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过一次后,大家不得不承认,现代化战争能够使用的兵力远超过去。在质量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人海战术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战术。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揉了揉额头说:“陆军的问题稍后在讨论,现在我们还是先讨论如何应对这次挑战。”
陆军想要扩军,这怎么行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为了维护皇家海军,伦敦政府的财力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来一个吞金兽谁也受不了。
法奥两国每年的日常军费开销可不比他们少,某些年份还在他们之上。皇家海军依然能够保证绝对的优势,自然是拿了军费的大头。
一般情况下,皇家海军拿走百分之七八十的军费预算,都是正常操作,偶尔拿走百分之九十的预算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要是到了法奥两国,海军能够拿到一半的军费预算,都算是照顾了,大部分时间都是陆军拿大头。
以奥地利为例,每年的军费预算中,通常陆军会拿走55%~60%,剩下的才是海军的军费。
法国也是相差无几。除非是海军军备竞赛,否则法奥两国的海军军费是很难超过陆军的。
这种背景下,皇家海军的海上霸主地位才巩固了下来。陆军想要扩军,要么增加军费开销,要挤占海军的份额。
这两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幅度增加军费开销,伦敦政府的财政承受不住,削减海军军费那就是在慢性自杀。
一旦皇家海军的优势不再有,不列颠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但凡是露出半点儿颓废之势,欧洲各国就会一拥而上,瓜分掉他们的殖民帝国。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清楚陆军的问题解决不了,不待勃兰特继续说下去,就直接把问题盖了过去。
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外交大臣麦克林顺势接过了话题:“奥地利已经很强大了,绝对不能够让他们统一德意志地区。
普鲁士王国的军事压力太大,需要面对来自俄奥两国的军事压力。我建议继续加强普鲁士王国,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兼并波兰王国。
不过这个时间不宜太早,俄罗斯帝国还没有恢复过来,要是提前让他们吞并了波兰,没准他们就要和奥地利联手,先弄死俄罗斯帝国了。
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的欧洲大陆,现在这种大国频出不是一种好现象,要是不改变这种状态,欧洲大陆迟早会再次统一。
因此,大法兰西也必须要拆分掉。不然当强国兼并弱国成为了习惯,那就麻烦大了。”
“欧洲大陆统一”这个结果太恐怖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大陆,那可是真的会要不列颠的命。
约翰牛的危机意识一直都非常强烈,一旦欧洲大国出现了统一大陆的趋势,立即就回遭到他们的打压。
到了后期更是发展到了,谁强大就打压谁的地步。十几年前,俄罗斯帝国牛逼哄哄威压欧洲大陆,然后约翰牛就努力打压俄国人。
现在俄国人下去了,法奥两国又冒头了。以一敌二不是他们的作风,经过了初步尝试后,就果断的选择了谁先冒头就打谁的战略。
本来伦敦政府选定的目标是奥地利,正在制定计划准备实施了,法国人冒头了。
不仅仅只是冒头,在吞并了意大利地区后,还把他们的势力逼出了地中海。
这就不能忍了,伦敦政府不得不改变目标。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奥地利不配合了。没有打手的约翰牛,看着法国人无从下手。
本杰明首相严肃的说:“意大利革命领袖加里波第和马志尼,都已经抵达了伦敦,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复国。
他们和前撒丁王室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已经见过面了,双方达成了一致,决定联合起来反对法国人的统治。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意大利地区贵族和我们联系,希望我们可以召开国际会议,制止法国人的侵略行动。
只不过这些力量太分散了,即便是获得了我们的支持,短期内也很难撼动法国人在意大利地区的统治。我们需要更多的盟友支持。”
说完,将目光投向了外交大臣麦克林,期望他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没有让人失望,外交大臣麦克林给出了答案:“这一次欧洲各国都站在了法国人的对立面,只不过震慑于法国人的实力,大家都不想过分得罪法国人。
即便是奥地利人同样不想看到法国人这么顺利的吃下意大利,明面上或许不会干涉,但是暗地里维也纳政府绝对不介意给他们制造麻烦。
外交部已经和各国接触过了,大家都愿意支持意大利人的独立运动,打破法国人独霸欧洲大陆的野心。
奥地利是例外,他们担心意大利独立运动会波及到伦巴第和威尼西亚,拒绝支持意大利革命党。
费利克斯那个老狐狸,建议我们和法国革命党联系,鼓动法国人民起来反殖民入侵。
