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08节

  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可以支持任何一种德意志地区统一方案,就是不能够反对德意志地区统一。

  神罗派支持者,克里斯蒂安激情澎湃的演讲者:“德意志地区分裂的时间太长了,各邦国的发展模式都不一样,想要马上把这些地区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大帝国非常的不容易。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中和一下呢?先重建神圣罗马帝国,将大家聚集在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框架内。

  别的问题,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商议。一年不够就两年,十年不够就二十年,数十年过后德意志地区就变成了一个整体。”

  经过奥地利政府的秘密宣传,支持重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非常多,甚至某些小邦国统治者,都是这一理念的支持者。

  神圣罗马帝国并不可怕,这个帝国从来都没有真正统一过,下面的各大邦国都是各行其事,中央政府只是理论上存在,对各邦国几乎不存在约束力。

  如果统一真的不可避免,这样的统一,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他们自身利益。

  还有就是喜欢过太平日子的人,统一德意志地区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战争就不远了。

  无论是大德意志,还是小德意志,都要用军队把大家打服了,才能够完成统一的伟业。

  重建神罗就简单的多了,大家开个会投投票,选个皇帝出来,德意志地区就统一了。

  大家的利益都不怎么受损,各邦国还是各玩儿各的,只不过在经济上加强了交流,对外的时候大家站在了一起。

  德意志地区再次统一了,那怕是名义上的统一,这个大帝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一名青年学子反对道:“这样的统一太慢了,欧洲各国不会给我们整合全国的时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出现,我们立即就要遭到各国的抵制。

  甚至是遭到各国的围攻,只有德意志地区完全统一起来,大家变成一个整体,我们才能够击败敌人,完成德意志的伟大复兴。”

  话音刚落,又有人反对道:“不要忘了拿破仑的教训,任何一个国家妄图和整个欧洲对抗,都是自取灭亡。

  现在的国际形势,根本就不允许我们按部就班的完成国家统一。一旦德意志地区出现了统一的迹象,欧洲各国势必要进行干涉。

  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西班牙人……都不会看着德意志地区统一,以一己之力对抗欧洲大陆是不明智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分步走。先统一小德意志地区,等整合完成了、实力强大了,我们再去统一整个德意志地区。”

  又一人反对道:“统一小德意志地区?如果是如此的话,我们还不如进行南北德意志地区分治。

  同样可以避开列强的联合打击,为最终统一全国积攒实力,我们干嘛要去看普鲁士爆发户的脸色呢?”

  “不行,这是在分裂国家,而不是统一国家。无论是建立小德意志,还是南北德意志分治,最终的结果都是在毁灭这个帝国。

  一分为二的德意志,还是我们的德意志么?重立神罗,建立一个名义上统一的帝国,才是我们分步走的关键。”

  ……

  毫无疑问,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传播开来,弗朗茨是居功甚伟的。这里面很多思想,都是他亲自折腾出来的。

  想要达到宣传目的,肯定不能直接说:奥地利要统一德意志地区,大家应该团结在哈布斯堡王朝的旗帜下。

  如果这么宣传,估计刚刚开起就遭到了各国政府的镇压。

  现在这样把乱七八糟的统一方案,全部给抛出去,就淡化了奥地利的身影,大家都会认为是民间自发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大德意志思想、重建神圣罗马帝国理论,这些都可能是奥地利政府支持的,后者还有可能是德意志小邦国的意思。

  剩下的小德意志思想、南北德意志分治理论,明显就是普鲁士人搞出来的,这两种思想在普鲁士地区传播最最广。

  真真假假真真,奥地利政府的真实政治主张是什么?弗朗茨会说,现实什么样的政治主张符合奥地利的利益,奥地利政府的政治主张就是什么。

  在利益面前,国家战略、政治理念都是可以发生改变。之所以还没有改变,那是因为利益不够大。

第198章 一场比错的战争

  巴尔干半岛

  俄国人已经和联军杀的血流成河了,值得一提的是人数最多的奥斯曼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沦为了配角,联军的主力已经变成了英法两国。

  斯利文地区,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人挡住了俄国人前进的步伐,现在每前进一步都要用人命去填。

  因为奥斯曼人不给力,被俄军以少量兵力给牵制住了,现在是16万法军对阵28万俄军,法国人能够挡住俄国人就非常不容易了,反攻是不存在的。

  法军统帅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非常的头疼,前面的战斗中他用一万法军拼掉了两万俄军,可谓是战果辉煌。

