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65节

  有的人,一眼看过去,就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令人信服。

  但是孟暖也是一方枭雄,他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就选择彻底倒向陈绍。

  不过他愿意留一个善缘,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有可能用的上。

  因为女真鞑子,实在太不像人了,没有人愿意追随他们。

  不管你是不是已经投降,只要他们看中了你的东西,上来就动手,动手就杀人,杀完人什么事都没有。

  从上到下,都是如此,跟着他们每日里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一刀就砍过来了。

  而应州这地方,你不投女真,你投谁呢?

  难道为大辽效忠么?

  大宋的影子都见不到。

  如今突然来了一个定难军愿意接收自己,自然是极好的,但是他们所说的会打到应州来,孟暖是不信的。

  女真人不去打你们就不错了,如今这天下,有谁愿意主动进攻女真鞑子呢。

  反正他定难军的手,也伸不过来,管不到自己,现在认个大哥有什么不行的。

  孟暖一拍大腿,豪迈地说道:

  “既然大哥如此说,俺们还有什么说得?只有尽心竭力。拼力为节帅将此间经营得如铁桶一般。”

  “女真鞑子虽然厉害,毕竟人少。俺们这些忠义之士为节帅聚拢麾下,和女真鞑子胜负正未可知!只要节帅真的来了,一声号令,俺愿为先锋,杀奔西京大同府而去。”

  “将完颜希尹的脑袋,挂在大同府城头之上!帮节帅据有西京道,打进南京府,将女真鞑子隔断开来,逐个击破!”

  “俺们还要追随节帅,杀到上京府去,杀到黄龙府去。将那帮姓完颜的,一个个从老窝里面掏出来!”

  孟暖双手扶着膝盖,坐得再端正不过,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脸都涨红了。

  你也不知道他是口花花,过过嘴瘾,还是这些日子憋屈得太狠了,把心里想了无数遍的事,大声嚷出来。

  看他一副忠勤勇猛的模样,他的手下们听到这番话,人人脸色有异。

  你搁这吹天日地的,糊弄鬼呢?

  李孝忠却哈哈一笑,说道:“兄弟,记住你这番话就好,什么时候应州也别丢,我们真的会来的。”

  “我第一眼瞧见大哥你,就觉得惺惺相惜,孟暖斗胆,想跟李大哥结为兄弟,不知道肯否赐脸。”

  李孝忠笑道:“这有何不可。”

  两人当即摆了香堂,义结金兰,彼此以兄弟相称。

  李孝忠在应州治所,待了七八天,每日里和孟暖饮酒,然后就在应州乱逛。

  孟暖看出他的用意,也懒得制止,这地方真就是叫你瞧上一万遍,该打不下来还是打不下来。

  而且你定难军要是真有本事打到应州,我为什么不降?

  在定难军手下,总比在女真鞑子手下好吧。

  孟暖知道自家的实力,所以他是个有野心的,但是野心不大。

  等到李孝忠率队离开的时候,孟暖亲自送了出来。

  走出很远之后,他骑在马上,手中拿着木炭笔和一张牛皮纸,绘制着此地的地形图。

  寒风呼啸,他的手指关节已经发青,但是却没有颤抖,下笔十分稳当。

  每一笔下去,胸中都似乎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行走在那些或曲折或平坦的道路上。

  这天下局势,未必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好,但也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坏。

  节帅的大名,已经传到了应州,如今定难军是个什么模样,李孝忠自己最清楚!

  孟暖啊孟暖。

  这应州,我们怎么就来不得!

  ——

  春暖花开,旧日齐王府,如今的节帅豪宅内风景绮丽,太阳暖洋洋的一片祥和。

  在这样暖烘烘的午后,陈绍忽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西军的老种送来的。

  陈绍便叫人打开包裹,骤然眼睛一晃,原来是把明晃晃的横刀,连刀鞘都没有,一展露便反射着太阳的明光。

  陈绍看着这把刀,眉心微微皱起,不太懂老种的意思。

  此时外面数人求见,听说是魏礼等人,陈绍便即刻宣之入内。

  进来的人有五个,魏礼和他的两个书记官、一品广源堂的王寅,还有从汴梁赶回来的崔林。

  崔林因为在汴梁立了不少功劳,此时已经封了官职,但是他依然以家奴自居。

  甚至回到西平府之后,仍旧留在府上做管家一样的事。

  三人都是陈绍绝对的心腹,一看案上刚打开的包裹,魏礼不禁问道:“节帅,这是谁送来的?”

  “老种经略相公。”

  魏礼笑道:“西军从前线自行撤退,已经犯了忌,此时估计心里不太好受。”

  陈绍叫大虎把刀收起来,说道:“他好不好受我不知道,反正汴梁那几位,好受不到哪里去。”

  即使是再迟钝,此时也该有所警惕了。

  王寅笑道:“节帅,似乎是高看他们了。”

  崔林也说道:“汴梁的人,但知道醉生梦死,稍微烦恼忧心的事,便不顾一切地抛在脑后,就好像他们不去管,这些事便不存在一样。”

  陈绍以己度人,这时候自己要坐在赵佶的位置上,恐怕饭都吃不进去了。

  但是听崔林和王寅的意思,皇帝过得还很快乐。

  这两人一个是自己在汴梁的耳目,一个是情报头子,肯定是知道一些实情的。

  看来赵佶这人,确实是不着调。陈绍经过了这一年,早就不会因为大宋君臣的骚操作而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了。

  他出奇地稳定。

  无他,见惯了而已

  王寅说道:“真正急的人,只有一个童宣帅,他最近不断派人,去和宗翰谈判,想要花钱收回燕京。”

  来了

  最抽象的事,还是来了,花钱买燕京,然后封王的童贯,就如同历史上一样,活灵活现地出来了。

  有时候陈绍会想,他们可能真是天才,这种主意都能想出来。

  金人不交古北口,你买个燕京城来干什么?

