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76节

  延安府,郊外的原野上。

  老种勉强顶盔贯甲,坐在一张软榻上面,在他身后,诸将按剑而立。

  这些宿将,分成各个小团体,互相正交头接耳。

  早早传来消息,说是有天使前来宣旨,种师道于是焚香设案,在此恭迎官家的旨意。

  一群西军将领,也都心怀忐忑,不知道朝廷怎么给河北的事下结论。

  大家从河北,擅自回师,严格来说形同造反,最轻也是个革职查办的罪。

  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肯定是在汴梁内商议讨论过很久了。

  其实不光是他们,童贯赎买燕京,是功是过,也一直没有下结论。

  而陈绍打下兴庆府,几乎灭掉了西夏,至今仍然没有封赏。

  大宋朝廷,就跟歇业了一样,具体的原因大家也都咂摸过味来了。

  如今东京暗弱,有些事他们肯定是要惩戒的,但是却不敢太狠。

  犹犹豫豫,就一直拖着。

  陈绍拿下西夏之后,马上就有很多不臣之举,想要封赏他,又怕他更加的变本加厉。

  类似于功过相抵吧,说出去又实在不好听。

  如今的大宋朝廷,就是如此拧巴,很多事都办得十分离奇。

  赵佶玩了这么多年,终于是把大宋的底子,几乎败光了。

  他自己脑袋一缩,什么都不想管,导致很多事都耽误了下来。

  如今也是不得不一一处理,先是从童贯开始,给他封了真双国公,后续估计要封王。

  如此一来,就坐实了他们收回幽燕的功绩。

  然后是西军,最后才是陈绍,因为陈绍那里,是最难处理的。

  就这个顺序一出来,西军中那些聪慧的,已经知道自己大概无事了。

  朝廷依然是重赏童贯,甚至封王,摆明了要挟制西北的陈绍。

  自己这群人,就是屏障。而且他们挤,也会挤出西军的嚼头来。

  种师道以老弱之身,今日挣扎着刚刚天亮就已经出迎西门之外。

  西军诸将,有的是无可不可,觉得朝廷太过分,有的却是满肚子愤懑,可是老种都已经亲出,也只好都跟着出迎。

  无论如何,他依然是西军精神上的领袖,是个团体的灵魂人物。

  他的资历和战绩,决定了他只要活着,就能占据这个地位。

  自从河北西军自行撤退的那一场变故发生之后,在西军当中,隐然又分出了几个小团体。

  有些觉得老种已经垂垂老矣,并不能带着西军前进,甚至都保不住西军。

  这群人偏向姚古,觉得姚古能取代老种。

  也有依旧对老种忠心耿耿的,当然不管任何时候,都不缺少的观望风色顺便打酱油之辈。

  这个时候在老种身后就显出端倪出来了,各个小团体之间自相交头接耳,低声的说着什么。

  这次朝廷的旨意,将决定很多事情,人心也就在这个时候,浮动了起来。

  而老种在自家亲卫的随侍之下,就当没有看见,靠着这抬出来的软榻静静等候。

  不是他不想争,确实也是争不动了,朝廷这次的赏赐,大概率是要人去提防陈绍的。

  可是西军还有这个能力么?

  以前西夏打过横山,是全民皆兵,众志成城去打夏贼。

  陈绍要是进来呢?

  陕西诸路,多少百姓正舍弃故土,投奔定难军去了。

  老种的身子骨实在是不成了,进了河北之后本来就是屡屡伤风,在连绵不断的暴雨当中,又不可避免地淋了好久的冷雨。

  即使是今日,也有不少人劝他遣人代迎就成了,老种却坚持扶病而出。

  种师道放心不下,他怕这些西军的将门,再次为人所用。

  但他又能如何约束下面这些将兵悍将呢,他年纪大了,别人对他的敬畏,也会随着他身体的恶化而减少。

  种家军确实不需要朝廷的这次粮饷,但是其他将门需要,陈绍只给了种家军的粮草。

  此刻他靠在榻上,身周全是软垫,旁边还有扈卫张盖为他挡风。

  小种没有来,在老种身边的,是一些年轻的武将。

  在旁边还设立了一个军帐,几个下人就在里面等着,只要老种实在支撑不住,就赶紧送他进帐中歇息。

  老种倒还没到那种地步,靠在软榻之上,间或咳嗽几声。背后军将那种隐隐泾渭分明的样子,他就当没有看见。

  朝廷让你们去挡陈绍,你们拿什么挡,而且不和陈绍交好,他真的打过来怎么办?

  秦凤军姚古一系人马当中,一名心腹军将轻轻摇头,低声道:“老种相公实在是不成了,眼看撑不了几年,老刘相公这次折戟河北,小刘又年轻不济事……姚相公,只要稳住自家地步,将来西军如何,还不是看姚相公的?

  河北偶尔小挫,不必计较什么。俺们秦凤军兵强马壮,难道还能为老种相公他们硬吃不成?看老种相公这个身子骨,姚相公,大可不必多虑。”

  听完之后,姚古非但没有点头,还反驳道:“你莫胡言,我姚古最服老种相公,如何是要和老种相公做对?

