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生存指南 第58节

  两个月吧,快的话他们一个半月左右就该能回来,那就按两个月算,两个月之后还是看不到他们回来,第二批人就出发,哪怕用尸体铺路,也要把硝石航线铺下来!

第112章 东厂厂公和资源

  原野送走“一号船”后,回到他的公事房,翻出“弯津奉行”远藤千代提交的“工程进度报告”瞧了几眼,再略微沉思片刻,便写了张便条画了押,派一名小侍女送去给她,让她把“淋硝作坊”排入建造队列,以免探险一次成功,到时大堆的熟鸟粪土无法处理。

  硝石任务到这里,也就暂时只能告一段落了,不等“一号船”回来无法继续,他又翻了翻别的报告,确定弯津目前运转一切正常。

  嗯,远藤千代真的很能干,果然不愧是留下无数民间传说的“SSR贤内助”,表现比他预期还要好,这段时间弯津的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大部分琐碎事情经她过滤,完全烦不到他,帮他节约了大量时间。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早早就做好了全部规划,制定好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弯津目前只有三百多人的原因,严格说起来并不算个困难级别的任务,但她仍然能说一声干得不错——她武士之女的身份也起到很大作用,无论是与力武士、僚吏武士,还是资深郎党,大多都会给她点面子,不会在她面前太失礼,再加上她情商很高,总是笑脸迎人,倒真是块当大管家的好材料。

  既然她干得不错,原野也没有展示一下微操的欲望,没打算随口就下个命令,让她把“工坊区三号木材堆向左移动五厘米”,任由她继续发挥,转而打发一名刚刚入职,还有些呆头呆脑的小侍女去把阿满叫来。

  阿满很快就屁颠屁颠来了,而原野不等她坐下就问道:“交代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阿满把挖硝船船长找回来后也没闲着,受命去组建“弯津东厂”了,是原野手下第一任厂公,而且她比一般厂公有优势,她天然就没有,不用挨那一刀。

  “弯津厂公”阿满现在也是一方豪强了,气派很足,摸过他的茶碗就先喝了两口,然后才说道:“有六个人了,按你的要求,所有……部门?是这么说吧,现在所有部门都有一个了,回头我再看情况慢慢添。”

  她说着话,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像揉好了准备擦屁股一样的纸递给他,“这是名单。”

  这些人是阿满训练的手下,是内部监察的一部分,现在弯津只有三百多人,当然政通人和,所有人都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不然原野五分钟之内就能赶到现场猛踢他们的屁股,属于不想忠诚都不行,但未来人数变多了可就不好说了,这世上没有哪个组织身上没点病灶,所以必须有内部监管机制和及时纠错能力。

  阿满这个“厂公”目前就有一半工作是为此准备,能让原野在看报告之余,还能拥有了解整个领地的能力,而且这也不是特务政治,她这个“厂公”名号是开玩笑的,实际只有侦查权,只能发现问题,没办法逮捕拷打任何人。

  至于负责内部纠错、反贪、反间谍的部门,现在还没有,毕竟这会儿事业刚起步,一切欣欣向荣,还没人会犯原则性错误,就是真出点什么事也可以由他亲自处理,这部门倒不着急。

  简单来说,就是一切初建,组织架构要慢慢补齐。

  原野大概看了一眼名单,发现是用“活命流”的秘语写成,这会儿也没废脑子去翻译,又向阿满问道:“对外呢?”

  “对外也有六七个人了,就是全是些蠢笨粪球,一时半会儿没什么用。”阿满掏出另一张擦屁股纸交给他,“除了往你在那古野城的店铺里塞了两个,其他人暂时只能扮成行商在各地活动,一时半会儿想混进织田家、林家还没办法。”

  原野接过名单瞧了一眼,同样没细看就和之前那份一起归档锁起来,嘴上说道:“不急,我们还有时间,不过你也别懈怠,人手还是要抓紧招募。到明年的今天,我们至少也要能做到不会被人突袭,无论出什么事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唉,我先干干看看吧,蠢货太多了,聪明人没那么好找,能受控的聪明人更难找。”阿满叹了口气,她这段时间就在挑选训练人手,感觉这些人比阿清还笨,天天也在挠头,这会儿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提前推卸责任,以免将来原野找她算账。

  “总之抓紧吧!”

