次,事实上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什么战术,只要有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重复不重复,会不会被人看出破绽,这些都不是问题,核心永远都只有一个——赢得战争。

  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从战略上来说,这就是一个阳谋。

  即便是沙皇政府知道了普波联邦的计划,也不可能因为存在风险,就下令前线的俄军停下脚步。

  不过他们的计划虽好,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俄军中不可能没人发现。

  只要小心谨慎一点儿,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不给普军留下机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说到这里,阿尔布雷希特突然选择了闭嘴。“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儿也不简单。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乏蠢货,军队中也不缺乏功利性强的主,面对送上门的诱惑,大家都能够忍住么?

  战争要为全局服务,反过来说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只要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原本完美无瑕的战略计划,瞬间就变得千疮百孔。

  对俄军的执行能力,阿尔布雷希特完全不抱有信心。不要说俄国人,这个年代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能保证所有的军官都有大局观。

  弗朗茨摆摆手:“打住,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如果普军是诱敌深入,现在该头疼的也是沙皇政府。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可能还在庆祝胜利。不过我想会有人提醒他的,毕竟他们已经输过一次了,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

  现在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欧洲变局。”

  “长远计划”,很遗憾这玩意儿早就不存在了。维也纳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调整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有实效性。

  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普俄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多准备几套方案。

  具体采用哪一套方案,还需要等尘埃落定过后,选择最符合奥地利国家利益的方案。

  ……

  取得了“斯摩林斯克大捷”后,俄军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乘胜追击顺势攻占了明斯克,兵锋直指波兰首府华沙,普俄战争似乎变得明朗了起来。

  俄军总指挥部中,伊万诺夫元帅正望着地图发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胜利的喜悦。

  一名中年军官拿着一份文件走道近前汇报道:“元帅,第七军发来电报,催促后勤物资。”

  伊万诺夫转过身来,停顿了一下问道:“第七军走到哪里?”

  “第七军沿布格河进军,现在已经过了萨尔纳基,距离华沙已经不到200俄里。”中年男子回答道

  在地图上找到了萨尔纳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伊万诺夫冷笑道:“前面已经是一马平川,都快要到华沙了,敌人居然还没有拦截?”

  不等中年男子回话,伊万诺夫元帅又说道:“毛奇的胃口真够大的,一个军还不满足他的胃口,难道他就不怕被噎死么?”

  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毛奇在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一战成名,自然成为了俄军关注的重点。

  伊万诺夫手中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详细到毛奇在哪儿上幼儿园。这是夸张的说法,这年头还不流行幼儿园。

  不过毛奇的生平、兴趣爱好、用兵风格,都被记录在案。类似的资料不光沙皇政府在搜集,欧洲很多国家同样在干。

  了解的多了,自然也有人研究出针对性战术。俄军现在采用的战术,实际上就有克制毛奇的意图。

  事实证明,这套保守战术真的很有效。凭借兵力优势稳扎稳打,即便是毛奇这样的军事家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才有现在的战术。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伊万诺夫元帅:“命令第七军停止前进,就近寻找有利地形建造防御工事,等待后勤物资抵达。

  命令第六军向立陶宛地区进军,命令西北方面军发起全面反攻,命令西南方面军佯攻沃伦地区……”

  一连几道命令下达,就是没有进军华沙的。碰到一个稳扎稳打的对手就是麻烦,即便是普军已经放开门户,伊万诺夫还是决定先拿下右翼的敌人。

第688章 债务绑架

  看着俄国人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早有准备的柏林政府还能够沉住气,后面的金主先坐不住了。

  “欠钱的是大爷”。这句话用在这里,或许夸张了一点儿。可本质上没有变,一旦普波联邦战败,债主们就很难要到钱了。

  柏林政府事先许诺出来的“抵押品”,还要看俄国人愿不愿意认。

  按照沙皇政府一贯的行事作风,假装看不见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是看见了,也不会承认。

  为了赢得这场战场,柏林政府是竭尽全力在举债,各种秘约不知道签订了多少。

  如果普波联邦完蛋,不知道有多少借出债务的金融机构会跟着完蛋。财团想要转移损失,一场金融危机是必不可少的。

  不光是金融机构要倒霉,实体产业也好不了多少。很多企业看似大发战争财,实际上很多都是账面上的盈利,尾款拖欠了一大堆。

  没办法,拖欠尾款是商业流通中最大的顽疾,几乎贯穿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所有生产类企业,都要面临的难题。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要持续多久,更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会花多少钱。为了支撑更长的时间,柏林政府自然要尽可能的少花钱了。

