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大队的辽军士卒,正在填营盘周围的壕沟,而又在开挖横贯东西的长濠。
辎重已经先期而撤,车马牛骡,也正被赶着离开一线。
车上堆得满满的都是器械辎重粮草,牲口口中都已经衔枚,嘶鸣不得。
只是在泥泞当中挣扎,车夫马夫尽力驱赶着这些牲口车辆,也滚得浑身泥水。
所有事,都透着一股子拧巴难受,大雨从天而降,不会只浇宋人,也淋着辽人。
押送护卫的军官在队伍前后奔走来去,小声但是急促的传着命令,维持着秩序,让这支庞大队伍滚动向北。
辎重撤完,就是先步后骑,将战斗兵力次第北撤。趁着这一场连绵大雨,耶律大石敢于确定,等自己过了白沟河,只怕宋人还没反应过来!再说就算他们能够发现,又能怎么样?宋人主力,已经被他打得土崩瓦解,四分五裂,难道还敢追来不成?
只是这一北去,只怕今生就再也难以南来了……
就算此时北上,自己就能挽大辽国运于危亡之中么?
耶律大石胸中之悲愤,难以言说,只觉得祖先耶律阿保机何等英雄,给后辈儿孙留下如此大的基业,竟然败于区区女真之手。
如今宋人如此羸弱不堪,要是大辽自己争气,说不定真能南下,一统中原,将这基业扩大个十倍、百倍!
可惜啊!
他正神驰天外的时候,就听见后面马蹄声响,转头一看,却是萧干带着大队奚军侍卫赶了过来。
奚人个子高身材壮硕,骑在马上都是铁塔般的汉子,更映衬出他们的大王萧干的消瘦。
耶律大石很敬重萧干,见他衣着仍然如往常一般朴实,戴着铁盔,裹着一领厚厚的披风,已经被雨水完全打湿了。
萧干也远远的就在马上向耶律大石叉手为礼:“林牙辛苦!辎重撤退之事,派个都管就可为之,怎么林牙还亲自立在雨中?如今正是国家存亡之际,还请为了大辽,保重身体!”
耶律大石沉默的也抱拳一礼,等萧干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才认真的看着这个一脸苦相的四军大王、南京都统、六部奚王。
耶律大石心中,其实也提防着他,风雨飘摇之际,耶律族人尚且降金,萧干是奚人
可他还能怎么做?萧干本来就是统帅,奚军更是他最嫡系的部队,只会跟着他走。
他此时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大家推举的皇帝耶律淳病危,自己必须回去。
“大王,奚军和契丹皮室按钵军,就交给大王了……这些兵力,已经是我大辽残存的火种,万望大王谨慎使用,切莫耗光了!”
萧干身边奚人侍卫,都冷冷地看着他。
他们的大王萧干才是名正言顺的大军统帅,南京都统,调什么兵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耶律大石却是如此口气!
好像他是主将一般!
你耶律宗室,在这个时候,还真当是什么值钱的身份了不成?
萧干自己却是浑不在意,苦笑道:“林牙,萧某自然也是明白,涿州常胜军一事,萧某自当快去快回,不会让林牙在燕京虚悬过久……国事艰难,我等只有努力行事!”
常胜军,就是怨军的底子,此时他们已经不敢再信任了,毕竟怨军都是汉人。
萧干以对付常胜军为理由,要把自己最精锐的兵力分走,耶律大石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今之际,只有赶紧赶回燕京,控制住朝局,确立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先把萧后那个娘们儿对付了!
只要地位稳固,契丹皮室按钵军就只会听他的调遣,萧干就算奚军在手,也没法挑战他的地位,这样就能真正事权统一,让他能放心奋出平生本事,看能不能挽救这危局于万一!
当然,萧干要是忠心大辽,那简直是太好了!
他又看看萧干朴实的脸,心中也有一丝侥幸。
毕竟这人是真有本事,耶律大石也服气。
而且萧干一向都表现得极识大体,萧氏从来都是契丹皇后的第一选择,他虽然是奚人,也是只能和辽国同始同终的亲贵,岂能不知道,这个时候再争权夺利,就是把大辽往火坑里推?
而且大辽都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好争的,只要不投金,最好就团结起来,为大家争取一丝活路和希望。
耶律大石心中思绪翻来转去,只觉得前路也如这雨中天地一般,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看不到未来。
有的人看不到未来,其实是看到了未来.
不肯相信罢了。
他按捺住纷乱的思绪,朝萧干点点头,语调也变的格外郑重:“萧大王,俺只问一句,在常胜军中,萧大王的内应是何人?若这内应不行,只怕涿州平乱,没那么简单,常胜军还有那郭药师,都是能战、善战的……”
萧干早已笑着打断了耶律大石的话头:“林牙尽管放心,这等大事,我岂会疏忽。林牙动问,本应当如实奉告,只是涿州离此地太近,不得不当心耳目……你且只管在燕京,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这句话说完,萧干就抱拳一礼,打马走了。
他地位比耶律大石高,只要他自己不肯开口,耶律大石也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萧干身后奚军骑士也纵马跟上,马蹄溅起大团大团的泥水,簇拥着他在雨中慢慢消失。
耶律大石黑着一张脸,脸色难看至极,他身后的契丹亲贵年轻军官,更是个个都是怒形于色。
“林牙,不能将俺们契丹的兵马,交到奚人手中!”
