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28节

  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乔治-汉密尔顿-戈登首相再次提出了新的条件:“费利克斯先生,贵国无法放弃意大利地区,那么停止对俄国人的支持不是问题吧!

  想必你们也不想看着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把触手深入地中海,打破欧洲的平衡吧?”

  抵达伦敦过后,费利克斯心中就有一种感觉,英国人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要拆散俄奥同盟,现在就穷图匕见了。

  “亨利先生,我想你们是误会了,在近东战争中我们只会保持中立,从来都没有支持过俄国人。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奥地利政府一直都保持着中立,和俄国人做生意,那是秉承自由贸易的原则。”

  自由贸易是英国人提出来的,这是英国政府的国策之一,乔治-汉密尔顿-戈登首相自然不可能打自己的脸。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问道:“那么贵国是不是已经决定加入自由贸易体系了?”

  费利克斯忽悠道:“亨利先生,奥地利的情况和贵国不一样了。国内很多人都担心,一旦加入了贵国建立自由贸易体系,经济上会遭到冲击。

  毕竟贵国的工业实力实在是太强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加在一起,都未必能和你们比。”

  没错,现在大英帝国的工业实力一枝独秀,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他们比。

  不过,一旦各国完成了工业化,英伦三岛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到时候又是另一种结局了。

  这个问题英国人看不到么?答案是:没看到。

  现在的大英帝国太辉煌了,以至于他们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危机。不然的话,他们现在就开始做准备,不说永远处于巅峰,至少可以延长世界霸主的时间。

  理论上的最佳选择是将发展重心转入加拿大,和美国人争夺美洲,以大英帝国的国力干掉这个年代的美国并不是做不到。

  其次,就是发展澳大利亚,侵吞南洋地区,有这么地区供养,也可以支撑起一个超级大国。

  再次之,就是开发非洲大陆,这个年代非洲大陆的总人口最多也就两千多万,得益于黑奴贸易的盛行,非洲人口还处于下降状态。

  美国人可以把印第安人变成少数民族,更加专业的约翰牛,也可以把黑叔叔变成保护动物。

  这三个选择,无论是那一个,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非是英国精英阶层都是穿越者,不然肯定是没戏。

  尽管是忽悠,但是在这个年代看来,这就是恭维。能够得到费利克斯的恭维,乔治-汉密尔顿-戈登非常的高兴,不过这并不影响接下来的谈判。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可以肯定,只要他们在德意志地区问题上松口,奥地利政府不介意马上加入自由贸易体系。

  这显然不是奥地利的底线,乔治-汉密尔顿-戈登继续试探道:“费利克斯先生,贵国既然在近东战争中保持中立,那么现在你们占领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战后是不是该归还呢?”

  费利克斯只能感叹,果然是玩儿大陆平衡政策的主,这么快就想到了近东战争结束后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们要和奥斯曼政府进行商议,如果他们能够支付足够的赎金,我们不介意把现在占领的土地还给他们。”

  这个“赎金”显然不是奥斯曼帝国能够出得起的,无非是要让英国人在奥地利重新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问题上让步。

  若论领土面积,目前奥地利盯上的几大邦国加起来,也不不足14万平方公里,还不足目前奥地利占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一半。

  巴伐利亚王国:75865平方公里

  符腾堡王国:20682平方公里

  巴登大公国:15070平方公里

  萨克森王国:14993平方公里

  黑森-达姆施塔特公国:约1万平方公里

  法兰克福自由市248.31平方公里

  可是账不能这么算,奥地利吞并南德意志地区为的就不是什么土地,主要是为了人口,这几个德意志邦国上面的人口就超过了一千万。

  这些人口可以有效的弥补奥地利主体民族不足的弱点,让看起来强大的奥地利帝国,变成一个真正强大的大帝国。

  至于巴尔干半岛的土地,还给奥斯曼帝国又能如何,现在的奥斯曼帝国保得住么?

  以多瑙河流域两公国为例,只要奥地利坚持反对让他们独立,奥斯曼帝国就只能再送回来,除非他们想要和毛熊做邻居。

  假如这次近东战争,俄国人赢了或者是打成了平手,那么奥斯曼帝国就苦逼了,夹在俄国人和奥地利中间的飞地,让他们去管理,不是在开玩笑么?

