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17节

  目前交战双方都在寻求我们的帮助,考虑到传统友谊,我建议支持智利赢得这次战争。”

  南美各国看似已经独立,实际上仍然是欧洲各国的经济殖民地,只不过装裱了一下,吃相没有那么难看。

  毫无疑问,不列颠拿走了最大的一份。就如同英国报纸上描述的:“阿根廷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智利是我们的矿山……”

  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英国人自然不想打破局势。

  仅仅只是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的战争,英国人还有实力控制局势。要是南美全面战争,那就不是伦敦政府说得算了。

  今时不同往日,法奥两国最近都比较闲,对英国人在南美的利益早就虎视眈眈了。

  一旦重新洗牌,三国势必会展开新的一轮竞争。英国人还能够拥有现在的优势么?

  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

  经济上的竞争,同样也是一场战争,无非看不到硝烟而已。

  如果用数据来说话,就会发现目前南美各国的对外贸易,有近六成是和英国人进行的,剩下的才是其他欧美国家瓜分。

  本杰明首相:“智利人同意了我们的条件?”

  在不列颠“传统友谊”和“利益”通常都是划等号的,外交部主张支持智利,那只有一个解释——智利人出价更高。

  至于两国之间的关系,那都是次要的。不列颠的小弟很多,如果是小弟都要支持,那么伦敦政府啥也不用干了。

  外交大臣爱德华:“当然,除了将比索和英镑挂钩外,智利人还承诺:如果我们帮他们赢得这次战争,我们将获得阿塔卡马沙漠的矿产开发权。

  阿塔卡马沙漠拥有全球最多的硝石矿,掌握了这里,我们就控制了硝石市场。

  无论是战略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值得我们出手。”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本杰明首相做出了决定:“再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拿到独家授权,最不济授权给第三方时,也必须要先获得我们的同意。”

  推广货币霸权是核心,掌控硝石市场是顺带。这里面的轻重,本杰明首相还是分得清的。

  “没有问题!”爱德华自信的说道

  凭借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不列颠在海外的话语权一直都很重,即便是法奥两国加起来,也没有办法在南美地区和他们抗衡。

  从实力上分析,谁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在战争中就占据了优势。

  ……

  圣地亚哥总统官邸内,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正在接触一帮特殊的客人。

  “总统阁下,我们的事情已经做完了,现在该你兑现承诺了。”

  说话的是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虽然面带笑容,可依然难以掩盖他眉宇间的傲气。看似平和的谈话,实则充满了警告意味。

  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眉头一皱,显然中年男子的表现让他非常的不舒服。不过作为政治人物,这点儿情绪他还是能够克制的。

  笑呵呵的回答道:“放心吧,洛克斯爵士。只要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阿塔卡马沙漠的矿产开发权就归你们了。

  现在战争还在继续,即便是马上兑现承诺,这个时候也无法履行啊!”

  没有办法,英国人的节操向来都很低。如果让他们提前拿到了想要的一切,谁知道会不会被他们转手给卖了?

  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没有能力影响伦敦政府,只能采取迂回措施,通过英国资本家影响伦敦政府。

  实际上这次战争,也是英国资本在背后推手的结果。核心目标是为了垄断硝石贸易,顺便推广英镑霸权。

  相比玻利维亚引入英法奥三国势力相互制衡,智利就要单纯的多,一直都在抱不列颠的大腿。

  洛克斯摇了摇头:“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先签订条约。履行条约可以等战后,我有足够的耐心。”

  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担心,洛克斯同样也非常担心。不要以为他是英国人,就没有变故了,实际上英国内部同样也充满了竞争。

  如果不早点儿签订合同,没准就被国内其它势力给截胡了,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是没有节操的。

  对伦敦政府来说,只要是肉在锅里,无论是谁掌控都一样。洛克斯可不想幸幸苦苦努力这么久,最后替别人做嫁衣。

  停顿了片刻功夫后,洛克斯又补充道:“总统阁下,听说贵国新编部队还缺乏武器,我愿意私人赞助一个团的装备。”

  见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有所意动,洛克斯继续加码:“都是不列颠陆军现役装备,另外附赠一百万发子弹、五千发炮弹。”

  犹豫了再三过后,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摇了摇头。武器装备他想要,可是这些装备拿的棘手。

  洛克斯脸色一沉:“两个团的装备!”

