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49节

  李适还没有给他解释,唐永安就说道,

  “梁大人不用担心,今天下午李大人就安抚好了勋贵,他们表示支持兵马司的收税行动。”

  粱以章顿时大喜,果然神一般的男人,那是走一步看十步。

  不过我粱以章还是要把问题都找出来,免得李大人小看,

  “就怕商人消极应对,影响了京师的稳定。”

  李适摇摇头,一声冷笑,

  “这个不用担心,我们收了钱就要办事,把我教你的办法全部开始实施,营造优良的经商环境。”

  “商人都是逐利的,看到有钱挣,哪里可能消极怠工。”

  粱以章彻底服了,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甚得皇帝信任。

  再看看自己就是一坨狗屎好吧,除了会读几句圣贤书,啥都不会。

  这时只听见李适说道,“老梁,你这个人办事还挺不错的,好好干,我以后会重点关注你的。”

  粱以章瞬间感觉受宠若惊,骨头都要轻了二两。看来我老梁还是能办事的,还是有优点的。

  同时梁以章开始回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还可以改进做得更好。

  这可是自己进入仕途以来第一次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能不卖命吗!

第83章 京城新面貌

  第二日,吴氏布店的吴掌柜早早就把店门打开。

  以往空气中夹杂的异味居然没有了,一看路面,好家伙,居然干干净净,难道我走错了地方。

  可是我从自己家布店出来的啊,这是好久搞的卫生?要知道以往路面上全是垃圾灰尘甚至还有屎尿,现在居然连灰尘都没有了?

  难道是昨天夜里?好像半夜是听见外面有声音,当时也没有在意。

  这时只见一队兵马司的士兵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正在巡逻。吴掌柜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我大明的官军吗,居然这样整齐。

  这时粱以章梁大人表示有话说,只要钱到位,我大明官军无所不能。

  巡逻的队伍见吴氏布店的吴掌柜,其中一个百户赶紧走过来,这可把吴掌柜吓了一跳,还要收税?

  只见百户露出笑脸,亲切的说道,

  “你是吴掌柜吧,我是负责最近几条街的百户张大虎,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要是有人向你吃拿卡要或者闹事,你可要当街呼唤我们,我们保证最短时间过来帮你处理。”

  吴掌柜???这还是我大明的官军吗?

  这时又听见百户张大虎说道,

  “我们五城兵马司既然收了你们的税,那就要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你们营商环境的公平和安全。”

  “要让你们都挣到钱,不然谁来给我们缴税啊。同时我们保证将税收用于京城的建设,包括地面卫生,火灾防御,街道维修。。。”

  吴掌柜张大了嘴巴,竟然无言以对,这居然是五城兵马司说出来的话?

  不过吴掌柜还是说道,

  “那军爷,到小店坐一坐喝口热茶。”

  百户张大虎赶紧挥挥手,

  “要不得要不得,不可叫我军爷,叫我名字张大虎或者张百户都可以。”

  “还有万万不用对我们这样客气,你只要记住,只要你给我们五城兵马司交了税,你就不用额外交任何费用,我们兵马司会保护你的。”

  说完也不等吴掌柜说话,张百户便带着队伍巡逻去了。只留下吴掌柜在微风中凌乱,这京师的天今天怎么看起来这么的清澈啊。

  不仅吴掌控看到了京师的变化,其他人也看见了。只见每隔一公里左右便有人在破土动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建造公共茅房。

  何为公共茅房,原来是可以免费如厕的地方。不过大家也不新奇,毕竟这公共茅房也有出现,不过只是没有这么大面积出现而已。

  不过大家还是表示欢迎,特别是游客,这真是一个福音啊。要是街上闹肚子,可没有好地方可上,就只得找个没有人的地方随便解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屎尿,随处可闻的异味。内城还好一点,要是外城有的街道可能难以下脚。

  其实经营公共茅房还是一个可以盈利的项目,古代的时候没有肥料,田地增肥的唯一手段便是粪便,这东西还可以卖钱。

  修公共茅房也就算了,甚至还出现维修街道的情况,这可多少年没有见到了。

  大家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兵马司居然玩真的,收的税拿来干实事?

  不过到了中午就发生了比较戏剧的事情,只见一家布店的掌柜被五城兵马司的人从家里给押出来。

  大家还以为他犯了什么罪,结果最后一打听,好家伙,破坏市场稳定罪,阴谋对抗朝廷政策罪。

  听起来好像罪无可恕的样子,实际上看起来好像也是犯了大罪的样子,没有看到连开店都被五城兵马司的人给守着。

  本来还想无声抵抗的商人,见勋贵大官们都没有站出来闹事,自己也还没有串联好,而五城兵马司却在搞大动作。

  不得已商人们只得卧薪尝胆,把店面打开,该交税就先交着。只待秋火燎原,到时候要五城兵马司好看,甚至要皇帝好看!

