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94节

  “虽然我并不知道你们说的那清朝究竟是什么东西,可若以李唐对比,那便是祖传的玄武门继承,谁造反成功皇位就归谁。”

  “即便唐朝用这种方式得到了几位优秀皇帝,但这其实只是偶然,譬如那唐玄宗,两次宫变都是顺顺利利,最后不也引发了安史之乱?就算是因为他晚年昏聩,但你们提到过这辅导班里还有个刘彻,那也是位长寿的,人家怎么就没晚年昏聩。”

  “争斗角逐的赢家或许是当时的最强,或许能更加珍惜这天下,更加勤政,可归根究底,立嫡立长才能服众,更何况,要是朝中党羽林立,各自为政,岂不是都乱了套了!”

  “父皇这关子卖得连我都好奇了……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比藩王制更好?”

  马皇后也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着丈夫。

  不干政归不干政,但事关自己儿女的安置问题,她好奇好奇,那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如今的皇子里头,她怀胎十月辛苦生下来的也不在少数。

  朱元璋见自己终于彻底勾起了三人的好奇心,便老神在在地摸着胡须,悠然道:

  “那清朝同样跟咱们一样,皇子会封王,但区别很大。”

  “其一,咱们大明的藩王很早就封了,长大后都会前往各自的封地,拱卫皇帝。而大清的不同,他们的王爷只留在京城里建府,且封得很晚,刚开始基本就只在立功之后才给些类似郡王、镇国将军之类的封号,有的可能四五十岁了才得封亲王,还不是每个都有。”

  “其二,大明藩王世袭罔替,嫡长子可继承父亲的爵位,不削爵,而大清的王爷则是世袭递降,只有很小一部分功勋卓著的铁帽子王才能世袭罔替。”

  “咱定下藩王制的本意,是想让大明国土之内都有咱朱家人,避免内乱时京城一乱四面皆反,可实际上,一旦皇帝年少,或弱势些、笨些,就会有诸如靖难之役的事情发生。而历史上的老四登基之后也同朱允炆一样削藩了,在此之后,大明的藩王就彻彻底底成了草包废物。”

  “他们头上除了一个空落落的王爷爵位,什么都没有,纯是被养在府邸里吃喝玩乐的草包,不要说拱卫疆土,到了二百多年后,这些宗室居然发展到了三十多万人,光吃饭不做事!”

  “寻思寻思,不管是如老四这样有能为的宗室,还是后来那些只晓得填饱肚子的废物,对大明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众人尽皆沉默。

  话题中心的朱棣更是有点汗流浃背了。

  虽然父皇这会儿没有发怒,语气很平静……

  但是他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了!

第117章 传旨,诸王皆回京!

  “光吃饭不做事的宗室,竟有三十余万?”

  朱标震惊了:

  “难道后来他们的支出全由皇家供养吗!”

  朱元璋也揉了揉额头。

  “没错,确实如此。”

  “咱听完之后也十分震惊,这根本不是咱立下藩王制的本意。”

  “每一个新的朝代都会汲取上一个王朝衰败的教训,恐怕也正是因此,后世那个大清才会禁止藩王,同时也禁止世袭罔替,甚至不是每个皇子都能得到王爵。”

  “今日的考试不是问,要如何改国策吗?”

  “咱想着,干脆就先从这个藩王制下手,趁着咱这会儿还身强体壮的,免得到时候把烂摊子留给你。”

  说一千道一万,朱元璋就是想趁着自己身体还好的时候,先将能改的改了。

  正如他日后的洪武四大案的前三案一样,他一直在想方设法替儿子扫清障碍,最后的一场蓝玉案,也不过是因为朱标死了,而蓝玉又是朱允熥的亲戚,他要扶持朱允炆,就得跟当年对朱标一样,替朱允炆铺好路。

  但朱标其实不是很喜欢父亲这样一直护着自己的感觉。

  就好像……一直把他当个没长大的孩子?