  要奥地利放弃巴尔干半岛可以,只有英法打赢了这场近东战争,费利克斯首相的许诺才会兑现。

  这个问题,乔治-汉密尔顿-戈登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在这种内陆地区,大英帝国的发言权太低了。

  不要看现在奥地利似乎很重视他们的似的,实际上发言权最大的还是俄国人,其次才是法国人。

  伦敦政府承认固然好,反对同样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只要法俄两国有一家支持奥地利,重建神罗就不是问题了。

  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从奥地利手中拿不到足够的利益,又无法逼迫奥地利政府让步,约翰牛自然不可能给出准确答案。

  南德意志地区无法插手,北德意志地区他们却不能够放弃,到了沿海地区,他们才能够找到不列颠的威名。

  这些问题,该英国人头疼了。费利克斯不会替他们操心,反正奥地利的善意带到了。

  带着模棱两可的答案,费利克斯首相踏上了归途。即将召开的巴黎会议,还是让梅特涅去应付吧,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他才是最专业的。

第222章 苦逼的弗朗茨

  自从十二国联合干预德意志统一进程后,整个德意志地区都陷入了低潮,仿佛像天塌了下来一样。那怕是最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也对德意志地区的统一绝望了。

  为了安抚民心,奥地利政府还是在自己的控制区域,贴出了安民告示。说明了维也纳政府还在做最后的外交努力,要尽最大可能实现德意志地区的统一,顺便再黑了一遍普鲁士王国吃里扒外。

  这也于事无补,大家除了痛骂一遍普鲁士政府外,然后就只能等待巴黎会谈的最后审判。

  慕尼黑大学校园内

  一名青年学生悲愤的说:“我们不能这么等下去,必须要做点儿什么!”

  旁边一名青年连忙抓住他的右臂,安慰道:“拜尔,不要做傻事。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靠维也纳政府进行外交斡旋,现在费利克斯首相已经去了伦敦,梅特涅先生也去了巴黎。

  据说弗朗茨陛下也访问圣彼得堡去了,现在奥地利政府正在为德意志地区统一尽最大的努力。

  你现在能做些什么?除了添乱意外,你能够让这些国家改变立场么?”

  拜尔一甩手臂挣脱了同伴的手,说:“施瓦尔,我忍不住了,就算是不能做什么,我们也可以组织一次示威游行,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渴望统一的决心!”

  “哼!”

  施压尔冷喝一声,然后说:“别傻了,拜尔。就算是报纸上说的那样,这个时候就算是全德意志地区的人一起出来抗议,都不会有半点儿作用。

  伦敦政府看不到,巴黎政府看不到,圣彼得堡政府同样也看不到,欧洲各国政府都看不到。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努力,努力让德意志强大起来,强大到他们不敢干涉我们内政的地步,德意志地区才可以实现统一。

  现在,即便是德意志地区最强大的奥地利,面对欧洲各国的干涉,都提不起来一战的勇气!

  抗议游行,除了破坏社会的秩序外,根本就不能增加半点儿国力;除了拖延我们发展的进程外,就不存在任何实际意义。”

  他们都有“恨”,恨德意志地区不够强大,即便是众多邦国加起来,都无法面对列强的集体压力。

  拜尔怒骂道:“都怪那帮普鲁士蛮子,如果不是他们当二五仔,现在局势绝对没有这么被动。

  英法俄正在开战,这是德意志地区最佳的统一机会,结果他们这帮混蛋,居然倒向了英法俄,出卖了德意志地区的利益!”

  自从奥地利占领这里过后,黑普鲁士王国就成为了日常宣传的一环,尤其是在干涉国家名单中出现普鲁士王国后,他们就再也不可能洗白了。

  现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不舒服,自然就要逮着他们骂了,自古以来叛徒永远都比敌人更可恨。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普鲁士政府应该就有了挨骂的准备,反正他们现在又没有打南德的主意,民众基础有没有都一样。

  解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根本就没法解释,总不能说:要是普鲁士王国不加入干涉联盟,剩下的北德意志地区邦国又要合并成一个国家,他们半点儿好处都捞不到。

  至于和奥地利联手,统一德意志地区?腓特烈-威廉四世表示自己不傻,和哈布斯堡家族在一起玩儿政治,不是自取其辱么?

  霍亨索伦家族最擅长的是武力,有能耐大家带着一支军队出去练练,腓特烈-威廉四世可以自傲的说:在带兵打仗上甩出弗朗茨几百条街。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遗传还是有点儿作用的。霍亨索伦家族诞生的名将不少,普鲁士历代国王基本上都比较能打。