  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神情恍惚,仿佛在做激烈的心里斗争,难以抉择。

  洛克斯:“三个团的装备!”

  “这是底线了,如果总统阁下还是无法接受,那我就只能找别人合作了。”

  “成交!”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艰难的回答道

  事实再一次证明,没有什么事情是武器装备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一定是武器装备没有给够。

  南美各国不太平,智利也不例外。总统上位不一定靠选举,但一定少不了军方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做总统,都必须要维护幕后支持者的利益。

  武器装备无疑是收买军方的最佳利器,即便是阿尼瓦尔·平托·加蒙迪亚总统想要拒绝,幕后的人也不会让他拒绝。

第646章 俄奥同盟解体

  外交站队有时候也很简单,自从英国人决定支持智利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就只能向法奥寻求支持。

  国际贸易只是小问题,这年头南美各国的体量都很小,如果不是资源丰富,和推广货币霸权需要,列强根本就不会注意他们。

  看各国的人口数量就知道了,智利约有220万、秘鲁约有275万、玻利维亚约有130万。

  就这么点儿人,又都是农业国家,指望有多大的内部市场显然是不可能的。

  智利相对富裕,主要是靠硝石出口,军事实力在三国中最为强大。

  秘鲁有白银,可惜这些年白银价格逐年下跌,秘鲁政府的钱包也在干瘪。

  玻利维亚可以说是最惨,好不容易发现了了硝石矿,才过上几年好日子,战争就爆发了。

  毫无疑问,三国均无力一下子拿出巨额的战争经费,贷款是在所难免的。

  维也纳宫,弗朗茨就在审批一笔特殊的贷款,债务人非常大方的拿出了阿塔卡马沙漠矿产做抵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秘鲁和玻利维亚赢得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总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单纯从纸面上的军事实力分析,参谋部根据三国的军队数量、武器装备、训练情况、以往的战绩、后勤保障能力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了量化分析。

  三国军事实力分别是:玻利维亚1、秘鲁1.8、智利2.1。

  理论上,玻利维亚和秘鲁占据了绝对优势;然而战场上现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智利军队压着秘鲁和玻利维亚打。

  拥有兵力优势的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只是名义上进行了联合,战场上毫无配合可言,有时候还互相扯后腿。

  如果秘鲁和玻利维亚军队的配合问题不解决,他们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几率不会超过一半。”

  这是所有联合作战的共同问题,玻利维亚、秘鲁、智利三国都对阿塔卡马沙漠宣誓主权。

  现在玻利维亚和秘鲁联合,并不等于两国的领土争议消失了,仅仅只是因为共同的敌人智利,才被迫联合起来的。

  这种背景下,战场上相互捅刀子再正常不过了。

  弗朗茨:“告诉玻利维亚人,我们对阿塔卡马沙漠的硝石没兴趣,让他们拿出别的抵押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抵押品,可以把国内的矿产抵押给我们,金、银、铜、铁、石油、天然气都可以考虑。”

  不看好玻利维亚赢得战争,也不妨碍奥地利支持玻利维亚进行这场战争。光“玻利维亚诺”和神盾挂钩,就值得奥地利站他们背后了。

  如果不是考虑到阿塔卡马沙漠的矿产,已经被智利人许诺给了英国人,奥地利在南美又竞争不过约翰牛,弗朗茨都有可能先派人过去圈地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利益不够。尽管阿塔卡马沙漠是全球最大的硝石矿出产地,可不等于别的地方就没有硝石矿,况且还有人工制硝。