  “爹,我觉得这事可以不用着急,他们年纪都还不大……”

  朱标话没说完,就被老爹抬手制止了。

  朱元璋看着他淡淡道:

  “正是因为他们年纪都还不大,所有人都还没有去封地就藩,所以才好处置。”

  “按工部给咱的计划,明年秦地那边的秦王府和城墙才会竣工,届时老二就要去就藩了。再过一两年,老三老四也都要去封地,难道你想等所有人都在封地里安家落户之后,再把他们召回应天,告诉他们从此以后就别回去了,这合适吗?”

  他这一句话直接把朱标给堵死了。

  道理,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虽然藩王制早就确定了下来,九大藩王拱卫京师的策略也定了,但只要人还没有去藩地扎根,事情就还有得商榷。

  假设朱标没有如历史上一样英年早逝,真等到他登基之后再削藩,纵然兄弟们都对他服服气气的,可毕竟是改国策,总会有困难。而朱元璋来改就不同了,他是开国之主,又有威望,但凡是他非要做什么,那别人是不可能拦得住的,并且当儿子的也只能闷不吭声受着。

  见朱标不做声了,朱元璋才满意地看向了朱棣。

  “老四,这件事从头到尾,咱和标儿都没瞒着你,你听到了,也知道此事因你而起。”

  “关于改藩王制的事情,你有意见没有?”

  朱棣哪里敢有意见。

  他现在算是知道了,为什么父皇在太医院的时候就放下了话,要让他跟徐妙云就留在应天府。

  敢情是早就已经想好了,要让所有藩王都留在京城,然后拿自己开刀啊?

  可也确实如父皇所言,按照历史,他就是那个靖难造反的藩王,而他自己登基之后也削藩了,总而言之,这藩王无论如何都是要削的,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不如早点解决。

  还免得父皇日后猜忌了。

  “儿臣没有意见,只是有一件事,妙云今年夏天在凤阳诞下了一个女孩,虽然不是儿子,但毕竟是皇家血脉。今次回京匆忙,她年纪又还小,需要乳母看顾,所以没有带上,若是可以,希望父皇能够派人将她给护送回京。”

  朱棣恭恭敬敬地拱了拱手,表情眼神都没有任何不满。

  这年头,女儿和儿子的地位自然是不一样的。

  徐妙云生下了女儿后,虽然他们夫妻俩没有嫌弃,但总归不是特别上心,平时朱棣没把这当做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更不可能照看过,都是交给乳母看管。而哪怕他们是去中都凤阳吃苦,苦了大人也不可能苦孩子,这一点优待还是有的。

  在这时候提起孩子的事情,朱棣也是想提醒一下父皇——

  好歹都是您的骨肉,就算历史上的我做了什么错事,以后也不可能了,您就不要再迁怒我了吧!

  而对于老四的上道,朱元璋很满意。

  于是他大手一挥道:

  “这是自然!”

  “传咱的旨意下去,召秦、晋、吴、楚、齐等诸王自中都回京,若有子女,一并带回!”

  “再传旨,于京中修建王府,规制按国公府邸,即日起,皇子封王、郡王者皆留京,不就藩!”

  …………

  不出半天,这道旨意便在朝臣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诸藩王是在洪武三年分封的,他们的藩地也早就定好,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活动着,打算要往富庶之地或是兵强马壮之地的藩王府中塞人,发展自己的人脉。

  可是陛下这莫名其妙的,怎么突然一下就要让所有王爷都回到京城,还要让他们一律不就藩?

  到底发生什么了?!

  朝臣之中聪明人并不少,很快就有人联想到了带着王妃匆匆回京的燕王殿下。

  这可是第一个回京的,而且一回来就面圣,连着每天中午都面圣,要说里头没有蹊跷,鬼才会信。

  问题在于,他们根本找不到燕王!