  因为不怎么擅长政治斗争,所以一战爆发后威廉二世很快就被手底下人架空了,而哈布斯堡家族都是继承人自己玩死的。

  即便是最后一任皇帝,就是一个水货,也差点儿保住了帝国,只不过威尔逊的“十四点”刺激了民族主义爆发,要了奥匈帝国的命。

  这一点现在也可以看出来,自从普鲁士王国加入干涉国家行列后,国内就开始风起云涌,民族主义者对普鲁士政府的不满达到了巅峰。

  如果换了弗朗茨的话,他宁愿选择和奥地利一起出兵瓜分德意志地区,完事之后还要做出一副要和奥地利合并的假象,等列强施压后再分裂。

  借着这个机会,打着统一的旗号一口吞下北德意志地区,得罪英国人的时候还可以拉着奥地利一起背锅。

  反正早晚都有这么一遭,普鲁士王国想要更进一步,就势必要吞并北德意志地区,那么汉诺威就跑不掉。

  偏偏汉诺威非同寻常,对英国人来说除了利益外,作为女王的老家,还有大英帝国的面子。现在已经开始牛气冲天的约翰牛,怎么可以容忍被打脸呢?

  既然如此,拉一个人分担一下压力也好啊,德意志统一大业多么美妙的借口啊?

  这么干,虽然外部压力会增加了,但是内部却可以获得民众们的拥护,让统治变得更加稳定,对国家来说这个利弊还难以确定,但是对国王来说,这却是最好的选择。

  拿破仑三世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不惜和俄国人在近东地区干一仗。

  从国家利益上来说,法国人只要守住君士坦丁堡就够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克里米亚半岛继续打下去,可法国人还是出兵了。

  历史上在克里米亚半岛打了几场胜仗过后,个人政治上的收益拿到后,拿破仑三世就果断的和俄国人和谈了。

  ……

  轻风拂面,弗朗茨把头探出了窗外,感受这美好的时光。

  此刻他正在前往圣彼得堡的路上,名义是为了德意志地区统一访问沙皇政府,寻求外交支持。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出访俄罗斯,和这次谈判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单纯的为了政治作秀。

  尽管知道德意志地区这次不可能统一,但是作为奥地利的皇帝,弗朗茨还是要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至少要让德意志地区的民众们看到他的努力。

  七月中旬,弗朗茨就从维也纳出发了,马车悠悠的向圣彼得堡进发。奥地利国内的交通还勉强,弗朗茨还坐了一段火车。

  进入俄罗斯帝国后,他就懒得吐槽了,要不是他有一副好身体,估计还没有抵达圣彼得堡,在路上就被折腾散架了。

  弗朗茨现在最怀念的就是飞机、火车的时代,后世从维也纳到圣彼得堡,飞机最多就两三个小时,火车也就一天的时间。

  可是在这个年代,要走这1583公里,那就就是以月为单位了。

  好在穿越波兰过后就可以走海路,可以节省了不少时间。不然一路马车坐过去,就算是巴黎谈判开起,他还半道上。

  其实前往圣彼得堡,还可以从德意志地区穿过,无论是坐船从莱茵河通过,又或者是从易北河走都可以进入北海。

  可惜这两条路都必须要从普鲁士王国经过,这个时候的政治需要奥地利和普鲁士赌气,弗朗茨只能走波兰地区了。

  恰好又是维斯瓦拉河的汛期,通航非常的危险。为了小命着想,弗朗茨还是决定慢慢赶路。

  反正也就是这一遭,在铁路贯通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再访问圣彼得堡了,这么远的路简直就是谋杀。

  圣彼得堡到维也纳的铁路,什么时候能够通车?这个问题就要问俄国人了,以奥地利的发展速度,二十年过后,国内的铁路网差不多就完善了。

  至于俄罗斯帝国,在本世纪是不可能完成铁路网全覆盖了,或许在下个世纪可以实现。

  路虽然颠簸了一点儿,可是沿途的风光却非常不错,完全是纯天然的,尤其是进入了俄罗斯过后,冒着黑烟的工厂都非常少见。

  偶尔碰到风景秀丽的地区,弗朗茨还会停下来观赏一番,算是旅途中的放松了。

  现在弗朗茨的车队每天以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进,碰到下雨天就停下来休息。冒雨前行不存在的,他可是体恤下属的好皇帝,不会随便折腾人。

  在接待方面,沙皇政府还是非常注重礼节的,严格按照皇帝的标准待遇安排,那怕是弗朗茨带了一个团的卫兵在访问,俄国人也没有皱过眉头。

  这一天,随行的俄国代表梅得维斯伯爵走到马车前问道:“陛下,前面维斯瓦河可以通航了,你看是不是改走水路?”

  改,必须要改啊,这马车谁愿意坐,就让谁来做吧!

  弗朗茨随便找个借口糊弄道:“你安排吧,我们要赶时间!”

  ……

  很快弗朗茨就后悔了,事实证明这个年代走水路,绝对不是什么享受,尤其是他还晕船。

首节 上一节 128/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