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282节

  曹丕拍案而起,眼神中满是兴奋。

  贾诩的策略,虽然让曹丕丢了合肥和上昶城,却能让孙权和刘备再无联盟的可能。

  刘备是什么人?

  那是要效仿光武帝再兴汉室的人!

  以刘备的脾气,又如何能忍受孙权在江东称帝?

  在刘备眼中,曹丕篡汉立魏,是必除的国贼;孙权若是建国称帝,那就跟曹丕没什么区别了!

  刘备若跟孙权结盟,那就是承认孙权的帝位!

  以刘备的脾性,又岂会承认孙权是一国之君?

  “诸君之策,皆是治国安邦之策!”

  “如诸君言,数策并行,破孙刘联盟,休战养民,以待江南之变!”

  曹丕强忍激动,采纳了司马懿、陈群、刘晔和贾诩的献策。

  尤其是贾诩的谋国之策,更是被曹丕视为重中之重!

  贾诩又道:“陛下,老夫所献之策,不可让第六人知晓!”

  毒计归毒计。

  贾诩也是要名声的。

  就如同昔日给李傕献策,贾诩也不肯居功。

  一旦居功,世人都将视贾诩为汉贼,又如何能置身事外保住性命?

  昔日李儒毒酒杀刘辩,虽然获得了董卓的信任,却也在董卓失势后名声一落千丈。

  李傕曾推举李儒为博士被刘协拒绝。

  反观贾诩,明明是始作俑者,却当了尚书,掌管人才选拔。

  选拔的人才还是过去的名仕,时人都称赞贾诩的德行。

  助张绣杀了曹操的爱将爱子,却又在官渡关键时刻劝张绣投曹操,曹操不仅不怪贾诩反而感激贾诩雪中送炭。

  跟着曹操的时候,又屡屡给曹操献良计,这让曹操对贾诩完全恨不起来!

  再加上贾诩那每每处于困境就有惊骇世间的计策,曹操更是将贾诩视为最佳后手。

  如今。

  这个曹营中最是默默无闻的智者,为了解决自身的困境,再次为这世间掀起了风波。

  以合肥和上昶两城,骄孙权之心,盈孙权之气,助孙权登基称帝!

  盖世之谋,对刘备而言是毒如砒霜的毒计,对曹丕却是甘之如饴的良计!

  贾诩担心死后被人挖坟掘墓,自然不肯让第六人知道这计策。

  毕竟。

  贾诩老迈,没多少岁月了。

  万一死后曹魏还是灭了,又有汉室忠良得知贾诩献的毒计,怕是死后都不得安宁。

  贾诩的这个请求,曹丕欣然同意。

  若不同意,曹丕也担心贾诩会不会为了自保名声又自毁其计。

  在跟司马懿、陈群和刘晔仔细商议后,曹丕决定派刘晔为使前往合肥。

  上昶城的文聘好调,合肥的曹仁可不好调。

  若是不给曹仁讲清楚,曹丕也怕曹仁犯浑要死守合肥!

  在刘晔前往合肥的期间。

  诸葛乔也在日夜兼程的赶路中抵达了蜀郡。

  在向蜀郡官吏传了文书后,诸葛乔解散了无当飞军,让诸将士先回各自家中探亲。

  又让相熟的将士,将阵亡的飞军牌位和抚恤金送给飞军的家属。

  在部署妥当后,诸葛乔只带了王平和十余骑亲卫入成都。

  在成都监国的太子刘禅,听闻诸葛乔返回,当场就丢下了群臣,策马直奔城门而去。

  什么太子仪态,什么监国气度,全都被刘禅抛之脑后。

  此刻的刘禅,只想快点见到许久不见的诸葛乔!

