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开始,俄罗斯帝国内部就没有太平过。刚刚获得自由的农奴,望着巨额土地赎买金叹气。
俄国人的土地赎买,可没有奥地利那么和谐。这些赎买金都是要支付利息的,和弗朗茨统一划定支付标准可不是一个概念。
奥地利的土地赎买金,基本上按5~10年土地上的产出收益为基准线,由政府统一征收然后移交给土地所有者。
农民最长可以分期四十年付款,不计算利益。每年需要支付的赎买金,在大家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因为统一分摊的缘故,征收标准也就是土地每年实际产出的百分之二十,可以多交或者是少交,反正规定期限内还清即可。
由于叛乱的因素,政府查抄了不少土地,这种征收实际上维也纳政府还是大赚,自然可以拿出一部分钱平息灾年赎买金不足的情况。
到了沙皇政府这里就不行了,地主们都还活着好好的,土地大都是这帮贵族们的,改革前俄国的平民庄园数量已经不足二十个,自由农民也只是拥有少量土地。
这种背景下,想要压缩土地赎买价格肯定是做不到了。统一征收发放,不支付利息更是不可能。
要不是因为大革命,弗朗茨也没有能力逼迫贵族们接受那么苛刻的条件。实际上,奥地利的土地改革也不彻底。
很多没有被牵扯到叛乱中,也没有受到叛乱波及地区的贵族,依然拥有大量的土地,只要他们不愿意政府也不能强制赎买。
没有爆发社会矛盾,主要是维也纳政府压缩了人均土地赎买面积,保障了所有人都可以赎买到土地,只不过地方不确定。
后来随着在巴尔干半岛上的扩张,又开辟了海外殖民地,才让原本紧张的土地供应变得宽松了起来,土地多了矛盾才得以彻底解决。
现在殖民部的移民宣传口号就是:“想要属于自己的农场么?去殖民地开荒。
想要属于自己的种植园么?去殖民地开荒。
开出来多少土地,你就可以拥有多少土地。”
这是沙皇政府做不到,尽管国内可供开垦的荒地很多,但是这些荒地也是有主的。
农民通过赎买获得的土地面积,平均下来居然比奥地利本土还要低。当然,这是计算了巴尔干半岛的结果,罗马尼亚地区和塞尔维亚地区贡献了不少耕地。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只是让13%的农奴获得了足够的土地;42%的农奴获得的土地,在支付赎买金过后仅仅能够勉强糊口;剩下的光靠土地无法养活自己,不得不出去做工。
这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历史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原本紧张的土地问题才逐渐得以解决。
19世纪后期,俄罗斯帝国就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再次变得强盛了起来。
现在很不幸,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刚刚起步,没有能力吸纳太多的人口。
改革带来的社会红利,还来不及发挥作用;但是改革带来的社会矛盾,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密切关注俄国局势的走向,搞清楚各方投入的力量,做好干涉准备,我们不能够让俄罗斯出现大的变故。”
弗朗茨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让俄国人吃点儿亏可以,搞垮俄罗斯帝国还是算了吧!
除非能够肢解俄罗斯帝国,一劳永逸的解决威胁,不然还是保留沙皇政府的好。
毕竟,沙皇政府统治的俄国对奥地利威胁有限,国内有太多的人拖后腿,即便是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二世都改变不了这个问题。
要是打破了规则就不一样了,弗朗茨可以利用内乱的机会清洗匈牙利,把奥地利整合起来,谁能够保证俄国不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翻盘呢?
