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57节

  这种类似的乌龙事件,在奥斯曼帝国可是时有发生。以仿造的后膛步枪为例,奥斯曼比俄国人还要不堪,在傻、大、粗、高的基础上,还增加时常卡壳、炸膛等“优点”。

  “造不如买”早就得到了军方的公认,对国内的制造业,艾尔墨德没有半点儿信心。

  大家对飞艇了解不多,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能够在天上飞的武器,那都是高科技产品,不是奥斯曼帝国能够造出来的,所以还是买吧!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以奥斯曼官僚的腐败程度,他们负责生产飞艇,要是飞不起来也就算了。最怕的上刚飞上去就落下来了,那就要人命了。

  ……

  伦敦,英国政府也在讨论飞艇的问题,甭管作用大小,别人有的东西,大不列颠也必须要有,这是原则性问题。

  海军大臣罗伯特讥讽道:“外面都在疯传飞艇的厉害,甚至有的媒体捕风捉影,不负责任的说属于天空的时代降临了。

  这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且不说飞艇的性能不够稳定,就算是飞到天上去,我们就没办法了么?

  专门设计一款对空攻击的火炮很难么?到时候花费大代价建造的飞艇,在天空中就是一个活靶子,想要躲避都找不到掩体。”

  开什么玩笑,海权时代才开始多少年,皇家海军还没有享受够荣光,怎么可能让“制空权”时代降临呢?

  活靶子的说法或许是夸张了,但飞艇的确不是无敌的。并且飞艇的造价还非常高,远超陆军装备,都快要赶上海军军舰了。

  陆军大臣福克斯附和道:“没错,飞艇的威力确实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大,但是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存在价值的。

  尤其是在陆战中,这种头顶上的威胁对军心士气影响太大了,陆军部提议增设一支陆军飞艇部队,保卫不列颠的领空。”

  海军大臣罗伯特当即反驳道:“保卫不列颠的安全,交给我们海军就行了。只要皇家海军在,敌人就不可能过来。

  飞艇部队放在海军旗下,用来震慑海外的敌人,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

  两人的争执,听起来似乎有些别扭。前面在贬低飞艇的作用,后面又想要把飞艇部队收入囊中,明显充满了矛盾。

  不过格尔斯顿首相也懒得计较,无非是政治斗争需要。陆海军先联手把飞艇部队的地位打下来,然而又想要收入自己的麾下,增加在军费争夺中的话语权。

  格尔斯顿摆摆手:“两位,年度预算的时间还没有到,不要这么着急吵架。如果你们对飞艇部队有兴趣的话,就回去自己搞吧!”

  这是允许的,陆海军的军费都是自行支配,只有能够通过国会审核就行了。要捣鼓陆航飞艇舰队、海航飞艇舰队,都是合法的。

  言外之意大家都听出来了,搞飞艇部队没有问题,想要政府增加军费那就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格尔斯顿首相不是军事小白,他非常清楚飞艇部队不是一天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至少飞艇研发制造还需要时间。

  奥地利的飞艇部队已经存在了十来年,只不过存在感比较低,没有亮眼的战绩,被大家给忽视了。

  就算是维也纳政府再怎么不重视,发展了这么多年,飞艇制造也走出了很长一段距离。不列颠想要追上去,再怎么也要几年时间。

  格尔斯顿首相不认为从民用飞艇到军用飞艇跨越,可以在几天时间内完成。况且,不列颠的民用飞艇都很少。

  飞艇都没有,拿什么组建飞艇部队?这个时候增加专项军费拨款,那就是肉包子打狗。骗军费这种事情,陆海军都干过。

  尤其是海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伙同法奥两国海军挑起军备竞赛,一起骗军费的事情,可是传遍了欧洲大陆。

  自从窗户纸被捅破过后,这么多年,英法奥三国再也没有爆发军备竞赛。谁要再鼓吹“两强标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骗军费的又来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只要约翰牛不搞事情,国际矛盾就要少很多。英国议会不给海军增加军费,军备竞赛自然进行不下去了。

  法奥两国只是不愿意接受“两强标准”,并不意味着两国就准备赶超皇家海军了,大家财力上的差距仍然明显。

  法兰西+奥地利>不列颠>奥地利>法兰西,这个财力等式关系,大家还是非常清楚的。

  不列颠短时间内又没有战争,何必这么着急呢?等过上几个月时间,兵工厂也该设计好军用飞艇,到时候再讨论组建飞艇部队的问题也不迟。

  要是搞不出来,还可以直接从奥地利买,或者是进行技术交换。这年头又不存在技术封锁的说法,只要砸钱什么技术都买得到。

  格尔斯顿首相是一点儿也不急,现在令他头疼的是爱尔兰问题。不列颠是殖民大国,要是给了爱尔兰地区自治地位,海外殖民地跟着学样怎么办?

