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代表汉斯开口说道:“诸位,金本位制度并不是不好,问题是我们国内黄金的产量跟不上商品的增长速度。
按照目前国内工商业的增长速度,我们每年至少需要增加十几二十吨的黄金储备,才能够发行足够的货币,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
而目前新神圣罗马帝国每年的黄金产量,仅仅只能满足四分之一,剩下的缺口怎么补足?
靠对外贸易,从国际市场上收购黄金么?
近东战争已经结束了,这种战争财的机会一去不复返,在国际贸易中要获得这么大的顺差,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保障国内经济的发展,继续实施目前的复位本位制度,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按照现在奥地利的币值折算,这意味着年贸易顺差要达到一千四百万盾,显然这只是理想数字。
实际上,想要兑换成黄金运回本土,用来当做发行货币的储备金,这个难度会更大。
巴伐利亚代表荣格勒反对道:“汉斯先生,你太多虑了。黄金产量不足,又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既然废除了金银混合本位,我们储备大量的白银就不需要了,完全可以拿着这些白银到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复位本位制度,用白银兑换黄金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
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放大杠杆比例,只要政府的信誉可以保障,国际贸易中不出现逆差,造成黄金外流,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
无论是金本位还复位本位,归根结底最后都是靠信誉,政府要是没有足够的信誉,除非直接使用金银当货币。
况且,复位本位制度并不是那么美好。表面上来看多了白银做储备金,我们可以印发更多的钞票。
可实际上,我们都清楚金银比价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一座新的金矿、银矿发现,就足以改变市场上的金银比价,从而给货币市场带来强烈的波动。
在复位本位制度下,货币市场时常发生波动,随时可能发生的币值变化,严重影响到了国内商业贸易的发展。”
两人几乎把两种本位制度的优劣都说了出来,如果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自然是金本位占优势。
反之,就只能凑合着用金银复位本位了。信用本位考都不用考虑,这个年代根本就行不通。
国际贸易结算的时候,好好金银结算方式不用,谁会认“信用”啊?
总不能用单纯的银本位吧?谁都知道目前世界上的白银产量逐年增加,金银兑换比例呈下跌趋势。
如果采用银本位制度,货币市场是稳定了,不过是稳定的处于长期贬值状态。
现在这个速度还不怎么快,到了19世纪末期,越来越多的银矿被发现,到时候货币还不血崩?
萨克森代表弗兰克开口问道:“诸位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是不是要搞清楚,现在政府手中有多少金银储备?”
“新神圣罗马帝国中央政府加上地方政府,黄金储备总量是382.6吨,白银储备总量是8728.9吨。”财政大臣卡尔回答道
这个数字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很多人都不知道新神圣罗马帝国居然已经有这么多黄金储备了。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自从弗朗茨继位过后,奥地利政府就下意识的开始增加黄金储备。
具体来说就是对外结算的时候,尽可能的减少黄金支出,改由白银支付。反正金银复位本位制度下,各国政府对黄金白银的态度一样。
近东战争中,俄国人给奥地利又贡献了大量的金银,增加了奥地利政府的金银储备。
在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金银储备中,奥地利政府就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份额,自然就提高了国内的黄金储备量。
这些黄金看上去很多,实际上进行金本位改革过后,也仅仅只够前期使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储备金还需要继续增加。
这个年代的黄金总量有限,各国实施金本位改革前,大部分黄金都以奢侈品的形式在民间保存。
听到这个好消息,主张进行金本位改革奥地利代表于尔根开口说道:“我们的黄金储备量已经不少了,如果现在进行金本位改革,还可以在民间收购黄金。
目前各国大都是实行的金银本位制度,我们提前进行金本位改革,还可以趁机用白银兑换一批黄金回来。
一旦各国都开始货币本位改革了,丧失了货币地位的白银,价格势必要发生大跌,最后估计连现在三分之一的价值都保不住。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稳定币值至关重要,英国人最先踏出了第一步,如果我们不跟上的话,后面就要吃亏了。”
金本位制度本来就是英国人提出来的,早在1823年英国人就开始搞金本位了,他们拥有足够的海外殖民地,从殖民地上开采出来的黄金足以支撑他们实施金本位。
