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奥地利不愿意放弃伦巴第地区,那么和撒丁王国的战争肯定会持续下去。
奥地利大使找上门了,很明显瓜分意大利只是为了和法国进行利益交换,让法国政府放弃支持撒丁王国。
阿尔封斯没有太多的选择,发生在伦巴第的战斗,他已经搞清楚了,双方根本就没有交火,也就是说奥地利的军队并没有受到损失。
除非有外援支持,他不认为撒丁王国能够打赢奥地利,双方的实力的差距太大了,这不是靠个人能力就能够弥补的。
临时政府现在不可能给撒丁王国提供太多的支持,况且支持撒丁王国又能获得什么好处呢?
法国想要独吞意大利不假,可是阿尔封斯没有那份儿雄心壮志。
维也纳体系虽然崩溃了,可是俄国人的警告他还没有忘记,英国人也在旁边盯着,这一步要是迈出去了,又要单挑欧洲大陆。
“门特内德先生,觉得怎么划分比较合理呢?”阿尔封斯关心的问道
既然奥地利人想要用撒丁王国的利益收买他们,那么就先看看出价再说了,只要价钱合适背后捅撒丁王国一刀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这个时候,法国和撒丁王国还没有结盟,双方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不存在背叛的压力。
“奥地利获得热那亚和都灵地区,剩下的地区归法国所有,两国结盟共同对抗国际压力!”
说完,门特内德拿起了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将撒丁王国一分为二,从面积上来看双方算是平分了。
阿尔封斯脸色一变,他没有想到奥地利人的胃口这么大,居然想要一口吃掉撒丁王国。
表面上来看,法国这次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奥地利承担了和撒丁王国主力军队作战,法国人只等战争结束后,派兵占领就行了。
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撒丁王国的精华地区就在都灵和热那亚,聚集了全国八层以上的工业。
要是让这两个地方落到了奥地利手中,那么法国想要再夺过去就难了。这个年代,法国的军事实力对奥地利并不占优势。
阿尔封斯开口说道:“门特内德先生,这恐怕不行。撒丁王国的精华地区……”
……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门特内德接到的命令的是拖住法国人,不让他们给撒丁王国提供支持,至于瓜分撒丁王国那不过只是一个幌子。
奥地利的内部问题一大堆,没有处理干净前,弗朗茨是不会对外扩张的。
况且,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到了六月份,巴黎无产阶级起义爆发,法国人就自顾不暇了,再也没有支援撒丁王国的实力。
等镇压完起义,法国政府又换人了,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开始,这次政治斗争会一直持续到拿破仑三世复辟。
现在所谓的势力范围划分,不过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阿尔封斯不傻,他也知道奥地利人提出的瓜分撒丁王国可能有问题,可是现在临时政府急需做出成绩来,缓解国内的矛盾。
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那怕是空头支票,只要法国人有实力,同样可以将支票变现。
现在达成任何对法国有利的条约,那都是临时政府的政绩,用来转移国内的视线还是不错的。
双方直接打起了持久战,除了瓜分意大利地区外。阿尔封斯还需要奥地利承认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以及废除维也纳体系施加在法国身上的枷锁。
这样问题,都是用来谈条件的。这个年代,法国人在外交上非常的孤立,临时政府急需获得世界的承认。
备受抨击的七月王朝,实际上在外交上的做法并没有错。从反法战争开始,法国政府就充当着欧洲公敌的角色,不装孙子都不行。
临时政府自然也强硬不起来,看看俄国人的反应就知道了,如果有金主给钱,灰色牲口都杀到巴黎了。
……
第57章 约翰牛的计划(新的一周求票票)
忽悠巴黎政府的同时,奥地利外交部自然不会忘记伦敦政府,这个年代大英帝国还是很牛逼的。
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唯一一个工业国,现在正是他们牛气冲天的时候,好在英国本土狭小,制约了人口增长,不然就没有后来者什么事了。
1848年这场大革命,英国人同样也没有能够避免,只不过和法国、奥地利等国家相比,他们都是小儿科了。
志大才疏的革命党人,还没有爆发,就被警察叔叔们给镇压了,最后闹了几次罢工,就草草结束了。
弗朗茨清楚,这次撒奥战争,实际上就是英国人策划的,早在撒丁王国出兵前,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就开始游说查理-阿尔伯特国王。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这次在伦敦的外交活动,自然是不可能取得成果的。
况且,英国人的信誉实在是不让人放心,只要利益需要随时都可以转换立场。
好在,弗朗茨没有指望获得英国人的支持,驻英大使胡梅劳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游说亲奥的国会议员,阻止伦敦政府向撒丁王国提供实质上的支持。
唐宁街
约翰-罗素首相正在思考当前的世界局势,首先是法国问题,刚刚建立的临时政府,在外交上已经向大英帝国表示了善意,要不要接受他还在犹豫中。
维也纳体系已经崩盘了,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又该怎么建立?
