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37节

  要是放弃边界地区,这些主要产粮地,普波联邦的粮食产能还会进一步下降。每年数百万吨的粮食缺口,可不是这么容易弥补的。

  “知道了。”

  疲惫的身心,让他们没有聊下去的兴致。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完晚餐后,妻子急忙熄灭蜡烛。

  ……

  在阳光照耀下,“奥地利外交部”的招牌格外耀眼。

  一座外交制式的专用马车停在了大楼门口,一名身着西装的中年男子走下了马车,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大步迈入了大楼。

  秘书低声道:“大臣阁下,普波联邦驻维也纳公使科瓦切维奇伯爵来访。”

  韦森贝格放下了手中的咖啡问道:“他事先有预约么?”

  作为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的工作都很多,几乎每天的日程安排满满的,除非是特殊情况,一般的外交活动都需要提前预约。

  秘书回答道:“没有。不过科瓦切维奇的脸色非常难看,再三强调有急事,必须要马上见你。”

  “有急事”,本来准备拒绝的韦森贝格心中一惊,立即想到了普俄战争,缓缓说道:“请他进来吧。记得告诉他,我只有半个小时的空闲。”

  ……

  寒暄几句后,科瓦切维奇公使将厚厚的文件递给了韦森贝格,并且说道:“大臣阁下,这些照片和资料都是热心人士提供的,上面是俄国人的暴行。”

  接过了文件,随手一翻,韦森贝格就看到了照片中遍地的尸体、燃烧的房屋、悬挂的人头,无不诉说着野蛮的罪恶。

  绕是见多识广的韦森贝格,也被震撼了。没有继续看下去,直接合上了文件,将目光投向了科瓦切维奇。

  “大臣阁下,贵国一贯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秩序的主要力量,看在上帝的份儿上,我们希望贵国能够介入,制止俄国人的暴行。”

  俄国人的下三滥手段,柏林政府疲于应付,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国际社会。

  不管世界的本质如何残酷,在欧洲大陆各国还是知道收敛一下的,俄国人这种玩法,早就已经过时了。

  没有理会科瓦切维奇的吹捧,韦森贝格缓缓的回答道:“这个问题牵扯甚大,我们必须要调查确定过后,才能给贵国答复。

  不过,公使阁下可以放心,只要证明这上面内容是真实的,全世界的正义人士,都不会放任这种暴行存在的。”

  毫无疑问,这是拖字决。俄国人的暴行,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奥地利可是派出了军事观察团的,前线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

  知道归知道,在没有足够利益的情况下,维也纳政府是不会介入的。

  类似的事情,不光是俄国人在干,屠村灭镇的事情普军也没少干,各大殖民帝国在海外干得更绝。

  只不过盖子没有揭开,大家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无视。这次沙皇政府干得太绝,普波联邦平民伤亡已经多达数十万。

  战争年代,小规模的杀戮不可避免,大规模的屠杀就坏了规矩。

  俄军没有屠杀,和屠杀也差不多了,除了死掉的,剩下的全是伤员,其中很大部分还是永久性的残废。

  科瓦切维奇公使一副苦涩的表情:“大臣阁下,这些照片都是热心人士,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我敢保证全部都是真的。

  现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死在俄国人的屠刀下……”

  韦森贝格摆了摆手:“放心吧,公使阁下。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只要是文明阵营中的一员,都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的。我现在就安排人去调查,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送走了科瓦切维奇,韦森贝格又头疼了起来。干涉还是不干涉,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第676章 搅混水

  争取国际支持,柏林政府自然不会只找奥地利,几乎在同一时间,欧洲各国都收到了柏林政府的邀请。

  大家心里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反正嘴上都在义正言辞的谴责“强盗”。

  如果唾沫星子能够杀人,俄国人的哥萨克骑兵,现在大概、可能已经死光了。

  外交在行动,民间造势也没有闲着。柏林政府向不少报社买了版面,刊登着俄军暴行的照片,还有幸存者撕心裂肺的痛诉。

  这些表演没有白费,柏林政府获得了欧洲民众的同情,舆论一边倒的指责俄国人,即便是亲俄的媒体都不说话了。

  不少媒体都接受了柏林政府的邀请,派出了战地记者,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

  不仅如此,柏林政府还编排了舞台剧《强盗猖獗》,随着剧团在欧洲大陆四处巡演。

  剧情大致是:幸福的小村中,突然来了一群俄国强盗,他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英勇的民众奋起反抗,怎奈寡不敌众,为了掩护孩子们撤离,大家……