  城门口。

  诸葛乔策马静立,看向城门上方的“成都”二字,心中百感交集。

  王平则是单手扛着大旗,跟在诸葛乔身后。

  感慨间。

  一声“阿乔吾兄!”远远传来。

  只见城门口飞来一骑,骑马者尽显少年意气,正是丢下群臣的刘禅。

  本卷结束,22万字的内容,虽称不上完美,但小作者已经尽力的去还原刘备亲征。

  本书不是平推文,也不要套用历史上的人物反应。

  大势变了,曹丕若还是骄矜自傲,那他不配当皇帝了。

  感谢支持,跪求月票。

  (本章完)

第228章 诸葛乔回蜀探亲,刘阿斗初显智量(求追)

  相较于三年前,刘禅的仪容举止有了质的变化。

  少了稚气,多了意气。

  策马驰骋间,竟隐隐有几分刘备的影子。

  一时之间,诸葛乔思绪万千。

  后世的文人墨客,常评价刘禅为暗弱之资、昏庸之主,更有“扶不起的阿斗”流传于世。

  然而。

  相较于那群俗士儒生,诸葛乔更相信诸葛亮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俗士儒生的评价大抵建立在“刘禅是季汉亡国之君竟不能守君王气节而亡”的基础上;诸葛亮的评价更侧重于刘禅的仁德智慧器量。

  俗世儒生又推崇刘谌而贬低刘禅,认为刘谌最有气节。

  对此。

  诸葛乔是不认同的。

  一群没当过皇帝甚至都未执掌过国家权柄的人,去教刘禅如何当一个贤名圣君,

  本身就不合常理!

  推崇刘谌而贬低刘禅,亦只是对刘禅的抹黑!

  刘谌虽然自刎,但跟大部分俗士儒生一般,追求的只是个人美名。

  刘谌若真的愿为国家而死义、愿为刘禅分忧,那么当诸葛瞻率成都最后一批义士入涪拒敌时,刘谌就应该诀别妻子投军杀敌。

  而非等诸葛瞻战死绵竹后跑来劝刘禅“背城一战,同死社稷”,劝完就去昭烈庙“杀妻子后自刎”以示气节。

  自古谏君而死节者,不是撞死朝殿,便是悬尸于城门。

  如刘谌这般跑到祖庙“杀妻子后自刎”的,诸葛乔是闻所未闻!

  不敢抽刀向仇敌,只会挥剑杀妻子。

  不敢沙场血战死,只会祖庙骂君父。

  在诸葛乔眼中,刘谌只是沽名钓誉的懦夫罢了。

  反观太子刘璿,在刘禅投降后与姜维、张翼同战而死,评价竟不如一“杀妻子后自刎”的刘谌。

  何其可笑!

  只追求个人美名的刘谌更不会明白,当诸葛瞻等人请命入涪拒敌时,这群义士的家小就尽皆托付给了刘禅。

  为臣者,为君死义,是忠义;为君者,为臣保嗣,是仁义。

  刘备遗诏敕子中亦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当诸葛瞻等人在绵竹战亡,刘禅在成都的亲信皆尽失。

  当群臣皆要降,刘禅放弃君王气节,选择了“为臣保嗣”,这便是刘禅恪守的仁义。

  刘谌不明白,俗士儒生同样不明白。

  若为了君王气节而不保臣嗣,如何对得起为刘禅死义的忠臣义士?

  又如何对得起刘备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若真的不愿抵抗,又何必让女婿诸葛瞻引兵拒敌?

  历朝历代帝王中,论刻薄寡恩,刘禅在末流;论仁德器量,刘禅在上流。

  故而。

  诸葛乔情愿以兄长的身份助刘禅立足于这乱世,而非去追求权谋之术以臣挟君。

  凝思间。

  刘禅已经下马立于道旁,拱手作揖行以弟之礼。

  诸葛乔收起思绪,下马来到刘禅面前。

  看着刘禅那清澈又满怀期待的双眸,诸葛乔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熟练而精准的在刘禅的脑门儿上一敲。

  故作严肃:“阿斗,你如今都是监国太子了,别总喊‘阿乔吾兄’,说白话!”

  话未说完,诸葛乔自个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刘禅揉了揉脑门儿,亦是笑了起来。

  如今。

  诸葛乔十八,刘禅十五。

  稚气虽逝,情义却未逝去半分。

  城头上。

  见诸葛乔竟然在敲刘禅的脑门儿,而刘禅不以为忤反而放声大笑,一众军卒纷纷惊掉了下巴,一个个目瞪可呆。

  “太子的脑门儿也是能敲的吗?”

  “要不要告诉司徒?”

首节 上一节 282/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