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08节

  本来他还以为围绕着撒丁王国,英法两国还要进行一场龙争虎斗,没有想到这么快伦敦政府就妥协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解释道:“陛下,我们默认了法国人的行动,俄国人又忙于内部改革,无心参与意大利事务,英国人想要干涉则无能无力。

  反正欧陆平衡并没有被打破,法国人就算是吞并了撒丁王国,依然不能改变三足鼎立的大陆格局。

  英国人利益上的损失,法国人也在别的地方给了弥补。调查团查抄嫌疑犯的家产,就差不多够偿还英国人的贷款了。

  现在法国人吞并撒丁王国的障碍基本上已经扫清了,现在就看巴黎政府什么时候动手。”

  弗朗茨冷笑着说:“那么拿破仑三世是不是又准备靠选举获得王位呢?”

  不要看法国人的理由似乎非常充分,可惜这些并不足以让他们合法吞并撒丁王国。

  阴谋策划刺君案,追究主谋责任没有毛病,维也纳政府也在追责。可是因此吞并撒丁王国,先要问撒丁人愿不愿意。

  尤其是让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退位,更是政治上的败笔,那怕是互换领土,吃相也要好看一些。

  法国海外殖民地那么多,随便丢一个名义给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也比把他赶下台的好。

  由民众选举登上王位,这是法理最低的一种方式。说白了,某一天民众看他不爽了,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他滚蛋。

  韦森贝格回答道:“从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法国人确实在为选举做准备。”

  弗朗茨淡定的说:“那就帮他们一把,让我们埋下的钉子也支持拿破仑三世兼任撒丁国王,在舆论上给他造势。”

  撒丁王国是直接加入法国,还是由拿破仑三世兼任撒丁国王,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前者的话,撒丁民众肯定不会答应。可实际上,这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经历了短期内的阵痛,才可以保证撒丁王国不会独立出去。

  只不过这么干,吃相上有些难看,反正都到了这一步,他们的吃相想要好看都难。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

  后者,就指望法兰西永远强大,可以永远压制住撒丁王国。一旦法国出现了半点问题,人家都是要闹独立的。

  意大利人可不认为他们和法国是一家,所谓的统治基础根本就不存在。拿破仑三世也没有办法收买底层民众,认同他的统治。

  拿破仑虽然牛逼,可惜拿破仑家族底蕴太浅,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不足以让拿破仑三世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这方面弗朗茨是深有体会的,奥地利能够在欧洲顺利扩张,很大程度上还是哈布斯堡王朝留下的政治遗产。

  翻开历史书,几百年来欧洲很多地区都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过。就算是打过去了,他还可以高举王朝复辟的旗号,就算是牵强一点儿法理基础也是存在的。

  没有祖宗的政治遗产,德意志邦国谁会买他的账?包括奥属意大利地区也是如此,在法理上他是正统。

  正统东西方都有,东方很多人造反都要高举前朝的旗号。不是因为能够获得多少支持者,主要是为了证明他们不是乱党,他们是拥有正统大义的。

  有大义叫做争霸天下,没有大义就是草莽贼寇。最后成事的基本上都是争霸天下的,没有听说那个草莽贼寇坐了天下。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国”。

  这是弗朗茨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保持警惕。

  ……

  1863年1月15日,在南方邦联政府的支持下,中部的印第安纳人地区宣布独立建国。

  这一地区是美国政府安置印第安人的地区,从1830年~1840年间有数十个部落,被驱逐到了这一地区。

  联邦政府还没有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统治,因为仇恨的关系当地很少有白人居民,历史上1889年过后白人才大量涌入的。

  战争持续到了现在,双方比拼的是综合国力。为了赢得战争,南方政府不得不拉拢更多的盟友。

  反正他们都独立了,出卖联邦政府的利益收买盟友,他们没有任何压力。

  为了拉拢印第安人参战,邦联政府向刚独立的印第安酋长国提供了五万支步枪、一百门火炮、若干弹药。

  拿到了武器过后,印第安人就开始了复仇之路。堪萨斯州就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本来他们就被密苏里州的南军压着打,突然被印第安人刺背,瞬间就全线崩溃。