  原野又说了一句就放过她了,毕竟情报工作确实只能慢慢来,有时还很看运气,硬催也催不出好结果。

  他转而又关心地问道:“现在外面情况如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

  “没有,有早就报给你了!”阿满先否定了一句,又泛泛说道,“织田信长还在催着豪族们修路,弄他的那个什么乐市制度,别的没动静。豪族们刚刚吃了败仗,死了一地人,这阵子也很老实。今川家、松平家也没动静,前线一片太平,连小规模冲突也没有。所以,就这样了,无事发生。”

  原野轻轻点头,安静就好,最好这些人今年剩下的时间也别搞事,就这么安安静静过到明年,不过他很关心织田信长的情况,毕竟这是尾张最大的BOSS,还思维很跳跃,多少有点神经质,马上又追问道:“乐市制度的效果怎么样?”

  阿满想了想,不是很确定地说道:“感觉还行吧,那古野城的城下町好像是比以前热闹点了,有不少人真搬去住了,往来的行商也多了不少,大概这个什么乐市制度还真有点用处,他不是在瞎搞。”

  两个多月时间已经初见成效了吗?

  看样子以前曰本和尚们压制自由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太狠了,这些人只要看到一点自由的希望,已经不管不顾,连“织田大傻瓜”的恶名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能忍受。

  这也算形势颇好,织田信长越有钱就越强,越强就越有钱,眼看就要进入良性循环。

  这对原野可不是个好消息,织田信长实力膨胀太快他也有压力,同时对此也有点羡慕,他也想有座大城,只要颁布政令就有大批劳动力来投,能搞搞乐市乐座,玩玩自由贸易,只是人家有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他又没有,只能望而兴叹。

  他小小羡慕了一下富三代的美好人生,感觉也没别的事了,就准备打发阿满回去干活,但阿满也没急着走,很关心的向他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再招郎党?现在不怎么缺钱了,我感觉差不多也到时候了吧?”

  竹内庄那一次她险死还生,有点怕了,眼见原野又重新把基业立了起来,又快到能享福的时候了,很关心安全问题,生怕再出点事毁了她的好日子,赶紧提醒提醒,但原野有全盘规划,马上摇头道:“我不打算招郎党了。”

  “不招郎党了?”阿满吃了一惊,“那再出事怎么办?”

  “只是不要郎党,军队还是要的。”原野对她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她的血可不是白流的,立马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等再过一段时间,我打算从工坊里选拔人员编组军队,这些人在工坊中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服从性和纪律性都会有一定基础,到时这些人我会亲自训练,组成我想要的军队。”

  阿满愣了愣,更惊讶了,赶紧道:“没有郎党能打仗吗?这行不行啊,这种事你可别瞎来啊,一个弄不好咱们都要掉脑袋的!”

  “我也不知道,但我想试试。”原野也没硬充大瓣蒜,硬说他的想法一定能行,只是“将领+家丁+军户”的编组模式虽然成熟,但大明已经证明过不怎么好用了,很容易搞出私军——现在他人少,一个人能统管全局,这么编组没什么问题,说不定短期内战斗力还更高,但以后他一个人管不过来了,手下将领多了,总感觉会被坑,所以他还是觉得哪怕冒些风险,也最好一开始就别把路走歪了。

  不过他现在也只是有些粗浅的想法,还称不上周密稳妥,哪怕不想隐瞒阿满,也确实不好向她解释清楚,也就只能先说试一试。

  阿满挠了挠脸,豆豆眉弹了弹,感觉他的想法估计不太靠谱,都这么打了好几百年仗了,哪能说改就改,不过暂时也没什么外部威胁,先让他试试也无妨。

  她准备等原野失败了再开始指指点点,发表她的先见之明,留下一句“你心里有数就好”就拍拍小屁股走人了,回去接着当她的“东厂厂公”,继续猛踢未来情报人员的屁股,接着骂他们全是一群蠢驴。

  她消停滚蛋了,原野也没急着琢磨军队的事儿,以前那些自由散漫的农夫们,还没被工坊规律紧凑的生活矫正过来呢,还缺乏纪律性,人数也不够多,选兵的事不着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他现在还是更关注资源积累情况。

