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106节

  “只希望,事情当真能如此吧。”

  高拱则是默默的看着徐阶坐进轿子里,被轿夫抬走。

  等到老徐走开后,高拱这才发现,袁炜竟然还等在不远处。

  高拱有些疑惑:“袁阁老为何还不出宫回府?”

  袁炜则是拱了拱手,颔首道:“徐阁老、高阁老不曾走,下官怎能先走?”

  这厮……

  属实谄媚!

  高拱心中骂了两句,也不多言,只是拱了拱手算作还礼,便上了轿子。

  等到所有人都走完了。

  袁炜这才笑眯眯的打着摆子走向自己的轿子。

  “朝事繁繁,与我无关。”

  “去休去休,回府睡觉!”

  ……

  “儿子一夜没睡,就是为了等爹你回家。”

  严府,严世蕃一直等到严嵩、严绍庭回来,便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严嵩目光疑惑的看向儿子:“要做甚事,半夜还不曾睡下?”

  严世蕃则是看了眼儿子,随后笑眯眯的朝着严嵩解释道:“儿子不是担心爹深夜被传召入宫,会出什么大事,所以就等着您回来。”

  见严嵩不说话,由着严绍庭搀扶回屋。

  严世蕃提起衣袍,跟在后面:“爹,今晚玉熙宫是出了什么事?可是陛下要严查此次军器局假账的事儿?”

  进了屋,严嵩坐定,严绍庭去了一旁煮茶。

  面对儿子的追问。

  严嵩只得揉着额头穴位,开口说道:“陛下因西苑事变夜不能寐,今日内阁于圣前奏议,绍庭这孩子继续追查京中各部衙门军需贪墨一事,另调京营三千兵马入宫戍卫。”

  严世蕃点点头,目光撇向一旁还在煮着茶的严绍庭,转口道:“那这军需贪墨一事,工部……”

  严嵩冷哼一声:“既然你事先已说过未曾参与,便与你无关!”

  严世蕃连连摇头,否认道:“儿子不是担心这件事。”

  “那你想说什么?”

  严嵩有些不耐烦了。

  这时候,严绍庭已经端了两杯茶水送过来。

  严世蕃又看了眼儿子,这才开口道:“儿子的意思是,既然工部在军需上出了问题,那这一次能不能给工部严查一番,好好的查一查,该革职的革职,该砍头的砍头?”

  严嵩和严绍庭两人对视了一眼。

  两人心中都生出了疑惑。

  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严世蕃竟然成大清官了!

  严绍庭笑着说道:“工部涉及军需贪腐一事的官吏,自然是要严查到底的。只是不知父亲为何会有此一说?”

  严世蕃轻咳了一声:“爹,您看啊。工部如今是雷礼掌着事的,可工部竟然出现了军需贪墨的案子,他这个尚书是不是难逃其责?便是他不曾有参与,不曾知情,那也有个失察之罪,是不是就不适合继续待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了?”

  听到严世蕃的解释,严嵩不由翻了个白眼。

  严绍庭则是心中生笑。

  合着,这位爷是要给自己求官呢。

  他是盯上了工部尚书的位子了。

  这是想进步了。

  严绍庭开口道:“雷尚书如今正担着重建万寿宫的差事,眼看着万寿宫就要重建完毕,到时候便是一份功劳,功劳父亲要将他拉下马,是有些难的。”

  严世蕃眉头皱起,却还是有些不甘心,看向老爷子,问道:“当真就没法子了?”

  严嵩一瞪眼:“怎么着?难道人家雷必进刚刚将万寿宫建好,回头就让人家因为一桩未曾察觉的军需贪墨之事,叫人家滚蛋?”

  严世蕃不服输道:“他是工部尚书,工部出了事,他自然是要担着的。”

  “那你还是工部侍郎,怎么你不担着事呢?他雷必进失察,你这个工部侍郎就不曾有过了?”

  严嵩觉得这个儿子大抵是真的傻了。

  自己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严世蕃硬着脖子说道:“若儿子是工部尚书,工部出了这等事情,儿子第一个上奏请辞!”

  表明了态度后,见老爷子脸色缓和了一些。

  严世蕃又满脸堆笑道:“爹,您也看看儿子啊,儿子在工部当了这么多年的侍郎,干了那么多的差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一个工部尚书的位子,又不是真让儿子入了阁,总不能说就不给吧。”

  此刻的严世蕃,那是满脸的委屈。

  委屈之下,脸上又写满了想进步的神色。

  难道我想进步还有错了?

