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第394节

  一个个的巴不得朝廷出台越多政策,这样他们这些商人们,才会有更多的新路子。

  就在商人们行动起来时,底层的众多老百姓们,更加充满了干劲。

  众多老百姓们比其他人还要积极,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辈子难得的机会。

  以前他们的后代只能种地,干其他的苦力活,在大明朝勉强活着。

  可是现在,一切都看到了希望,只要有子女做官以后,就可以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想到了这些的平民百姓们,也不管能不能考得上,反正先报名在说。

  一旦成功考上了学院,学校不要学费,而且还会包吃包住。

  这读书上学的成本,那可比以前少的太多了,根本就没有什么负担,完全能够养活的。

  学院的报名地点,此刻锦衣卫,衙门和东西厂的人,一脸笑容的看着热闹场面。

  三个部门的人联合一起行动,维持着整个报名地点的秩序。

  眼瞅着人头涌动,大排长龙,锦衣卫,衙门和东西厂的人,彼此之间开始交流起来。

  “大伙都看看,只要是皇上和朝廷出行的政策,百姓们都会第一时间支持。”

  “光是一个学院报名,就有这么多的人前来,这可实在是太热闹了。”

  “是啊,像这样的报名地点,在整个京城之中,那可足足有20个。”

  “看这样子,每一个都爆满,再加上军队之中的报名,以及工人招收。”

  “现在整个京城的每一个家庭,都可以直接跟朝廷扯上关系,为整个朝廷服务了。”

  “不对,准确的来说,这些人是为大明帝国服务。”

  “还好咱们已经成为了朝廷的人,自从皇上发出了改革以后。”

  “不管是我们锦衣卫,还是东西厂和衙门的人,俸禄都增加了不少。”

  “日子比之前好过多了,干的全部都是实事,受到了众多百姓的爱戴。”

  “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出现人人喊打的局面了。”

  “每一个人见到咱们锦衣卫,东西厂和衙门的人,那可都充满了尊敬。”

  “这样的日子,还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对了,老张,老李,如果没记错的话,你们家里面也有孩子达到了报名的条件,完全可以试试。”

  “去,去,去,那还用你说吗,我和老李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已经通知家里了。”

  “瞅瞅人群之中,前面的那两位,那就是我和老李的孩子。”

  “现在我们是锦衣卫的人了,家里面有人再进入学院学习,跟着朝廷做事的话。”

  “一家老小那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别提有多么的幸福了。”

  “没错,老张说的对,我老李就希望家里面的孩子,能够通过考核才好。”

  “哈哈哈哈,不说这些了,抓紧时间维持秩序吧,一定要把报名地点看好了,绝对不能引起混乱。”

  “这可是皇上亲自下旨,户部,礼部等联合组织的事情。”

  “咱们锦衣卫,东西厂以及衙门的人,都一起盯着呢,绝不能出现意外。”

  一群锦衣卫,东西厂和衙门的人,一个个有说有笑的聊着,轻松的维持着面前的秩序。

  在锦衣卫等人的面前,尽管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但仍然保持着相应的秩序。

  锦衣卫,东西厂和衙门,这一段时间口碑虽然有了改善,办了不少的好事情。

  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依然是暴力执法部门,彻底的充满了威慑力。

  没有人敢在这三方人马面前蹦跶,除非是不想报名,或者是想被关进大牢了。

  “来来来。”

  “所有来报名的人,都把队伍排好了。”

  “记住了,一定要符合条件才排队,否则那就是浪费时间。”

  报名地点的前方,负责登记报名的官员们,立刻大声的宣传着。

  他们这些人也没有想到,消息扩散还没有多长时间,居然就引来了这么多人报名。

  光是眼前负责的这一个地点,那就足足有好几千人,实在是太火爆了。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招兵地点,同样也变得热闹非凡。

  相比于学院需要考核,招兵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

  只要身体健康,年龄符合,那就可以成功的完成报名。

  因此,不符合学院报名条件的不少百姓,一个个转而投入到军队之中。

  军队改革计划,已经逐渐的传遍整个大明,加入到军队福利待遇好,表现好了还能够获得晋升。

  各职位和官衔等级,全部都是一目了然,现在的军队,比当初强了不知道多少。

  再加上部队接连不断的取得胜利,搞定了后金,消灭了众多的反贼。

  还出兵高丽王朝,轻轻松松的掌控一切,军队干的所有大事情,只要是大明人都会热血沸腾。

  加入到军队之中,简直不要太光荣。

  一人当兵,全家老小跟着一起享福。

  各种各样的口号,让大明的百姓们彻底上头,面对各种福利条件的诱惑,根本就顶不住。

  整个京城一片火爆,与此同时,大明其他各个地方,也在接连不断的推进。

  一系列的计划,改变大明的走向,当然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

第365章 两千年世家,孔家开始蹦跶了!“求订阅”