对了,他还提出扶持一位反法的西班牙国王,给法国人添乱。
理论上这些都是可行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不然法国人倒下了,奥地利就一家独大了。”
大家玩儿的都是阳谋,一起给法国人添乱。只不过奥地利这次不肯出头,把事情全部推给了英国人。
知道归知道,事情还是要做的。如果说奥地利属于潜在威胁,大法兰西帝国就是现实威胁。
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地中海就没有英国人的立足之地。未来不列颠往印度洋的海外贸易,还要受制于法国人。
本杰明首相冷笑着说道:“先让奥地利人得意几天,未来有他们哭得时候。不要管他们有什么算计,都按照原定计划,先打压法国人。
拆分了大法兰西后,我们在慢慢和他们算账。外交部利用反法为掩护和各国秘密接触,为建立反奥同盟做准备。”
反俄同盟、反法同盟、反奥同盟,这是英国人为俄法奥三个竞争对手精心准备的。
目前反俄同盟已经成功,并且在前不久的战争中,反俄同盟一举击败了俄国人,葬送了俄罗斯帝国的欧陆霸权。
反法同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拿破仑三世一改拿破仑时代举世皆敌的外交政策,选择和欧洲各国修好,才导致反法同盟迟迟无法建立。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大法兰西帝国建立,为反法同盟再次建立奠定了基础。
如果不是缺少了奥地利那关键的一环,估计这个时候反法同盟都公开竖旗了。面对这个联盟,拿破仑三世想不妥协都难。
一直潜水的反奥同盟,实际上英国人早早的就在准备了。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奥地利周边的波兰、普鲁士、瑞士都有反奥倾向。
如果局势发生了变化,让俄罗斯帝国站在奥地利的对立面,也不是没有可能;假如意大利独立成功的话,这个新生的国家,天然就是反奥阵营中一员。
可以说,维也纳政府只要一招不慎,就会踏入英国人布置的陷阱中,陷入孤立无援状态。
第478章 准备决战
这个年代约翰牛的影响力还是非同一般,虽然比不上历史同期,那也是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意大利革命党、法国革命党,只要是叫得出来名号的组织,都派出了代表前往伦敦。
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第一反应就是:英国人真有钱!
换了别的国家,不说这些革命组织给不给面子,单单要找到他们都不容易。
革命也是掉脑袋的,要是不小心谨慎,拿破仑三世早就干掉他们了。英国人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把他们都找到,除非是双方一直保持着联系。
除了“钞能力”外,还有可以让这帮革命党人配合?意大利革命党也就罢了,英法可是世仇,法国革命党凭什么买英国人的账?
反正这笔钱,弗朗茨是给不起的。与其用来扶持这帮乌合之众,还不如投入到国内经济建设中,增加自身的实力。
真不是他歧视革命党人,这个年代法国革命党都是资产阶级的白手套,存在的价值就是为资产阶级谋利的。
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都是权利斗争的失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奋斗。除了顶着革命党的旗号外,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意大利革命党相对而言要好一些,至少他们在为民族独立而奋斗,尽管内部组织混乱、鱼龙混杂,也称得上是革命党了。
既然是革命党,自然和弗朗茨这个皇帝玩儿不到一块儿。在国家利益面前,谈正义与否就是一个谬论。
资助革命党的神圣使命,就这么交给了英国人。原本美国人也有份的,为了推销共和制,他们也在努力撒钱。
不过南北战争结束后,经历了一场社会毒打,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邦联政府都安分了起来,不敢再向欧洲伸手。
少了一个金主资助,欧洲的革命声势比历史同期都下降了不少,社会治安明显超过了原时空。
意大利地区除外,不甘心受法国人统治的意大利民众还在奋起反抗。法国人忙着镇压叛乱,忽视了社会治安也可以理解。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英国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现在是时候替英国人卖命了。
或许他们也是自愿的,反正流血牺牲的不是自己,有英国人支持成功率还更大。万一取得了成功,他们就赚大了。
相比之下,欧洲各国的反应就要含蓄的多了。或许是法国人的外交活动起到了作用,又或者是奥地利没有干预,让他们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总之,大家嘴上都在谴责法国人,口号喊的惊天动地。要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一个个都像变了人一样,东拉西扯理由一大堆,就是不出兵。
各国的选择,弗朗茨一点儿也感到不意外。法国人不是软柿子,拿破仑三世已经摆出了不惜一战的架势,各国政府都在权衡利弊,没有人想做出头鸟。
说白了,大家都想要做渔翁,不愿意损失自身的实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英国人这个反法老大都不带头上,怎么能指望小弟卖力呢?
