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36节

  国际市场无法控制,能保住多少份额算多少,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但是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我们必须要稳住了。

  国内的粮食消耗量增长速度将近百分之二,只要撑上两三年,等欧洲各国的农民破产潮爆发,我们就可以度过危机了。

  不过,政府还是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不能等市场自发调节。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要不然前期积累的优势就被白白浪费掉了。”

  增加消耗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其次才是经济发展民众收入增加,消费量随之增加。

  弗朗茨之前提出的吸收欧洲各国移民,实际上也是增加粮食消耗量的一种手段。

  当然,吸收移民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劳动力。奥地利的殖民地面积已经很庞大了,想要把这些地方开发出来,这需要大量的人口。

  即便是最受重视的非洲大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移民,奥属非洲的总人口才堪堪破千万。

  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别的殖民地更惨,因为人口数量太少,连最基本的开发都做不到。

  农业大臣霍尔斯站了起来,从文件夹里拿出了一份报表,走上去递给了弗朗茨。

  “陛下,农业部建议将农产品进口关税上调,避免外来农产品冲击本土市场;同时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对国内成品粮价格执行建议指导价。

  对利益受损的成品粮出口企业,农业部建议对出口部分,给予他们退税补贴,弥补一部分损失。

  这是具体措施,还有相应的配套计划。计划实施后,本土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会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下来。”

  上调农产品进口关税,这是针对俄国人。最近几年,俄罗斯帝国的粮食出口只是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

  只不过这部分粮食并没有直接进入国际原粮市场,而是卖给了奥地利的粮食加工企业,加工完成过后再销售到国际市场上,也包括返销回俄罗斯帝国。

  奥地利能够在国际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占据高达百分之七十的份额,这里面也少不了俄国人的贡献。

  现在俄国人产能大爆发,奥地利已经吃不下了,加上这些年各国疯狂提高粮食产量,国际市场供过于求,农业部自然是优先保护本国贵族、农民的利益。

  最低粮食收购保护价,也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之一。包括后面的本土成品粮销售指导价,也是其中的一环。

  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制定一个成品粮零售价格区间,企业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定价。

  在此之前,维也纳政府就有农产品最高销售限价,现在加上了最低限价。

  “自由市场经济”,很遗憾奥地利有市场经济,却没有自由市场经济。政府插手市场,也不是一两次了。

  当然,如果是和国际民生无关的行业,维也纳政府是从来不插手的,比如说:工艺品、奢侈品之内的,那都很自由。

  初略的看了一遍,弗朗茨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后面的计划都不错,不过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暂时不能实施。我们提高了关税,俄国人肯定会采取反制措施,提高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的关税。

  这次风波局限在农业上就够了,再波及到其它行业,所带来的后果更加难以控制。

  我们可以在执行最低粮食收购价的时候加以限制,只是针对本土、本年度新粮;对企业的退税补贴,也仅限于采用本土粮食加工出来的产品。

  为了避免企业骗取补贴,一旦申请领取退税补贴,企业半年之内禁止采购外来农产品。”

  弗朗茨还记得原时空德俄翻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关税。当然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俄国人没有底气和奥地利翻脸。

  只是一味的激化矛盾没有好处,尽管因为经济发展不好的缘故,俄罗斯帝国的市场不怎么样,可那也是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的一个重要销售市场。

  况且,俄奥同盟还没有土崩瓦解,两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仍然有效。除非是毁约,不然调高关税就是一个笑话。

  在协议范围内有明确规定,每次增加的关税,不得超过原来税率的百分之五,同一项商品三年内只能调节一次。

  俄奥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税4%,在这个税率基础上提高百分之五,那就是4.2%。就提高这么一点儿,弗朗茨还不如不调。

  沙皇政府多次提高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税收,都没有改变奥地利商品铺满了俄国商店的货架,就足以说明了问题。

  在双方的条约范围内,就没有一项商品的关税税率能够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都只有几个点。

  想要越过去简单,那就是毁约。这种条约可是弗朗茨好不容易才忽悠俄国人签订的,怎么可能主动毁约呢?