  这个问题上,自由党和保守党争执不休了很多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结果。

  这是定位问题,一开始伦敦政府就把爱尔兰定义为了殖民地,而不是本土,才引发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资产阶级应该为此负绝大部分责任,这么多年都没有能够融合爱尔兰人,最主要的就是资本家们想要廉价的劳动力,不肯将爱尔兰岛视为本土对待。

  包括1845~1852年的爱尔兰大饥荒,人祸因素都超过天灾。饥荒爆发后,伦敦政府不但不调集粮食救济。

  反而任由资本家、大地主炒高当地农产品价格,短短七年时间爱尔兰当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分裂的种子就此埋下。

  从此之后,爱尔兰人就隔三差五闹独立、要自治。民族融合,不要做梦了,双方根本就尿不到一个葫芦里。

  格尔斯顿首相是有追求的,想要彻底解决爱尔兰问题,替不列颠拔出这个隐患。

  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可比近东战争重要的多。在大英帝国强大的时候,爱尔兰问题可以压制下来。一旦不列颠没落,这个隐患就威胁到了英国的安全。

  英伦三岛自成一体,那是建立在大家相互认同、统一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当带路党,不列颠的本土也不是那么安全。

  ……

  巴黎,法国政府已经顾不上飞艇的问题了,就连近东战争他们也没功夫关注。

  凡尔赛宫,拿破仑三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政府高层都齐聚一堂,就等着皇帝咽气了,不对应该是聆听皇帝教诲。

  死之将近,拿破仑三世自然要安排好后事。欧仁皇储已经18岁了,和弗朗茨继位的年龄差不多,拿破仑三世认为儿子能够处理好政务,摄政就不需要了。

  安排完后世,打发了其他人,室内就剩下皇储欧仁。拿破仑三世抓着儿子的手,父子相视而对。

  “欧仁,帝国就交给你了。法兰西没有表面上看到的这么安稳,内部的暗流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记住随时都要保持警惕,从大革命开始巴黎就没有稳定过,民间的新思想太活跃了。就像是一个火药桶,一点儿火星都可能会爆炸。

  现在法兰西需要的是打牢根基,在彻底消化意大利地区前,要尽量避免和欧洲国家发生战争。就算是真的要打,也不能由我们主动挑起战争。

  欧洲各国对我们非常警惕,吞并意大利地区就是各国的最后底线,再向前一步就是深渊地狱。

  还有…小心…英…奥……”

  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拿破仑三世就咽气了。这个时候离开,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比起原时空的黯然落幕,拿破仑三世现在可是空前的成功。

  在经济上,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是列强中第二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他还让巴黎成功摆脱了“臭”字系列,从此欧洲就剩下“臭伦敦”了。

  政治上,拿破仑三世打破了反法战争后各国施加在法兰西身上的枷锁,完成了法兰西的伟大复兴。吞并了意大利地区,满足了民众们的大国梦。

  外交上,建立了英法奥三国同盟,奠定了法兰西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摆脱了被孤立的局面。

  军事上,不提也罢,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也幸好这方面没有建树,要不然现在法兰西帝国还在不在,都是一个未知数。

  已经泣不成声的欧仁皇储,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轻轻放下了拿破仑三世的手。召集众人入内,商量善后事宜。

  皇帝死了,这可是一件大事,不光要处理身后事,还要考虑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求月票

  新的一个月即将到来,海月提前求月票了,保底月票大家都有的,投给可伶、弱小、无助的作者吧!!

  这次应该没晚,还有一会儿才到1号。

  原谅海月懒复制了一遍,最近忙着2号考试,实在是没时间,欠更3号过后开始还。

第553章 王位

  1874年4月21日,拿破仑三世病逝于凡尔赛宫。这个消息迅速抢占了近东战争的热门,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巴黎。

  维也纳宫,弗朗茨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一个竞争对手就这么走了。

  调节了一下情绪,弗朗茨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拿破仑三世去了,法国权利交接少不了一番风波,短时间内我们不要担心西边的威胁,下一步计划要抓紧了。

  我们在柏林和伦敦的人,都可以开始行动了。这次的欧洲局势变动,关系到了未来数十年的国际格局,绝对不能够让局势失控。”

  不得不说,战略布局就是麻烦。任何一个地方失误,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包括拿破仑三世的死都在算计范围内,要是他多坚持几年,弗朗茨的欧洲战略非得全部推倒重来不可。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法国的局势比我们事先估计的还要乱。拿破仑三世刚死,法国政府内部也陷入了权利斗争中。