  商业税收,军队改革,开设各个学院……

  朱由检制定的一系列方案,触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有人又起了小心思。

  山东省,明末简称齐,孔子的家乡。

  作为当代孔家的家主,孔胤植此刻正在和家族的族老,严肃的商量议事。

  作为孔子的65代世孙,在天启年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延续整个孔家的辉煌。

  他这个家主,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天下学子尊重,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他们孔家一句话。

  全天下的学子,那都得一呼百应,让大明朝抖三抖。

  长期以来的地位超然,让此刻的孔家人,心态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面对着大明朝廷一系列的变化,自以为能够影响到大明帝国的孔家人,不满的开口表示。

  “家主,皇上和朝廷这段时间,已经是越来越过份。”

  “我们孔家两千多年以来屹立不倒,一直都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圣地。”

  “哪怕是历朝历代更替,天下换了不知道多少个主人,都对我们孔家尊敬有加。”

  “家主现在更是太子太保,掌管着整个孔家,地位相当的尊崇。”

  “我们孔家这两千多来的积累,那都是应得的,是我们先祖辛辛苦苦挣来的。”

  “可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变了。”

  “自从皇上开始制定商业税收,朝廷的人三番五次的,催促我们孔家尽快交税。”

  “已经有不少人,积极配合朝廷的计划,给朝廷大把大把送银子了。”

  “那些收税的人,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们孔家的面子一点也不给。”

  “按照对方的计算方式算下来,现在我们孔家的家业,真要老老实实的交税。”

  “那么对我们来说,每年至少要付出几十万两银子。”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就这样交给了朝廷,大家到时候分到手的钱,那可就彻底没了。”

  “我们孔家一系列的特权,那都是历朝历代给的,皇上和朝廷怎么敢这么做。”

  “家主,我们已经被催的烦不胜烦了,如果继续再这样下去,我们养活自己都困难。”

  “你可得想办法呀,朝廷收税收到我们头上了,不能白白的交钱啊。”

  “两千多年以来,我们孔家就没受到这样的委屈,哪能让朝廷得逞。”

  此刻不断说话的孔家人,一个个语气之中接连哭穷,强烈的抵制交税。

  他们不愿意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想方设法弄来的银子,就这样回到朝廷的手中。

  尽管朝廷不断的宣传,交税是为整个大明帝国做贡献,为大明的发展服务。

  可是,一个个根本就没有那个觉悟,只想老老实实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每年光交税都要交几十万两银子,这谁能够顶得住呀。

  说来也可笑,号称孔子的后代,一向以读书人清高自许。

  可此刻的孔家人谈论起来,张口闭口就是银子,语气之中充满了贪婪。

  完全没有展现给外人清高的形象,一个个一副奸诈的模样,简直比奸商还奸商。

  听到了眼前族老们的讲述,此刻的孔胤植紧皱着眉头,脸上也带着几分不满。

  朝廷收税的事情,他这个家主早已经得知,每年几十万两银子,孔胤植同样也不想给。

  原本还想借着孔家的身份,好好的和收税的人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减免一些,最好能够不交。

  大不了送一些银子交给收税的官员,让对方随便糊弄过去,蒙骗朝廷就行。

  可是,孔胤植万万没有想到,收税的官员如此不给面子,态度相当的坚决。

  不仅当场直接拒绝,还义正言辞的威胁一番。

  孔家的税,必须一分不少的上交,要是有偷奸耍滑的行为,就得等待着被朝廷抓牢。

  一想到前两天派人,跟收税的官员交谈的场面,孔胤植到现在都还来气。

  迎接着眼前族人们的目光,孔胤植表情充满了凝重,立刻第一时间开口说道。

  ”好了,都静一静。”

  “你们所说的事情,本家主自然也已经知道了。”

  “前两天已经派人,跟那些收税的官员交谈过,希望能跟对方打好关系,避免我们孔家的税收。”

  “可是对方软硬不吃,哪怕我们暗示可以送上一些银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对方也义正言辞的拒绝,甚至还继续催促,让我们孔家把银子交齐。”

  “看来朝廷下达收税的命令,已经是相当的坚决了。”

  孔胤植如实的讲述着,其他人一听到收税的官员,就算送银子也不收。

首节 上一节 394/7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