几个军官,齐齐低声进谏。
耶律大石却微微摇头,叹道:“萧大王他是是主帅啊,是南京都统,是四军大王!
就算俺勒肯着不给,萧后也会通过天赐皇上下诏给俺,将兵马分出去。
再说了,现如今,咱们再和萧大王还有奚军闹翻了哪怕没闹翻,有了隔阂,彼此不再信任,那后果也不敢设想。”
军官们犹自不服气,只是七嘴八舌的道:“林牙,你以大局为重,只怕旁人不这么想!”
耶律大石沉着脸,对他身边这些最为心腹的军官说道:“天赐皇帝病重,这回只怕是撑不过去了……朝中有人想降宋,有人想降金。”
“咱们赶回去,先收拾了那个一心降宋的李处温,再对付了萧后,就再没人能够掣肘!”
“到时候,就算萧大王想握住兵马不放,契丹军还能听他的?”
“你们看,那奚军号称四万,实数不过二万,远不如契丹军!他得听咱们的!”
“现在我大辽最重要的事,已经不在这雄州之前,而是在燕京城内!萧大王要去平涿州之乱,随他好了,反正郭药师就擒,也是我大辽的福分,这契丹好儿郎,就暂且先借给他使使!”
他再回头深深看了南面一眼,然后扬鞭道:“走!大家也收拾收拾,萧大王走后,咱们就出发!早一日到燕京,这国事还有可为!”
“俺们大辽,还有救!”
第125章 干大事就得先搞钱
宥州城,节帅府。
陈绍这几日没有出门,但是定难军大小事宜,他都是当天就知道的。
如今有一个大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定难军,没钱了.
商队是很赚钱,但是目前也赶不上陈绍花的快。
金银玉器、奢侈品换人,对他来说是个好买卖,但是本钱不够。
因为这些人口来了之后,并不是说马上就能创造财富和价值。
而且还会消耗自己的粮食储备。
书房内,王寅搓着手,说道:“节帅,实在是.”
“无妨,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过错。”
王寅听罢,立刻松了一口气:“要不先暂停交换?”
陈绍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换一个来是一个,我再想想办法”
王寅点了点头,默默退了出去。
陈绍也不知道这买卖还能做多久,大金不是没有能人,只是他们的注意力,还在追杀耶律延禧、灭掉大辽上。
若是等他们灭了辽,缓过神来,就会知道人口流失的严重性。
如今陈绍在兴灵平原,搞以工代赈,买来这些难民,都是在干活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安置办法,熬过今年,甚至只需要熬半年,他们就能养活自己了。
奢侈品是好,女真人也是真的喜欢,可以换来人口。
但那玩意也是真贵啊.
陈绍也和赵佶、蔡京,一样,琢磨上从哪搞钱了。
原本女真人,占据了云内州之后,杀也杀了,抢也抢了,剩下的辽民吓破了胆,没有人敢反抗。
他们准备要好好收拾城池,开始统治了,结果陈绍这么一搞,他们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到处捉人。
女真人不认北宋的钱抄,但是认白银和黄金,五个普通男子他们要一两白银,买多了会有些优惠。
女子还要贵些,但是女真人普遍不愿意卖,加上这边也主要想要一些匠人、医官。
刚开始女真人没想到这一点,被金银迷了眼睛,都是一股脑送过来,生怕这好买卖断了。
后来突然记起来了,痛心疾首,把匠人的售价,提高到了一百两银子。
陈绍也咬着牙照单全收。
尤其是火药匠人,是最贵的,织锦工反而便宜。
大辽的火药匠人水平很高,不比宋人差多少。
小孩子很便宜,陈绍也都买了过来,这都是未来。
如今已经买了四十多万人,购买的花销,基本抵得上查抄三大豪商的钱了。
关键陈绍还在囤积物资,这四十多万张嘴,也需要花钱来喂饱
大宋民间有钱,尤其是那些豪门、士大夫、乡绅,可是他们不会拿出来的。
赵佶每年的花费,都够买十万生口的,可是他也不会节省哪怕一点,就算是省下来了,也不会给自己
思来想去,陈绍觉得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跟宋廷要。
理由也很简单,自己要伐夏!
伐辽有钱拿,伐夏难道不给?
说干就干,陈绍来到外宅衙署。
幕僚们纷纷站起身来。
这些西北的读书人,说实话,文章做的没有中原好。
但也够用了。
陈绍看了一圈,找了个文笔相对好点的,说道:“崔浦,你马上以我的口吻,写封奏章,就说我要灭夏,让朝廷拨款!”
在场的都是些书记、幕僚,是不做决策的,只负责文笔工作。
闻言立刻凑在一起,商量着开始下笔。
不一会,就给陈绍递了来,陈绍看完之后,说道:“这些饷银哪够,算了,直接要三十万!多要点,给多少再说吧。对了,你就写上,我愿意立军令状!事不成,可斩我头。”
众人面面相觑,又都回去修改,不一会成文:
今契丹将亡,夏逆猖獗,金人未暇西顾。若待女真尽取辽东,必与我争河西。请以内帑拨银三十万两。
昔汉武取河南地,费以亿计;唐太宗平突厥,耗粟千船。今所请不过前代十一,而可永绝西陲烽燧!
臣倘得钱粮济军,愿立军令状:三百日内不克兴庆府,请斩臣首传示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