起码亚历山大二世就有这个能力,在规则范围内进行改革,他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问题。
可是一旦秩序被打破,情况就不一样了。尼古拉一世给他留下来的最大遗产,就是忠于沙皇的军队。
只要搞定了军队,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是问题。只要掀翻了桌子,亚历山大二世重拾河山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是别的国家,还可以各国组成联军干预一波,碰到了俄罗斯弗朗茨表示他怕冷。
浴火重生的俄罗斯出现,那么奥地利就什么也不用干,专心充当欧洲的门卫,负责看住毛熊就行了。
费利克斯首相反对道:“陛下,我们现在不宜妄动。尽管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但是并没有越过保守派的底线。
只要这些人不动,俄罗斯就乱不起来。波兰的俄军崩溃,主要是里面的波兰士兵太多了。
为了保证波兰地区的稳定,前不久沙皇政府下令从波兰地区征兵,企图将这些人调离波兰地区,可是计划刚刚开始起义就发生了。
俄国军队依然忠诚于沙皇,革命党还影响不到军队中,些许叛乱动不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只要英法不亲自出兵干预,要不了多久,叛乱就会被镇压下去。”
听了首相的解释,弗朗茨松了一口气。他是当局者迷,忽略了英法不会亲自出手。
输了近东战争过后,英国人在欧洲问题上谨慎了很多,尽可能的使自己置身事外。
法国人更不用说,拿破仑三世差点儿丢掉皇位,再让他去趟俄国人那潭浑水,怎么可能呢?
普鲁士王国直接被忽略了,不要看后世他们被吹的多么牛逼,现在俄国人打个喷嚏,柏林政府都有胆战心惊。
现在奥地利的最佳选择是看戏,而不是准备干涉。维也纳政府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给外界释放一个错误的信号,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弗朗茨想了想说:“首相说的不错,是我太过紧张了,现在一动不如一静。
外交部告诉沙皇政府我们支持他们在波兰问题上的任何行动,志愿者的事情推给英法。
其它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什么都不知道。”
既然采取以静制动,那么装傻充愣就可以了。
英法可以站出来拉仇恨,那是因为他们距离俄国人足够远,无惧沙皇政府的报复。
能够打击到俄国人最好,打击不到俄国人也可以恶心一下俄国人,利用波兰独立运动拖延沙皇政府的改革进程。
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么?时至今日,国际局势早就变得面目全非,弗朗茨先知先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整理了一下思绪,弗朗茨很快想通了。
奥地利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奥地利,前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优势,就算是没有了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依然处于有利地位。
过于担心俄罗斯帝国变局,实际上也是弗朗茨信心不足的缘故。毕竟前世的观念影响太大,以至于他忽略了自身实力的变化。
对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奥地利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领域的优势,只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就够了。
首先就是人口素质上,抢先一步开启义务教育,现在奥地利已经在享受这个红利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旦开起,先手优势已经注定。等竞争对手反应过来的时候,奥地利已经跑到了最前列。
貌似现在奥地利也没有落后,紧跟着英国人的脚步,某些行业还可以跑到前面去。
反倒是高利贷帝国,已经开始有跑偏的雏形了。本土煤炭产能不足,已经拉高了法国很多行业的成本,资本家们越来越喜欢在金融上获利。
短期内的竞争对手英法,受人口数量和本土面积的制约,发展上限已经被锁定了。
本土面积、资源上的制约,还可以利用殖民地弥补,大家都是殖民帝国不缺这点儿资源,可人口上的不足就没办法了。
不对,法国人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了,那就是对外扩张。拿破仑三世刚刚吃掉了撒丁王国,弥补了国内劳动力的不足。
英国人才是真的没办法,四面环海要扩张就上大陆。可惜约翰牛不敢,一旦踏上欧洲大陆,马上就会被教做人。
中期竞争对手俄罗斯帝国,还在改革中,工业上已经落后了至少二十年,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弥补起来的。
就算是开挂,也要十几年才追得上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年代,对手不可能等着他们追上来。
只要还在沙皇政府的统治下,这种开挂式的发展就不可能发生,能够保证正常水平发展速度,那都是上帝保佑。
远期的竞争对手美国人,经过这次内战的折腾,估计发展起来的时间要往后拖上个二三十年。至少也得等他们再次完成了国家统一,才有争霸世界的能力。
这些优势只能算是表面上的,真正的优势是竞争对手还没有觉察到自身的弱点,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第355章 外交变局
圣彼得堡,后知后觉的沙皇政府现在也反应了过来。毫无疑问,这是有人要搞他们。
打赢了近东战争、夺取了君士坦丁堡的俄罗斯帝国,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把仇恨拉到了满值。
作为失败者的英法不甘心失败,时刻想要报复回来;作为吃瓜群众的欧洲各国也担心俄国势大,会威胁自身的安全。
这不大家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每家从指甲缝里漏点儿出来,波兰独立组织就做大了。
冬宫中
亚历山大二世咆哮道:“这帮混蛋,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指手画脚了!”
