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船也不是越大越好,还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后世的百万吨巨轮,在这个年代就什么用都没有,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货往里面装。
不过万吨巨轮,在这个时期已经有竞争力了,至少奥地利对外出口农产品,就需要这种大家伙。
海军大臣迪科开口说道:“陛下,从战略上出发,苏伊士运河的通航量确实是越大越好。
如果有奥地利加入,开凿大运河的资金由我们两家分摊,问题并不是太大。就算是民间无法筹集起来,我们也可以政府入股。”
毫无疑问,巴黎政府谋划苏伊士运河,也是战略价值超过了经济价值,不然他们根本就不会下血本。
犹豫了一下后,拿破仑三世豪气的说:“加就加,既然奥地利人都敢投资这么大,我们没有道理怕!”
这个年代法国人的战略眼光真的不差,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都是他们先搞的,遗憾的是都没有能够守住。
……
1858年5月10日,法奥两国签订了《苏伊士运河合作书》。条约规定两国各自出资一半开挖大运河,作为发起国法国人占股51%,奥地利占股49%。
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为了苏伊士运河法国的前期投入也不小,占主导权是必然的。
随着设计方案的更改,运河的预算也提高到了3.4亿法郎。这个令人惊叹的数字,弗朗茨是不屑一顾,不要说3.4亿法郎,就算是5.4亿法郎都不一定够。
当然有免费劳工用,施工成本还是节省了大半,最终的成本是多少弗朗茨也不清楚。
毕竟现在是两国联手,不会因为英国人搞破坏,后期被迫放弃使用奴工,从而大幅度增加施工成本。
看着手中的协议书,弗朗茨微笑着说:“催促一下法国人,让他们尽快开工。”
既然加入了运河计划,自然不可能像历史上法国人那样磨磨蹭蹭了,前前后后十余年才把大运河挖通。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财政大臣卡尔问道:“陛下,运河公司的投资我们是不是学习法国人,向资本市场募股?”
苏伊士运河是稳赚不赔的投资,不过能够看到这一点的,只有少数人。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收益未知的长期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并不是那么受宠。
历史上,苏伊士运河就因为资金不足而停工。如果不是法国政府的支持,不等运河挖通,运河公司就先破产了。
习惯了闷声发大财的弗朗茨,自然不会嚷嚷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别人不愿意投资,他正好捡便宜。
考虑到吃独食的危害性,弗朗茨决定还是让政府顶在前面,不然未来财源滚滚都进了皇室的腰包,很容易引起非议。
“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市场的承受力有限。政府认购一半,剩下的股票放入市场流通。”
毫无疑问,所有流通的股票都只要分红权,投票权还是在维也纳政府和巴黎政府手中。
历史发生了拐点,原本民间资本主导的苏伊士运河,现在变成了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充斥着浓浓的政治意味。
伦敦
法奥两国联合开挖苏伊士运河,给英国政府的铁路计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毕竟水运的成本更低。
一旦苏伊士运河通航,英国人的地理位置优势就会下降,法奥两国进入印度洋的路比英伦三岛更近。
格兰维尔首相担心的还不仅仅只是一条大运河,更多的还是法奥两国关系的改善,这令伦敦政府很难受。
和历史上不同,现在俄国人尚未丢失欧陆霸权,法奥两国都还只是潜在竞争对手,没有到直接争夺霸权的地步。
没有足够的利益,两国政府自然会互相克制了。现在的奥地利比历史上强得多,在近东战争中吃了一次亏,法国人也谨慎了起来。
“诸位,法奥两国关系升温,这对我们的欧陆平衡战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家有什么看法?”
