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72节

  戚家军的人数不多,自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继光在义乌招募兵卒,便也只有四千人。

  军中,十二人为一队,四队为一哨,四哨为一官,设哨总统领。四官为一总,由把总率领。

  于是,四千人的戚家军,便只有四位把总。

  “朱爵爷,您说今天的饷足不足数?”

  被眼前这二三十人围着的朱时泰,就见一名官兵,满脸期待的询问着自己。

  他如今是戚家军中的一名哨总,管着自己这一哨包括自己合共四十八人。

  堂堂的大明下一任成国公,朱时泰却并没有对此有何不满。

  要知道他和张元功、徐文璧三人一开始来戚家军时,可是被那该死的戚继光硬生生逼着做了一个月的士卒,然后才提拔成了队正。

  而后又在不久前的新河之战中立下功劳,这才升任哨总。

  与他一样的,大明未来的英国公张元功,如今也是戚家军中一哨总。

  至于大明未来的定国公徐文璧,倒是因为不善冲锋而善辎重,被戚继光留在了中军大帐,在旁协助,随时听调。

  原本他们三人是不乐意的,觉得小小一参将,还能对他们未来的国公如何。

  可是谁曾料到,那戚继光手中不光有胡宗宪的手令,还有罪该万死的严绍庭的手令。

  只要他们三人不听戚继光的话,他就可以将他们三人当做倭寇对待。

  戚家军如何对待倭寇的?

  杀!

  随后就是一个月的被动打磨,这才让朱时泰三人看到戚家军不同的地方。

  将主与士卒同吃同住,所有人无论战兵还是辎重,都要一同操练。

  再到前不久的新河之战,终于让朱时泰三人在观念上发生了某种转变,心安理得的以大明未来国公的身份,干着只管几十人的哨总差事。

  至于手下士卒不爱称他们为哨总,而是爵爷,朱时泰三人也早已习惯。

  面对手下士卒的询问,朱时泰却是看向坐在自己身边的张元功。

  张元功拍了拍手,看向等着军饷到来,如今打听八卦的手下们。

  “知道这一批军饷是怎么来的吗?”

  人群里,最是年轻的兵蛋子,露着稚嫩半脱的脸,笑着说道:“回张爵爷的话,是胡部堂砍了郑泌昌、何茂才他们的脑袋,抄家抄来的。”

  张元功轻轻的拍了一下兵蛋子李云的脑袋:“错!是京师严绍庭,严侍读,为咱们弄来的!”

  虽然他们三人心中对严绍庭竟然下令戚继光,若他们不尊军令便以倭寇而待之要求,颇为不满,但这件事只能留待日后回京再算。

  如今,三人还是记着当初离京时,计划好的事情。

  李云脸上露出疑惑。

  他不知道什么京师里的严侍读,张大了嘴巴。

  朱时泰见张元功这般卖关子,便哼哼一声:“好了好了,老子跟你们这帮毛头蛋子说明白吧。这一次胡部堂能砍郑泌昌、何茂才他们的脑袋,能抄没他们的家资充抵军饷。

  都是因为严侍读在京中,担着咱们浙江的差事,在陛下跟前进谏的。

  要不是严侍读,咱们这些人怕是就没今天这份饷可领了。

  严侍读是谁?那是陛下跟前的红人,他让发饷,谁敢短缺了咱们的?保管今天让咱们一文不少,甚至还能有额外的赏钱!”

  兵蛋子李云眨了眨眼:“这位严侍读,竟然对我们这么好?”

  张元功白了一眼抢话的老朱,抢过话道:“严侍读是知晓咱们弟兄在前线杀敌的苦,不忍咱们饿着肚子,与咱们交心的。我们三当初离京,严侍读便屡屡告诫,一定要让大伙都吃饱肚子,攒足了力气去杀贼!”

  周围的官兵们,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兵蛋子李云张着嘴,嘀咕道:“严侍读竟然对我们这么好?”

  朱时泰沉声开口:“等下钱粮就到,这好难道还能作了假?”

  周围的官兵们连连摇头。

  随后便附和了起来。

  “严侍读是好人!”

  “要是有机会,俺们定是要当着严侍读的面感谢他老人家。”

  “严侍读如此对俺们,俺们肯定吃饱肚子努力杀贼,不给严侍读他老人家丢脸!”

  “……”

  一时间,校场上响起七嘴八舌的声音。

  于此同时,一颗种子也悄然的种在了这些才刚刚踏上抗倭路的官兵心中。

  正在这时。

  远处亮着灯的中军大帐那边,有一道人影跑了过来。

  “都安生些。”

  “送军饷的人从杭州府过来了。”

  “将军正发着火呢!”