  即将登基的拿破仑四世威望不足,压不住政府中那帮元老,目前几大派系斗的非常厉害。

  如果内部斗争不结束,恐怕短期内法国人没有精力干预国际事务,我们的诱敌计划怕是行不通了。”

  法国政府的内斗是拿破仑三世故意制造出来的,只有手下的大臣斗了起来,皇帝的权利才能够得到保障。

  拿破仑三世死得太早,给欧仁皇储铺路的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建立威望,无法压服众人。

  这种情况下,让下面的大臣互相掐架,小皇帝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过上几年时间,皇帝的地位稳固了,再换掉下面的大臣就行了。

  这是非常高明的权谋之术,可以实现皇权的平稳过度。只不过后遗症也很大,政府在内斗中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会影响国家的发展。

  法兰西家大业大,发展慢一点儿问题不大。外来威胁几乎没有,没有哪个国家会想不开,跑去入侵法国。

  内斗不断的法兰西,显然不会跳出来搞事情。就算是再垂涎比利时和莱茵兰地区的资源,有众多扯后腿的队友在,也很难变成现实。

  只要法军主力不出来,奥地利也奈何不了法国人。按照计划,那可是诱惑法兰西出兵莱茵兰地区,奥地利拉着欧洲各国一起组建反法同盟。

  不要看法兰西兵强马壮,但现在他们还真没有拿破仑时代能打,再来一次反法战争,他们根本就撑不住。

  弗朗茨点了点头:“没有关系,这份计划的可能性本来就非常低,成了自然最好,失败了也无妨。

  法兰西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欧洲各国都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永远都是自己。”

  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弗朗茨也忍不住激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奥地利终于发展到了无视外来威胁的地步。

  欧洲大陆的局势,已经被搅得面目全非。在普俄对持的局面下,仅剩下一个法兰西,已经威胁不到奥地利的安全。

  从一开始维也纳政府就是两套计划:平衡普俄实力,或者是打垮法兰西。

  无论实现哪一个,奥地利都会摆脱多线作战的危机。打垮法兰西不容易,那就继续执行普俄平衡战略。

  这是向英国人学习的,约翰牛在执行欧陆平衡政策的同时,还做到了利益最大化,弗朗茨自然要效仿。

  ……

  柏林,收到拿破仑三世死了的消息后,威廉一世差点儿乐疯了,这简直就是“想瞌睡就遇到枕头”。

  俄罗斯和奥地利正在揍奥斯曼帝国,法国人又死了皇帝,可以说威廉一世登上波兰王位最大的绊脚石都不存在了。

  外交大臣杰弗理·弗里德曼提醒道:“陛下,事情没有那么乐观,拿破仑三世死了,只是意味着法国干预的几率降低,并不等于完全不会干预。

  近东战争虽然牵制住了奥地利的一部分精力,可他们仍然有干预的实力。我们还要考虑英国人的反应,伦敦政府并不想看到我们真正崛起。

  想要吞并波兰,我们最好能够获得英法奥三国中两个国家的支持,至少也要他们默许。”

  兴奋中的威廉一世瞬间清醒了过来,现在高兴的太早了。没有摆平三大国前,吞并波兰就是镜花水月。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和法奥两国做交易,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利益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果解决不了,那一定是利益不够大。不要看欧洲各国反对普鲁士吞并波兰,只要利益到位了,反对也可以变成支持。

  选择收买法奥两国,那也是现实需要。俄罗斯帝国是死敌,柏林政府不可能去收买;英国人的实力在海上,出兵干涉的可能性非常小。

  杰弗理·弗里德曼想了想说:“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给法奥两国许诺,以:支持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联邦,支持法国吞并比利时作为交易。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向法国人许诺出售莱茵兰地区,向奥地利许诺出售波兰王国南部的部分领土。”

  许诺归许诺,能不能兑现那就要看实际情况了。就如同当年瓜分奥斯曼帝国,弗朗茨还把大半个巴尔干半岛许诺给了俄国人,结果最后大部分地区落入了奥地利手中。

  维也纳政府同样没有违反约定,多出来的领土是奥地利从法国人手中买的,并不是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的。

  只不过轮到普鲁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法奥两国太强大了一点儿,发生变故的可能性较小,现在的许诺未来很可能会变为现实。

  室内陷入了沉寂,大家都在权衡利弊。从这方面来说他们就没有俾斯麦的胆子大,直接向拿破仑三世开空头支票,转头就翻脸不认人。

首节 上一节 35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