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54节

  法国海军很强大,奥地利海军也不弱,至少在亚得里亚海法国海军压不住奥地利,巴尔干半岛上的法军一开始就沦为了孤军。

  如果能够赢得战争,那么丢了法属巴尔干也可以接受。问题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目前最适合的交战点就是意大利地区。

  中欧地区拿破仑三世也不敢碰,不然敌人就不是一个奥地利,而是反法联盟了。

  从意大利一路打到维也纳,这个距离足以令法军崩溃N次。奥地利的铁路确实修得不错,可是大家的轨道不一样,无法进行对接,铁路根本就指望不上。

  这还是理想状态下,正常情况下法军多半会止步伦巴第地区,当地有完善的要塞工事,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奥撒战争中,撒丁王国靠内部偷袭才撕破了防线,现在可没有那么多内应。

  在种背景下,法军即便是占领了两西西里王国,实际上双方也只能算是一个平手。

  想要赢得战争,除非像原时空一样,弗朗茨亲自带兵上阵+瞎指挥。

  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弗朗茨和拿破仑三世一起带兵PK的话,这个结果还真没有人知道,毕竟两个都不是啥用兵高手。

  原时空奥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没有来得及发挥,所以法军获得胜利。如果他全力爆发的话,胜负犹未可知。

  先后有近东战争、南北战争、普俄战争的例子在,巴黎政府也谨慎了很多,没有天下第一的傲气。

  不同于当年打江山的时候,家大业大的拿破仑三世已经不再是那个赌徒。他的皇位没有那么正统,法国民众容忍不了失败,任何失败都会动摇他的统治基础。

  这次干预两西西里王国只是对奥地利的一次试探,为了一次试探就冒险开战,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双方都不想开战,然而两西西里王国的局势又让两国下不了台,大家都是要面子的,谁要是先让步就意味着认输。

  尽管这种认输没有实质上的损失,可是这口气必须要赌,这种背景下卡洛·费朗杰里首相行动了。

  外交大臣乌尔第诺夫看着手中的证据,质疑道:“首相阁下,就这么一些文件,未免也太难以令人信服了,恐怕法奥两国公使不会相信。”

  他的内心是崩溃的,就算是栽赃陷害,也必须要专业一点儿啊!直接拿着一堆文件当证据,大街上随便一家打印店都可以批发,一点儿说服力都没有。

  卡洛·费朗杰里首相笑了笑说:“没有关系,不需要让他们相信。看到了这些东西,你是不是联想到了什么?”

  乌尔第诺夫点了点头,他听出了卡洛·费朗杰里首相的言外之意。要说美国人挑起法奥矛盾,估计没有几个人会信。

  联邦政府既没有这份儿实力,也没有这份胆子,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利益,让他们这么做。

  要是换英国人就差不多了。约翰牛已经有多次挑拨两国关系被两国发现的记录,作为惯犯自然是重点怀疑对象。

  这个借口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有一个交代。伦敦政府否认也没有用,巴黎和维也纳会直接相信的。

  法奥两国关系一直没有更进一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国人从中作梗,不然或许在几年前两国就结盟了。

  当初弗朗茨提出的共同瓜分欧洲计划,实际上就是现在拿破仑三世野心的来源,在吞并撒丁王国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法奥密约中,就有将英国人排挤出地中海的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实施了。

  无论是希腊、奥斯曼帝国,还是埃及、北非地区,这些年英国人的扩张都不顺利。

  被两个地头蛇一起下绊子,伦敦政府自然不爽了。只不过这都是暗地里的小动作,明面上大家还是睦邻友好的。

  不爽的约翰牛自然也采取了报复手段,挑拨两国关系就是其中的一环。英国人很多手段都是阳谋,就算是暴露了,还是影响到了法奥关系。

  不然的话,法奥两国还在愉快的瓜分欧洲大陆,怎么可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呢?

  很快,两西西里王国准备的证据就传递到了巴黎和维也纳,只不过主角换成了英国人。

  卡洛·费朗杰里首相不敢招惹英国人,法奥两国就不一样了,双方默契的把屎盆子扣在了英国人头上。

  这也不算冤枉,伦敦的报纸已经揭露了两西西里王国内战的真相,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法奥两国暗地里下黑手。

  由于缺乏足够的影视资料,口说无凭,这些消息自然遭到了巴黎政府和维也纳政府的否认。

  不过在英国人的推动下,消息还是迅速在欧洲大陆开始传播开来,让吃瓜群众们看足了热闹。

  想要两国开打的人不少,比如说正在开战的普俄两国,他们想看着有人陪着一起倒霉。

  只有看热闹的法奥两国爆发战争,大家的实力才会再次被拉到同一水平。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普俄两国都掉队了。

  亚历山大二世最有发言权,他是亲眼目睹俄罗斯帝国由盛转衰的,现在只是名义上的欧洲霸主,实际实力已经落后于法奥两国了。

  这不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而是综合国力全面落后。农业国搞不赢工业国,时代的差距不是靠人数就可以弥补回来的。

  维也纳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议道:“陛下,这次法奥冲突必须停下来了,继续下去就要让英国人渔翁得利。

  现在还不是法奥两国决战的时候,我们需要准备时间。”

  战争不是儿戏,尤其是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原时空的世界大战就是例子,双方都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才开打的。

  现在奥地利啥也没有准备,拿什么去决战?

