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战略上打通了南非出海口,将英国人的势力压缩在了一隅之地,保障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的安全,那就是彻头彻尾的亏损。
战争获胜了,不管损失怎么样,论功行赏是少不了的。
不过毕竟是顶着布尔共和国的马甲打的,后期战功结算就要绕个圈子,等奥地利兼并了这些地区再进行结算。
原本布尔共和国内部的权贵,除了少数做出正确选择的聪明人,剩下的都在这一轮洗牌中泯然众人矣。
这是体量上的差距,原来的布尔共和国,拥有几百工人的都是首屈一指的大资本家,到了奥地利这就是乡镇企业的规模。
随着英国人的入侵,他们谈条件的资本也随之消失。这个坑是他们自己挖的,荒废了军备,英国人入侵必须要求助奥地利。
原本以为奥地利必须要依赖他们这些地头蛇,然而他们猜中了开头,没有猜对结尾。
英国人的实力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强,这就让奥地利对他们的依赖性大减。聪明人及时调整心态,立即投靠了过去,自然不会有什么损失。
反应慢了一步的就悲剧了,经济上的损失姑且不论,政治上的话语权也被削弱了。原本在布尔共和国政府中的关系,现在已经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进行权利洗牌,如何提拔忠于奥地利的人上位呢?
这些自带干粮过来打仗的贵族,也不是没有利益诉求,显然也要在权利重组中分一杯羹。
就算是根基不在这里,不会留下来发展,安排一个家族子弟过来发展还是可以的。树大分支,这是老牌贵族们的存身之道。
这些新的利益集团,就是未来奥地利统治南非的根基。原来的利益集团,那就只能说抱歉了,谁让他们判断失误呢?
开普敦条约签订,阻碍英法奥三国同盟建立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1871年7月1日,英法奥代表在凡尔赛宫签订结盟条约,大国霸权时代降临。
因为各种原因,这份结盟条约的时间仅仅只有五年。看得出来,三国对这个联盟的信心都不足,只能算是一种尝试。
五年后要不要继续续约,就要看这五年内,大家能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了。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现实,能够维护这个联盟的只有利益。
即便是如此,欧洲世界还是一片哗然,这个矛盾重重的联盟,还是吓坏了不少人。
对原本依靠列强矛盾生存的小国来说,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拆散这个联盟,成为了无数欧洲国家共同的目标。
维也纳宫,弗朗茨正在召开内阁会议,商议非洲铁路网计划。
费利克斯首相提议道:“陛下,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非洲铁路网计划应该延缓。目前我们只要完成东西、西南两条战略铁路就够了。
盲目进行铁路网建设,这会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以我们本土铁路网为例,尽管政府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依然有很多铁路公司因此破产。
资本市场受此影响,对铁路投资已经不在热衷。时至今日,国内能够赢利的铁路公司都不多。
要是启动非洲铁路网计划,依靠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负担就要全部落到政府头上。
这份庞大的铁路计划,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财政承受极限,一百年内都不一定能够做到盈亏平衡。”
铁路公司破产的事情,这是弗朗茨的锅。为了早日在奥地利普及铁路网,他运用了后世的互联网发展手段。
推出一个概念,画一个大饼,吸引资本入场。铁路网都是单独存在,天然就是垄断经营,只要度过了前期投入阶段,后面赢利真的不难。
这个大饼比后世虚拟的概念要良心的多,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不可能。只是前期投入比较大,后期赢利时间比较长。
这不依靠资本的力量,奥地利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了铁路网。至于半路上就倒下的铁路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资金链断裂。
这都是自身经营不善,绝对不是为了政府接盘,弗朗茨故意而为之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没有考虑经济危机,那都是自身的责任。
这个解释不要说出来,弗朗茨从来都没有站到前台上,鼓吹铁路投资都是专家,把铁路公司经营破产的是资本家,和皇帝没有任何关系。
活下来的铁路公司可以证明,只要脑袋不抽风,谨慎选择优质铁路线路,就算是捆绑了支线,也是可以赢利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要足够的钱,能够撑过漫长的投入期,后期的回报率还是相对可观的。
不要拿利润和股价比,那玩意儿都是泡沫,没有那一家公司的利润能够追上股价的涨幅。
巅峰时期,奥地利的铁路公司总市值一度突破两百亿神盾的神话。奥地利的铁路网就值两百亿神盾么?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年代的两百亿神盾,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全世界已经开发出来的黄金加在一起都不够。
要是有这么多钱,不要说本土铁路网,就算是给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地区铺设上铁路网,都差不多够了。
要知道奥地利铁路网加在一起综合计算,年利润都不足一亿神盾,确切的来说五百万神盾纯利润都不到。
当然,这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已经稳定没有继续建设的铁路公司,年利润基本上都保持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速。
这不是他们利润增长速度快,完全是基数太低,增长起来自然迅速。货运量增加一个百分点,铁路公司的利润就有可能增长四五个点。
不是运费高低的问题,完全是业务不足,导致很多铁路线亏本。增加了业务量,让很多支线扭亏为盈,在总利润不足的情况下,看上去就很可观了。
以德拉科铁路公司为例,1869年的利润是1.2万神盾,1870年的总利润是138.6万神盾,表面上看去增长了一百多倍,实际上年业务量也就增长了5个点。
这种看似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依然是微不足道。要知道德拉科铁路公司的净资产都有1.3亿神盾,市值高达5.3亿神盾,巅峰时期市值还一度达到了16.8亿神盾。
要不然增长速度快,这个市赢利率根本就没法看。指望利润收回投资成本,没有十几二十年根本就不可能。
同样的手段只能玩儿一次,资本家们又不傻。拿非洲铁路网忽悠人,也要有人相信才行啊?
