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135节

  诸葛乔目光坚定,语气亦是无比严肃:“先帝有二子,长子亡于董卓,次子亡于曹丕。”

  “依汉室宗训,若天子无嗣,可由群臣推举有能力有担当的宗亲继位。”

  “方今天下,有资格继位的宗亲,唯有大王!”

  “大王称帝,再续炎汉,就有了灭魏的大义!

  “届时北伐出征,心系汉室的北州士民,必会箪食壶浆相迎。”

  刘备连连摇头:“不行!绝对不行!刘协并非亡于曹丕,他只是禅让了帝王!曹丕必会效仿王莽封刘协为公,以示以魏代汉的正统天命。”

  “我若称帝,天下士人必会以为我早有篡逆之心,我这半生都在讨伐国贼匡扶汉室,岂能到老了自己变成国贼?”

  诸葛乔直视刘备,语气多了几分锋锐:“大王,你立志匡扶汉室,是为了大汉,还是为了你自己。”

  刘备微微愕然:“自然是为了大汉!”

  诸葛乔言锋犀利:“既然是为了大汉,大王为何还要在乎天下人对你的议论?”

  “难道说,大王怕天下士民误会有篡逆之心,就要将汉室基业拱手让给曹贼吗?”

  “若真如此,大王此举,跟背叛宗室背叛了大汉的刘协,有什么区别?”

  刘备顿时沉默。

  诸葛乔继续道:“我等不畏生死追随大王,皆是因为大王立志复兴汉室。”

  “如今大王却担心身后名而迟疑不决,我认为这是对复兴汉室大志的背叛!”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大王又何必忧心?”

  “若大王想将这汉室的江山都拱手送给曹丕,请许我返回江东。”

  “我宁可助孙权平天下,也不愿向曹丕苟且偷安!”

  刘备心头震动。

  诸葛乔那句“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仿若醍醐灌顶般,让刘备多了几分清醒。

  刘备微有怒气:“我又岂会将汉室的江山让给曹丕?我又岂会不如孙权?”

  “我只是气愤,若竖子刘协能死在许都,又岂会让我进退维亟!”

  诸葛乔加重了语气:“大王,我方才就说了,先帝有二子,长子亡于董卓,次子亡于曹丕!”

  刘备愣住,很快反应过了:“伯松的意思,是诈称刘协已经死了?禅让只是曹丕掩人耳目?”

  “可曹丕想要大义,又岂会杀刘协?若是被拆穿了,我岂不是在诳骗天下士民?”

  诸葛乔冷笑:“死了的刘协,才是大汉的天子;活着的刘协,只是曹魏的臣子。”

  “天下士民不会在意一個曹魏的公侯是否健在,只会在意大汉的天子死后谁来续汉继位!”

  “趁着刘协禅让帝王的消息尚未全面散开,大王可立即传檄荆益,为刘协发丧追谥。”

  刘备沉吟片刻,道:“此事重大,不如先召孔明和孝直回成都商议?”

  诸葛乔摇头:“汉中和越嶲路途遥远,若是往返通传,延时费日。”

  “为刘协发丧追谥需要速行,否则一旦消息传开,大王就会真正的陷入两难之境!”

  “家父和法尚书若是听闻大王为刘协发丧追谥,必会星夜返回。”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大王速速决断!”

  刘备沉默。

  脑海中反复的进行利弊权衡。

  良久。

  刘备的眼神变得坚毅,下令道:“就依伯松之言,即日传檄各郡,为天子发丧!”

  诸葛乔抱拳:“这事我去办,大王先召医官用药,只有将养了身体,来日才能北伐伪帝曹丕!”

  退出汉中王府,刘备立即来寻尚书刘巴和杨仪,让二人起草文书,为天子发丧。

  刘巴和杨仪纷纷惊愕。

  “为天子发丧?曹丕杀了天子?这怎么可能!”刘巴惊疑而问。

  杨仪亦是吃惊不小:“若杀了天子,曹丕还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葛乔扫视两人,静静地道:“曹丕未杀天子,但天子却以禅让之礼,将帝王禅让给了曹丕!曹丕以魏代汉,成了新的天子!”

  刘巴惊愕而起:“天子不可能禅让!这必是曹丕效仿王莽逼迫天子禅让。”

  “曹丕虽然自称天子,但中原必定是人心不一,对大王延颈盼望。我等应该趁此机会,劝大王举兵救驾!”

  杨仪则是保持了沉默,眯了眯小眼睛,目光分别在刘巴和诸葛乔身上来回扫视。

  诸葛乔见刘巴反对,语气也多了几分冷冽:“刘尚书,天子都禅位了,还如何救驾?是去救大汉的天子,还是去救曹魏的臣子?”

  刘巴顿时语塞。

  良久,刘巴又道:“天子只是被逼禅位,并非真意!如今天子未死,我等却要为天子发丧,岂不是荒唐?”

  “荒唐?呵呵!”

  诸葛乔冷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今国门丢失,社稷被曹丕窃取,天子难道还会苟且偷安吗?”

  “不过是西川路远,消息蔽塞,我等暂时得不到天子自刎谢罪的消息罢了。”

  刘巴本就是智者,此刻也听出了诸葛乔话中的深意:“你这是要诓骗天下人!如此施为,岂不让中原心向汉室的士民寒心?”