这一点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无法做到,尽管大家知道金本位的好处,在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下,都不敢冒然跟进。
金银复位本位制度就是黄金储备不足情况下的代替品,如果新神圣罗马帝国进入金本位时代,那么同样也绕不开这个话题。
法兰克福代表汉斯摇了摇头说:“货币改革事关重大,一步踏出去再想要收回来,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就算是现在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扫货,能够获得的黄金数量也有限,能够兑换个百八十吨回来,就非常不容易了。
金本位制度建立了,前期的我们可以支撑。但是在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是更久,当我们发现黄金储备不足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听了汉斯的解释,弗朗茨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坚决反对金本位改革了,归根结底还是黄金储备不足。
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既然经济发展了,那么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流通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在这个年代增加货币流通量可不仅仅是印票子就行了,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金,或者说是要有足够多的金银放在那里,让民众们对政府的信誉放心。
从殖民地获得黄金,这个念头在弗朗茨的脑海中一出现,就变得挥之不去。
这是最有效也最靠谱的办法,南非的金矿最多,可惜英国人已经占领了沿海地区,除非能够从内陆绕过去,不然就只能遥望。
这种不靠谱的办法,弗朗茨想想就打消了。非洲内陆地区可不好混,那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就算是打通了交通,最后开发出金矿来,还要遭到欧洲各国的争夺。奥地利不是大英帝国,可没有能力从海上切断大家加入分赃。
弗朗茨可不想替他人做嫁衣,花费大代价投入了大本钱,最后大家一起来瓜分,搞不好奥地利成本都收不回来。
再次思考其它地区……
第257章 输出英镑
在提出金本位改革前,弗朗茨就考虑过黄金储备的问题了,最佳的选择自然是占据黄金产地,自己组织人手开采。
很遗憾世界上主要的黄金产地都和新神圣罗马帝国没有关系,这其中大部分地区都在英国人手中。
这个年代易开采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南非、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津巴布韦、加纳、巴西、哥伦比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
没有办法,整个欧洲大陆都缺少金矿,就算是有也大都被开发了,现在剩下的金矿都埋在地下,露天金矿已经不存在了。
弗朗茨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清楚的记得每一个金矿的位置,自然不可能把国内存在的金矿都找出来了。
相比黄金的低产量,奥地利的白银产量就要好的多了,在金银复位制度下,支撑起奥地利货币币值的就是白银。
经过艰难的博弈,最后新神圣罗马帝国勉强通过了金本位改革制度。这是弗朗茨没有干预的结果,奥地利政府内部同样有人投了反对票。
不管怎么说,金本位改革是早晚的事情,提前启动还可以抢兑一部分黄金,要是晚了大家都开始抢黄金,那么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大的金矿不在控制范围之内,但是小的金矿却不是没有,除了本土之外,奥地利的两块殖民地几内亚和刚果也有不少金矿。
地下的金矿先不提,河床冲积产生的露天金矿,总可以开采吧?
弗朗茨的期待值不高,每年有几吨的产量,弥补一下国内的黄金缺口就行了。
至于别的金矿产地,还是等英国人镇压印度起义的时候再搞小动作,现在还是安分一点儿,免得成为了靶子。
到时候奥地利的铁路舰也出来了,占据了先手优势,几艘铁甲舰往殖民地一放,拥有区域海军优势后,再去抢夺殖民地话语权又不一样了。
不要看英国海军世界第一,可是他们要守卫的殖民地也多。分散在世界各地后,除了在重要海域占优势外,剩下的地区还要看各国的投入。
在金矿没有发现前,这些地区的价值和发现后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本就不值得各国拼命抢。
按照奥地利的经营模式,只要在当地经营十几年,送上去十几万移民,就不怕竞争对手了。
战争也是需要成本的,除非是南非那种巨矿,不然千儿八百吨储量的金矿,真的就不够两个大国一场局部战争的开销。
那怕是南非的黄金占据世界的一半,英国人最重要的殖民地还是印度,原因非常的简单,金矿开采也是有成本的。
即便是巅峰时期,英国人在南非获得的利益,仍然不足印度的五分之一,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弗朗茨自然不可能本末倒置,一心跑去搞黄金,就不惜一切代价了。说白了黄金也只是财富的一种具现,其它的工业原材料同样也是财富。
最关键的核心还是发展国内的工业,历史上德国那么缺黄金储备,不也发展起来了么?