  须知,虽然年纪稍长的皇子们都已经封王,但在去中都凤阳练兵历练之前,他们都一律住在宫里,并没有自己的府邸。燕王朱棣也是一样的,回京之后他可以选择继续住在宫中的旧住处,也可以在外面住,只是他自己头天晚上选了暂住徐家。

  得到消息的朝臣们,就跟见了腥的猫一样,一窝蜂凑到了徐家门口递帖子,而且都表达了想见见王妃、要是能见见燕王殿下那就更好了这意思。

  搞得徐家也是一团乱麻。

  临近傍晚,徐家。

  餐厅内。

  朱棣从宫里出来的时候,也把徐妙云从东宫给接走了,一并回到徐家,且已经在家里窝着有一两个时辰了。

  此时此刻,徐允恭的脸色不要太难看。

  他揉着太阳穴,无奈道:

  “外头那些帖子,你们说说怎么办吧?”

  “来我徐家,指名道姓说要找燕王和燕王妃,我虽然现在可以做徐家的主,却不能越权做王爷和王妃的主,只能留中待定。要是去回绝,必要用你们的意思,可如今他们还不知道伱们已经回家了,若说出去,怕是来的人更多,其中要是再有我爹的什么老伙计老兄弟,我一个晚辈又要如何回话?”

  “而且夫人她现在还兴冲冲的,想在那些人面前摆谱,要不是我用妹妹去压,咱家会客厅怕是早就成了菜市口了!”

  奶奶的,本来外头那些人就烦,现在谢夫人还在这里乱上添乱,徐允恭恨不得一把火将那些贴子全给烧了才好!

  徐妙云脸色不是太好,显然也没料到事情的进展居然这么快。

  见状,朱棣斥责了一句:

  “她如今有身孕,你有火冲我发,冲她做什么?实在不行,我自己出去应付就是了!”

  徐允恭恨不得给他两个大嘴巴子。

  本来就是你自己引起来的事端,你自己去应付不是应该的吗,还“就是了”,就是什么,委屈你了?

  更何况,他压根也没有冲妹妹发火的意思,只是身份差距,他不能直接骂朱棣,这不只能随口埋怨两句么。

  “无妨的,大哥又不是故意,他的为难我清楚。”

  最后还是徐妙云出来打圆场,换了个话题:

  “大哥,这些帖子里头,有没有谁的比较重要?诸如六部那种,有人来过吗?”

  她这一问,倒是把徐允恭给问愣住了。

  想了好一阵子,徐允恭才一拍大腿,说:

  “似乎有……”

  “不是六部,是中书省。”

  “胡相派人也来了,他的帖子比较重要,我给单独收起来了,本来正想着要问你们如何处置呢,刚忘了,这才想起来。”

  朱棣眼睛一眯,脑子开始飞快转动。

  他其实也算得上文韬武略皆通,比不了朱标那种天选当皇帝的料子,却也比下有余。

  如果废藩王分封的事情让胡惟庸这个丞相都特意跑来递帖子,并不说明这件事很重要,只能说明胡惟庸的心思不太对劲了。

  身为丞相,如果真的对这事儿有意见,那胡惟庸应该直接去面圣,去跟父皇说道辩理,可胡惟庸没有这样,反倒是混在了一堆过来打听消息的人里面往徐家递帖子。

  不大对劲啊……

  但他也终究还是年轻,感觉到了问题,却不明白症结何在。

  正思忖间,徐妙云脸色已经转冷,果断开口:

  “殿下,大哥,这事儿不能再拖下去了,咱们得回宫一趟,把今日过来递帖子的人全部交给父皇。”

  两个大男人齐齐愣住。

  徐允恭不解其意:

  “妹啊,你这什么意思?来递帖子的人虽说都心思不纯,但大多都是爹的旧相识,要是以前不熟,他们这会儿也不敢厚着脸皮过来上门。”

  “你要是直接把帖子全给带去给陛下看,让他知道有多少人过来,等爹回京,这事情……”

  朱棣也是一样的懵逼表情。

  他跟徐允恭都没想到,徐妙云究竟为什么非要把事情闹这么大。

首节 上一节 94/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