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可攻,退可守!
他派出了不少人马驻扎此地,单单在这寨墙上巡守,在寨外扎卡警戒,往来穿梭,在堡寨进进出出的汉子,就有不下四五百人!
统摄他们的军官,一层一层,怕不也有二三十人。至少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很拿得出手来的一支力量。
夏州,本来就该是如此模样才对,以前那种防守应付一下张天望这种逃来的辽将就算了。
真要是女真人来了,恐怕还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攻破了城门。
在张天望的建议下,李孝忠开始在大辽边境附近,收留辽国难民。
女真人的军纪已经不能说军纪了,应该称之为本性,是走到哪杀到哪。
所以有很多辽人百姓,就涌入夏州境内,前来躲避那些凶横的女真蛮兽。
李孝忠来者不拒,定难军这片土地,因为常年作为宋夏主战场,地广人稀。
在六羊岭中,除了守备队伍,还有大批流民模样的人在堡寨内,堡寨里涌得满满的。
壮健汉子用来加固寨墙,转运夏州的粮草物资入堡寨内储藏收纳。
整治各种守备战具,堡寨内外都搭起了棚子,棚子里都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却是火头军在准备饭食。
一叠叠能拉得嗓子眼生疼的杂粮蒸饼堆着,还熬了热汤出来。
那些流民汉子一边干活一边不住的朝着这些棚子望,这些粗砺饭食,对他们而言比什么都宝贵。
还有大队大队的妇孺,从寨子旁边绕行而过。这些人数目更大,单单是眼前所见,就有几千人之多。
寒风呼啸之下,这些人将所有能裹在身上的东西全部用上了。在雪地里踉跄而行。
他们中极少有老人,因为老弱病残,几乎全死在路上了。
李孝忠问道:“辽地真的已经乱到这个地步了么?”
“亡国景象.”张天望说道:“可以说是惨绝人寰。”
经过堡寨,却又排开了一排棚子。经过的妇孺,人人领了一木碗热汤,再加上一袋子干粮。
护送这些妇孺的有百余汉子,都骑着马。队伍当中还有七八辆做工粗糙的大车,挽马吃力的拉着。马车上躺着的都是实在走不动的,或者发了病的。到了地头,也挣扎起来领热汤和干粮。
乱世中,人就是本钱。
李孝忠有种感觉,大辽就像是一头巨兽,他倒下的时候,所有人都想着美餐一顿。
就算是没法到辽境上去捞好处,也有些膏腴流淌了过来,比如这些人力!
李孝忠派人专门在边境收留难民,然后护送这些妇孺去夏州腹地,填充到堡寨内,与汉子们成家安顿下来。
负责护送的骑兵,拉开嗓门儿在队伍前队伍后不住的喊:“一人一碗热汤,有盐有油,小心却别撒了!这一碗热的,可还要顶五十里路!赶五十里路再熬一晚上。第二天就能踏入咱们定难军境内了!
俺们这里已经打得精穷,多少人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到了夏州,有气力的好歹有份工可以养家,就算是女人孩子,多少也能求点食。大家伙更不必说担心女真鞑子了!向南一步就得活,大家伙再加把子劲!”
这些亡国奴默默而行,也没气力去想这人喊得真不真。
他们之所以逃到这里来,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汉人。
第120章 攻守易形
盐池,城外大营。
天还没亮就响起了阵阵号角声,韩世忠的前锋军早早拔营,开始向西进军。
前几日吴阶突然向陈绍请示,说是西夏大军已经彻底回到兴庆府,剩下的兵马不多。
而新一轮堡寨的修建,也已经完成,闲着的这段时间,他希望继续骚扰西夏兴灵平原上的城镇与村落。
陈绍当即同意,让他把握好分寸。
这就是持续性的放血,等西夏伤口快好了,再去轻轻割一刀。
他要拼命,马上收缩回堡寨里,摆铁桶阵。
他们聚集人马,又要耗费辎重,给本就不堪重负的西夏国家财计增添些缀力。
这已经称得上是阳谋了,就是要耗死你,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你突破盐池防线。
但吴阶的防守非常有章法,甚至比韩世忠主持盐池军务时候还要强,西夏人毫无办法。
老韩也不嫉贤,和陈绍说了很多次,夸赞此人防守比自己好。
陈绍干脆就让吴阶来守,让韩世忠率领游骑,不断袭扰,而且派人去联系河西走廊的回鹘人。
要是回鹘人也开始进攻,那西夏的灭亡,必然会加速不少。
韩世忠披铁甲带铁盔,裹着虎皮披风,满满的都是剽悍之气。
寒风如刀,掠过兴灵平原,无数的村落被打破,愿意投降的就被掳走,送到盐州身后的那些堡寨中,充当生口。
不愿投降的,基本都屠光了。
一车车的牛羊肉、皮革、粮食.被夺走。
因为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弓马娴熟的骑兵斥候,所以西夏的兵马调动瞒不住韩世忠。
西夏军队,很难及时救援,而且来的少了还打不过。
