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第548节

第560章 公路、铁路布局,大明齐头并进!“求订阅”

  明日的早朝,就是决定众人命运的时刻。

  听到了郑芝龙所说的话,郑芝虎一群人连连点头,心里怀揣着忐忑和期待。

  “明白,大哥。”

  “别看我们这些人,平日里当海盗当惯了,可真要见到皇上和朝堂上的人,自然是懂得礼数的。”

  “绝对不会冒犯皇上,让我们被赏赐的计划泡汤。”

  “是啊,大哥,兄弟们都会看场合的,这辈子还没有见过皇上。”

  “能够有机会接受皇上的赏赐,这完全就是天大的荣幸。”

  “大伙儿的心里面一直都是小心翼翼,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绝对不敢有任何的逾越。”

  郑芝虎一群人老老实实,他们都很清楚,明日早朝对自己的重要性。

  谁也不会搞砸,更不会傻愣愣的以为自己还是海盗,可以自由自在的目中无人。

  关乎到自己的前途,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废话,全部都把规矩记在了心中。

  眼瞅着手底下人员的模样,郑芝龙整个人的脸色,这才又缓和了几分钟。

  迎接着众人的目光,郑芝龙大手一挥,满意的开口说道。

  “这就对了,既然兄弟们都有数,那我也不再过多的讲述。”

  “就按照我所说的去等待吧,明日早朝,就是皇上赏赐和接纳我们的时候。”

  “具体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职位,目前来说都还一无所知,大伙儿也只能期待着。”

  郑芝龙快速的调侃一番,郑芝虎一群人的放松了不少。

  一个个的对视了一眼以后,连连点头休息起来。

  是啊,不管明日获得的赏赐如何,能够见到大明帝国的皇上,保住这一条小命。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还买了不少的房屋和店铺,只需要慢慢的等待着升值,一辈子吃喝不愁。

  哪怕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按照大明帝国的各种福利来说,也都比当海盗强多了。

  这样的一番对比下来以后,郑芝虎等人相当的知足。

  望着手底下一群兄弟的背影,郑芝龙欣慰的松了一口气。

  他也不知道明日的命运如何,只能祈祷着自家皇上,能够看在他们投降了这么多人。

  上交了众多的船只、家产和琉球岛的份上,能够重用他们郑家的人。

  最好还是到军队之中任职,为大明帝国继续做出贡献。

  他郑芝龙还年轻,依旧能够带兵打仗,可不想做一个闲散文职,一辈子被大明帝国养着。

  这对于郑芝龙来说,实在是太过安逸,太让人不自在了。

  当了大半辈子的海盗,在海洋上不断的征战,他已经习惯了战斗了。

  突然之间停下来,要是能适应才怪。

  ……

  次日~

  大明朝堂上。

  在郑芝龙一群人的期待之下,每周一次的大早朝正式开始。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一脸认真的听着各个部门官员的汇报。

  首先发言的,自然是工部尚书。

  自己家的皇上重视大明的基建工程,各种公路,铁路等等,全部都在不断的修建。

  还有大量的工厂,战船,武器装备,全部都在不断的运转。

  担负着这些责任的工部尚书,每天一刻也不敢怠慢。

  昨日好不容易抽出空来,还跟着一起前往辽东地区调查。

  这一调查就查出了不少的问题,同时按照相关的指示,工部尚书又做出了不少的规划和调整。

  而现在,正式汇报的时候。

  眼看着站出来的工部尚书,周道登以及其他的众多官员们,一个个的聚精会神。

  以往的工部在大明帝国,基本没什么重要性可言,也只有修建一些工程的时候,可以稍微的挣点银子。

  对于吏部,户部这些富的流油的衙门来说,工部完全是穷哈哈。

  毕竟之前的大明没钱,什么东西都生产不了,工部要是能有油水才怪。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大明的公路网,铁路网,正在迅速不断的铺开。

  伴随着大明帝国基建计划推进,工部俨然已经成为了重点,受到皇上的密切关注。

  谁也不敢忽视工部尚书,毕竟对方现在掌控的基建,是大明一切发展的基础。

  但凡要是出现一点意外的话,根本不用其他人动手,坐在龙椅上的皇上,就会亲自收拾人。

  知道了工部的重要性以后,看到了要发言的工部尚书,周道登等人的脸上带着期待的微笑。

  现在他们和工部的关系增加了不少,昨日大伙儿都是一起去考察的。

  自家皇上做出的指示,考察的每一个人都做好了记录。

  关乎到公路网,铁路网的建设,作为最高负责人的工部尚书,当然得好好的汇报一番。

  更何况朱由检让他们这些官员们,巡视结束以后认真的总结经验。

  现在听着工部尚书的汇报,也得为总结经验的事情,提供更多的思路。

  想到了这些的周道登等人,一个个别提有多么的认真了。

  大明帝国的动作不断,每一步都在推进发展,每一步都相当的重要。

  想要跟随大明帝国发展的他们,自然要认真的收集各种信息,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毕竟每一个人所写的总结,都要交到皇上的手中,万一写的实在是太拉胯了,容易被自己家皇上责骂。