不要看英国人外交手段玩的很牛逼,在维也纳体系崩盘前,约翰-罗素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真的土崩瓦解了,他就感觉头疼了。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保持了势均力敌,英国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在海外开疆扩土。
“首相阁下,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继续之前的战略构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朝,削弱奥地利的实力,同时挡住法国人向意大利扩张!”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提议道
约翰-罗素皱着眉头说:“帕麦斯顿先生,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为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平衡,我们还需要奥地利存在。
现在奥地利的内部矛盾重重,搞不好就解体了。到时候没有了制约的情况下,哈布斯堡家族将重新回到德意志地区。
现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呼声很高,以哈布斯堡家族的声望,很有可能统一德意志地区。”
在血统论的欧洲,约翰-罗素不是杞人忧天,一旦奥地利解体,剩下的奥地利邦国回归德意志几乎成为了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哈布斯堡家族真的有可能统一德国。用下半身征服世界,可不是开玩笑的。
就算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统一德国,换普鲁士人上也一样啊?一个统一的大德意志帝国出现,对英国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弗朗茨也考虑过要不要放弃匈牙利和意大利,回头组建德意志帝国算了。不过仔细分析过后,他就果断的放弃了这个诱惑。
统一德意志地区容易,可是内部矛盾怎么办?至少他就没有办法压服普鲁士人,南德意志的天主教和北德意志新教泾渭分明。
历史上,这个问题德国人一直都没有能够解决,第二帝国从建立开始就矛盾重重。
那还只是小德意志,如果建立大德意志的话,这个矛盾还会更加恐怖,南北德意志势均力敌,光内耗就能让人崩溃。
再看看地图,德意志地区的战略位置真的是巨坑,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就算是弗朗茨再有信心,他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在内耗不断的情况下,拳打法兰西,脚踢俄罗斯,还要拍死英吉利。
在不放弃奥地利帝国的前提下统一德意志地区,弗朗茨表示那是在做梦,具体可以参考一下拿破仑单挑欧洲各大列强的案例。
不然也不用等他了,反法战争结束过后,就是奥地利统一德意志的最佳时间。
毫无疑问,聪明人不只是弗朗茨一个,梅特涅就忍住了诱惑,建立了维也纳体系,没有去作死统一德意志。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整合了现在的奥地利帝国,实际上综合国力比统一德意志地区,也差不了多少。然后在慢慢的努力发展,等待时机才是王道。
进则逐鹿欧洲大陆,重建神圣罗马帝国;退则虎啸南欧,成为一方列强。
“奥地利的情况,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峻。维也纳革命已经被镇压了,别的地方虽然不稳,却没有爆发大乱。
为了欧洲革命,不波及到俄罗斯,沙皇政府就必须要支持奥地利,再加上我们的支持,就算是匈牙利叛乱爆发了,也会很快被镇压下去!