真要是聚集大军到来,韩世忠马上下令丢下所有俘虏和战利品逃走,等他们走了之后继续来袭扰。
这原本该是反过来的局面,却因为西夏失去了横山,攻守之势逆也
西北就在这种僵持中,迎来了宣和三年的年尾。
此时宥州城,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城中却很热闹,到处张灯结彩,街市当中,人头攒动。
甚至有一点汴梁的影子了。
陈绍裹着厚厚狐裘,站在园中,重重的打了一个喷嚏。
他手里拿着朝廷下的诏书,鼓励他继续进攻西夏,要打大仗。
陈绍就当他们放屁了。
不过有一点,让陈绍格外注意了,那就是蔡京暗戳戳告诉了前去拜年的刘光烈,说是大军即将北上。
而且刘延庆那里,也传回来一点消息,确实是要打仗了。
童贯伐辽,还是要开始了陈绍的心情比他们还忐忑。
因为大宋上上下下,都觉得此战必胜,甚至觉得都不用打,大宋天兵往那一站,燕地百姓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宥州节帅府邸外,陈绍大请客。
内宅百十口子,外宅护卫亲兵营三百多精壮汉子,再加上宥州城里,那些没有家室的官员。
陈绍下令宰了几十只羊,准备了上百坛屠苏酒,设了几百口暖锅。
好好的高会了一场,大家都群集一处,入席大吃大喝。
后宅中,李师师特意叫人准备出几桌来,让府上的丫鬟嬷嬷们来吃。
众人非常开心,因为这是开宴前的赏赐,不是让她们去吃剩下的。
书房内,魏礼早早在这里等候,他是专程来找陈绍的。
“节帅,明日贺岁,节帅这里必然是贵客盈门,我就不来和他们挤了,仗着自己年岁大,讨个巧,提前来与节帅聚聚,还望节帅不要怪罪。”
“先生哪里话,快快请坐。”
两个人都很放松,没有什么上下级的拘谨和逢迎巴结,更像是两个好友在一起谈天论地。
闲聊了一阵,基本也是想到哪说到哪,大抵都是汴梁的事。
魏礼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尤其是对蔡京,话里话外都透着讥讽。
不过陈绍不以为然,对蔡京很是推崇,光是他整饬禁军这件事,他就完全对得起大宋。
想到自己刚得到的情报,陈绍问道:“我听说童宣帅大军已经北上,先生以为此战如何?”
魏礼叹了口气,说道:“时势造英雄,童贯,平庸之人也,不曾想却要得此天功了!”
“先生以为大宋必胜?”
魏礼笑道:“节帅难道不是这么看?如今燕地辽人,不服耶律延禧,要拥立耶律淳为帝。契丹皇族从立国开始,就改不了这个内斗的毛病,自凡是姓耶律的,都想着当几天皇帝。”
“他们在燕地自立,大义上都站不住脚,如何能抵抗女真的大军。”
大义?
陈绍挠了挠头,大义有什么用,他有几个师?
耶律淳确实不行,当年他组织怨军,要去北伐辽东,走到半路怨军反叛,差点把他弄死了。
这件事之后,他本人已经威望尽失,燕地豪强根本不认他。
但是燕地还有耶律大石,还有悉王萧干,这两个才是童贯的苦主
把他打的满地找牙。
去年燕地豪强董才聚众数万活跃于辽宋边境,屡败辽军,投降了大宋。
可是大宋不重视人家。
除了赵佶给人家改了个姓赵的名字之外,什么好处都不给。
燕地豪强最是现实,有奶就是娘,没奶他们就要抢。
童贯前期不能笼络这些人,想要成功伐辽是很难的。
陈绍只希望西军千万不要在辽地,发扬他们那贼配军的军纪,燕地百姓不是好惹的,拽住一匹马就会骑,摸起个棍子来就是兵。
惹急了他们,有你的好果子吃。
不过想想童贯可能还真想不到这一点,陈绍犹豫了一下,说道:“魏先生,你来执笔,帮我给童宣帅写封信。”
他把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劝童贯约束手下兵马,不要轻敌冒进。
魏礼写完之后,陈绍浏览了一遍,觉得语气有些硬了。
“童宣帅毕竟是朝廷老臣,身份地位又高,如此写恐怕会起逆反作用。”
魏礼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根据陈绍的要求,重新写了一封。
这次的措辞客气许多,处处以晚辈手下自居。
陈绍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如今也是一时之雄,有钱有粮,有兵有将,有地盘有战马。
如此低姿态地劝说,童贯应该会听吧
陈绍素来不看重这种虚名上的高低,只要童贯能好好打就行。
童贯的大军虽然北上了,但是根据陈绍对他的了解,童贯大概率会在汴梁,陪着皇帝赵佶过完年才走。
所以他直接动用自己的情报番子,要求快速送到汴梁童贯的手里。
看着陈绍招呼人来送信,魏礼也借机起身告辞,陈绍亲自将他送了出去。
魏礼出去之后,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年轻的节帅给他的感觉很不错。
最重要的一点,他虽然年轻,却出奇的务实。
根本不计较那些高低短长,这一点很罕见,一般这个年纪的人是非常冲动的,喜欢争个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