  财政大臣卡尔反对道:“这次的事情是法国人挑起的,就这么算了,我们的面子往哪儿搁?”

  这也是问题之一,这次冲突必须要有人为此负责,而绝对不能是奥地利,维也纳政府必须要找回面子来。

  费利克斯首相狠狠的说:“谁挑起了这次纷争,谁就要为这次事件负责。弗朗切斯科二世既然引狼入室,就没有资格继续担任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了。

  弗朗切斯科二世的兄弟很多,我们完全可以换上一位亲奥国王,他的弟弟特拉尼伯爵,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弗朗切斯科二世的做法在维也纳看来已经构成了背叛,叛徒自然要付出代价。只不过他是国王,维也纳不可能要了他的命,不过废掉王位还是可以的。

  这是弗朗切斯科二世自己作死,本来把国内搞得一团糟,就很不得人心了,偏偏还傻乎乎的向拿破仑三世求援,搞得波旁家族内部很多人对他也非常不满。

  这种背景下,维也纳政府要求弗朗切斯科二世退位,他根本就没有几个支持者。

  至于法国人?还是算了吧,拿破仑三世可不是做慈善的。要保住弗朗切斯科二世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而收益却远远比不上付出。

  特拉尼伯爵全名:路易吉·玛丽亚,弗朗切斯科二世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于1838年8月1日,现年28岁。

  这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路易吉·玛丽亚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西亚·伊莎贝拉的儿子,他的外公奥地利军神卡尔大公,拥有哈布斯堡家族的血统。

  弗朗切斯科二世能够继承王位,并不是他的支持者有多强,完全是因为欧洲的继承法。

  作为大贵族,无论是波旁家族,还是哈布斯堡家族,都是规则的维护者,完全按照规矩进行。

  所以弗朗切斯科二世可以平安的长大成人、继承王位,中途不存在所谓的狗血剧情。

  一切都按照王储的标准待遇,继母虐待,根本就不存在。伊莎贝拉女大公可是有教养的人,不会干这些没品味的事情。

  因为自幼丧母,大家非常怜悯弗朗切斯科二世,他从小都是集全家庞爱于一身的存在。相比几个从小被严格要求的弟弟,他才是快乐教育长大的。

  从小没有受到过挫折,对一个国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弗朗切斯科二世干出蠢事的原因之一。

  世界不会围绕着一个转,现在弗朗切斯科二世悲剧了。法奥冲突需要一个交代,奥地利的面子需要维护。

  作为罪魁祸首,弗朗切斯科二世难辞其咎,退位是唯一的选择。

  这可不关弗朗茨的事情,特拉尼伯爵又和他没有交情。卡尔大公又不是没有儿子,遗泽怎么也落不到外孙身上。只不过恰逢其时事,维也纳政府只是顺水推舟。

  弗朗茨冷笑着说:“那就弗朗切斯科二世退位,不过也不能这么放过法国人。既然敢乱伸手,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我们的针对法国人的战略,可以开始实施了,拿破仑三世还是太闲了,必须要让他们忙起来。”

  ……

第408章 英国人的外交能力

  既然双方都不想打,那么就只能进行谈判了。1866年5月2日,奥法两国代表在那不勒斯进行秘密会谈。

  两西西里王国的利益只是开胃菜,最重要的还是两国瓜分欧洲大陆的伟大战略。

  利益面前没有隔夜仇,法奥两国的军事冲突,双方默契的把责任推到了英国人身上。

  反正英国人不在,无法进行辩解,让他们背锅,对大家都有好处。

  相比法奥矛盾,实际上英法矛盾还要深得多。在弗朗茨看来,现在英奥矛盾都比法奥矛盾要深。

  英国人在非洲大陆上的小动作,严重影响到了奥地利的非洲战略,对有志于非洲本土化的弗朗茨来说,这是无法妥协的。

  相比之下,法奥矛盾还好办,在瓜分完欧洲大陆前,两国还有一系列的利益可以交换。

  在共同的利益下,双方的矛盾还可以压制住。

  反倒英奥非洲殖民地冲突难以解决,以约翰牛搅屎棍的作风,要是能坐视弗朗茨完成战略布局才怪!