况且,我们也不需要撒丁王国完全击败奥地利,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出面调停,只要不让法国人出兵支持撒丁王国,局势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帕麦斯顿想了想说
约翰-罗素问道:“调停奥撒战争不难,你准备怎么答复奥地利人?如果在我们这里无法获得支持,他们就要向俄国人求助了。
俄国人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一旦俄奥达成了一致,近东地区就没有人能够制衡他们了。”
当今世界的主流矛盾就是英俄矛盾,俄罗斯帝国凭借强悍的实力,成为了英国人最大的敌人,没有之一。
奥地利就是在近东地区制衡俄国人扩张的最大力量,如果现在奥地利人向俄国人救助,那么放弃一部分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在所难免。
英国人可不想让俄国人进入地中海,历史上为此还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手才把俄国人堵了回去。
“没有关系,我们不需要直接回复奥地利人,给他们一些模棱两可的暗示,让他们认为我们是支持奥地利的就行了。
撒丁王国想要统一意大利还要他们自己努力,我们只是提供有限度的支持,成功了固然最好,失败了也不会牵扯到我们。
让法奥两国相互牵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英帝国的外交不可能在一颗树上吊死!”帕麦斯顿冷笑着说
……
第58章 收网
1848年3月19日,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宣布取消书报检制度,并且向德意志各邦国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召开各邦联合会议。
3月23日,腓特烈-威廉四世又宣布将普鲁士并入德国。
梅特涅主张建立普奥俄三国同盟的希望破灭,普鲁士同奥地利、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
德意志要统一,奥地利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谁当老大?
论实力,奥地利貌似要比普鲁士强那么一丢丢,不过因为国内问题的关系,对普鲁士不具备绝对优势;论影响力,奥地利远超普鲁士。
历史上,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早早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先利用外交手段孤立奥地利,再趁奥法战争刚过去的机会,趁虚而入击败了奥地利,把奥地利从德意志踢了出去。
现在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做法,无疑是暴露了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的野心,这是奥地利不能容忍的。
同样不能接受的还有俄国人,沙皇政府不希望看到中欧统一,这会动摇他们的欧陆霸权。
在这种背景下,俄奥关系开始升温,弗朗茨等来了好消息,尼古拉一世沙皇公开表态,愿意帮助奥地利镇压意大利革命。
尽管这个支持只是口头上的,俄罗斯不会派兵帮奥地利和撒丁王国作战,这对弗朗茨来说已经够了。
自从反法战争过后,欧洲就出现了两大国格局——英俄并立,有了俄国人的支持,英国人就不可能冒着爆发全面大战的风险支持撒丁王国。
“首相,我们可以收网了。”弗朗茨淡定的说
“是,殿下!”费利克斯回答道
……
布拉格
“雷恩先生,快,大事不好了!”
“科尔森慢点儿说,发生什么?”雷恩的男子关心的问
“奥地利政府决定处决维拉他们,一共一百多名政治犯,三天后全部处决!”科尔森惶恐的说道
这绝对是最糟糕的结果,在欧洲很少发生这样大规模处决政治犯的事情,尤其是这一百多号人中还有资本家、贵族。
雷恩沉默了,他可不是什么中二少年。奥地利政府突然变得强硬起来,显然是不正常的。
不过人也不能不救,否则人心散了,队伍就没法带了。
捷克地区民众的革命热情本来就低,他们只能依靠资本家和贵族来发动革命,如果他们不能有效措施来,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要倒戈了。
历史上,布拉格起义爆发很快被镇压下去,就是当地的贵族、资本家们发现跟革命党混没有前途,转手就把他们给卖了。
发动民众起来革命?
好吧,这种事情想想就可以了。捷克地区革命党基本上都是资本家子弟和贵族旁支,最差的也是中产阶级。
他们想要革命,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牺牲自身的利益拉拢底层民众,这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在镇压布拉格起义过后,还能在捷克地区组织军队镇压匈牙利叛乱,就知道民心向着谁了。
“城中的军队还有多少?”雷恩关心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