  …………

  月票推荐票

  拜托拜托!各位老爷们勤加追读哈~还有评论哎,咋都没人说话呢~难道读者老爷们和我一样都是i人?

第91章 军饷太多,将军不满

  校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连带着朱时泰、张元功两人,个个面目疑惑。

  今天好端端发饷的日子,听说杭州府抄了犯官家产之后,还准备了一大批粮草军械,随着军饷一同带来。

  本该是高高兴兴的日子。

  怎么戚将军还发火了?

  难道当将军的,还会嫌弃上头军饷给的太多了?

  朱时泰、张元功两人对视一眼,赶忙起身,往中军大帐外打探消息。

  他们麾下的官兵们也是机警,在场的队正们带着大伙列队离去。

  原本热闹的戚家军校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这时候,中军大帐那边的声音,也终于是渐渐散了出来。

  帐前,两名亲兵持刀护卫。

  帐内不时的爆发出几道争执。

  掀开帐门,戚家军中军大帐内,放置了浙江道沿海防备堪舆图,戚家军往来文书军情急报。

  大明朝未来的定国公徐文璧,就与几名军中文书典吏坐在一旁角落,大抵是因为戚将军的不满,几人都低着头。

  这位国朝未来的公爷,如今在戚家军中领的也是哨总的待遇。

  而在场中。

  一名浙江道巡抚衙门的官员,一名浙江道都指挥使司的将官,正面露难色看着上方的一名年轻将领。

  这人正是浙江道三府参将,浙江抗倭军主将,戚继光是也。

  因为统兵,与手下官兵同吃同住、同炼同行,戚继光肤色黝黑。国字脸不威自怒,面带短须。

  只是此刻的戚继光的脸上,满是愤怒和不满,眼中充满了疑惑。

  今日本该是军饷运抵的日子,为此他还延缓了后续的作战计划。

  本来,戚继光对此是心怀感激的。

  朝廷知晓前线抗倭军之艰难,能以抄没犯官家产充抵军用。

  在今日之前,戚继光早已准备,等军饷军需到手,就立即带着全军出击,寻求继续与倭寇决战,争取今年一举扫清浙江道境内之倭寇。

  以此,报答上官和朝堂之信任。

  但是。

  现在,军饷军需却是到了。

  白花花的银子,沉甸甸的粮草,崭新的军械。

  但戚继光却高兴不起来了。

  主要是因为,今天从杭州府送来的军饷军需……

  给实在太多了!

  多到让戚继光产生了一种,大明朝是不是已经遍地金山银山的错觉。

  天底下就没有哪个将军,会嫌弃到手的军饷太多。

  哪怕是今日刚刚得知的时候,戚继光也不过是在意外震惊之余,觉得只要用一场漂漂亮亮的决战,继续回报上官和朝廷便是。

  但真正让他不满的,是随着这批军饷军需的到来,还有新的要求一并抵达。

  “二位,不是我戚继光不识好歹,想要违背上意。朝廷和上官们增派军饷军需,戚继光铭记五脏,唯有全力清剿倭贼,报效朝廷知遇之恩。”

  作为此次代表浙江巡抚衙门的谭纶,亦是点点头。

  戚继光的态度并没有问题。

  就算是他,也觉得带来的这个要求,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强人所难。

  而戚继光已经继续道:“抗倭军今岁再增四千六百零八员官兵,今冬前操练成军。

  末将拜谢朝廷和上官信任,委以重任。

  只是今年乃浙江道抗倭关键之时,我部兵马尽要与倭贼激战,安能成此增补官兵,操练成军之事?

  若要完成上官此意,我部至少留守四哨老卒老将统带新兵,日夜操练,方能成军。如此,则必将拖累当下与倭贼之战事。

  还请二位上官酌情,与胡部堂、京师上官分说清楚。待今岁决战倭贼功成之后,末将必潜心练兵,增朝廷武备。”

  依着戚继光当下对浙江战局的看法,实在是应该集中军队全力攻打倭寇。

  此时哪里能做分出老卒操练新兵的事情。

  都指挥使司来人却是皱眉摇头。

  “戚将军,这不光是胡部堂和军门的意思,还是严侍读的意思。

  戚将军要知道,这一次能有这些军饷送来,全是因为严侍读在京中为你们抗倭军说话。

  命戚将军增募新兵四千余,亦是信任戚将军,届时成军,将军麾下便有近万将士。

  遍览国朝,又有哪个参将能统御近万兵马?”

  戚将军如今四千余人,中军大帐下设有五把总分带各营。

首节 上一节 72/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