  他掏出一张纸,画了张图,像是玩战略游戏一样琢磨手头的资源。

  人口:现在只有三百多,很缺劳动力,但这方面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岛民们一时半会儿骗不过来,现在他也没办法出去抢掠人口,只能继续零零散散收购;

  金钱:工坊运转正常,原材料供应充足,酱油作坊和染布作坊每月带来的收益已经超过一千两百贯,而且紧邻热田港,又有高品质优势,销路根本不用愁,甚至远远没有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继续扩产,短时间内资金没问题;

  食物:粮食暂时也不缺,才三百多口人,随便买买就够吃了;

  木材:木材及木材的衍生品,比如像木炭之类也没问题,现在曰本处在一个地广人稀的时代,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山上到处都是已经成材的树木,只要不跑到别人家的领地上,完全可以随便砍,和缩在竹内庄时已经是两码事;

  硫磺:曰本硫磺非常便宜,收购比自己去开矿还划算,这也不是问题;

  硝石:已经在去挖的路上了;

  皮革:这也不是问题,这时候野生动物很多,鹿群都不少见,皮革资源很充足,等硝石有了,硝化皮革工坊也可以建起来;

  ……

  原野列了一圈,最后在“钢铁”两个字上重重画了个圈,硝石问题初步解决后,钢铁开始成为紧缺资源了,每月花在采买铁制工具上的钱都快占到收入的40%,而且在未来他还需要大量铁甲、铁炮,这些也是吃铁的大户,全靠买肯定不行,哪怕再能赚钱,经济压力也太大了。

  更何况,军火生意本来就是超高利润的大生意,更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能提高极大的话语权,自己肯定要涉足这一块,也必须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但在这个倒霉的时代,这倒霉地方,怎么弄到足够的铁呢?

第113章 玉钢

  要想自己当家作主,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不是缺这就是缺那。

  原野围着案几转了上百圈,要是早早弄个小石磨摆在这里,至少也能磨出半桶豆浆了,但就是这么磨了半天,还是没想起尾张哪里有富铁矿,毕竟尾张本来就没有,他再怎么想也不可能凭空造物。

  他琢磨了一阵子,觉得自己走进死胡同了,又换了个角度考虑问题——现在尾张的这些甲胄刀枪是哪里来的?

  他以前还真没想过这问题,而只要对“常识”不了解,找阿满肯定没错,他又打发人去把阿满叫了回来,劈头就问道:“刚才忘记问你了,尾张的铁器从哪里来的?”

  阿满愣了愣,一时没搞清他想问什么,奇怪道:“当然是铁匠做出来的啊,还能是驴拉出来的啊!”

  “我是说原材料,比如生铁什么的。”

  阿满果然不愧是大宝贝,还真知道,马上就恍然大悟道:“哦,你说铁料啊,热田这边是从北陆过来的,像是加贺国就产铁料。岛津那边是从山阳道、山阴道过来的,像是备前国、备中国、美作国、出云国、石见国、隐岐国这些地方都产铁料。”

  北陆道、山阳道、山阴道……

  这也离东海道太远了,一时半会儿够不着啊,想抢都没法抢!

  原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尾张就没个能产铁料的地方?”要是有,那就是他下一步图谋的目标了,至少也要想办法去分润一下产量。

  阿满直接掐死了他的幻想:“尾张就产布匹、陶器和大米,别的没什么稀罕东西,而且生产铁料这种事一般人根本办不到的,都有各种家族秘传,怎么可能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出产铁。”

  家族秘传?这么夸张吗?

  不过这不重要,要先有铁矿才能谈到冶炼,结果现在连抢也没法抢吗?