  古北口在手,他们随时都能南下,就像是你从土匪手里赎回老婆来,却把自家钥匙拱手奉上。

  而且按照历史上的进展,金兵还会把这六座城池,抢掠一空,活人都没给你剩下几个。

  门板都拆了带走了。

  买这六座城,钱财从哪里来?说不得又要发宝钞,大宋这财计,定然是支撑不住的,等着信誉破产,物价飞涨,钱钞不值钱吧!

  几人坐下之后,王寅首先说道:“节帅,西域商路已经开通,与西洲回鹘的谈判中,河西的那位萧夫人功劳很大。”

  陈绍点了点头,问道:“我让人在锁石城,将她们家的产业全部收入囊中,还是要小心一点。”

  王寅笑道:“属下叫人去查了,他那丈夫是个没本事的,早早被萧夫人架空,对这个夫人又爱又怕,只能是每日里花天酒地,躲着不见。夫妻两个本就没有多少情分。”

  “这位萧夫人,很是有些抱负,估计也想着在节帅麾下,成就一番大事。”

  “她本是奚人,和萧普贤女、萧干还有些亲戚,不过血缘已经十分稀薄。萧夫人在经商一道,确实很有天赋,节帅最好是”

  陈绍呵呵一笑,道:“算计到老子头上了,你们一品广源堂无能,经商不如个妇人,还要让本帅牺牲色相不成?”

  房中几人都笑了起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见节帅如此有定力,都有些敬佩。

  尤其是王寅,他可是见过萧夫人的,对方绝对不是什么庸脂俗粉,美的很大气。

  而且萧夫人的血缘,让她在河西也是如鱼得水。

  大辽贵族在河西其实很吃得开。

  他们河西有很多人,到现在还觉得大辽无比强大,一定能逆风翻盘。

  河西这些势力没有被西夏彻底吃掉,也确实是大辽在庇护他们,想着给西夏留个不太稳定的后方,希望有朝一日能染指河西。

  毕竟这里商路太馋人了。

  历史上耶律大石来了之后,就是因为他契丹宗室的身份,得到了回鹘人的信任。

  回鹘人没想到是引狼入室,让耶律大石一举夺了他们的基业,成就建立西辽的伟业,再次为契丹续命。

  陈绍一向是疑人不用,听到自己的情报头子,都对这个萧夫人很看重。

  也就不再插手。

  听到王寅说起萧普贤女,陈绍突然想起一件事。

  这萧普贤女,被女真人赶出燕京府之后,眼看着北辽两大柱石萧干和耶律大石,各自率领一些兵马逃走。

  她无可奈何之下,被契丹守卫护着,去投奔了天祚帝耶律延禧。

  结果天祚帝,直接以她丈夫耶律淳篡位称帝为由,派人将她活活打死了。

  这一招棋,可谓是臭出了天际。

  一下子,就让北辽那些还在抵抗的辽人,几乎全部投降了女真。

  南京府中,再不会有一个人去投奔耶律延禧。其实纵观耶律延禧被女真追杀的这段日子,他是真的一点也没闲着

  处死了无罪的晋王,逼得手握大军的耶律余睹死心塌地为女真人效命;

  于是这位皇帝痛感本族契丹人心不附,产生了依赖汉官维持统治的想法,大力提拔了李处温和左企弓。

  这哥俩一个降宋,一个降金,两次打开了燕京城门;

  杀了萧普贤女之后,耶律延禧下诏,让耶律大石去找他,耶律大石理都不理,直接带着人往西跑,头都不回。

  陈绍叹了口气,说道:“萧普贤女去投奔耶律延禧,其实这是天祚帝的一个好机会,可惜又被他给错过了。”

  魏礼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情,笑道:“这辽帝真看不惯她,派人偷偷用毒酒鸩杀也算了,竟然派人乱拳殴打致死其余辽人,别说是来投奔了,路过他身边都得哆嗦。”

  陈绍心道这实在没有什么好笑的,魏礼这人啊,和大宋很多士大夫一样,都没觉到女真人的可怕。

  自己麾下,还真就是李孝忠眼光最毒,早早就瞧出了女真人肯定会撕毁盟约,而且要是不早做准备的话,局势会非常糟糕。

  听说他去了大同府,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

  陈绍其实很担心,因为他手下独挡一面的大将并不多。

  猛将易得,帅才难求.——

  风雪呼啸声中,大同府完颜希尹的府上,灯火犹自未息。

  在这大堂内所设灯火,是一件不知道从哪个辽人亲贵处掠来的百鸟朝凤青铜灯台。

  百鸟盘旋而上,每个鸟嘴,都是一处灯头。灯台顶上一只栖梧振羽的凤凰,更捧着一个大大的灯苗火头。

  火光摇曳之下百鸟与最高处凤凰栩栩如生,有若活物一般。

首节 上一节 165/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