  有了钱,五城兵马司便可以迅速扩充队伍,然后将这一套政策迅速推行到京师的每一个地方。

  然后,便可以有钱有力量整治京城,比如治安,建筑,甚至来防治瘟疫什么的。

  昨日织造局的分红比例提高了以后,大家投资的热情更加高涨。

  嘉定伯周奎已经全部梭哈了,总计十一万两,每日收益高达三千三百两。

  嘉定伯周奎表示,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幸福,原来幸福真的可以是坐在家里钱都可以送上门来。

  当然嘉定伯周奎肯定不满意每日三千三百两的收益,谁会嫌钱多呢。

  于是周奎不仅四处借了一批钱,甚至还把目标打到了崇祯皇帝的內帑上面。

  这不今天下午刚收到三千三百两后,嘉定伯周奎趁天黑之前赶紧跑到皇宫面见当朝皇后,也就是周奎最为亲爱的女儿。

  周奎虽然是一个老抠,但是也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今天他都带上了一千两准备给外孙做新衣服。

  那天皇后不是说俩外孙好几年都没有做新衣服了么,我这外公今天来表示一下。至于从亲爱女儿那里借来的一万两,周奎表示都是一家人,谈钱伤感情。

  周皇后见自己的老爹脸上洋溢不住的笑意,便知道他最近心情很好,于是便问道,

  “爹,最近是有什么好事,看你满面春风的样子。”

  周奎压抑住脸上的笑意,淡淡的说道,

  “也不是啥好事,就是最近小赚了一笔。”

  周皇后当即大喜,既然爹挣了钱,那自己的那五千两外加一些金银首饰可以还了吧。

  “那爹,你是不是可以将上次借本宫的钱给先还了。”

  周奎顿时脸色拉垮了起来,不悦的说道,

  “都是一家人,怎么你动不动就提钱。”

  周皇后顿时如遭遇雷击,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爹的无耻,此时周皇后欲哭无泪。

  周奎也见亲爱的女儿脸色不好,这怎么好鼓动她去让崇祯皇帝把钱借给自己,于是赶忙说道,

  “上次你不是说太子和慈炯好久没有穿新衣服吗,这不我带了了点钱过来,特意给他们俩做一身新衣服。”

  说着周奎便把一把银票合计一千两递给周皇后。

第84章 嘉定伯把目光放到了皇帝的內帑

  周皇后也不客气,直接拿了过来,心想也正好给两个孩子做点新衣服。

  见自己吝啬的老爹今天破天荒拿钱出来,周皇后就知道他必定有所图,难道还想借钱?可自己真的没有钱了啊。

  于是周皇后直接问道,

  “爹,你这今天这么客气,可是有什么事。”

  周奎顿时板着脸,装作不悦的样子,

  “看你说什么话,堂堂一朝皇后说话这么没有水平,我当时怎么教育你的。”

  “我给我外孙用点钱,你还当我别有所图的样子。要知道我们是一家人,不管怎么我的心都是向着你们的。”

  周皇后只好说道,

  “好吧,那爹如果没有事就早点出宫去吧,我看天色要黑了。”

  周奎真的不悦了,这还没有天黑就想撵我走?

  “爹好不容易进一趟宫,你却催我早点出宫,你可真孝顺啊。”

  周皇后无语了,只好说道,

  “爹,有什么你直说不要拐弯抹角的。”

  周奎老脸顿时拉垮了下来了,这个女儿嫁人了就不给我老周一条心了,真后悔生了这么一个不孝的女儿。

  当然老周完全不认为自己的富贵是这个不孝的女儿带来的,他一直以为是自己持家有道,才挣得如此大得家产。

  虽然生气是生气,但是自己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就先忍住怒气。

  “我这里有个赚大钱的生意,你让皇上给我搞二十万两,我一个月还他二十一万两。”

  周皇后倒吸一口凉气,还有这种好事,一个月白挣一万两。她却不知道如果这二十万两被周奎拿去,他能挣十八万两,却只给她分一万两。

  要是知道,不知道周皇后会不会和老周断绝父女关系。

  很明显周皇后来了点兴趣,要是能帮崇祯分忧那也是很好的。

  “这生意稳当吗?真能一个月挣一万两?”

  周奎把胸膛拍得梆梆响,

  “我可是你爹,怎么可能骗你?要知道我现在可是把全部家产,还四处借贷筹集了两万两投了进去,现在每个月稳稳一千两的收益。”

  “我也是看到你们皇宫困难,这才想拉你们一把,你可不要不识好人心啊。”

  周皇后觉得有理,便说道,“那我晚上和皇上商量一下。”

  周奎顿时露出笑脸,心里憧憬就算给皇帝一万两,自己还能挣十七万两的美景。

  晚上直到深夜,崇祯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皇后的寝宫。

  最近兵部尚书陈新甲闹出了大事,他的家童把拟定的和满清议和的条约当作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

  由于里面的内容太过于耸人听闻,顿时引起了朝堂的哗然,大家纷纷弹劾陈新甲投敌卖国。

  虽然我们朝臣现在不干事,但是弹劾人这种力所能及的还没有风险的事还是可以做做,免得被人说成只知道消耗俸禄,虽然几个月没有见到俸禄。

  于是雪花般弹劾陈新甲的奏章飞到崇祯的书桌前,这让崇祯很是头痛啊。

  崇祯来到周皇后的寝宫后直接躺在床上,周皇后也很知心的把崇祯的头轻轻放在自己的腿上,然后用柔软的小手给崇祯的脑袋按摩疏解乏困。

  看着才三十一岁的丈夫两鬓都有些许白发了,周皇后不由有些心痛。

  可惜自己只是一个妇人,哪里能帮得上忙。只有尽力稳定后宫,不让这些繁琐事打扰他。

  想着今天下午父亲的话,周皇后小声说道,

  “皇上,臣妾看着你每日如此操劳,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首节 上一节 49/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