现在的做法,只是让各国孤立了法兰西。要进攻法国老巢,破灭大法兰西帝国,还缺少一个主力。
从这方面来说,法国人选了一个好时机。普俄两国处于恢复期,奥地利又和巴黎政府有盟约,剩下的国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欧洲局势日渐趋于稳定,非洲大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为了支持南非战争,英国人已经三次增兵,截止到目前为止,开普敦殖民地的英军数量已经突破十八万。
当然去掉了炮灰部队后,这个数字直接锐减了一半,即便是如此依然很惊人。
近东战争过后,这是英国人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斗。奥地利一方的总兵力也相差无几,弗朗茨直接把这次战争当成了练兵场。
不对,应该是军官训练营。正规军无法出现在战场上,不然奥地利的中立地位不保。
士兵无法上阵,不等于军官无法上阵。脱下军装,以个人名义参加战争,那就和维也纳政府无关了。
包括自愿参加的贵族,实际上都是奥地利后备军官团中一员,德意志地区的规矩,战争时期贵族都是无条件入伍。
增加这些人的实战能力,同样也在增加奥地利的国防力量。英国人这种对手不好找,当然要充分利用了。
就地组建的土著炮灰部队,就是给军官们练手的。现在很多战斗都是总参谋部派出的军官团,指挥这些土著部队做战术实验。
虽然这些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由不同的军队去实施,最后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可是再怎么样,也比纸上谈兵强。如果指挥炮灰部队,都能够打赢,那岂不是更加证明大家的指挥能力?
现实非常打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测试,都是以失败告终。很多时候都是炮灰部队战败,然后菲克尼子爵指挥着“布尔共和军”善后。
战争到了现在,布尔共和军和奥地利部队的战斗力也差不多,本来就是一个体系训练出来,包括兵源、军官都是出自德意志地区。
这支部队,现在大约有三万八千余人,然后加上十几万炮灰部队,就和英国人打得旗鼓相当,足以证明他们的战斗力。
当然,这也和英国军队鱼龙混杂有关系,很多来自殖民地的白人部队,实际上也是混日子的。
原时空布尔人的兵力更少,英国人以十倍的兵力发起进攻,双方都打了两三年。如果不是断绝了物资供应,布尔人后继无力,没准战争还会继续下去。
这次南非战争情况就截然不同,英国人想要封锁是不可能的,随便伦敦政府再怎么擅长舞袖,奥属非洲殖民政府也不可能断了自己人的给养。
战争开销大,没有关系弗朗茨这个皇帝都不怕,前线的军官们还怕啥。很多人看来这是英奥两国博弈,关系到了奥地利在非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到了1870年末,这次南非战争的伤亡已经无法完全统计,甚至连自身的伤亡人数,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在南非战场上,弗朗茨是最大限度的放权。所有军官都可以征招炮灰部队,土著部队的损失,一直都只统计一个大概数字。
反正损失一万,还可以补充两万,布尔共和国内部征招不够,就让后方殖民政府派人过来。
英国人一边已经出现炮灰部队不足的窘迫,大量的青壮被送上了战场,不知道有多少部落会因此而灭亡。
圣诞节已经不远了,这个时候“布尔共和国军队”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英属南非殖民地腹地,距离开普敦只有两百多公里。
菲克尼子爵不打算继续拖下去了,大家还想要打完战争过圣诞节。拖的时间太长,英国人的援兵又要来了,到时候战争就不好打了。
从内陆地区进攻,后勤永远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不是南非的几条河流,这场战争早就收场了。
指着墙上的手绘军事地图菲克尼子爵说道:“诸位,这是英国人的兵力部署图,随着战线的向前推移,英国人抵抗越发强烈。
如果不能在年内结束战争,拖到了明年开春,那么英国人的第四批援兵就会抵达,到时候我们想要夺取开普敦就难了。
留给我们的作战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是不能够速战速决,恐怕很难赶在两国谈判前占领整个南非。”
没办法,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想要结束就需要一方服软认输。英国人可不是铁头哥,打不过就认怂,约翰牛从来没有怕过谁。
局部战争而已,维也纳政府拿下南非的立场有多坚定,那也说不上来,包括弗朗茨这个皇帝也只是准备先拿下金矿区。
最终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多少土地,大家不是那么关心。主要是只有夺取了开普敦,全据南非才能够军功最大化。
不要看战争打了大半年时间,大家都是战功赫赫,实际上的战果却非常有限。
抛开歼灭的炮灰部队不提,英军的兵力损失绝对不超过一万。双方每一次交战,都只是击败没有能够全歼,战果自然就上不去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英军总指挥官德尔福总督是一个老狐狸,每次都是让白人士兵先走,用炮灰部队殿后。
扔一万不够,就扔两万,反正炮灰部队不值钱。这些都是隐患,万一流窜到后方居民聚集地,造成的损失就大了,菲克尼子爵不得不派人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