财政大臣约翰-罗素说道:“首相阁下,你太敏感了。
法奥两国也就是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进行了合作,在别的地方他们还是存在着很多冲突,两国真正联手的可能性不大。”
法奥两国确实存在着冲突,欧陆霸权暂且不说,光在非洲殖民地的问题上,双方就多次发生冲突。
只不过这种小冲突,几乎所有的殖民帝国间都存在,还上升不到两国敌对的地步。
外交大臣托马斯分析道:“在维也纳体系下,过去的几十年里法奥两国关系一直都很不错。
直到二月革命过后,两国关系才逐渐冷淡。两国关系破裂还是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现在因为共同的利益又站在了一起。
不过这还影响不到我们的利益,只要法奥两国有争霸欧陆的野心,两国关系早晚都会破裂。
即便是现在关系亲密的俄奥同盟,在欧陆霸权问题上早晚会分道扬镳,我不相信维也纳政府没有野心。”
这是现实问题,在利益面前盟友都是不靠谱的。除非各国实力一直保持平衡,不然早晚会走向对抗。
第295章 萧条的股市
经济危机普通人来说是灾难,对资本大鳄来说却是机遇。现在弗朗茨就是大鳄中的一员,在资本市场上收割。
作为皇帝,他还是注意吃相的,没有给人送花生米,更没有请人坐土飞机。
钱是赚不完的,没有必要为了利益搞的声名狼藉。吞并企业肯定会遭到敌视,如果只是投资入股情况又不一样了。
现在大家都缺钱,怎么可能拒绝投资呢?投资公司的理念,已经被弗朗茨提前搞出来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怕是拥有成熟的管理团队,也不可能无限度的扩张。
这种情况下,放弃非核心产业也就势在必行了。反正都是为了赚钱,只要做好监管工作,可以保障利益就行了,没有必要控股。
看着手中厚厚的收购案,弗朗茨感慨万千。这里面随便一页纸,都是普通人奋斗一辈子也无法实现的目标,现在却无法提起他的兴趣。
……
听了负责人的汇报,弗朗茨平静的说:“纺织业就不要再投资了,英国人在这个领域的优势太大,至少二十年内无法动摇他们的地位,没有必要恶性竞争下去。
后面将重心放在冶金、造船、矿产、机械制造等领域,增加我们在经济上的影响力。
运河公司的股票马上就要发行了,派人秘密进行收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有股票价格涨幅不到一倍,就可以扫货。”
皇室企业赚钱只是一方面,还必须要增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这是未雨绸缪。
甚至弗朗茨还下意识的拉拢了部分贵族组成了财团,并且还不只是一个财团。
当然,明面上这几家财团和大家都没有关系,这是普通的商业财团,相互之间还有竞争存在。
玩儿马甲,大家都很专业。出风头的办法很多,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冒头。
荣格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家臣,替皇室服务的时间还可以往上追溯七代,个人能力很强,忠诚度也令弗朗茨放心,成为了皇室产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荣格提醒道:“陛下,投资运河公司的风险很大,现在入场太早了,不如等几年时间更加稳妥。”
资本到了一定程度,先机的重要性就逐步下降了。即便是入场晚了一步,也可以靠雄厚的资金实力砸出一条路来。
苏伊士运河投资巨大,能不能顺利完工都是一个问题,这里面还涉及到了政治上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原本埃及政府也有百分之十五的股权,因为奥地利的加入,直接将股权变成了分红权。名义上还是法奥埃三国共同掌管运河,实际上埃及人已经出局了。
要知道英国人是反对开挖苏伊士运河的,谁能够保证有约翰牛捣乱的情况下,埃及政府不会因为利益,从中搞破坏呢?
没有地头蛇的配合,运河施工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免费劳工?就算是去非洲大陆抓奴隶,那也是需要成本的。
显然,和大多数人一样,荣格也不知道法奥两国政府开挖苏伊士运河的决心,不然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
只要法奥两国态度坚决,埃及政府是不敢乱来的。要是大家翻了脸,英国人可保不住他们。
约翰牛可不是什么好盟友,为盟友两肋插刀是不可能的,插盟友两刀可能性倒是非常大。
弗朗茨解释道:“项目问题不要担心,苏伊士运河关系到了法奥两国的未来战略,我们是不会放弃的。
一旦运河通航,我们进入印度洋的路程将大大缩短了,同时还摆脱了对直布罗陀海峡的依赖。
赢利的问题更加不用担心,现在海上贸易增长速度非常快,未来这条黄金水道将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运河。”
见弗朗茨已经下定决心,荣格没有继续争辩。苏伊士运河投资看上去很大,实际上拆分开来也就那么回事。
皇室要投资,无非也就是几百万神盾的事情,就算发生了意外也兜得住。更多的股份想买,也不可能买到了,毕竟有眼光的人不只有弗朗茨一个。
况且,对一些航运巨头来说,即便是苏伊士运河不赚钱,他们也必须要参与进去,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
维也纳股票交易中心,原本人山人海的地方,经济危机爆发过后,就变得门庭冷落。
整整大半年时间,这里都没有新股上市,股票交易员也变得无精打采了起来,没有交易又何来提成呢?
