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99节

  可是这片土地,并没有受到欧洲各国殖民者的眷顾。显然,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此前,奥地利的殖民活动也是先抢占领新巴伐利亚周边的岛屿,比如说:美拉尼西亚群岛、实珍群岛、阿鲁群岛……

  这是划定势力范围,宣誓主权的一种方式。四周都是我的地盘,中央地区你自然不能来抢了,不然就坏了规矩。

  现在加快殖民步伐后,殖民团队大举进入新巴伐利亚岛,问题就出现了。

  1、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

  2、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

  4、沿海受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多滩涂;

  5、全岛多山、多沼泽地,人口稀少。

  总结起来就是要开发这座岛屿,必须要花费大价钱。

  至少要解决排水问题,变沼泽地为农田,最好还要修筑防海堤,保障沿海地区不受海潮影响。

  弗朗茨问道:“殖民部准备怎么干?”

  殖民部长约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陛下,我们准备暂时搁置对新巴伐利亚岛的开发,只是开发部分地区,在合适的地区建立几座城市宣誓主权。

  重点还是开发周边岛屿,南洋地区真的非常富裕。这里的原住民根本就不从事农业生产,就靠大自然的馈赠为生。

  这些岛屿盛产热带水果,适合种植咖啡、可可、椰干、棕榈油、茶和橡胶等经济作物。”

  这是最明智的选择,殖民是为了赚钱,盲目进行投入是非常不明智的。

  反正岛上人口稀少,又不从事农业生产,如果没有外力影响,一百年过后还是那样。

  岛屿就在哪里又跑不掉,等世界上的殖民地瓜分完了,维也纳政府再开发这里也不迟。

  弗朗茨点了点头说:“新巴伐利亚就这么办,兰芳共和国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不是文件中提到了兰芳共和国,弗朗茨都险些忘了南洋地区还有一个华人共和国。

  约西普·耶拉契奇解释道:“陛下,加里曼丹岛盛产金矿,因此聚集起来了一群华人,建立了兰芳共和国。

  前不久远洋舰队还访问过这个国家,还和胡梅尔伯爵签订了友好协议,我们不好直接翻脸。

  这个小国实力很弱,殖民政府正在寻找战争借口,应该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灭亡他们。”

  犹豫了一下,弗朗茨还是心软了。

  “先不要急着采取行动,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忽悠他们加入新神圣罗马帝国。

  我们可以给他们自治权,可以参照国内王国的标准,再宽松点儿也无妨。

  南洋地区太远了,我们能够提供的移民有限,想要开发这么多地方也非常困难。

  如果用武力灭掉了兰芳共和国,不但要增加一笔军费开销,短期内也很难获得多少收益。

  不如直接收编兰芳公司,直接就可以获利,我们连统治成本都不需要付出。”

  在弗朗茨看来兰芳共和国,就是兰芳公司,统治者自己都没有把这当成一个国家。

  历史上,就是因为兰芳公司的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投靠了荷兰人,才让这个国家灭亡的。

  荷兰人的武力,不是弗朗茨看不起他们,那是真的不咋地。

  兰芳共和国地处南洋,可以获得足够的移民,又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开发。如果统治阶级不堕落,努力发展自身实力,统一南洋地区都不是梦。

  能够投靠荷兰人,自然也可以投靠奥地利人了。几个贵族头衔砸下去,估计这帮人就抵御不住诱惑了。

  这也算是各取所需,兰芳共和国可以获得奥地利的保护,维也纳政府增加了一笔收入。

  “是,陛下!”