  丢掉面子是小事,可关键害怕丢掉自己的职位。

  这可是大明帝国最好的福利待遇,他们这些人把家产上交以后,都得指望着福利待遇维持开销。

  谁也不想寒窗苦读几十年,辛辛苦苦的爬到这个位置,有资格参加像这样的早会。

  结果却因为总结写的不到位,被自己家皇上踢出官员的队伍,那可就太亏了。

  在周道登一群人的注视之下,工部尚书拿着写好的计划,迅速的开口汇报着。

  “禀报皇上,根据皇上你做出的指示,要发展我大明的公路和铁路网。”

  “公路网的各个地点建设,全部都在有序的展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公路建设的问题,完全不需要操心。”

  “微臣按照皇上的指示,接下来都把发展的重点,放到了铁路的建设和规划上。”

  “我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以后,从昨天到现在为止,一共运输了8000人次。”

  “为我大明帝国,赚到了两千两银子。”

  “百姓们对于铁路的开通,全部都是一致的好评。”

  “速度快,运输平稳,一个个百姓都支持咱们的铁路,继续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下去。”

  “都希望我大明帝国的铁路,能够铺满各州各府,让更多的人得到便利。”

  “百姓们的热情和支持,让我们工部更加有动力。”

  ……

第561章 11000km铁路,花费1亿两银子!“求订阅”

  “微臣昨晚和工部的官员们,全部都在积极的讨论和规划。”

  “为了满足百姓的需求,以及按照皇上的指示行动,臣等决定在接下来,又继续建立两条铁道线。”

  “我大明的第二条铁道线,从京城一路南下,沿途通过山东府,金陵城,杭州府,福州府,以及广州府等地。”

  “沿途穿过数个省分,几十个府城,几乎把我大明帝国东部沿岸的地区,都给串联起来。”

  “这一条铁道线的工程,是我大明帝国以来,修建的最大最长的。”

  “第二条南下的铁路,总路程距离达到了6000里地。”

  “预计将会投入数千万两银子,上百万的工人,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彻底的建设完成。”

  工部尚书如实的讲述着,朝堂上的众多官员们听到以后,一个个处在震撼之中。

  怪不得昨天晚上,工部的人员没有离开衙门,原来都在加班加点的干。

  大明第二条铁道线,串联了西部的众多省份,足足有六千里长。

  数千万两银子,上百万民工,两年的时间完成。

  这可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工程,甚至比历朝历代修筑的城墙方案,还要更加的庞大。

  周道登一群人已经可以想象得到,等这一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大明数以万计的百姓,将会享受到多大的便利。

  整个东部地区,至少也得有五千万的人口,能够搭载火车,前往东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壮观,实在是太壮观了。

  这仅仅只是第二条铁路线,就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了,那么第三条铁路线,想必阵仗也小不到哪里去。

  周道登等人一边震撼,一边在心里面思考着,表情之中都带着几分猜测。

  第一条铁道线北上辽东地区,帮助大明帝国,扩散辽东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条铁道线南下,掌控东部沿海地区,为大明帝国的海军、陆军部队,打下更好的运输基础。

  大明帝国下一步的海外计划,也将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这第三条铁道线,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往西边行动了。

  毕竟在整个大明的西边,仍然还有不少的地方,还不属于大明帝国。

  有了完整的铁道线,相信以后做事更加方便。

  周道登一群人猜测着,而工部尚书所说的话,也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在众目睽睽之下,依旧按照计划讲述的工部尚书,把第三条铁道线的修建工程,也迅速的说了出来。

  “启奏皇上,这第三条铁道线,依旧是从京城地区出发。”

  “一路穿过西部的各州各府,直达玉门关,这第三条铁路线,除了方便百姓以外,也将保障众多战士的运输工作。”

  “以往我大明帝国,要想对西部的各个部落行动,光是粮草物资的运输,就相当的费神费力。”

首节 上一节 548/7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