  诸葛乔脸色冷峻:“你只在意中原的士民,那可曾想过,荆州和益州心向汉室的士民是否会寒心?”

  “大王立志北伐,麾下文武皆是想追随大王匡扶汉室的义士,如今我等正欲死战,天子却在许都当了曹魏的臣子!”

  “为天子发丧,是为了让荆益士民相信,天子是为了社稷谢罪为死,而不是为了苟安去当曹魏的臣子。”

  “荆益连年征战,军民疲敝,大王本就在休兵养民,以待天时。此时举兵北伐,必定人心溃散,谁会愿意拼死去救一个苟安的曹魏臣子?”

  “刘尚书,你是想让大王匡扶汉室的大业,中道崩阻吗?”

  诸葛乔的犀利反驳,让刘巴再次语噎。

  见刘巴沉默不语,诸葛乔看向了杨仪,眼中有寒意:“杨尚书,你也要反对吗?”

  杨仪心中一寒,心思急转:“误会!误会!子初兄也是为大王的大业而心忧,既然是大王要为天子发丧,我又岂会有不遵从的道理!”

  诸葛乔转身即走:“那就由杨尚书代劳了,半个时辰后,将讣文送我批阅。”

  待诸葛乔离开,杨仪不由暗骂一声“小人得志”,然后又堆着笑容看向刘巴:“子初兄,这讣文你比我擅长,不如由你来?”

  刘巴冷哼而走:“天子未死,我又岂会为天子发丧?你要写,就自己写!我忽感身体有恙,要去寻医。”

  杨仪见刘巴又是这副态度,拳头握得更紧:“刘子初,欺人太甚!你就显摆你的清高吧,大王为未死的天子发丧,摆明了是想称帝继位!”

  “你不愿迎合大王的,你清高!可清高又能有什么用?你真以为大王让你当尚书是器重你信任你吗?那只是大王为了招贤纳士做给士民看的!”

  “这是我的机会!”

  “如今法孝直回不了成都,军师又要北伐,诸葛乔资历又太浅,大王称帝后录尚书事的就只有你我二人有资格竞选。”

  “你若是忤逆了大王,那这录尚书事的就只有我杨仪了!”

  “想想都兴奋啊!”

  杨仪快速的拟好发丧的讣文,交于诸葛乔批阅。

  仔细看了讣文,诸葛乔心中了然,也明白了为什么杨仪性格狭隘,却能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不仅仅是杨仪有才能,更重要的是杨仪善于抓准机会,能及时站队。

  用人,不是你觉得性格不行就可以不用,而是必须要赏罚公正,否则就无法凝聚人心。

  “刘巴明显对为天子发丧的决定不满,今后必定也会阻挠大王称帝。”

  “我也是要跟着家父北伐的,到时候这成都有资历和能力助大王理政的就只有杨仪了。”

  “让杨仪守后方,这后方难以安稳。”

  “如今南中的夷人迁徙到蜀郡的近万户,南中的汉夷矛盾也不再如最初一般尖锐了。”

  “是时候将法太守调回来了。”

  诸葛乔细细斟酌。

  以法正如今的功劳,足以弥补孟达叛逃的过失。

  这在刘备身边理政的,得是处事公正且能全力支持刘备的才行。

  刘巴处事公正,但刘巴却不会全力支持刘备;杨仪会全力支持刘备,但处事却难以公正。

  以目前益州可用的,也只有法正能担此重任了。

  法正以前就是尚书令,又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为刘备着想,足以镇守后方。

  虽然,就能力而言,诸葛亮才是最适合守后方的,奈何诸葛亮能做法正的事,法正却做不了诸葛亮的事。

  法正不具备统率诸将的能力!

  诸葛乔将讣文斟酌完善后,遂令杨仪抄录数十份,分别送往荆州益州各郡。

  消息一出。

  荆益震动。

  “曹丕狗贼,竟敢效仿王莽篡位!”

  “逆贼逼迫天子禅位,又逼得天子自刎谢罪,如此恶习,人神共愤。”

  “汉室不幸,竟遇到曹丕这种丧心病狂的狗贼,我恨不能生啖其肉!”

  “曹丕篡位弑君,毁灭汉室,窃夺国家政权,胁迫忠良之士,残忍无道,天下义士皆应声讨。”

  “汉中王大义,已在成都设坛祭祀天地列祖,亲自为天子发丧。”

  诸般反应,此起彼伏。

  文人士子亦是纷纷挥笔研磨,或是作讣文,或是作辞赋,皆为曹丕篡汉之举而恼怒,刀笔吏们更是严词声讨。

  荆益二州也接连出现异象。

  或是祥瑞出现,或是天降吉兆。

  臣民亦是纷纷上书报告描述祥瑞及应验的图谶。

  又有儒士英才进献《河图》《洛书》的秘密以及孔子阐释的图谶真义。

  又有传言,昔日关羽兵围襄樊,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玉玺潜入汉水,伏于渊泉之旁,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有方士曾言,昔日刘焉在时,西南有黄气,直立数丈,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下来。

  善卜者又观测星象,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

  诸如此类,在刘备为刘协发丧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

  江岸。

  诸葛乔策马静候。

  一船自下游而来,靠岸而立,船头立着两人,正是诸葛瑾和诸葛恪。

首节 上一节 135/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