  “欠债”多没关系,利息高也无妨,那都是幸福的烦恼。只有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才有考虑这些问题的必要。

  普俄战争爆发后,欧洲所有的战略物资出口价格都大幅度上涨。

  名义上,享受到了这波商品价格上涨的红利,企业都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实际上柏林政府只是支付了部分款项,很多甚至只付了定金,剩下的生产成本都需要资本家先行垫付。

  柏林政府是有钱的,银行账户里面还躺了不少,消息灵通的人都有所耳闻。

  只不过采购物资的都在押款,通常采购下一批货物的时候,才结清上一批货款。

  看在高额的利润上,资本家们自然不会拒绝。很多经济实力薄弱企业为了垫付款项,不得不向银行贷款。

  某种程度上来说,普波联邦已经通过债务绑架了英国经济,双方是一损俱损。

  “风险”大家自然知道,可是架不住利益丰厚。再加上普波联邦已经赢过一次普俄战争了,伦敦的报纸又不断贬低俄国人,无形中增加了大家的信心。

  这一切在斯摩林斯克战役后发生了变化,大家猛然间发现:“俄罗斯帝国还是那个欧陆宪兵,普波联邦似乎要兜不住了”。

  这可不行,都已经投入这么大了,再怎么样也不能让普波联邦完蛋!真要是柏林政府完蛋,大家也会跟着倒霉。

  资本家们不想普波联邦完蛋,伦敦政府同样不想看到普波联邦完蛋。好不容易扶持了一颗棋子,就这么没了,谁也不愿意看到。

  一时间本杰明首相的压力大增,国内的利益集团纷纷要求政府采取行动,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

  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本杰明难以置信的问道:“情况已经严重到了这个地步,不列颠居然被普鲁士蛮子给绑架了?”

  眉宇间浓浓的鄙视之情,足以证明他的心情有多糟糕,英普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用“蛮子”这种侮辱性的词汇。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情况比这还要糟糕。我怀疑普波联邦即便是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未必有能力偿还这些债务。

  拖欠的物资尾款暂且不提,他们好歹也付了一部分钱,只要企业不是太贪心,基本上也够生产成本,就算是赔也不会赔多少。

  麻烦的是贷款和债券,一旦普波联邦战败,几乎所有的抵押品都没有保障。

  他们拿出来的黄金,还不够偿还十分之一的债务。就算加上所有普波联邦民众的海外资产,也填不满这个窟窿。

  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我们甚至还发现了多次抵押借贷的情况,尤其是柏林政府私下里和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协议,多次抵押情况非常严重。

  普波联邦欠我们的债务,远远不只明面上这1.8亿英镑,真实数据或许是2亿、又或许是3亿,除了柏林政府没有人知道。”

  这年头不列颠的金融管制不严,金融机构私下里发放贷款,伦敦政府根本就管不着。

  债券销售就更混乱了,明面上报备一百万,实际上发行三五百万都是常有的事情。

  在这个全靠人工监督年代,要准确统计这些数据太难了,只要不出现问题,英国政府根本就不会过问。

  真要是出了问题,英国政府也管不着了。金融上的问题,小问题根本就不会暴露出来,大问题一旦暴露机构距离破产也不远了。

  “破产”是逃避责任的最佳利器,政府最多也就抓几个替罪羊,更多的时候连替罪羊都找不到。

  柏林政府的具体债务数字,本杰明首相已经懒得深究了,这没有任何意义。

  从投资上来说,这笔投资已经是垃圾资产,及时止损是最好的选择。

  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钱打水漂,伦敦政府必须要负责善后。

  原时空英法就用这一招成功的把美国人拉上了战车,现在虽然没有到那一步,还是让本杰明首相万分头疼。

  “该死的蛮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阴险了!”本杰明首相抱怨道

  “不对,这些情况只是针对我们,还是所有的国家都有?”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如果所有的国家都被普波联邦的债务绑架了,那么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摇了摇头:“很遗憾,首相。别的国家虽然出现了类似问题,但是牵扯的数字都不大。

  可能把普波联邦欠其他所有国家的债务加起来,也不到我们的三分之一。

  除了我们之外,普波联邦的第二大债主国应该是法国人,然后是德意志联邦帝国,剩下的国家都可以忽略不计。

  柏林政府还没有全世界借钱的能力。”

  听到这个消息,本杰明险些气晕了过去,他发誓这是本年度听到最糟糕的消息。

首节 上一节 44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