  从这方面来说,农业大臣的大局观还是有待提高的。不过这点儿小问题,弗朗茨非常大度的包容了,技术官僚不能要求太高。

  别的能力霍尔斯表现的很一般,可是在专业领域却很厉害。在他主持农业部这些年,奥地利农业有了质的提高。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完善农业产业链等等,都是在他主持下完成的。

  现在奥地利农业产能过剩,都有霍尔斯一份功劳。当然,这不能怪他。在还能够赚钱的情况下,想要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太难了。

  原时空的这次农业危机持续了二十多年,把一个又一个农民逼破了产,才重新达到了平衡,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一句话的问题,还要能够保障收益。很遗憾,由于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没有谁能够做出这个保证。

  奥地利又不是计划经济,农民都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今年市场上缺货,明年就有可能烂在地里没人要。

  相比之下,粮食还算是稳健产品。或许回报率可能低一点,但不至于血本无归。

  停顿了片刻功夫后,消化完弗朗茨的话后,殖民大臣斯蒂芬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弗朗茨。

  “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南非地区频繁发现金矿,这些被发现的金矿不论品质、还是储量,都相当的惊人。

  这是南非总督菲克尼子爵递交的报告,初步判断这是一个比西非规模更加庞大的金矿群,储量有可能超过美国。”

  这是一个好消息,奥地利在货币霸权争夺中失利,黄金本位金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南非黄金储量有多丰富,弗朗茨自然是一清二楚的。知道归知道,但说出来的,事情就解释不清楚了。

  奥地利的宗教气氛已经很浓厚了,弗朗茨可不想给教会继续造势。重生这么多年,他都没有露出破绽,靠的就是谨慎。

  反正黄金埋在地下,又跑不了。南非都被占据了,这些金矿早晚都会被人发现,最后还是会流入奥地利。

  实际上,奥地利的黄金缘也很好,几乎每一片殖民地都有黄金。这可不是弗朗茨专门选的,完全是现实把奥地利的扩张方向引过去的。

  最初开扩非洲殖民地的时候,弗朗茨可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基业。如果不是欧洲各国不重视非洲大陆,怎么可能便宜奥地利。

  向南洋扩张完全是一个意外,出乎意料的成功;中美洲殖民地存在仅仅只是为了干涉南北战争,能有今天的规模,同样超出了弗朗茨的计划。

  在行动之前,弗朗茨可不知道中美洲那帮小国,如此的渣。

  原本他只是打算借一个落脚之地,结果一不小心从美国忽悠一帮德意志移民过来,直接就反客为主了。

  当然,这个说法估计那几个小国掌权者会不服。人家一个国家才几万白人,军队从都不超过一个团,拿什么抵抗奥地利?

  阿拉斯加更不用说,都可以算是俄国人硬塞过来的。如果忽略弗朗茨暗地里派人公关,事实就是如此。

  奥地利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除了努力之外,运气的成分也非常重要。弗朗茨只能感叹,现实充满了传奇性。

  拿起文件翻了翻,没有任何意外。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现在可以重新回到奥地利的怀抱中。

  这没有毛病,当地民众都变成了奥地利的支持者。共和分子大概可能已经去见上帝了,具体是怎么回事,报告上面没说,弗朗茨也不知道。

  “准备好了,那就上演一处闹剧,让这两个共和国解散吧!既然要开发南非地区,就不能留着他们继续碍眼。”

  弗朗茨是要脸的,可不会干直接吞并主权国家的事情。如果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解散了,当地的民众再重新回到奥地利的怀抱,那么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

  这个问题,弗朗茨相信菲克尼子爵能够处理好。过了这么长时间,当地的实力派,要是没有去见上帝,那一定都是自己人了。

  就算是出现了乱子,那也不是问题。这个年头,非洲殖民地可是非常乱的,发生任何意外都是正常情况。

  ……

第523章 算计

  开发南非也是奥地利应对农业危机的措施之一,新增的就业岗位正好安置破产农民,避免失业潮出现。

  欧洲民众对黄金的兴趣一直都很浓厚,淘金是这个年代最容易发家致富的路。只要运气足够好,就能够发财。

  奥地利最早移民非洲爆发的,十个当中就有五个是通过金矿起家的,剩下的五个中还有两个是为开采金矿做后勤服务的。

  这个年代各国殖民地都缺移民,想要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宣传是关键。

  一个美丽的画饼必不可少,至于到了地方能不能找到金矿发财?弗朗茨可以肯定的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发不了财。

  有一个笑话说的好:两兄弟跑去找金矿,到了地方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会探矿。

  事实就是如此,除非是露天金矿,并且还是含金量特别高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然普通人就算是遇到了也发现不了。