  “行了,回去忙你的去吧!”原野大失所望,叹了口气,见她也帮不上忙,直接打发她滚蛋。

  阿满也不在乎,连问他想干嘛都懒得问,反正她一直搞不懂原野整天在想些什么,就当他又在日常抽风,嘟囔了一声就拍拍小屁股回去了。

  原野继续在自己的公事房里拉磨,又转了差不多半桶豆浆的时间,还是不死心,继续寻思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原材料成本太高,以后他生产甲胄、铁炮,卖出去也就只能赚个手工费了,很亏。

  好在天不负有心人,他在那里连琢磨带回忆,半晌后终于停下了步子,又憋出一个办法。

  尾张没有富铁矿,但不代表没有铁,只是比较难收集罢了,但他现在已经这鸟样了,实在是缺钱,难收集也要收集,至少也要试试,所以……实在不行,也就只能尝试一下开铁田了,就是不知道靠不靠谱。

  …………

  翌日,原野起了一个大早,完成每日任务后又简单安排了一下弯津的事,便带上“探险队”出发,要外出去找铁。

  队伍很简单,只有他、贴身护卫阿清、家里的几名资深郎党,以及听说他要去找铁,非要跟来看看的阿满。除此之外,也就只携带了一些武器、工具和食物,连马都没有,毕竟要沿河而上,一路探索,根本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带马是累赘。

  “尾张真的有铁吗?以前怎么没人发现?你是怎么知道的?”阿满一肚子奇怪,完全不理解原野怎么想的,跟在他身边一个劲瞎BB。

  “我也不知道,反正先去找找看!”原野也没办法向她解释铁元素是地壳里含量前三的元素——不算氧元素的话,氧在矿物里算杂质,大家都恨不得它没有——铁元素理论上该哪里都有,只能这么敷衍了一句,就自顾自沿着小河往上游走。

  这条小河是白川的支流,而尾张绝大多数河流的源头都在美浓国的深山里,白川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曰本是个岛国,山地面积占比超过80%,导致地形起伏不定,白川受影响也七扭八歪,这才绕来绕去斜穿了大半个尾张,最后才呈现梳子状,分出大大小小的支流开始向南入海。

  总之,这条小河源自深山,又经过了大量山地肯定没错,理论上该含有一定量的铁砂,现在只要想办法把这些铁砂收集起来就行了。

  这种土办法还是原野不死心,拼命想,回忆起以前看过的一部关于“玉钢”纪录片才想起来的,那部纪录片是NHK拍的,NHK拍纪录片一向不惜工本,毕竟是全民集资的电视台,不会过分考虑商业性,烧起钱来肆无忌惮,考据通常都比较详细。

  而在那部关于“玉钢”的纪录片中,就明确记载了玉钢的原材料——铁砂,从河里淘出来的赤目铁砂和真目铁砂。

  当然,曰本人爱起怪名字,无论这些铁砂名字多奇怪,其本质都是四氧化三铁,用以冶炼出来的“玉钢”,其实也只是一种因炉内温度不足,难以使铁砂完全融化意外产出的低温钢,没什么稀奇的。

  当然,这种话不能向刀剑爱好者说,看不起“玉钢”容易被他们打破头,非和你激辩三天不可。

  反正“玉钢”就是铁砂冶炼出来的,其中乱七八糟的讲究有很多,有些都神神叨叨的,原野不管这些,他只要“玉钢”生产时的副产物,也就是生铁就够了。

  至于怎么搞到这些铁砂,那部纪录片中也有提到,就是挖河开“铁田”,让河流自己慢慢囤铁砂。

  要是这招再不行,那他也没招了,他附近又没有铁矿,也就只能捏着鼻子买高价铁料,还是买供货不稳定的高价铁料,想当军火商的美梦怕是要直接碎掉,而且组建军队的很多设想也要大打折扣。

  他现在一肚子不确定,懒得多搭理阿满这个好奇鬼,就一路顺着这条小河往上游走,而这条小河不算宽,但因地势原因,从高往海流,流速却挺快,他一直都走出他的临时领地了,才看到这条小河路过一座丘陵被迫转弯时,才放缓下来,还冲出一片泥泞河湾。

  他感觉这里验证猜想不错,马上指挥所有人停下,让郎党们取出携带的竹箩子下水筛泥,手法和淘金差不多,也就是挖一捧泥,拼命在水流中晃动,让质量相对较轻的泥沙被水流带走,最后只留下沉重的金砂。

  当然,这里是铁砂,但道理一样,最多你晃起来少用点力气就行了。

  这种毫无危险的事他当然会身先士卒,自己也下去玩泥巴了,哪怕这会儿梅雨季都没到,河水很凉他也不在乎,拿着竹箩子猛晃了五六分钟,再扒拉一下竹箩子里剩下的东西,捏在手里使劲搓了搓,只觉冷凉且沉重,竟然真是黑铁砂,而且数量比他想象中要多不少,一箩子泥巴竟然能筛出铺满他掌心的黑铁砂,至少有二两多。