  怀着血海深仇的印第安人,发起了最猛烈的报复,在当地杀的血流成河。

  不光是这一处战场,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南北双方都已经杀红眼了。有的地区已经变成为了杀戮而杀戮,平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俄亥俄州、马里兰州、肯塔基州、弗吉尼亚州等交战区,都沦为了人间地狱。

  战争的性质已经变了,经过双方政府的宣传,仇恨已经成为了支持战争的主要因素之一。

  原本准备干涉的各国,都被美国人的疯狂惊呆了,纷纷选择了驻足观望。

  不要误会,大家没有被吓着。主要是想要美国人继续自相残杀,相互消耗实力,最好是两败俱伤收场。

  为此,英奥两国都在教南方政府怎么玩儿外交,拉拢印第安人就是其中之一。

  ……

  纽约,看着联邦政府递交上来的伤亡报告,林肯总统都不敢直视。

  印第安人的加入,堪萨斯州沦陷七万联邦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平民伤亡更是超过三十万,剩下的都沦为战争难民,逃入了西部地区。

  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战争的范围再次扩大化,战火烧入了中部地区,联邦政府的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增加。

  如果联邦再不能取得优势,估计很多联邦州都会为了自身的安全退出这次战争。在生死存亡面前,什么利益都不重要了。

  画饼在美好,也要让大家看见有吃到的希望。不然的话,支持联邦政府的资本家,立场同样会发生动摇。

  至少堪萨斯州的资本家们就是血本无归,不少人连小命都赔上去了。地处前线交战州的资本家们,同样成为了这次洗牌的输家。

  无论联邦政府能否取得胜利,他们都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如果不是南方政府外交能力不足,英奥两国又希望看到战争持续下去,故意带偏了他们,现在至少有数个州退出战争了。

  “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才是最正确的操作,要是南方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目标放在北方政府身上,而是一个州一个州采取政治攻势,估计相邻各州现在都会选择中立。

  对上整个联邦政府,南方邦联没有必胜的把握,可是要对付一个或者是几个联邦州,那根本就不在话下。

  趋于厉害的资本家们,多半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中立。尤其是堪萨斯州的惨剧发生过后,大家知道了联邦政府无力保护他们的安全。

  林肯总统自言自语道:“内战进行到现在,我们的伤亡已经突破三百万了吧?”

  门外的国务卿回答道:“还没有,不过或许下个星期就到了。联邦政府的军队伤亡总数是176.8万,其中战死45.6万;平民伤亡118.2万,其中死亡38.2万。”

  (备注:伤亡是按受伤次数计算的,理论上一个士兵被统计受伤几十次都有可能)

  林肯叹了一口气说:“如果加上叛军的伤亡,为了这场战争,我们付出的人口损失怕是已经超过150万了。”

  显然,他后悔发动这场战争了。不光是林肯,很多美国人都在后悔。如果大家知道战争会这么残酷,战争爆发前大家就相互妥协了。

  虽然资本家们和种植园主的利益无法调和,可是交战各州的资本家和种植园主就不同了。

  阶级的利益不等于自身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阶级,对资本家们来说可没有压力。

  国务卿萨法尔想了想说:“这要看怎么计算了,如果要是考虑到因为内战减少的移民和离开的移民,那么这个损失或许可以再增加一百万。

  不对,不能说是移民。实际上我们的移民总量并没有下降多少。只不过白人移民减少了,亚裔和黑人移民可是在持续增加中。”

  黑人移民增加,实际上也是被迫的。大量的青壮进入了军队中,造成了各行各业劳动力不足。

  现在又是战争时期,欧洲各国移民根本就不来。无奈之下,大家只能从外面引进劳工,有色移民增加成为了必然。

  林肯点了点头说:“难怪军队中的黑人士兵越来越多,看来有不少人用他们顶替了兵役。”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上战场,尤其是富甲一方的资本家,更是排斥上战场。在这个资本家的国度,联邦政府自然不可能强制资本家们服役。

  雇人服兵役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联邦政府获得了兵员,资本家们完成了兵役。

  国务卿萨法尔愁眉苦脸的说:“总统阁下,我觉得你没必要关心这些旁枝末节。

  我们的大麻烦就快要来了,下周的国会质询,你想好了怎么应付么?”