  某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西军而已。若非是老种相公老病,某何必相争!只因顾念老相公的身子,我辈才要多担一些责任。

  某自幼从军,就在老种帐中听令,就算此时有点误解,又值什么?

  现在吾辈大敌,却是陈绍。伐夏我们打了五年,我们先人打了百年,如今全功都为他收去,已经占领了西夏全境。将来他再起了野心,眼看又是一个李元昊,是俺们西军的大敌!还有人虑不及此,才是俺们担心的事情。”

  那心腹军将垂首不语,对姚古这种已经独自行事,却又不忍完全破脸的心态有点不以为然。

  你不把西军全部抢过来,还要和陈绍争?

  就算是统领全部西军,都可能会仰仗他的鼻息过活,大宋一旦供给不上每年千万贯的军粮,西军拿什么维持?

  好在那陈绍,与当年的李元昊不同,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的谋逆之心。

  而且为人还算不错,银州和洪州两道商路,已经成了陕西诸路的钱袋子。

  谁也不愿意得罪他。

  突然,前面传来一些响动,片刻之后,视线之间,突然出现了一片旗帜招展。

  紧接着就看见大队甲士出现在地平线那头,差不多有两三百人上下,每名甲士都头戴貂帽,在阳光下耀眼生光。

  大宋的捧日军护送天使前来宣旨。

  作为殿前兵马,他们的卖相绝对不差。

  来人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不是他们看不起西军,而是代表皇帝出来的天使,就得这个做派。

  种师道刚要起身,就有捧日军校尉上前,“官家特许,种太尉可坐着接旨。”

  这恩遇着实不错,也坐实了朝廷要收买西军的事。

  其余人纷纷跪地接旨。

  宣读完毕之后,各人都有封赏,哪怕是刘光世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总管,接替他爹继续执掌这一路兵马。

  秦凤军总管姚古,则是获封最大的,算是接替了童贯在陕西诸路的部分权力,任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位在诸将之上,执掌西北军政大权。

  姚古起身,谢恩之后,意气风发。

  种师道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有些忧虑,姚古也感受到了他的目光。

  两人对视一眼之后,种师道无奈地低下头,不再看他。

  他自己也年轻过,直到姚古这个年纪,正值壮年,心高气傲,他们听不进任何规劝的。

  唯有碰壁之后,撞得疼了,才知道回过头去反思。

  ——

  西平府,灵武大营。

  陈绍看着手里的军报,皱眉道:“乱弹琴!”

  有功不赏,有过不罚,还胡乱加官进爵。

  这不是拿朝廷的威严当儿戏么。

  你真要收拢陕西人马,很简单,你给粮食就完了。

  大宋中枢,毕竟还保持着各地漕粮的使用权,这些来自荆湖、江南、中原、河北的粮食,还是运到汴梁,由中枢分配。

  陕西诸路人马,虽然还算是有点战斗力,没有粮食,他们拿什么养活这十万多的兵马!

  吴麟以为他是觉得陕西诸路的败军都有封赏,而节帅平定方腊、兴兵灭夏,竟然只封了个节度使,这才发火。

  他劝道:“节帅不必动怒,相信朝廷对节帅,很快也会有封赏。”

  大宋的爵位、赏赐迟到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边关大将立了一件功劳,要等着层层审批,各级衙门的酌定,这才敲定封赏。

  这过程有时候能持续三五年。

  陈绍摇了摇头,那狗皇帝给自己封什么爵位,自己都不在乎。

  陈绍气的是,他在陕西的这种行为,会让大宋垮的更快。

  接下来对付女真,这都是盟友!

  他们要是败的太快,把女真人的气势养起来了,自己也会打的更加艰难。

  陈绍从来就没有想过,大宋能把女真人挡住,一直以来的希望,也是他们别败的太惨就行。

  他没有跟吴麟解释,反倒是没藏庞哥,在一旁嘀咕道:“打了败仗还能受封.都说大宋重文轻武,这不是这也不轻武啊!”

  陈绍呵呵一笑,不轻武?

  之所以会有如今的局面,只是因为大宋的中枢,错判了一件事。

  他们把童贯伐辽,当成了必胜的一战,所做的一切打算,都是建立在童贯击败契丹,收复幽燕上的。

  要真是那样,你看西军有没有封赏,你看陈绍还会不会这么自在。

  早就准备好要收拾你们了。

  可惜,童贯在河北用了一场场意料之外的大败,活生生打破了他们的所有计划。

  被用来平替禁军,威慑地方的刘延庆的人马,也是损失惨重。

  当初,许给刘延庆的官职,可是河北宣抚使。

  他就成大宋第二个宣帅了。

  种种繁杂的思绪,涌上心头让陈绍有些失望的同时,又想起老种给自己的那些承诺。

  如今自己地盘上的繁荣,给了他底气,满怀信心。

  即使是被西军围住了,他们也没有那个能挡住自己。

  宣和五年,五月。

首节 上一节 176/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