各国的外交干涉,已经激发了沙皇陛下的怒火。从来都是他们干涉别人的内政,什么时候有人敢干涉他们的内政了?
至于波兰问题算不算是俄罗斯的内政,这个问题还用考虑么?只要被沙皇政府占领了,那就是俄罗斯的地盘,外界承不承认无关紧要。
没有人敢惹愤怒中的沙皇,众人默契的看着亚历山大二世将心中的怒气发泄出来。
……
“平叛大军出发了没有,我要把这帮叛徒通通绞死!”亚历山大二世咬牙切齿的说
听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的询问,众人知道沙皇陛下已经恢复了过来。
陆军大臣马蒂亚斯回答道:“十万平叛大军已经从波罗地海出发,后天就会进入波兰地区镇压叛乱。”
波兰独立分子,没有被众人放在心上。如果俄罗斯帝国有这么脆弱,早就被人分尸了。
亚历山大二世继续问道:“奥地利人怎么说,有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回答道:“维也纳政府表示对这些问题并不知情,他们认为这是英法的手笔,有意挑拨两国关系。
他们提供了部分叛乱分子的资料,很多人并不是奥地利的常住居民,而是最近几年进入奥地利的,还有在英法军队中服役的记录。”
毫无疑问,这些资料大都伪造的。为了摆脱责任,维也纳政府不介意让英法背锅,反正这个年代很难查清楚。
这个答案无疑是令沙皇政府很难接受,可是他们又不得不接受。列强中支持他们就剩奥地利了,总不能因为这点儿问题,把盟友变成敌人吧?
亚历山大二世没好气的问:“那么普鲁士呢,难道英法也要挑拨普俄两国关系?”
不要看他是亲普派,在国家利益面前,这个立场随时都可以发生变化。
外交大臣克拉伦斯回答道:“没有,柏林政府表示都是民众自发行为,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为了杜绝后面继续发生这种情况,柏林政府宣布开除这些人的国籍,任由我们处置。”
这个解释比维也纳政府的说法更加扯淡。柏林政府也是没有办法,他们给波兰独立组织提供的支持力度更大,想要掩盖都做不到。
俄奥关系最近几十年都很好,维也纳政府脸皮厚一点儿把屎盆子扣英法头上就行了,普鲁士就不行了。本来两国关系就不好,根本就不需要挑拨。
况且,接下来普鲁士还准备进攻丹麦的,就算是现在修好了沙皇政府,也没什么卵用。
沉思了一会儿,亚历山大二世把事情串联了起来,无非就是欧洲各国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完成改革,变得更加强大。
知道了真相,亚历山大二世冷静了下来。
“不管外界有任何反应,波兰叛乱必须要镇压下去。外交部的工作要努力了,举目望去欧洲大陆都成为了俄罗斯的敌人,我们的盟友又在哪里?
不可能什么都依靠奥地利。当某一天两国发生了利益冲突,或者是维也纳政府觉得这个联盟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到时候再想办法就晚了!”
俄罗斯帝国需要新的盟友,改变外交上的被动状态。
“是,陛下。”外交大臣克拉伦斯苦笑着回答道
这不是他们工作不努力,而是现在俄罗斯真的找不到合适的盟友。地缘政治决定了,欧洲大陆上各国天然和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除非沙皇政府放弃欧洲战略,永远不在欧洲地区扩张。否则,这种冲突在所难免。
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希望看到俄罗斯帝国继续壮大下去,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威胁到了大家的生存。
普俄关系恶化不仅仅是因为丹麦问题,更多的还是沙皇政府想要在欧洲上扩张,弗朗茨只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感受了自身安全受到了威胁,普鲁士王国不得不向英法靠拢。反俄派的壮大,那是因为俄奥瓜分普鲁士王国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空。
……
欧洲大陆上无法破局,为美俄靠拢提供了有利条件。1864年秋,沙皇政府派出了海军舰队访问美国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