  可惜盟友不给力,俄军只是分出了一支偏师,加上几万保加利亚游击队,就压着四十多万奥斯曼军队打,还能够占到上风。面对这样的队友,谁都会头疼。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承认,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行,主要是吃空饷的传统造成的,每次上战场的实际人数,都要名义上的少上两三层。

  就算是打了折扣,三十多万奥斯曼军队总是有的,近乎两倍的兵力优势,还被人家压着打他也是醉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高估了盟友的实力,战争变成了消耗战,这么拼下去就算是赢得了这次会战,也是两败俱伤。

  “司令官阁下,前线捷报!”一名青年军官沉声说道

  “念!”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平静的说

  “是!”青年军官回答道

  “1852年9月14日清晨,第七步兵师在斯利文东部地区和敌军第十六师发生了遭遇战,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战,我军击败了来犯的敌军。

  此役,击毙敌军1328人、俘虏敌军16人、击伤敌军若干,缴获战马8匹、步枪628支、手枪28支、弹药若干。

  然,我军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七步兵师伤亡1236人,其中战死784人、受伤652人、失踪196人,师长奥雷哈顿少将被流弹集中,现在生死不明。”

  这也算是胜利?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非常怀疑,手下的军官们忘记了胜利的概念。

  他也是从底层混上来的,这点儿小把戏早就玩腻了。击败了敌军?分明就是战斗到了晚上,各自散去了。

  要是打了胜仗,你还能走丢近两百人?法军要是有那么多路痴,这场战争也不用打了。搞不好这些人,现在都进了俄国人的战俘营。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皱着眉头下令道:“派人去问一下奥雷哈顿那个蠢货死了没有,要是还活着,就给我以最快的速度到这里来报道。死了的话,就让参谋长过来。”

  “是!”青年军官立即回答道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可不相信这份战报,第七步兵师的伤亡应该是真的,这些东西没有人敢造假。

  可辉煌战果多半就是扯淡了,真要是打赢了,俘虏就不会那么少。俄军又不是视死如归的主,法军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屠杀俘虏。

  这种遭遇战的胜负,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并不关心,战场上瞬息万变,偶尔吃点儿小亏也是可以接受的。

  法国远征军的战斗力同样有差距,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可以吊打所有俄军,战斗力最弱的部队同样也不是俄军精锐的对手。

  第七步兵师的战斗力,在法军中只是中等,要是遇到俄军主力部队,吃点儿亏也没啥好奇怪的。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下令道:“命令部队,以防守为主,尽量不要与俄国进行决战。

  我们只要把他们拖在斯利文地区就行了,等索非亚战场取得突破过后,再同俄国人决战。”

  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济,斯利文地区无法取得突破,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已经放弃了在这里同俄国人决战的计划。

  这里又不是法兰西,为了奥斯曼人拼命根本没有必要,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看来,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存实力。

  他们牵制住了俄国人的主力,已经尽到了盟友的义务,现在是奥斯曼军队没有完成配合的任务,造成作战计划无法实施,又不是他们的责任。

  等英国人在索非亚地区获得胜利过后,再联手围歼眼前的俄国人好了。反正那边的俄军才7万多,5万英军加上2万撒丁军队、3万奥斯曼军队,拥有绝对的优势。

  不然现在冒然和俄国人拼命,最后就算是赢得了战争,这支法国远征军也剩下不了多少。

  ……

  俄军总指挥部

  缅什可夫司令官还不知道,自己侥幸躲过了一劫。如果这个时候法国人拼命莽一波,还是有很大可能赢得胜利的。

  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行,那是正面决战的时候不行,要是打顺风的时候就未必了。

  只要法军舍得伤亡,肯顶在前面往上冲,把俄军的气焰打下去,这些奥斯曼军队跟着打顺风仗,战斗力也就出来了。

  “命令部队,给我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必须要尽快撕开敌人的防线。不要担心伤亡,在瓦拉几亚公国,我们还有五万补充兵,在乌克兰我们还要三十万援军。

  我们只要胜利,俄罗斯帝国为了这场胜利已经等了快两百年,九代人都为之而奋斗。

  现在君士坦丁堡距离我们只有不到三百公里了,撕开敌人的防线,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的脚步。”

  缅什可夫激情飞扬的说道,仿佛这里不是指挥部,而是演讲台,他正在做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

  为了君士坦丁堡俄国人愿意付出多少?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不过换个问法。

  为了君士坦丁堡,付出上百万人的伤亡值得么?俄国人的答案是:值得!