  现在金矿已经发现,南非那边不知道多少探矿队,国内的权贵们同样在组织探矿队,有金矿大部分也是这些人的。

  如果不是维也纳政府开通了金矿收购功能,普通人发现了金矿可以直接卖给政府。要不然的话,他们就算是发现了金矿也无力开采,搞不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看大家都很积极,弗朗茨就很咸鱼了。别人都想要找金矿发财,就他在当地投资农场、种植园。

  事实证明,穿越者不是万能的,地图上的一个点,到了地方那都是几千平方公里,偏差一点儿都是百八十公里。

  能不能找到金矿全靠运气,南非的金矿范围虽然大,也没有大到有几万平方公里大的矿床。

  靠纸上谈兵找金矿,那和靠运气没有多少区别。后世非常出名的金矿产地,这个年代连名字都没有。

  就算是名字出现了,经过了弗朗茨的蝴蝶效应,这个误差有多大,只要上帝才知道。

  既然如此,不如咸鱼一点儿算了。淘金客们的不一定能够赚钱,但是做后勤的一定会赚钱。

  就近投资农场、种植园,售卖面包、奶酪、水果、蔬菜、肉制品等生活必须品,肯定赔不了钱。

  不要看农业危机爆发,各地的农产品价格暴跌,但是这对非洲内陆地区影响不大。

  粮食可以从外面运进来,奶酪、水果、蔬菜、新鲜肉制品,这些东西不可能也从外面运吧?

  尽管罐头已经出现,可要是天天吃那玩意儿,也没有几个人受得了。

  万一运气好,没准农场下面就是金矿。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在西非的时候,弗朗茨建立的皇室种植园下面,就不只有一次发现了矿产。

  南非地区更不用说,金矿都是扎堆的出现。就在金矿附近买地准没错,地下有金矿大发,没有金矿也可以小赚。

  南非发现大量金矿的消息,还在小圈子里流通,外界依然沉沁在农业危机的恐慌中。

  柏林,农业危机爆发过后,普鲁士政府就紧张了起来。这可是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奥地利就成为了欧洲农业的风向标,威廉一世也紧盯着维也纳政府。

  看着维也纳政府出台休耕法,限制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号召各国一起减产。威廉一世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更加头疼了。

  削减粮食产量不是一句话的问题,这还牵扯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最关键的是牵扯到了农业容克贵族们的利益。

  今时不同往日,当初普鲁士是一个粮食进口国,自然不会为这些问题忧心,现在他们已经变成粮食出口国了。

  如果说俄国人开荒最疯狂,奥地利紧随其后,那么普鲁士王国就排名第三了。最近几年,普鲁士王国的耕地面积也增长了一半。

  大家种粮积极性非常高,原本在俄国人手中被浪费的土地,现在也被容克贵族们高效的利用了起来。

  现在麻烦就来了,粮食产能过剩。这不是一星半点儿的过剩,按照奥地利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欧洲粮食产能过剩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一。

  不管粮食产能怎么过剩,粮食进口国都不可能削减自身的产能,需要压缩产量都是粮食出口国。

  就算是这些粮食因为各种原因浪费了一部分,需要进行压缩的产能,分摊到各国身上,仍然不是一个小数字。

  造成这一原因的罪魁祸首就是俄国人。按照俄国农业种植面积进行估算,如果这些粮食能够全部运出来,就算是别的农业出口国都停止粮食出口,欧洲照样不会缺粮。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国际市场太小了。

  随着各国农业人口的增加,开垦土地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还有农业技术的提高,各国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而市场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不及。

  以大法兰西为例,因为法国本土粮食产量增加,预计今年对外进口量会下降两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都是奥地利农业部发布出来的,每年都会对外公布一次,口碑已经建立了起来,准确率威廉一世毫不怀疑。

  号召各国共同削减粮食产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1870年开始,奥地利农业部就发出了粮食产能过剩警告。

  然而没有任何作用,就连奥地利自己都没有能够把产能削减下去,更何况是别的国家呢?

  “农业危机真的来了,奥地利人已经采取实际行动削减产能,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讨论一下我们要不要跟进。”

  从内心深处来说,威廉一世是认同削减粮食产能的。要是不把市场恢复正常,大家谁都不要想有好日子过。

  “陛下,奥地利是世界第一农业出口大国,农业危机爆发后,他们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的。

首节 上一节 33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