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15节

  最近一个月金价上涨百分之七,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大家可能会说,我这话自相矛盾,根本就不符合逻辑,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矛盾。

  在意料之外,那是黄金作为货币、本位存在,自身的价值是不变的,正常情况下就算是有波动,也不可能上涨这么多。

  不过黄金除了作为货币外,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价格就由市场决定,出现短期内的上涨也是正常现象。”

  “抛开作为货币的光环,我们单独剖析黄金作为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大家就清楚了。

  维也纳黄金交易市场,金价上涨不是孤例。几乎在同一时间,伦敦黄金交易市场,金价也是同比上涨。

  造成这次金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两个月前,南非矿业集团、英国道斯金矿集团……等十余家金矿巨头同时宣布进行设备维护,削减了黄金产能。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上个月全球黄金市场上流通的黄金数量减少了20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要上涨了。

  设备维护是暂时的,金矿巨头们也是要赚钱的,要不了多久产能就会恢复。

  不过金价能不能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这就未必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金本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最近一些年,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大家对作为本位金的黄金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然而黄金开采量,却没有同步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各国不断的放大杠杆,名义上和黄金的兑换比没有变化,可实质上增发货币的风险已经出现。

  这次黄金和多国货币的兑换价格上涨,就有这方面的因素,本位是各国发行货币多,带来的通货膨胀。

  这方面我们就不用担心,神盾和黄金的兑换值依旧稳定。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如果不是迫切需要,最好不要持有大量的外汇。

  因为谁也不知道,没准什么时候,你手中的钱就变成了废纸。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已经有多个国家货币发生了实质上的贬值。如果这些国家政府不停止滥发货币的行为,早晚会引发灾难。”

  主持人:“布里吉特·福斯教授,刚才你提到了某些国家黄金储备数量不足,导致通货膨胀。

  那么这些国家,又该如何应对这次危机呢?”

  布里吉特·福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新复本位法。

  不要误会,我提出的这个新复本位法,不是传统的金银复本位制度,而是采用更加先进的二次本位法。

  对大部分国家来说,黄金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凑足的。大家又想要维持金本位制度,那该怎么办呢?

  经过研究,我发现采用新复本位法,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来说,就是采用信用靠谱国际货币代替黄金,充当本位金发行货币。

  这相当于用一份黄金,充当了两次本位金,发行了两份货币,并且可以保证正常兑付。这种二次本位法,我称之为:新复本位法。”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弗朗茨也养成听广播的习惯,尽管他明知道这是在吹牛逼。

  所谓的金价上涨,实际上英奥两个黄金生产国,人为的操作黄金价格,对其他国家货币进行的一次阻击战。

  所谓的黄金产能,这还不是黄金开采国说了算么?

  为了增加自家货币的竞争力,英奥两国一直都在控制黄金出口,人为的给竞争对手制造麻烦。

  这对金本位国家来说,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那就要命了。

  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量,可不会因为黄金储备不足就会减少,迫不得已大家只能提高货币发行杠杆。

  这是英奥两国想要看到的,杠杆越高、风险越大。在经济发展好的时期看不出来,一旦遇到了变故说崩盘就崩盘,完全没有抗风险能力。

  英奥两国为了货币霸权斗争的非常激烈,也不妨碍两国联手,共同掌控黄金定价权,先打击其他竞争对手。

  可以说从一开始,金本位就是英国人给世界各国设置的巨坑。这个巨坑还是阳谋,即便是知道了有风险,大家也不得不往里面跳。

  不管怎么说,黄金还是相对稳定的。即便是人为操纵,也不可能玩的太嗨!要是玩儿过了头,同样也会影响到英奥两国自身的利益。

  不是没有国家想摆脱这个巨坑,只是最后都失败了。事实证明玩儿银本位的国家,最后被坑得更惨。

  进入19世纪中后期,白银就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这个波动可比黄金大的多了。

  英奥两国都是金本位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也会稳定黄金价格,所谓的市场波动,那只是针对其他国家货币设置的障碍。

  这个幅度通常只有几个点,并且不会持续下去。一般过上几个月,市场就会恢复正常。

  简单的来说,只要各国政府吃进黄金,金价马上就会上涨。等大家不在吃进黄金了,市场很多就会恢复正常。

  这个上涨还是有针对性的,如果拿英镑、或者是神盾去收购,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想要进口黄金关税还是少不了的,如果直接持有神盾、英镑充当本位金,同样也可以达到目的,还省下了购买黄金的关税。

  本质上,这就是推广货币霸权的一种手段,只不过隐晦了一些。

  ……

  听了一段广播后,弗朗茨挂断了电话:“腓特烈,去问一下无线电研发进展到了哪一步,这种有意思的新闻应该分享给全世界。”

  在无线电搞出来之前,无线广播自然无从谈起。现在弗朗茨收听的是有线广播,这项技术伴随着电话的诞生而诞生。

  简单的来说,就是把很多根电话线串联到一起,接收到同一信息源上。

  这种高大上的技术,自然不是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的。想要收听广播,至少需要一部电话,还有缴纳高昂的广播费。

  目前,全世界拥有广播的城市都不足二十个,广播用户更是连五万都不到。

  奥地利走在了工业革命的前沿,广播起步也相对较早。目前维也纳已经拥有超过五千付费用户,是全世界广播覆盖率最高的城市。

  这个数字,已经临近极限了。想要提高广播覆盖率,除非无线广播诞生。

  收听人群有限,广播节目自然不可能丰富多彩。除了新闻之外,也就只有热门时事点评,偶尔来几首歌曲、讲几个笑话,就算是娱乐节目。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没有广告,不是广播公司不想收广告费,主要是用户太少,收不到几个钱。