指望民间小散户,很遗憾这些菲菜还没成长起来,想割都割不到多少。除非是放宽金融管理法,允许小额资本入市。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要是这么做,万一发生了股灾,波及到的范围就广了。
这个年代生活不易,普通人每天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这些人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真要是被坑进去了,这不是给革命党送炮灰么?
挖自家墙角的,事情那是万万不能够做的。至于非洲铁路网建设,晚点儿就晚点儿好了。
殖民地发展那么好干嘛,能够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市场就够了。就算是要大发展,那也要等本土化之后再说。
弗朗茨点了点头说:“非洲铁路网建设,确实太费钱了。就现在这两条铁路,都必须要重新规划。
我们在非洲原本就有一些铁路,这些也不能浪费掉。西南铁路可以考虑直接在刚果地区进行对接,东西铁路也可以在西南铁路中途对接。
这么一来同样可以达到战略目的,或许从长远发展来说,这么规划距离有些远,可是短期内却可以把投资压缩到最低。”
这不是弗朗茨短视,恰恰相反这么做还是有深意的。通过这条铁路,非洲内陆的资源可以运出来,从最近的出海口装船运回国。
战略上的目的已经实现,至于铁路不是路线最短的,增加了非洲各地资源的整合成本,这本来就是制衡殖民地的一种手段。
君不见英国人还在印度修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铁路,到了21世纪印度人都没有捋顺,就是制衡殖民地的一种手段。
弗朗茨的做法已经很克制了,至少没有统一了轨道标准。不对,也不是完全统一标准,某些专门运矿的铁路,还有可能是窄轨铁路。
运到港口就装船,不需要和铁路主干道接轨。至少沿海地区不远的矿山,都会修筑这种铁路。
要不然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没准备十几二十年后,奥属非洲也出现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到时候要是没有来得及完成本土化,那就麻烦大了。
本土压不住殖民地,弗朗茨可不想在有生之年迁都非洲大陆,跑去当非皇。那怕是转移战略重心后,能够统一非洲大陆,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也不行。
第500章 想要止损的法国人
缩水版的非洲铁路网计划出炉了,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除了主干道建设中央政府拨款一半外,其它的支线铁路建设,都要殖民政府自己想办法。
主干道是战略需要,把殖民地连成一片,能够增加抗风险能力。就算是发生了世界大战,奥地利也能够保住非洲大陆。
别的不说,光南非地区的金矿就需要修这条铁路。要挡住各国的窥视,没有实力可不行。
葡萄牙人不敢和英国人联手,那是约翰牛给出的利益不够大,不足以令他们冒险。如果发现了南非有大量的金矿,他们还能够克制住欲望么?
说白了殖民地在这个年代,那也只是财富的一种。对葡萄牙人来说,只要能够获得的利益足够大,就算是在奥地利的报复下丢掉其它地区的殖民地,那也是值得的。
要不然的话,弗朗茨何必要在南非地区和英国人打一仗呢?只要维也纳政府宣布吞并布尔共和国,德尔福总督又不傻,怎么可能继续发动战争?