  这个年代娱乐活动太少,维也纳歌剧院,已经连续上演了一个星期,还是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悲剧总是容易令人感动,舞台上的表现比文字更有冲击力,每次表演过后,台下的贵妇们都哭的稀里哗啦。

  如果可以组织募捐的话,柏林政府这次一定会大有收获。民间舆论被调动了起来,干预的呼声越来越强,奥地利政府的压力大增。

  维也纳宫

  弗朗茨随手扔掉了一封来自民间的请愿信,郁闷的问道:“俄国人就没反应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沙皇政府都不知道站出来解释一下?”

  短短的一个月内,弗朗茨前前后后收到286封联名请愿信,都是要求奥地利政府制止屠杀的。

  包括德意志民间文化交流会、德意志统一委员会、日耳曼民族文化交流会、神圣罗马帝国文化经济促进会等数十家组织,都希望奥地利政府能够介入。

  原因非常的简单,受害者不只是波兰人,还有很多日耳曼人,在民族主义者看来这些都是自己人,不能让俄国人肆意祸害。

  “陛下,沙皇政府也采取了行动,俄国外交部多次发言辟谣,声称俄军没有参与屠杀,都是普波联邦国内强盗干的。

  俄国人行动的太晚了,舆论风潮已经形成,加上柏林政府有充分的证据,想要逆转太难了。”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一步慢步步慢,这年头通讯不变,消息传递慢,大家接受新闻的渠道主要是报纸。

  一旦先入为主形成了固有观念,再想要扭转就难了。况且,柏林政府也没有污蔑俄国人,他们切切实实干了。

  “沙皇政府都是一群蠢货!”弗朗茨直接脱口而出

  看的出来,他这是出自真心的。现实摆在眼前,洗肯定是洗不白的,可是引导舆论不一定要洗白,只要把竞争对手拉到同一水平就行了。

  “不承认”确实是一个解决办法,问题是不合时宜啊!

  如果换了一个信誉良好的国家来说,估计还能忽悠一部分人,以沙皇政府的信誉,他们说出来谁会信啊?

  换了了弗朗茨,直接效仿柏林政府,将普军的暴行搜集起来,进行一下艺术加工,把事情放大一百倍,花钱收买报纸刊登。

  不管有多少人信,先把声势造起来再说。反正欧洲军队都有劫掠的传统,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洗不白自家的名声,就把对方一起拉下水。大家都变黑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陛下,不光是国内的舆论,其他国家的舆论也对俄国人非常不利,尤其法兰西闹的最厉害。

  就三天前,5万巴黎民众还齐聚凡尔赛宫广场示威,要求政府介入这场战争。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使馆传来的消息,本月内法国境内共发生大大小小游行示威活动48次,其中一半都是要求巴黎政府干涉的。

  五天前,伦敦也爆发了一次游行示威,只是参与的人数没有法国那么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沙皇政府不能破局,估计要不了多久,各国政府就会介入。”韦森贝格分析道

  法国民众还是这么热心,估计拿破仑四世现在想哭的心都有了。自己主动干预和被舆论逼出来干预,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

  一个皇帝无法控制政府的外交,反而要受民间舆论左右,这样的事情搁谁身上都受不了。

  有一就有二,一旦发现舆论能够左右政府决策,恐怕未来类似的事情还会接连不断。

  各国政府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干涉,恐怕也有不想让外界认为,他们是受舆论所左右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柏林政府的谋划成功了,同样也失败了。

  在取得各国支持的同时,也把各国政府高层给得罪了。干涉肯定会有的,干涉到那一步就很难说了。

  “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尽可能的拖延各国干涉时间。最近一段时间,移民署已经从俄国人手中获得了近五万移民。