  尽管觉得弗朗茨今天的做风和往日有所不同,约西普·耶拉契奇也没有反对,这是符合奥地利利益的。

  海外殖民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利,至于通过什么方式获利,那都不重要。

  这和非洲大陆不一样。维也纳政府是准备在非洲建立德意志第二家园,自然不可能随意统治。

  弗朗茨的计划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不过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低,尝试一下也无妨。

  成功了,什么都不用干,维也纳政府就增加了一笔收入,奥地利的工商业也增加了一个市场。

  失败了,大不了浪费一点儿时间。

第330章 挖美国墙角

  1861年6月18日,奥地利远洋舰队离开了日本,驶入了太平洋。胡梅尔伯爵站在夹板上眺望远方,不时传来一声叹息。

  远洋舰队司令官阿雷斯特中将疑惑的问:“伯爵阁下,你的兴致似乎不高啊?”

  胡梅尔伯爵叹了一口气说:“司令官阁下,国内让我们在尼加拉瓜共和国取得落脚点,事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多半还要用武力解决。”

  阿雷斯特中将疑惑的问:“抱歉,伯爵阁下,我没有发现有什么麻烦。

  尼加拉瓜只是一个弹丸小国,总人口也就三四十万,白人数量还不足百分之十。几乎没有工业,这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威胁?”

  这是事实,中美洲地区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就算是全部绑在一起,阿雷斯特也不会感到压力。

  现在这里的统治者,与其说是共和国,不如说是几个矿主、种植园主。

  这些人欺负一下当地土著还行,要是对上了正规军,阿雷斯特中将敢保证一个团的兵力,就可以把他们搞定。

  胡梅尔伯爵摇了摇头说:“战争借口呢?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我们冒然进攻尼加拉瓜,后面的国事访问,还要不要进行?”

  这是政客和军人考虑问题的不同,军方只是看到了占领尼加拉瓜容易,却没有考虑带来的政治影响。

  不然的话,维也纳政府给他们的命令就不是寻找落脚点,而是占领尼加拉瓜,或者是占领中美洲各国。

  阿雷斯特中将毫不客气的说:“这还不简单,直接和尼加拉瓜政府摊牌。告诉他们,我们想要什么。不合作我们就灭掉他们,总会有人和我们合作的。”

  胡梅尔伯爵解释道:“司令官阁下,我们没有足够的移民去占领这里,靠武力强压的统治并不稳定。一旦大军离开,要不了多久当地就会发生叛乱。

  派重兵镇压成本太高,放弃这里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会给我们的殖民体系带来冲击。”

  移民不足,这是无解的难题。非洲地区缺移民,南洋地区缺移民,美洲地区还是缺少移民。

  偏偏奥地利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移民,就算是加上日耳曼文化圈又不够。

  殖民部每年能够从欧洲大陆动员十几二十万移民,那都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胡梅尔伯爵不只是一次听说,种植园主因为缺乏劳动力自己亲自下地干过的消息,甚至还有人直接从俄国购买农奴。

  至于使用当地劳动力,主要是矿主们。不是种植园主们道德节操高,主要是管理太麻烦了。

  奥地利禁止奴隶制,自然没有奴隶培训机构了。没有经过培训的土著,很容易噬主。

  这一点上矿主们就不同了,几乎每一个矿主都养了一帮打手。一方面是打击金盗、保护金矿安全,另一方面就是镇压矿工暴动。

  有倒霉蛋遇害后,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殖民地政府就禁止农场主、种植园主使用不安全的土著劳工。

  阿雷斯特中将想了想说:“如果只是移民不足的话,其实我们可以从美国想想办法。据说,美国已经拥有三百多万德裔。

  当初很多人离开欧洲大陆,移民美国就是为了躲避战乱。现在南北双方已经打了起来,这帮胆小鬼恐怕又想跑了。

  我们只要忽悠十来万,移民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大不了多许诺一点儿利益,反正中美洲地广人稀。”

  移民不是乱引进的,不然后遗症非常严重。反面教材就是墨西哥,当初美国向墨西哥地区输送移民,墨西哥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等移民数量占据了优势后,美国人立即策划当地人闹自治、闹独立。

