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291节

  对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太子也不能太苛刻了些。

  片刻后。

  刘封也上前问礼:“孩儿刘封,拜见父皇!”

  自襄樊一战,刘封身中三箭且跟刘禅兄弟情深后,不仅仅是关羽对刘封的印象改观,张飞对刘封也多了几分好感。

  都说这人经历生死后会有远胜于常人的明悟,刘封同样如此。

  刘封现在对自身的位置摆得很正。

  刘备亦是欣慰的看向刘封,问道:“公仲,阿斗的骑术是你教的?”

  刘封点头道:“孩儿的骑术是父皇教的,父皇不在,孩儿身为兄长,便替父亲指点太子骑术。”

  张飞笑道:“怪不得俺看阿斗这马术,有兄长的风采。”

  “看着公仲跟阿斗如此和睦,俺就羡慕得很,兴国每次回家都会揍他弟弟。”

  “哎!”

  张飞很会说话。

  看似在提张苞揍张绍,实际上在夸刘封和刘禅现在兄弟情深,又不会让气氛显得太严肃。

  刘封也听出了张飞语气的变化,恭敬的行礼道:“侄儿拜见三叔,久闻三叔最善骑术;若有机会,侄儿也想学习几分。”

  张飞大笑:“过几日俺要去安定郡剿匪,你便与俺同行。”

  待刘封刘禅叙旧后,诸葛亮等人也策马凑近。

  与众人叙礼后,刘备又看到诸葛亮身边的黄月英,微微惊讶。

  刘禅凑近小声道:“伯松兄长有机密信件,托叔母送给父皇。”

  伯松的机密信件?

  刘备眼神有些异样。

  诸葛乔要送机密信件,还要瞒着诸葛亮?

  带着疑惑,刘备向黄月英索来了诸葛乔的机密信件,摊开一观。

  信的内容简单明了,一件私事,一件公事。

  私事是希望刘备能给诸葛亮放放假,让诸葛家再添个麟子。

  公事则是希望刘备能给刘禅在军中历练的机会。

  私事,刘备自然是应允。

  让诸葛亮劳累到都没时间多生几个儿女,刘备心中也是很愧疚的。

  如今关中战事结束,长安诸事也有法正、费诗、秦宓、郭攸之、杨仪等人负责,不需要诸葛亮再去分担。

  正好可以让诸葛亮在长安度个假,好好的休息几天。

  至于公事,刘备就不能轻易的决定了。

  “陛下,伯松在信中可有说什么?”诸葛亮询问,生怕诸葛乔在信中又有什么“父慈子孝”的言语。

  刘备将信合上,看向了刘禅:“伯松在心中说,希望阿斗能在军中历练。”

  刘禅顿时愣住:这机密信件说的竟然是我?

  众人亦是惊讶诸葛乔竟然会专程给刘备来信,让刘禅去军中历练。

  许靖一听,顿时急了:“陛下,不可啊!”

  “太子乃千金之躯,岂能轻易去军中涉险?”

  “倘若有个闪失,大汉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啊。”

  如只是去军中历练,许靖其实是不会反对的,刘备麾下文武的子嗣很多都有去军中历练的。

  许靖反对的是,这是诸葛乔的提议!

  诸葛乔存的什么心思许靖已经猜到,刘禅要去军中历练必然会跟着诸葛乔一起!

  一想到诸葛乔给刘禅抓的那一个个蛐蛐,以及刘禅听说诸葛乔返回成都就抛下群臣策马去城门,许靖就感到一阵心慌。

  刘禅若是跟诸葛乔待久了,必然染上诸葛乔的习性,这今后还如何教?

  天下人会不会认为刘禅的习性有违礼数都是许靖教的?

  许靖最在意的就是名声。

  谁要玷污许靖的名声,许靖就敢跟谁拔刀相向。

  刘备顿时犯难。

  虽说刘备还有两个儿子,然而刘备最喜欢的还是刘禅。

  漂泊半生活下来的第一个儿子,刘备虽然嘴上不提但内心对刘禅是宝贝得紧。

  见刘备迟疑,许靖又将矛头对准了诸葛亮:“丞相,你真要让辅汉将军如此胡来吗?”

  “陛下出征在外,皆是太子在成都监国理政。”

  “太子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丞相你岂能不知?”

  诸葛亮顿感头疼。

  怪不得这机密信件要让黄月英送,若是到了诸葛亮手中,必然会将此信截留。

  让太子去军中历练,这万一有个闪失,谁都担待不起!