  尽管这些人大都是老弱妇孺,对劳动力缺乏的殖民地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补充。”殖民大臣斯蒂芬说道

  五万移民不值钱,如果是五万主体民族移民,那就不一样了。

  奥属非洲可是维也纳政府的命根子,政府一直都在有意控制民族比例。五万移民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将主体人口比例提高了两个千分点。

  这只是单纯数字上的计算,真实影响力还会更大。为了加快民族融合,奥地利对移民从来都是分散安置,跨民族联姻多不胜数。

  看得见的利益,殖民部自然不愿意放弃。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还是收起了自己的良心:“告诉沙皇政府,国际干预即将来临。

  如果他们不想被制裁的话,就赶紧揭露普军的暴行,先把水给搅混了。”

  涉及到了国家利益,由不得弗朗茨不理性。既然沙皇政府不知道该怎么干,那就教他们好了。

第677章 丛林法则

  弗朗茨的担心是多余的,不等维也纳政府提醒,沙皇政府就已经开始做了。

  只不过手段有些稚嫩,可能是事先没有准备,俄国人拿出来的证据说服力不够。

  现在还没有电影,化妆术也没有成为四大邪术,特效更是连影子都没有,照片造假还是有些困难。

  不对,确切的说沙皇政府根本就没有造假的概念。

  柏林政府都发动了舆论攻势,前线的普军早就被勒令遵守军纪,想要在这个时候抓普军的把柄,自然不容易。

  沙皇政府提供的照片证据,还有不少是奥地利政府友情赞助。

  这些都是奥地利军方搜集战场上资料时候,无意中拍摄的,地面实拍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在飞艇上拍摄的。

  清晰度自然不能指望,模模糊糊能够看到人影就不错了。一方面是飞的太高,另一方面是相机不够先进。

  如果不是报社为了销量,存心要挑起争议,就沙皇政府提供的这点儿证据,估计连一朵浪花都击不起来,就被压下去了。

  不管怎么说,有得争比没有争议的好。按照惯例,这种舆论通常都是扯着扯着就跑题了。

  用导师的话说:“俄军是强盗,普军是土匪。”总之,都不是啥好东西。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冬天,普俄两国的表演,让欧洲民众好好看了一出大戏。

  随着温度的下降,普俄战争也逐渐趋于缓和。入冬过后,普军的非战斗减员就与日俱增,为了减少损失,毛奇不得不停止攻势。

  毛熊的确更抗冻,但他们也需要利用这个冬天积攒战略物资。除非能够保证在这个冬天赢得胜利,要不然俄军就必须停下脚步。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开春后冰雪融化,道路泥泞不堪,物资运输非常的困难。

  吃过一次物资不足的亏,沙皇政府的官僚们已经进化了。堂堂正正的压死敌人就好,何必要冒险呢?

  当然,“冬季攻势”还是要有的。俄军继续死磕斯摩林斯克,这座要塞城市正好在第聂伯河边,水上运输很方便。

  其它地区就算了,本来就在防守,利用冬天加固防御工事不好么,何必要跑出去和敌人野战呢?

  ……

  普俄战场趋于稳定,南美战争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占据上风的秘鲁玻利维亚联盟,在英国人出手后,逐渐落入了下风。

  两个月前,7000名智利士兵在6艘军舰的护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陆,成功击溃了秘鲁玻利维亚联军,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逆转。

  看着外交部搜集的情报,弗朗茨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了。烂泥扶不上墙,说的就是玻利维亚。

  谁能够想到玻利维亚军队居然还在使用弓箭和十字弩?

  如果说没办法,只有这些武器也就算了。问题是玻利维亚获得了奥地利的支持,在战争爆发前就购买了大量的二手装备。

  弗朗茨承认时间是短了一点儿,玻利维亚军队中又充斥着大量的印第安人,没有经过训练直接换装,确实有难度。

  可是难度再大,也必须要上啊!基础太差,想要训练有素做不到,教会他们开枪总是可以的。

首节 上一节 43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