  这有点不正常,原野直起腰,左右瞧了瞧,发现别人和他差不多,竹箩里的铁砂都不算少,一时精神恍惚,觉得世界好像都有点不真实了,自己好像成了天选之人,正愁没铁用呢,结果掏把烂泥真把铁砂掏出来了——莫非老天爷开眼了,看自己一个普通人日子不好过,都一年了还憋憋屈屈,就暗中搭了把手?

  不过他好歹正儿八经受过高等教育,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思维只是发散了一下就重新收束起来,略微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曰本这个鬼地方有问题!

  现代自凡上过地理课的都知道,曰本处在地球板块交界处,有三条地震带和四条火山带,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十分活跃,想来地下的岩浆带上来了丰富的含铁矿物质,又随着复杂的地质运动上升到地表附近,再经长期水流冲刷搬运,导致河流里的铁砂含量比世界其他地区要高不少。

  再加上这处小河湾本来就已经接近入海口,又从成形以来,根本没人用正眼看过它,这里的淤泥不知道被河水一遍又一遍冲刷淘洗了多少年,这才攒下了大量沉重的黑铁砂。

  原野琢磨了一阵子,感觉能从科学角度解释这种地质现象,世界观马上就恢复了,又捏了捏手里的铁砂,开始估算产量,而阿满正等他失败了好发表后见之明呢,结果没想到这么淘了淘,竟然真弄出了一小把铁砂,不由惊奇道:“原来河里有这么多铁砂吗?北陆、山阳、山阴那边就是这么弄出铁料的?”

  这可真是惊喜了,是又发了啊!

  铜是钱,铁也是钱啊,就算品质不好,拿来铸铁钱也不错,正好可以发给立功的郎党们,把以前欠下的一屁股债还了!

  “那边的情况不清楚,可能有些小铁矿吧,但我们这里只能这么收集铁了。”原野没她那么高兴,收回目光,平静答了一句,脸上已经没多少喜色了。

  主要是他已经估算完了,感觉这里也没多少铁砂,哪怕把这小河湾全翻过来,大概也就能凑出十几吨出来——粗估的,但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了,而且这是铁砂,不是铁料,冶炼完还能剩下20%,就要给炉子磕一个。

  这数量还是不够用,至少长期肯定不够用,和正儿八经的铁矿根本没法比,但至少弄清了NHK没骗人,曰本河流真可以当个劣质小铁矿用,那确实就有了开辟铁田的基础,或多或少,也算有了一个长期稳定的铁料来源。

  他心里想着,马上转头对一名郎党道:“回去叫人,先来三十个,带齐木锹麻袋,我们把河挖开。”

第114章 也不知道算不算成功了

  原野带人在小河湾这里扎了营,优先采掘小河湾处的黑铁砂,毕竟这里超出他临时领地范围了,哪怕这里依旧是一片荒地,跑来淘洗铁砂大概率不会有人和他计较,但终归不是自己的地盘,先把东西弄走再说。

  而没过几天,今年的梅雨季也到来了,蒙蒙细雨又开始下个不停,盖房子挖沟渠很受影响,他干脆把大部分施工队都抽调到了这里,一边淘洗小河湾多年来自然积累的黑铁砂,一边去自家临时领地内修筑“铁田”。

  铁田修起来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把一段河道能修成“台阶”状便可以。等河水携带黑铁砂流经此地时,因水流连续起伏,水速减缓,自然而然就会把黑铁砂抛下,然后再用人力把淤泥取出,就近淘洗就行了。

  当然,用大块磁石直接吸取铁砂会更快一些,只是这一时半会儿也没处找天然磁石,只能留待日后再慢慢改良工序,以提高效率。

  整整一个梅雨季,他的时间全花在这些黑铁砂上了,天天顶风冒雨,衣服就没干过半天,各种雨里来泥里去。等太阳公公终于驱散云雾,又开始按时上班了,他两边齐齐下手,弄到了两万多斤的黑铁砂,也就是十吨出头。

首节 上一节 58/1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