  严嵩却是被气的脸都青了。

  严绍庭见着气氛,不得不开口道:“父亲,有一桩事,不知道父亲明不明白?”

  严世蕃回过头,看向如今已是朝堂新贵,圣前红人的儿子,脸色有些不好看。

  他闷声道:“老子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多,有什么事是老子不明白的?”

  严绍庭心中默默一叹。

  他开口道:“儿子想说的是,君王猜忌。如今爷爷在朝,乃是内阁首辅,已是人臣至极的位份,升无可升。儿子与父亲,也是在朝为官。

  我家三代,皆是朝堂任职,且皆在权要之位,已是荣耀至极。

  若是父亲再为六部尚书,位列九卿,父亲以为陛下会如何想?

  便是陛下不觉得有问题,只怕届时满朝言官都要群起而攻之,定会攻讦爷爷,以首辅之权,为亲眷谋私,势必要逼着爷爷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退下来。”

  严嵩冷哼道:“现在你可明白了?难道你以为,绍庭如今都已是翰林院侍读,却偏偏不曾被陛下赐予一个进士功名出身,又是为何?人言可畏啊,今日你成了工部尚书,明日绍庭有了进士功名出身,满朝言官的骂声,就能将我严家给埋了!”

  严世蕃脸色愈发不好看。

  这道理,他显然是懂了。

  进步无望,上进之心遭逢打击。

  无可奈何之下,严世蕃也只能不甘的咒骂着。

  “这帮该死的言官!”

  “合该都给杖毙了!”

  …………

  月票推荐票

第123章 跪的太快了(求订阅)

  想进步的小阁老,终究是没能进步成。

  翌日。

  昨夜玉熙宫里的内阁奏对,自然已经传遍朝堂。

  皇帝要调动宣府边军入京,拱卫西苑,被高阁老言辞拒绝的事情,自然也一并传出。

  果然如同高拱所想。

  一时间,他已经成了朝堂之上,阻击皇帝插手军权的急先锋。

  当然,这一些都是私下里发生的。

  并没有人真的敢当众说出,大明朝的文官们,正一直在做着阻止皇帝插手军权的事情。

  这自然是不能说的。

  一旦说了,就是大逆。

  但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

  谁敢插手军权,谁就是一个死字。

  诸如孝宗朝的时候,宪宗皇帝暴毙,孝宗即位,大明朝廷便开始了抢班夺权。

  时任内阁首辅万安,兵部尚书尹直被弹劾罢官,勒令回乡。

  南京兵部尚书王恕复出,赴京出任吏部尚书。

  一直在南京打酱油的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奉旨回京,执掌京师十二团营,次年升任兵部尚书。

  如此一文一武,皆在文官手中。

  随后就是孝宗朝初期,轰轰烈烈的朝堂倾轧。

  宪宗时期任命的传奉官,被尽数革除,六部九卿悉数罢官,有些更是直接人都没了。

  当时掌管五军营的广平侯袁辂,被革职回家。

  马文升提督京营的次月,原来掌管京营的襄城侯李瑾便蹊跷的死了。

  随后,镇守延绥的总兵官鲁鑑,镇守宣府的副总兵江山,便先后被致仕回家。

  更有如镇守甘肃的总兵官王玺,突然暴毙。总镇两广的安远侯刘景被弹劾下狱。

  从此以后,大明朝的内阁和文官们,不仅控制了京军京营,就连边镇也不曾放过,尽数掌握在手中。

  也是自孝宗朝开始,大明的勋臣武将们,便彻底靠边站了。

  于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朝在军事上开始全面败退。

  成化年间,几乎被灭族的辽东女真、北方蒙古,被打得去向不明,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而自孝宗弘治元年开始,内阁和文官们掌握军权之后,大明朝的京师门户,宣府、独石、密云、古北口等处,同时被寇边。

  孝宗弘治元年九月,蒙古小王子孛儿只斤·巴图蒙克,如此一个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儿,竟敢在朝贡之时,以蒙古大汗自称,公然当众挑衅大明朝堂权威。

  而当时的马文升却只能言辞谴责,面对外敌挑衅,全然束手无策。

  而更为荒唐的是。

  在史书之中,马文升、王恕以及后面火烧宝船图纸的刘大夏,竟然被合称为弘治三君子。

  自马文升执掌兵部,十几年间,大明九边军备废弛,一片狼藉,再无太宗、成祖之时北征遗风。

  当然,孝宗皇帝也不是完全无能。

  弘治三年,孝宗弘治皇帝便紧急启用成化朝的猛将,曾经追随汪直横扫蒙古王庭的总兵官周玺。

首节 上一节 106/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