  从战略上来说,联邦政府挡住了南方政府的攻势,守住了五大湖核心区域,又保住了华盛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堪萨斯州虽然地处美国中心,可是在地理上:东部是弗林特丘陵,西部是斯莫基丘陵及雷德丘陵,靠近科罗拉多州边境的又是森弗劳尔山。

  南方政府掌握了这里,也没有办法向西部进军,东部的密苏里州本来就加入了南方政府,根本不用操心。

  一次战术上的失败,对整体战局来说影响并不大。林肯总统才能够坐的住,思考未来的问题。

  如果换了宾夕法尼亚州沦陷,他早就做不住了。

  林肯无所谓的说:“事已至此,有什么好怕的。就算是我愿意立即下台,也要有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才行。

  在战争结束前,国会是不可能赶我们下台的。万一联邦政府输了战争,分裂联邦的罪名,还需要我们来背。”

  这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他真的很了解美国政治。现在的局势对联邦政府来说依然很不利,联邦政府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没有人愿意承担联邦分裂的罪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纵使赢得这场战争,战后处理南方各州同样是一个大麻烦。无论是谁坐到这个位置上,结局都不会美妙。

第343章 不省心的弟弟

  原本弗朗茨只是借开辟殖民地掩护干涉美国内战的军事准备,结果美国内战没有干涉到,奥地利新一轮殖民大扩张先爆发了。

  首先是非洲大陆,不要看三个步兵师似乎兵力不多,可是投入到海外殖民中,那都可以横扫一打土著部落。

  打开地图就知道,从西非到刚果地区的殖民地,已经连在了一起。

  南面奥地利殖民势力,已经沿着河流把势力范围推进到了赞比亚;东面渗透到了乌干达、肯尼亚。

  中东地区,奥地利以西奈半岛为跳板,把触手深入了阿拉伯半岛,已经忽悠了多个部落签订了买地条约,波斯湾地区都出现了奥地利的殖民据点。

  只等苏伊士运河开通,这些地区就会落入奥地利的手中。

  中美洲地区,奥地利以渗透为主,并没有一上来就玩儿灭国大战。把从美国忽悠来的一帮移民安置下去,各国想不受奥地利控制都不行。

  以尼加拉瓜为例,德裔数量占据了白人中的四层,成为了当地第一大民族。又有奥地利军队驻扎在那里,政府想不亲奥都不行。

  新神圣罗马帝国中都增加了一个兰芳自治省,弗朗茨不介意再增加几个,和平****也是一种不错的扩张方式。

  当然这只是对中美洲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有效,毕竟当地的白人数量仅仅只有几十万,还分成了五六个国家。

  就算是不纳入帝国体系中,也可以变成亲奥国家。远离本土难以统治的地区,直接吞并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好事,松散的联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在南洋,奥地利殖民政府占据了多少个岛屿,弗朗茨也不清楚,反正是四位数,多岛国真不是盖的。

  南洋的扩张已经停下来了,现在就看普鲁士和德意志联邦表演。

  德意志联邦肆无忌惮的马来西亚地区跑马圈地,看起来乔治一世已经摆平了伦敦政府。

  普鲁士王国选择了死磕中南半岛,原因非常的简单:中南半岛足够肥沃,扩张的空间又大。

  苏门答腊尽管也不错,可是比起中南半岛来说还是太小了,并且荷兰人已经占据了不少地盘。

  在欧洲大陆普鲁士可以吊打荷兰人,到了南洋地区这种情况正好颠倒了过来,初生的普鲁士海军没有任何底气。

  打开世界地图,仔细的看了一遍过后,弗朗茨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居然要被瓜分完了。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未来各国间的冲突会时有发生。尤其是新兴帝国,势必要挑战世界秩序夺取生存空间。

  随及弗朗茨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目前的局势下,欧洲大陆想要出现新兴帝国太难了。

  俄法奥三国并立,根本就容不下第四极崛起。次一级的西班牙还深陷内部矛盾中,况且他们本来就是老牌帝国,留下来的遗产仍然不少。

  普鲁士就更不用说了,为了解决工业原材料和市场,被迫走向了海外殖民之路。建立德二帝国,除非有人给他们开挂。

  另一个潜力股撒丁王国,这次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要说统一意大利地区了,他们自身都成为了法国人的养分。

  ……

  美泉宫

  弗朗茨正在带孩子,时至今日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尽管只有七岁,可是作为皇储,腓特烈没有当蛀米虫的机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课,学不完的知识。

首节 上一节 208/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