  况且,现在服务的顾客都是高端用户,就没有差钱的主,大家要的就是高端服务。

  腓特烈耸了耸肩,回答道:“不用了父亲,我昨天刚去看过。目前进展的非常缓慢,传播距离还停留在一千两百码(约1097米),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没有办法,谁让弗朗茨记忆力不好呢?无线电的原理,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只能靠科学家们自由发挥。

  “一千两百码”,这个数字远远达不到弗朗茨的心里预期。不要说无线电报,就连当对讲机用都有些够呛。

  弗朗茨叹了一口气:“那就算了,让他们慢慢实验吧!科学研究这玩意儿全靠运气,急也没有用。”

  这话是说给腓特烈听的,同样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第643章 科技

  进入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全面发力,科技创新层出不穷。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奥地利最先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的红利,国内经济发展列车直接奔上了快车道。

  到了1877年底,奥地利百分之八十的城市,已经普及了电力,剩下的城市也在进行中。

  这个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的进步。

  谁也没有想到,发电技术在短时间再次取得突破。发电机功率增加,耗煤量已经减小到450克~630克/千瓦o时。

  差距这么悬殊,主要是煤的品质问题。奥地利的发电厂都是私营企业,自然不需要政府统一用煤标准。

  其次,才是发电技术的差距。不同的发电厂,发电技术也开始拉开差距,新的一轮优胜略汰即将展开。

  在发电成本下降的同时,奥地利冶金工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上的铜价大幅度下跌,导致电线生产成本下降。

  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让建立供电网络不再是梦幻,为电力普及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电力普及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照明技术的革命,同时还伴随着工业上的革命。以电为能源的机械设备,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除了电力技术外,还有内燃机技术的大发展。这一跨时代的发明,直接将蒸汽机扫入了垃圾堆里。

  当然,这还需要时间,现在蒸汽机仍然是时代的主流。即便是走在工业革命最前沿的奥地利,也刚刚开始尝试内燃机设备。

  可是内燃机的潜力,大家已经看到了。资本是逐利的,意识到内燃机的巨大潜力后,研发内燃机的企业迅速增加了起来。

  尤其是从事机械设备制造的企业,如果不上马新动力研发项目,那就是跟不上时代。

  量变引起质变,参与的人多了,总是会有成果的。比如说:内燃机汽车就提前诞生了。

  当然,受限于动力技术,这个年代的内燃机汽车,还没有实用价值。跑上三四十公里,就要维护一次的汽车,显然不具备经济价值。

  市场上的投入使用的汽车,都是蒸汽机动力汽车。不过,因为噪音太大,刹车不灵活,遇到突发情况容易发生事故,城市中被禁止使用。

  蒸汽机汽车虽然笨重,使用不方便,跑的比较慢外,载重量还是不错的。这种黑科技设备,通常活跃在矿山上。

  偶尔也有不怕死的土豪,使用这种蒸汽机版的大号轿车。这是想不大都不行,要是车的体积小了,蒸汽机往哪儿放?

  对这些勇士,弗朗茨从来都是佩服的。没有他们的作死精神,奥地利的汽车工业也不会发展这么快。

  正所谓有市场,才有生产。意识到土豪们的需求后,汽车企业才开始研发内燃机汽车。

  当然,也有跑偏的。据弗朗茨所知,还有人搞电力汽车。

  不是装电瓶,这年代没那技术,而是直接装一个小型发电机,再装一个电动机做动力系统。

  能不能搞出来,弗朗茨不知道。反正这种汽车,最后的体积肯定是小不了。

  体积大了,自重也就上去了。想要跑起来,那么只能增加电动机功率,顺便还要提高发电机功率。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年头功率越大的机械设备,体积也就越大,自重随之增加,问题再次反馈了回去。

  从这方面来说,这种超时代的汽车在研发过程中,就已经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值得鼓励的,即便是最后失败了,那也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在新闻上看到这则消息后,弗朗茨只是一笑而过,没有干涉的意思。

  一家企业要长期生存下去,不走几次弯路,吸取经验教训是不行的。

  如果企业的经营者眼光不行,或者是自身判断力不足,那么早晚都会完蛋。这样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挽救的价值。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领先了好几步,弗朗茨也不知道是啥了,大概会变烈士吧!

  谁知道呢?很多科学技术创新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万一企业运气好,在作死的道路搞出了其它有价值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大赚一笔。

  比如说:让电动机体积变小、功率变大;或者是让发电机体积变小,这些都是现有工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

  类似的超前项目还有很多,比如说:电动力火车。

  最后研发电动力火车失败,却意外的搞出来了有轨电车。

  这也算是幸运的,花巨资研发的奥地利铁路公司,直接改行做起了城市内部交通运输。

  有轨电车明显比马拉公交车和蒸汽公交车有竞争力,目前奥地利已经有多个城市,采用这种先进的交通方式。

  不同于后世,一个项目从诞生到使用,需要几年、乃至于十几年时间的推广。

  现在的资本家无疑要积极的多,通常新产品问世后,仅仅只需要几个月时间,最长也就一两年时间,就会向市场推广。

  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利益,现在很多行业都才刚刚开始,没有那么多利益集团阻碍。

  马拉公交车、蒸汽机公交车大都是政府出资补贴的基础设施项目,有更先进、成本更低的有轨电车可用,奥地利政府自然不会拒绝。

  有成功的,自然也有失败的。比如说:有大土豪搞出了“登月计划”,弗朗茨都只能感叹有钱任性。

  在这个年代想登月,还是早点儿睡吧,在梦里就实现了。

  这个项目才刚刚开始,暂时还没有成果。不过声势还挺大的,据说国内已经有数十名大富豪出资,准备开启人类的星际时代。

首节 上一节 41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