工业时代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远不是几个金矿可以比拟的,发展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两次世界大战过后,英国人手中仍然握着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最后还不是乖乖的把世界霸权让出来?
确定了金本位改革后,剩下的事情弗朗茨就交给内阁来办了。
……
弗朗茨还是低估金本位改革带来的影响,国内的热议不说,在欧洲大陆也引起了轰动。
伦敦
新神圣罗马帝国突然开始金本位改革,第一时间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金本位制度将更加有利于国际贸易。
这对英国人来说,只要新神圣罗马帝国加入了他们主导的金本位体系中,那么他们的英镑货币霸权,就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个年代英国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黄金储备,伦敦又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一旦各国都采用金本位制度,那么他们建立的英镑——黄金的结算制度,就会成为世界主流。
缺乏黄金储备的国家,不得不购买英镑充当储备金稳定币值。国际结算中,使用英镑结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一旦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那所带来的利益,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这将奠定英国人的世界霸权基础。
知道归知道,这就是一个阳谋。那怕知道英国人的计划,弗朗茨还是要捏着鼻子认了。
总不能为了避免英国人建立霸权,就不顾国内的经济发展吧?金银兑换比例时常发生变化,显然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唐宁街10号,受近东战争失败的影响,这里再次换了主人。在国内的权利斗争中,乔治内阁已经滚蛋了,现在是辉格党的格兰维尔勋爵内阁。
历史上那位帕麦斯顿首相,非常不幸在上一次政治风波中完蛋了,加上近东战争的失败,他本人又是战争发起者,自然不可能东山再起了。
作为金融、商业界利益代表的政党,辉格党也是推行金本位制度的急先锋,后世欧洲各国进行金本位改革,都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格兰维尔首相有些惊讶的说:“一贯保守的奥地利人,这次居然率先开始了金本位制度改革。
我不否认奥地利加入金本位体系对大不列颠有好处,不过这种突兀的转变,还是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你们觉得维也纳政府这次改革能够成功么?”
外交大臣约翰-罗素回答道:“首相阁下,维也纳政府这次金本位改革,更多的还是因为权利斗争,中央政府想要加强对邦国政府的控制。
新神圣罗马帝国本质上就是在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法统,自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制约,各邦国政府的自主性非常大。
到了现在为止,维也纳政府也仅仅只是拿到了统一的外交权和战时军队指挥权,现在维也纳政府想要收回铸币权,才搞起了金本位制度改革。
虽然时间上有些匆忙,不过近东战争中奥地利发了一笔战争财,现在维也纳政府手中应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货币改革。
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新神圣罗马帝国加入金本位体系,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格兰维尔首相开口问道:“金本位改革除了需要资金外,还要大量的黄金储备,想必维也纳政府马上就要在国际市场上收购黄金了。
不过国际市场风云变幻,黄金又是稀缺资源,现在应该到了涨价的时候,奥地利人恐怕是买不到足够的黄金储备了。
不过考虑到英奥两国关系,我们给奥地利人提供一笔贷款,帮助他们实现金本位改革怎么样?”
毫无疑问,格兰维尔首相是准备搞事情了。作为国际黄金市场上的庄家,黄金兑换白银的定价权可是在英国人手上。
只要英国人操纵黄金价格,奥地利想要收购足够的黄金就难了。
一旦获得不了足够的黄金,那么维也纳政府就只能接受英国人的贷款,然后建立“英镑——黄金体系”的本位制度。
这将大大提高英镑的国际地位,为国际贸易中用英镑结算,奠定了基础。
英奥友谊,那就是一个笑话。在符合英国利益的时候,那就是深厚友谊;一旦利益相违背了,再深厚的友谊也可以变成敌人。
历史上,英奥两国一直都是准同盟关系,支持奥地利反对俄罗斯是大英帝国执行了近百年的国策。
到了20世纪初起,为了遏制德国人,英国人转身就和俄国人妥协,抛弃了这个传统盟友。
沉默了半响过后,财政大臣乔治-格雷回答道:“首相的提议不错,让新神圣罗马帝国加入到我们的货币体系中,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显然,奥地利接不接受贷款只是小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维也纳政府承认“英镑——黄金体系”,加入他们主导的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