英布战争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伦敦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在陆地上作战他们真的不行。
至于开普敦殖民政府,估计数十年内,都无法从这场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
等铁路一连通,就算是金矿储量暴露了,开普敦殖民政府也没有搞事情的胆子,这就是战争的效果。
包括伦敦政府,同样提不起战斗的欲望。因为连成一片的奥属非洲,随时可以动员几十万军队出来,要从奥地利手中夺取金矿所需要的付出的代价太大,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极限。
总得来说,弗朗茨对非洲大陆的重视度已经超过了欧洲,在他看来这里是奥地利的未来。
没有办法,在欧洲大陆扩张太难了。如果没有非洲这片殖民地,那么欧洲大陆这么些年,也不可能那么太平,弗朗茨早就搞事情了。
别的不说,以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他们绝对苟延残喘不到现在。
原时空奥地利没有对他们下手,那是自身实力不济。因为外交失误,加上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导致军事上接连在欧洲大陆上失败,这个时候仅仅能够勉强自保。
因为奥属非洲殖民地开辟,里面的资源已经足够奥地利消化很多年,弗朗茨才放弃了在欧洲大陆挑起战争的想法。
这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原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各方就没一个胜利者,各个都是元气大伤,最后便宜了渔翁。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惨,参战的欧洲各国已经不是元气大伤的问题,几乎都是全军覆没了,就剩下躺尸的法兰西勉强算是躲过一劫。
这里面的风险的太大,获得的收益又太小。毕竟欧洲大陆上的地盘不好消化,要是噎住了那就完蛋了。
看看法国人就知道,为了消化掉意大利地区,不得不集中精力,就连海外的殖民扩张活动都受到了影响。
原本最有可能出现的法奥在非洲大陆发生碰撞,现在一点儿迹象都没有。受战略重心变化的影响,法国人在非洲大陆扩张速度大减,两国之间还有足够的缓冲。
非洲大陆的土地也是有限的,法国人的扩张速度慢了,奥地利自然不会客气。
就算是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这个年代没有卫星地图,非洲大陆面积又那么大,就算是往前推进个一两百英里,都很难界定清楚。
地图上的一条线,到了实际边界上的误差就大得去了。好在两国势力范围交界处,多是茫茫大沙漠,要不然法国人的地盘已经大缩水了。
趁机抢地盘的可不只是奥地利,英国人也加紧了对苏丹地区的渗透。如果不是英布战争突然爆发,拖住了英奥两国的精力,法国人在苏丹的利益也未必能够保住。
当然,随着英法奥三国的结盟,这些问题都会逐渐淡化,大家会尽可能的克制。
巴黎,随着法国政治决定战略收缩后,投入到这边的力量也被削弱了。到了现在,已经无法压制住墨西哥的局势。
拿破仑三世现在非常头疼,他还在犹豫要不要放弃墨西哥帝国。这个决定不好下,最近几年法国政府在墨西哥投入的资源太多,直接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不是奥地利一直没有向墨西哥扩张势力,拿破仑三世都要怀疑马西米连诺一世是不是哈布斯堡王朝派出来间谍,专门来给法兰西制造麻烦。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从家族利益的角度上来说,哈布斯堡王朝要是对墨西哥有兴趣,就不可能放任马西米连诺一世立外人做皇储。
当初收到这个消息后,拿破仑三世都被这个神操作惊呆了,他一度还怀疑,那是不是马西米连诺一世在外面的私生子。
在他看来,就算是哈布斯堡家族嫡系成员对墨西哥皇位没有兴趣,拐带一名旁系成员过去立为继承人,也比扶持外人上位强。
如果不是波拿巴家族影响力太弱,无法获得当地立宪派的认可,要不然拿破仑三世当初都扶持自己人上位了。
拿破仑三世后悔了,要早知道马西米连诺一世这么无能,他也不会扶持这个白痴上位。
一明年过花甲的富态老者看出了皇帝的窘迫,毕竟这笔政治投资是拿破仑三世主导的,现在要放弃墨西哥,肯定不能再由皇帝亲自提出来。
“陛下,墨西哥的投资已经失败了,继续投入下去,也未必能够收回成本,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止损。
趁着三国结盟的机会,可以震慑住美国人,我们需要尽快找一个下家来接盘,争取卖出一个好价钱。”
卖掉墨西哥的利益,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要比血本无归的好。
为了剿灭墨西哥的叛军,前前后后法国人已经损失了上万名士兵,还搭进去了十几亿法郎的贷款。
这个损失,都快要赶得上英国人在英布战争中的损失了。然而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墨西哥的叛军却是越镇压越多,局势还在不断恶化中。
沉思了一会儿,拿破仑三世疑惑的问道:“墨西哥还不是我们的殖民地,局势还在不断恶化中,我们在那边的利益,能卖给谁?
西班牙因为王位之争爆发了内战,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插手墨西哥;英国人算计太多,不可能出高价;奥地利人经营海外殖民地的战略重心在非洲大陆,对墨西哥没兴趣。
剩下的国家,要么是没有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接手;要么就是没钱的穷鬼,送给他们都会嫌贵。”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们都无力控制局势,还能够指望谁去接盘?
大家都不是傻子,只要是了解墨西哥局势的,都知道这是一个烂摊子,根本就不会往这个火坑里面跳。
停顿了一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拿破仑三世厉声呵斥道:“菲克尔侯爵,不要告诉我是美国人?这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卖给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唯独卖给美利坚合众国和美利坚联盟国不行,这是在四国公约中约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