  从第一次俄土战争到现在,俄国人为了这座要塞城市,付出的人员伤亡早就超过了百万,他们动摇了么?

  缅什可夫知道沙皇政府的决心,那就是必须要取得胜利。

  这次俄土战争的小目标,就是夺下君士坦堡,锁住博斯普鲁斯海峡。最高目标是:占领两海峡沿岸土地,把马尔马拉海、爱琴海都变成俄罗斯的内海。

  人员伤亡,从一开始就不在沙皇政府的考虑中。只要赢得了战争胜利,付出几万人的伤亡和几十万人的伤亡,在沙皇政府看来这个差距,只是一个数字。

  布尔德中将质疑道:“司令官阁下,现在我们已经尽力了,如果再增加进攻强度,很可能会给敌人留下机会。

  法国人的战斗力大家都清楚,我们除了少量精锐部队可以和他们抗衡外,就只能依靠兵力优势。

  在斯利文周边地区,这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我们并没有绝对兵力优势,很多地方反而是敌人拥有兵力优势。

  现在我们占据了上风,那是奥斯曼人实力不济。要是盲目进攻法军阵地,消耗了大量的实力。

  如果不加以防备,法国人突然爆发偷袭,我们很可能还会吃点儿小亏。到时候这些战斗力低下的奥斯曼军队,很可能会给我们致命一击。”

  缅什可夫摇了摇头说:“布尔德将军,你太多虑了。法国人战斗力确实很强,可是他们的兵力太少了。

  现在进攻法军,就是在和他们拼消耗。法国人不是神,伤亡大了他们一样会崩溃。

  我说过,每天给他们制造三千人的伤亡,不出一个月时间,法国人就会崩溃。

  用十几万人的伤亡,赢得这次会战的胜利,实在是太值得了。

  要是不打掉法国人的精锐部队,反而去欺负奥斯曼兔子,就算是我们把这几十万兔子全部干掉,这场战争依旧会持续下去。”

  胳膊拗不过大腿,主帅要求进攻,那自然就只能打了。反正死的都是灰色牲口,又不需要他们这些军官冲锋陷阵。

  ……

  索非亚战场上

  蒙特斯还不知道,法国盟友已经把赢得胜利的重担交给了他,现在他还指望着斯利文战场上取得突破,他好痛打落水狗。

  至于指挥军队,击溃眼前的俄军,然后去抄俄国人的后路,赢得这次会战。

  这么有高难度的事情,还是让盟友们上吧!在蒙特斯看来,他手中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是五万英军,最多再加上两万撒丁军队,奥斯曼人根本就指望不上。

  对面的俄军也有七万多,还有一支保加利亚游击队,游击队战斗力不值得一提,估计和奥斯曼人半斤八两,两者恰好相互抵消。

  用七万对七万,就算是赢得了胜利,也非得损失惨重不可。

  蒙特斯只是来捞取战功的,可不是自找麻烦的。国内的官僚们可不会在乎,他们在战场上的贡献,人家只看战果。

  简单的来说,就是干掉了多少敌人,又付出了多少代价。前面法国人深陷重围,都可以打出1:1.3的交换比,他们现在十万打七万,必须要打的更加漂亮。

  游击队不在伦敦官僚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能计入战绩中,他们只认正规军。

  没和俄国人交手前,蒙特斯还是很有信心的。交手过后,这种信心就没了。综合战斗力来说,英军确实占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明显。

  至少五万英军还打不赢七万俄军的,如果对面的俄军都没有换装,那么凭借火力上的优势,也不是没有办法做到。

  换装前俄军使用的步枪射程只有200码,英军步枪的射程超过1000码,在射速上英军步枪也要快至少百分之三十,火炮上的优势更大。

  (备注:1码等于0.91米)

  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人就因此吃了装备的大亏,被英法联军狂虐。

  现在不一样了,换装了的俄军在火力上追上来了。前期和英国人交手的就是这些部队,直接让蒙特斯高估了俄国人实力。

  基于这个判断,蒙特斯做出了有限度进攻,先消耗俄国人实力的决定。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挥奥斯曼军队当炮灰,冲在前面和俄军战斗,英国人当督战队。

首节 上一节 108/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