  “司徒,此非我的本意,我亦是不知情的。”诸葛亮向许靖拱手解释。

  见气氛有些僵硬,张飞却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兄长,俺以为伯松的提议不无道理。”

  “虽然不想承认,但俺与兄长都老了,能不能活着荡平这天下也未可知。”

  “倘若我等不在了,而阿斗又无军功,如何能压得住朝中的骄兵悍将?”

  “虽然让阿斗去军中历练会让阿斗有危险,但俺以为,这样的危险是值得的。”

  “更何况,只是让阿斗去军中历练,又不是让阿斗去冲锋陷阵,这危险也不会太大。”

  “顶多会有些水土不服。”

  “若连这点程度的磨难都受不了,岂不是让人笑话?”

  若这话是诸葛亮、马超或赵云来说,许靖必然会开口反对,然而这话从张飞口中说出就不一样了。

  张飞跟刘备的关系,那是情同手足,说这话的立场也是长辈对晚辈。

  许靖欲言又止,目光看向了刘备。

  刘备静静的看向刘禅。

  良久。

  刘备开口问道:“太子,你是怎么想的?”

  是否要让刘禅去军中历练,刘备决定先问问刘禅的意向。

  虽然刘禅才十五岁,但刘备亲征的期间刘禅是监国太子。

  刘备不称“阿斗”,而是称呼“太子”,便是要让刘禅以太子的身份来权衡。

  众人见刘备对刘禅的称呼有了变化,亦是纷纷看向了刘禅。

  见刘备问得郑重,刘禅脸上的稚气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跟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监国半年,刘禅也是获得了极大的成长的。(本章完)

第232章 刘禅再现昭烈风,刘备掷杯骂孙权(求追)

  刘禅脸上的惊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刘备很少称呼刘禅太子,平日里更多用的是“阿斗”这个小名。

  若称呼“阿斗”,那么这军中历练可能就只是刘备的一句玩笑话,刘禅去与不去都没多少区别。

  可用“太子”来称呼,那么刘禅的回答就得慎重了。

  刘禅的思绪变得驳杂,逐渐陷入了沉思。

  刘备也不催促,只是静静的看向刘禅,静待刘禅的回答。

  张飞马超赵云、诸葛亮许靖李严刘封等文武,亦是静静的看向刘禅。

  太子,国之重器,未来的天子。

  乱世之中,君择臣,臣亦择君。

  刘禅的回答,亦会影响众文武今后的行事准则。

  就如历史上的诸葛亮。

  前期选择集权丞相府,并非诸葛亮有篡权欺主的心思,而是诸葛亮深知刘禅当时的威望和能力不够,镇不住朝中的文武。

  唯有集权丞相府,诸葛亮才能助刘禅稳住朝局。

  而到了北伐时,诸葛亮认为朝局稳定了,自恃功劳左右横跳的也被收拾了,其余诸事刘禅可以应付了,于是又将大部分的权力归还给了刘禅。

  担心刘禅亲政不能树立君威,又呕心沥血的写了《出师表》七百余字,如老母亲远行前的叮嘱。

  如今的刘禅,因为诸葛乔的存在,不仅文武同修,更因为刘备出征关中而当了半年的监国太子。

  虽说监国离不开朝中文武的帮衬,但这也能让刘禅获得远超同龄人的感悟。

  刘备这次发问,既是在问刘禅的选择,也是在对刘禅这半年监国的考核。

  刘禅想了很多。

  甘糜二夫人早逝,刘备又常年出征,刘禅的幼年跟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相差无几。

  不仅缺乏父母的关爱,受到委屈也只敢藏在心底。

  虽然在荆州有关羽诸葛亮等人关怀,但依旧免不了滋生自卑心,变得内向敏感。

  入川后,本以为可以跟刘备多待些时日。

  却不曾想,刘备又去征讨汉中。

  刘禅只能按部就班的接受许靖等人的教导,学习礼仪,学习儒术,学习如何当刘备的继承人。

  生活十分的枯燥,也极少有朋友能吐露真心话。

  看起来是个很乖巧的少年,实际上内心十分的孤单寂寞。

  直到诸葛乔的到来,刘禅的命运才有改变。

  诸葛乔的前世也是个留守儿童,历经磨难挫折最终才变得成熟睿智。

  因此在看到刘禅的第一眼,诸葛乔就看穿了刘禅的内心。

  故而。

  当别的人都只敢劝刘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诸葛乔会给刘禅捉蛐蛐解闷,亦会偷偷带着刘禅翻墙爬树掏鸟蛋、下河玩水捉泥鳅等等被许靖称为粗俗之举的趣事。

首节 上一节 291/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