  本来弗朗茨是准备拉秘鲁上船的,遗憾的是被法国人抢了先。奥地利触手深入南美的时间太短,影响力还是太弱了。

  如果不是因为智利和秘鲁抢先抱上了英法的大腿,弗朗茨怀疑玻利维亚都不一定选择奥地利。

  财政大臣卡尔提醒道:“陛下,玻利维亚国内贵金属矿,早就抵押给了出去。

  铜、铁这些普通矿虽然发现了不少,却没有开发价值。石油、天然气都是新能源产业,玻利维亚有没有都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要拿这些抵押的话,贷款的风险性会大大增加,国内的银行未必会接受。”

  弗朗茨醒悟了过来,玻利维亚的工业实力有限,重工业更不用说,那是无限趋近于零。

  不能够就地冶炼,开发出来的矿石要运出去卖,以这个年代的交通情况,这些矿产自然丧失了经济价值。

  石油天然气自不用说,才刚刚开始利用,重要性完全没看到,自然没有人花大代价去勘探。

  盘算了一遍,弗朗茨发现这些东西短时间还真用不上。甚至百年内都不一定用得上,提前布局完全是扯淡。

  奥地利已经宣布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次向玻利维亚提供贷款,自然是以民间商业贷款模式进行,政府只是穿针引线收一笔合同履行担保费用。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玻利维亚政府赢得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小,多半会步上原时空的后尘,输了战争自然就没钱还债了。

  如果抵押品没有价值,民间银行可不会买账。要是政府谈好了条件,最后没有银行肯放款,岂不是尴尬?

  醒悟了过来,弗朗茨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当即改了口:“既然贵金属矿没了,后面这些东西就只能算搭头,让玻利维亚政府拿出其它东西抵押。”

  没有抵押品?这是不可能的。好歹也是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儿家底呢?实在不行,不还有土地么。

  “赖账”,更不用担心。现在还是19世纪,武装讨债的事情发生了都不只一起。除非是俄国人那种巨无霸,讨债成本实在是太高,大家只能认栽。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我们同俄国人的盟约,只有三个月时间就到期了。沙皇政府已经派出的谈判代表,已经抵达维也纳。”

  要不要再来一次俄奥同盟,维也纳政府也是众说纷纭。包括弗朗茨,中途都几度动摇立场。

  不是大家意志不坚定,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作祟。无论是继续结盟,还是放弃联盟,这里面都蕴含着大量的利益。

  经过了这么多年,俄奥两国经济已经实质上绑在了一起。奥地利从俄罗斯进口工业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又返销俄罗斯帝国。

  从1854年开始,俄奥两国就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巅峰时期,对俄贸易一度占据了奥地利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

  随着奥地利经济的飞速发展,奥地利工商业制品不断的开辟新市场,这个数字开始逐年下降。

  即便是到了现在,对俄贸易依然是奥地利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环,占据了奥地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9.7%。

  如果不是俄国经济没有跟上节奏,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太慢,这个比例还会更大。

  毫无疑问,俄奥同盟为两国经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往来。

  有利自然也有弊,俄奥同盟同样也制约了奥地利的扩张。比如说:普俄战争时期,维也纳政府就丧失了趁机对沙皇政府落井下石的机会。

  制约进一步扩张,这只能算是小问题。欧洲大陆又不大,扩张也扩张不了多少,反而麻烦一大堆。

  主要是国际形象问题,俄国人太拉仇恨了。俄奥同盟的存在,让奥地利跟着分担压力。

  这让一贯擅长灵活外交的维也纳政府束手束脚,很多时候连发挥的余地都没有。

  经济上的收益,也不是白拿的,奥地利还是俄国人最大的债主。

  借钱也就罢了,偏偏沙皇政府信誉不好。时常无法正常履约,还赖掉了不少奥地利的债务。

  欠债不还,绝对是最拉仇恨的。奥地利金融界都是坚定的反俄派,连带着民间对俄国人印象也不好。

  农业上,两国又处于竞争状态。对俄国人这个破坏市场行情的竞争者,奥地利国内的农民都是深恶痛绝。

  奥地利农民可不是没有话语权的乡下农民,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贵族。这些人都是亚历山大二世大开荒政策的利益受害者,天然仇视沙皇政府。

  弗朗茨面无表情的问道:“你们觉得到了现在,我们还有续约的必要么?”

首节 上一节 41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