交易中心经理马克怒骂道:“一群懒货,全部过来给我集合!”
“于尔根,你个蠢货没听到我说话么?不要睡了!”
一边说,一脚已经踢了出去。
“如果不想失业的话,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听到了失业这个词,迷迷糊糊的于尔根立即醒了过来。现在可是经济危机时期,一旦失业就意味着苦日子要来了。
见众人恢复了过来,马克严肃的说:“都给我听好了,三天后苏伊士运河的股票会在交易所上市,现在你们就去做好准备。谁要是给我搞砸了,我扒了他的皮。”
没有业务的日子不好过,现在不光是没有新股上市,就连之前的股票也大都是套牢盘,属于有价无市的那种。
现在新的股票上市,意味着寒冬即将结束,由不得交易中心不重视。
奥地利可不仅仅只有一家股票交易市场,光维也纳就有四个交易中心,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拥有大小股票交易中心数十个,大家也是要相互竞争的。
于尔根疑惑的问:“头,苏伊士运河不是政府工程么,怎么会在交易市场募集资金呢?”
马克瞪了他一眼说:“这不是你该关心的问题,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消息通报给那些大客户,然后努力说服他们购买股票。”
自讨没趣过后,于尔根果断的选择了闭嘴。作为一名金牌股票交易员,他有很多特权,比如说:在上班时间睡觉、迟到早退,但是这里面绝对不包括挑战上级的权威。
在没有电话、汽车的年代,交通靠走、通信靠吼,三天时间内要通知到所有的大客户,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如果在股市火热的时期,根本就不需要他们亲自过去通知,只要把消息往报纸上一刊登,就有的是顾客上门。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市场一片哀嚎,数不清的股票被套牢,大家都在为生计而犯愁,谁还顾得上新股上市啊?
这就注定了苏伊士运河的股票在市场上难以卖出好价钱,搞不好还会跌破发行价。
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人选择这个时机将股票上市的,这才是于尔根疑惑的地方。
第296章 大买卖
不出意料,新出炉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票并不好卖。大家手中套牢的股票一大堆,想要清仓都来不及,怎么会继续跳坑呢?
即便是有眼光厉害的,看出来了苏伊士运河未来的潜力,可并不等于他们兜里有钱。
苏伊士运河的股票少有人问津,可是每天发行的股票都被卖出去了,精明的于尔根很快就发现了有人在扫货。
不过他果断的选择了闭嘴,然后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悄然无声的买入了一笔,准备闷声发大财。
可惜他失算了,弗朗茨这次不是在坐庄,而是在投资。运河股票完全是只进不出,炒高股价是不存在的。
没有舆论炒作,甚至连最基本的宣布都没有,大家只知道这是法奥两国的官方合作项目,然后就没有了。
没有办法,项目还没有开工,双方都在筹集资金阶段,除了一份早已公布的设计图纸外,什么都没有。
正常情况下,这种项目上市融资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能够受到大家的追捧呢?
尤其是现在运河的投资远高于历史同期,项目的风险大大增加。巴黎的股市同样遇冷,如果不是弗朗茨在扫货,能不能把股票卖出去都是一个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项目就是政治工程,两国政府为了改变战略劣势,才联手推动的,能不能赢利是次要因素。
这次股票没有进入伦敦股市,有了奥地利的支持,巴黎政府放弃了拉拢伦敦金融界。
和于尔根类似的人不少,可以现在是经济危机时期,财团忙着抄底,大户们也是稳坐钓鱼台,等危机结束再入场。仅凭几个散户,在股市中连浪花都激荡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