  墨西哥政府自然是不能忍了,我好心好意收留你们,还给了那么多优惠条件,居然还想要造反。

  墨西哥政府也是废材,居然没有把叛乱镇压下去。没有第二次机会,早就准备好的美国人已经杀过来了。

  墨西哥政府为此交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学费。有了这个反面例子,从此以后各国接收移民,都要考虑一下了。

  现在奥地利的殖民地,就严格控制各民族比例。主要是吸引来自德意志文化圈的移民,少量接收其它国家的移民,也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底层民众为主。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胡梅尔伯爵做出了决定:“司令官阁下,你的这个主意太棒了。

  如果能够从美国招募足够多的移民,中美洲地区就是我们的了。

  派人通知夏威夷政府,我们的访问时间只有一天,让他们在港口等着。

  舰队就要补给过后,直接访问美国,我要沿着西海岸各州,逐一进行访问。”

  不怪胡梅尔兴奋,这项计划本来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这个年代和后世不一样,德裔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美国的上流社会被英裔把持住了,占据社会的大部分财富。

  抱团对任何一个民族都适用,进去不了上流社会的德裔精英,并没有屈服,依然在抗争中。

  现在德意志地区的移民集聚地仍然在使用德语,当地的学校还在使用德语教学,就是他们对英裔把持美国上层的不满。

  德裔真正融入美国社会,还是两次世界大战过后。利用战争时期反间谍的机会,将德裔给拆散了。

  这就给奥地利创造了挖墙脚的机会。如果成为了既得利益者,那就挖不动了。还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移民,才是最容易忽悠的。

  中美洲有的是土地,慷他人之慨的事情,一贯是弗朗茨最擅长的,不可避免的也传染给了维也纳政府官员。

  至于美国政府会不会阻碍移民离开,完全不用担心。如果美国政府真的这么干了,那么他们就不再是威胁。

  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国家,还靠什么吸引移民?没有足够的移民,就靠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等他们发展起来了,早就进入核平时代了。

  瓜分世界也要看时机,一旦错过了机会,再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都不一定能够获得收获。

  什么样的国家,在外交上获得什么样的地位。毫无疑问,已经是半殖民地国家的夏威夷,不值得胡梅尔重视。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他不介意按照外交礼仪去访问一下。现在要赶时间,执行新计划压缩一下在夏威夷的访问时间没有毛病。

  估计夏威夷王国也不会欢迎他,这个年代列强的造访,对很多弱小国家可不是一件好事。

  胡梅尔也不只是经历过一次了,大部分国家就和送瘟神差不多,官僚们想方设法让他快点儿带着舰队离开。

  具体表现就是,收礼收到手抽筋。包括舰队的补给都是这些国家友情赞助,舰队高层还有一份土特产赠送。

  ……

  俄勒冈州纽波特港

  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不远处传来了军舰轰鸣声。

  码头上已经聚满了人,有衣着华丽的大人物,也有粗布麻衣的小人物,都在烈日下等待着。

  望着远方出现的舰队,听着轰鸣刺耳的蒸汽机咆哮,很多人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和大多数人的笑容不一样,还有一部分人眉头紧锁,仿佛即将要迎接一个天大的麻烦。

  不身处海外,永远都不知道一个强大祖国的重要性。

  不要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实际上移民之间同样存在着三六九等,站在顶端的无疑是英国移民。

  一方面是英裔占据了社会的主流,另一方面是因为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给英国人提供充足的底气。

  这方面德裔就比较悲剧了,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虽然各国实力不弱,却没有一个世界性的强国可以给他们提供支持。

  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奥地利获得新生,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三海军强国,很自然的成为了海外德意志民族的支柱。

  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维也纳政府也做不少。海外的使馆,对所有德意志民族开放,可以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帮助。

  靠实际行动,获得了他们的认同。所以在远洋舰队访问美国的时候,才聚集起来了这么多德意志移民。

  很多人都寄希望于维也纳政府的干预,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远洋舰队的到来,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次机会。

首节 上一节 199/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