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第22节

  “汪直,鞑子们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回陛下,鞑靼小王子入宣府之后,佯攻古北口,自率主力从鸽子洞偷袭黄榆沟,随后顺着宣府长城向京师而来。”

  “看方向,应该是先去土木堡,然后至密云,攻昌平,抵通州。”

  “土木堡?”

  朱祐樘气得冷笑连连:“这群鞑子真当朕的大明无人了?”

  朱祐樘在纸上挥墨,很快就写好了一封密信,将其递给了汪直。

  “去,将这封信交给通昌一位名叫高顺的禁军统领。”

  “是,陛下。”

  通昌是一处位于通州,和昌平之间的军事重镇。

  里面常年驻扎着一支禁军部队。

  汪直接过信,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并没有质疑朱祐樘的决定。

  他只是有些好奇,到底是哪位禁军统领,能够得到朱祐樘如此信任。

  连保卫京师这么重要的任务,都交给了他。

  朱祐樘做完保卫京师的部署决定后,开始要对京城的官员,露出自己的獠牙了。

  “牟斌怀恩,仅此一次,再有下次,朕将你们剥骨抽筋!”

  “朕给你们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若办不好,朕唯伱们是问!”

  牟斌和怀恩心怀激荡,感激涕淋。

  “卑职叩谢陛下恩典!绝不辜负陛下厚望!”

  朱祐樘满意的点点头,嘴角露出一抹残忍的冷笑。

  当即对着两厂一卫的统领,发出命令。

  “汪直听令,朕令你亲率西厂番子,去把马文升给朕抓回来!”

  

  “再派人去把马文升全家老小,都给我押进京城!”

  “是,陛下!”

  “牟斌听令,朕令你即刻启程捉拿仇钺,再把仇钺九族都给朕抓来!”

  “是,陛下!”

  “怀恩听令,朕令你即刻抄家万安,刘珝,和刘吉,子孙家眷一个都不要放过!”

  “是,陛下!”

  三人皆是跪地领命,随后汪直提出一个请求。

  “陛下,万安全家都已被西厂关押了起来。”

  “万安与臣有旧,臣请陛下开恩,将万安赏给西厂来办。”

  怀恩听急眼了!

  好你个汪直,西厂要办的官员那么多,东厂这次就分到三个人,你还来跟咱家抢人!

  真当东厂的刀不快了吗?

  “陛下,东厂未能及时为陛下收集情报,已是失职。”

  “西厂事务繁忙,请让老奴来办三位前阁老,东厂一定将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

  “不要争了!”

  朱祐樘打断了他们。

  “西厂既然已经抓了万安一家,那万安就交由西厂办吧。”

  “你们现在都别急,以后办大案的机会,还多着呢。”

  “都退下吧。”

  “是,陛下。”

  朱祐樘把两厂一卫的统领都轰走后,才得到片刻的清闲。

  想起鞑子们进攻的方向,朱祐樘就恨的牙痒痒。

  “这群鞑子还敢去土木堡?”

  “朕必让其有来无回!”

  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土木堡这地方,一直都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的耻辱。

  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入侵。

  一路畅通无阻,屡战屡胜。

  英宗皇帝决定御驾亲征。

  结果走到土木堡这地方的时候,遇到了瓦剌部队。

  瓦剌生擒了英宗皇帝,将他带回了草原。

  于是,英宗皇帝就被冠上了大明战神,明堡宗,瓦剌留学生等绰号。

  但事实上,土木堡之变,不是一场兵败,而是一场兵变。

  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英宗皇帝朱祁镇,他为什么要御驾亲征?

  这绝不是所谓的英宗皇帝好大喜功,昏庸荒淫,宠信宦官。

  而是因为英宗皇帝,要夺权清账!

第24章 厂卫皆动!

  宣德十年正月,年仅三十六岁的宣宗皇帝,突然病重驾崩。

  年仅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称帝,年号正统。

  主少母强,正是内阁勾结后宫,干涉朝政,窃取皇权的必要条件。

  朱祐樘才继位时,也是面对的同样局面。

  张太皇太后勾结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把持朝政。

  正统六年,朱祁镇亲政,但手中并无多少权力。

  正统七年,张太后太后薨逝,朱祁镇尝试夺权。

  但当时内阁和朱祁镇的生母孙皇太后,又勾结上了,朱祁镇依旧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他当时能够信任的人,只有一个太监王振。

  朱祁镇准备干一票大的。

  他敕封瓦剌首领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为蒙古大汗,也先为太师淮王,中书右丞相。

  瓦剌原先只是草原上,非常小的一个势力,但朱祁镇竟然承认了脱脱不花的大汗地位。

  要知道,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好几位蒙古大汗,都没有得到明朝的认可。

  哪怕是鞑靼的达延汗,也没有被明朝敕封大汗,一直被称之为小王子。

  鞑靼小王子,实际上就是没有被大明敕封的蒙古大汗。

  这其中,就很有问题。

  而当时明朝的边镇,吃空饷和走私的问题,极其严重。

  时任宣府总兵官的杨洪,和兵部左侍郎于谦,还是姻亲关系。

  那些年兵部在边镇的开销很大,粮饷和兵甲武器,甚至是火器的支出,大到了一个不正常的程度。

  同时宣府开市,和草原上的各个部落,贸易不断,财源滚滚。

  朱祁镇想彻底解决边镇贪墨走私的问题,重新执掌兵权。

  杨洪闻讯,立刻坚壁清野!

  把居庸关以外卫所的粮仓,能拉回来的拉回来,拉不回来的就地烧了。

  烧了好啊,都烧了,这账还能清吗?

  可惜这账,英宗皇帝最后到底是没清成。

  按照现在流传的版本,土木堡之变疑点重重。

  正统十四年,就在英宗皇帝决定要彻查边将守备之时。

  大同,宣府,辽东,甘州,同时传来军报,瓦剌扣边!

  英宗皇帝当即下令,亲自巡边,今天下令,明天就带着一大堆文官和御史,还有五十万大军出发!

  而英宗皇帝在宣府和大同转了一圈,回京走到土木堡的时候。

  瓦剌也先数万大军,如神兵天降一般,穿过严防死守的明长城。

  在土木堡从几十万明军中,带走了朱祁镇。

  土木堡事变三天后,瓦剌太师也先见到了朱祁镇。

  也先看到朱祁镇都傻眼了,恭恭敬敬地将他送到宣府,要求杨洪接驾。

  杨洪果断拒绝。

  也先没办法,又把朱祁镇送到大同府去。

  大同府参将郭登,也拒绝接驾。

  也先就把朱祁镇带回草原上去,和草原其他部落开了个会。

  一个月后,也先又率军来大同府,要把朱祁镇送回去。

  明朝还是不要。

  也先部队毫发未伤地来到京城,要求京城派人来接朱祁镇,明朝还是不要。

  朱祁镇又随着也先回到草原,第二年,瓦剌再次大规模扣边,连打明军北方十四个边镇。

  随后也先派人送信,威胁大明朝廷。

  要是大明不接回朱祁镇,此后十年,瓦剌年年扣边。

  朱祁镇也表示,自己不当皇帝了,去给祖宗守灵,或者当平民也行。

  大明大明朝廷这才捏着鼻子,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朱祁镇回京的时候,明朝没有派一兵一卒来接驾,还是也先派人将朱祁镇护送回京。

  走的时候,也先痛哭送行朱祁镇。

  朱祁镇回到京城后,立刻便被圈禁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2/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