  不能同时和两个大国发生冲突,这个奥地利的国策,为了安全起见,现在有必须把法国人带到阴沟里去。

  这次瓜分欧洲大陆的战略谈判,就是忽悠拿破仑三世的,只要法国人迈出第一步,就等着被孤立吧!

  可不是现在这种级别的孤立,小国的警惕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只要列强的敌视,才能让法国人真正难受。

  某种程度上来说,弗朗茨不介意法国人的战略能够成功。只有到了那一步,才能够真正搞跨法兰西帝国。

  只要想想看,一个法兰西+四分之三个意大利地区+比利时+德意志莱茵河以西的全部领土,这种巨无霸出现,除了反法联盟外,还有别的选择么?

  偏偏这个坑,就是法国人原时空的战略计划。不对,原时空拿破仑三世可是计划要全吞意大利的,随着奥地利的崛起现在已经缩水了。

  法奥战争就是他们吞并意大利战略的一部分,只不过拿破仑三世实际操作的时候玩儿崩了。

  为了吞并卢森堡和比利时,甚至还爆发了一次欧洲危机,被英俄普奥联手压了回去。

  弗朗茨当年提出瓜分欧洲的战略,几乎就是翻版法国人的战略,拿去忽悠拿破仑三世的。

  只不过十几年前的法国军事实力不足,拿破仑三世刚刚继位又恰逢近东战争,根本就不敢冒险。

  现在法兰西的军事实力已经发展了起来,加上俄国人被削弱了,短时间内无力干涉欧洲事务,拿破仑三世的野心自然按赖不住了。

  向两西西里王国伸手就是为了试探奥地利的反应,现在的结果出来了,自然就到了扯皮时间。

  如果奥地利无法足够的好处,就算是忽悠拿破仑三世,他也不敢直接去推动这个疯狂的战略。

  唯有双方存在着共同利益,大家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令拿破仑三世放心。

  涉及到的利益交换太多,牵扯到了方方面面,这次谈判注定旷日持久。相比之下,让弗朗切斯科二世滚蛋就不值得一提了。

  法奥谈判的同时,普俄战争再次爆发,英国人这次还是给力的,虽然没有在欧洲给俄国人找到盟友,但是在中亚地区还是有成果的。

  在英国人的策划下,1866年4月底,撒马尔罕人爆发了反俄大起义,拉开了中亚地区反抗沙皇统治的浪潮。

  英国人不但赞助了起义军武器,还组建了一支志愿军——8000人廓尔喀雇佣兵,帮助中亚人民摆脱沙皇政府的统治。

  廓尔喀雇佣兵可是世界排名前三的雇佣兵,人家曾以1.2万人拿着落后的武器装备击败3万英军,获得了英国人的认可,从此走向了世界舞台。

  如果不是因为人口太少,又是一个军事强国。估计没有印度什么事了,他们可是打遍南亚无敌手。

  还没有被俄国人征服的中亚汗国,也被英国人逼迫上战场,包括阿富汗在内。短时间内,在中亚地区出现了十几万反俄武装。

  到了5月中旬,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塔什干被攻克,俄国人在中亚的统治岌岌可危。

  为了应对中亚危局,沙皇政府被迫从高加索地区抽调军队,增援中亚战区。

  看着作战地图,弗朗茨知道俄国人麻烦大了。一个不好这些年在中亚地区的经营,就要打水漂了。

  如果不是此前,沙皇军队进攻中亚三汗国,估计局势还要好一些。正常情况下,这些国家是不敢惹俄国人的。

  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正常了。大家都知道了俄国人的野心,没有妥协的可能,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投靠英国人。

  现在老大要求上战场,这些汗国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要是再得罪了英国人,他们就真的完蛋了。

  弗朗茨问道:“俄国人抽调了高加索地区的兵力,奥斯曼人的机会来了,你们觉得英国人能不能说动苏丹政府落井下石?”

  首相费利克斯回答道:“这很难确定,目前奥斯曼帝国中主战派的呼声虽然高,可是苏丹政府却还沉沁在近东战争失败的阴影中,不敢向俄国人发起挑战。

  英国人的立场,他们也不能够无视,奥斯曼帝国想要生存下去,离不开欧洲各国的保护,英国人更是他们外交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已经暗中表明了立场,只要法国人再要求奥斯曼出兵,苏丹政府很有可能被迫走上战场。

  目前巴黎政府还在犹豫中,不过只要拿破仑三世想要执行欧洲战略,那么继续削弱俄国人就是必须的选择。”

首节 上一节 254/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