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女名为董小宛,和陈圆圆,柳如是出身相同。”
董小宛不仅回答了自己的名字,还主动说出了自己的身世。
朱祐樘这时恍然大悟:“朕想起来了,你们是张彩想私藏的那八个秀女?”
“是的,陛下。”
朱祐樘突然发笑:“难怪张彩敢冒着被朕满门抄斩的风险,也要私藏你们。”
“如今细细观之,你们三个可都是天生尤物。”
“既然你已有名字,那朕就赐你一个字吧。”
朱祐樘想了一会:“朕方才观你气质淡雅,如青莲一般,浊淤泥而不妖。”
“便送你青莲二字吧。”
董小宛跪地行礼,语气恭敬:“谢陛下赐字。”
朱祐樘微微一笑:“留牌。”
“是,陛下。”
这三十多名秀女选完后,朱祐樘只选中了四个人。
分别是张婉儿,陈圆圆,柳如是和董小宛。
崔宫正端着一个放着这四人名字的托盘,缓缓来到朱祐樘面前,半蹲下身子。
朱祐樘看着四片名牌,突然问道:“这四位秀女,籍贯都是哪里的?”
张婉儿率先回话:“回陛下,臣女是北直隶河间府人。”
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三人齐声答:“回陛下,臣女三人皆是南直隶扬州府人。”
朱祐樘若有所思:“选中四名秀女中,有三名都是南方人,不妥。”
“其他落选秀女,凡是北方人士,皆上前一步,到朕面前来。”
朱祐樘的这道命令,无疑是点燃了所有落选的北方秀女,心中的希望之火。
她们的心情大起大落,似乎又从谷底,飞上了云霄。
十几名北方秀女,怀着激动的心情,快速地重新站到了朱祐樘的面前。
第65章 朕说不封,就是不封!
朱祐樘此举,让吴皇太后开怀大笑。
“陛下选秀都知要南北平衡,真有明君之相。”
王皇太后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将来必是一代明君。”
“能处理好前朝国事,也能处理好这后宫家事。”
朱祐樘只是淡淡地笑笑,没有接两位皇太后的话茬。
朱祐樘重新看向,这十几位落选的北方秀女。
心中几番计较后,便做出了决定。
朱祐樘指向其中一位,姿色上佳的秀女:“就你了,留牌子。”
那名秀女大喜过望,连忙跪下谢礼。
“臣女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有名字吗?家世如何?”
“回陛下,臣女没有名字,家父太仆寺少卿顾佑,乳名漫漫,鲁州登州府人。”
朱祐樘看向被选中的五名秀女:“你们五人,可自选五名太监,五名宫女伺候。”
“谢陛下!”
“都下去吧。”
“喏。”
朱祐樘一声令下,所有秀女都退出了储秀宫主殿。
崔宫正手中的托盘上的名牌,也从四块变为五块。
王皇太后喜形于色,面带微笑:“陛下,选三吧。”
所谓选三,就是要在这五名秀女中,选出三人。
再从这三人中,选出一人为后,其他二人皆为贵妃。
随后便是纳彩,纳吉,纳征,选定良辰吉日后,便可举行大婚,迎娶皇后。
当然,也只有娶皇后的时候,需要进行盛大典礼。
纳妃纳嫔,则不需要。
朱祐樘并没有要选三的意思:“朕不选了。”
王皇太后一愣,心急如焚:“陛下,这怎么能不选呢?”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啊。”
“如今陛下才登大宝,后宫凤玺尚无人掌,陛下应尽快册立皇后才是。”
不怪王皇后如此焦急,这是朱祐樘初次举行天下选秀,皇后之位将会在这次的选秀中产生。
此后再采选,最高也只就只能封嫔。
而这被选中的五名秀女中,其中有三位出身不好,注定其无缘染指凤位。
那么剩下的两位秀女中,其中一位还是她已经交好的张婉儿。
怎么看,张婉儿被封后的机会都是最大的。
王皇太后是绝对不愿意错过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的。
吴皇太后没有说话,但是从心里,她也是支持朱祐樘先册立皇后的。
毕竟按照规矩来说,这后宫确实也不可一日无主。
以前是因为朱祐樘还未采选纳妃,现在既然已经选出秀女,那自然也是该册封皇后才是。
但朱祐樘的态度很坚决,他沉着脸,目光如剑,紧紧盯着王皇太后。
“朕说了,朕不选三,朕也不会册封皇后!”
册封皇后?
开什么玩笑!
真怕他活得太久了吗?
往前想想,宪宗皇帝,英宗皇帝,代宗皇帝,宣宗皇帝,哪一个是正常驾崩的?
往后看看,武宗皇帝,穆宗皇帝,光宗皇帝,熹宗皇帝,这些皇帝又是如何驾崩的?
先不说远的,就说宪宗皇帝和英宗皇帝,这二位先帝驾崩的就很蹊跷。
朱祐樘一直怀疑,这二位先帝的驾崩,恐怕不是正常病逝,而是一场策划精密的谋杀。
这场谋杀,后宫有没有参与,朱祐樘不知道。
但这至少,也足以让朱祐樘明白,后宫不可信!
这皇后之位,除非是最信任最亲密的人,也最好别封。
先帝自登基以来,先废吴皇后,又一直不碰王皇后,不是没有道理的。
王皇后深深皱眉,苦口婆心:“陛下,不能不封皇后啊。”
“陛下不封皇后,谁来管理后宫之事呢?”
“朕说不封就是不封,无需再劝!”
“后宫之事,可让吴皇太后料理。”
朱祐樘的语气里,已经带着些许怒意了。
王皇后见朱祐樘动了火气,识趣地闭上了嘴,只是给吴皇太后使了个眼色。
吴皇后思索了一下,最后还是站在了朱祐樘这边。
“陛下现在不想封后,那就过些日子,和嫔妃们熟悉之后,再挑一位贤良淑德的妃子封后,也不迟。”
“那陛下,这五位秀女的位份,该怎么封合适?”
朱祐樘沉吟几秒:“初次入宫,位份不宜封的太高。”
“这样吧,张婉儿封嫔,取个康字,赐银册。”
“陈圆圆封婕妤,柳如是封才人,董小宛封贵人。”
“顾氏嘛,就给个淑女好了。”
明朝后宫,等级森严。
大体来说,分为六等。
第一等乃是皇后,后宫之主,母仪天下。
第二等则是皇贵妃,宠冠六宫,同掌金宝。
第三等是贵妃,可独享一宫,乃是一宫之主。
第四等是妃,共有贤、淑、庄、敬、惠、顺、康、宁等八字。
第五等是嫔,共有德、贤、庄、丽、惠、安、和、僖、康等九字。
第六等,则是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位。
在这之下,还有不入品级的常在和答应。
不过她们地位低下,和普通宫女没什么区别,只是可以伺候皇帝侍寝的宫女。
其中同一等级之间,差距不大,但也有高低之分。
而不同等级之间,差距宛若鸿沟。
第六等中最高位份的昭仪,在第三等的贵妃面前,也宛如奴仆。
但,只要深得圣宠,即使是贵妃也不会给一位正受宠的贵人甩脸色。
毕竟只要皇帝愿意,淑女也能马上晋封皇贵妃。
同时,只有皇后有金册、金宝和金印。
妃子有银册、金印但无宝。
嫔则只有银册。
但先帝在时,因为十分宠爱万贵妃,所以特赐其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