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225节

  而张昭也不愧是被顾雍所推举之人,在经历了一阵的不适应之后,很快就上手了起来。

  这一幕看得李基满眼欣慰……

  毕竟,张昭若是不行的话,那么李基也只能是重新接手这些繁琐之事了。

  幸好张昭不仅仅是人长得着急老成,就连性格能力也是相当沉稳老成的类型,这便让李基放心了不少。

  而经过三天的整备,关羽也率领着被刘备命名为“夷军”的部众完全做好了出发准备,并且直接就在吴郡港口登上“夷洲号”。

  此去夷洲的人员不仅仅是三千夷军,还有两千山越的家属,合计为五千余人。

  且除了一应行军辎重外,还有着大量的种子、农具、衣物等等物资。

  除此之外,还有顾雍!

  对于安排自己登船之事,顾雍心中多有不解之处,问道。“子坤先生,我为何要登船?且关将军他们这是要往何处去?”

  李基笑着说道。

  “有一渔民回报在海外发现了一处疑似九州旧土,故以关将军前去确认一番罢了,而元叹不是将去会稽郡上任郡丞乎?”

  “陆路颠簸难行,再加上关将军本就要途径会稽郡,故以基特意请求关将军顺路带上元叹。”

  顾雍闻言,心中疑惑随之大解。

  且自己也确确实实收到了来自于会稽郡的任命书,将顾雍任命为会稽郡郡丞一职。

  这对于顾雍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了。

  会稽郡离家近,偶尔就算是想要回家探亲也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风土民情以及气候习俗之类的,会稽郡与吴郡也是相仿。

  所以,顾雍在得知李基是将他举荐到会稽郡担任郡丞一职之时,心中的感激可谓是无以言表。

  在如此年纪,可以以郡丞为起点,那是顾氏列位先祖都未能达到过的高度啊!

  唯一让顾雍有些奇怪的,便是在半年前吴郡与会稽郡私下尚且处于交战状态,不想会稽郡郡守居然会如此给李基面子,愿意把自己任命为郡丞。

  “那便谢过子坤先生的好意了,说起来我尚且还没有坐过海船,此次正好可以体验一番。”顾雍感激地说道。

  李基见状,不忘关心地问道。“此去会稽郡,元叹对家中可还有什么交代的吗?”

  “会稽郡与吴郡相邻,传信也不过是数日便可到,也无甚可交代的。”顾雍不以为然地忽略了李基的好意,应道。

  李基意味深长地开口道。“还是交代一两句吧,元叹可留下只言片语,基代为转交也是无妨。”

  顾雍斟酌了一下,也觉得李基所说颇为在理。

  旋即,在其余“夷军”开始陆续登船之时,顾雍匆匆地手书了一封交给李基,然后方才与前来相送的刘备、李基、张昭拜别。

  尤其是对刘备与李基,顾雍心中可谓是大为不舍又满是感激。

  而李基也似乎是被触动了似的,离别之际不忘用力地拍着顾雍的肩膀,连连交代顾雍要好生照顾自己。

  这让顾雍心中越发感动,只觉得自己过往对于李基的偏见实在是太过于狭隘了,首次亲近地直呼李基为兄长,且言及上任之后也定然会不忘兄长教导,且怀仁心效仿吴郡治政,造福当地百姓。

  “好好好,元叹勿忘此言。”

  李基拭去着眼角泛起的泪光,目送着顾雍所搭乘的“夷洲号”渐渐消失在了入海口的尽头。

  而同样也对关羽的远征心怀不舍的刘备见状,忍不住上前安慰道。

  “子坤,若是你心中当真不舍,现在派快船去将元叹追回也尚且来得及。”

  “罢了,罢了……”

  李基摇了摇头,道。

  “岂能因私废公?更何况元叹既有那等才能,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焉能因与元叹的私交而置无数百姓遗民的安居乐业而不顾?”

  顿了顿,李基幽幽地叹息了一句。

  “且让元叹去吧,那也是能让元叹完全发挥才能的地方,只是此次一别,下次想要再见到元叹就不知得是何年何月了。”

  刘备闻言,心中也是颇有感触地开口道。

  “云长何尝又不是如此?备每念及此事,心中便是隐隐作痛,近一个月来夜夜难以入眠。”

  “只是,这是云长的选择,备也只能希望云长此前立下不世之功,如此作为兄长亦是与有荣焉!”

  特意来送别关羽的张飞,此刻却是难得地沉默不言,只是远远地目送着关羽的方向。

  然而,站在刘备、李基身后不远处的张昭听着那交谈内容,只觉得是汗流浃背,越听越不对劲。

  ‘元叹,这压根就不是就任郡丞,而是要被拐卖到海外去了?直接入地狱的那种?’

第257章 吴郡存在的漏洞

  且不说张昭正为自己的好友而忧心不已,初登“夷洲号”的顾雍却是大感新奇。

  作为李基的左膀右臂,顾雍自然是知道造船工场的存在。

  只是这还是顾雍第一次踏足吴郡所打造的大型海船,站在甲板之上眺望着大海,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而作为造船工场的第三艘郡级海船,“夷洲号”实则比最初的“会稽号”做出了相当大的改良,且也更为适宜远航,且左右还有着五艘县级海船护卫着组成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一支小型船队。

  本质上,“会稽号”与“吴郡号”都是实验性的海船,甘宁通过不断在大海上航行收集总结大量的航行经验反馈给造船工场。

  造船工场再依据着一直停靠在船坞的“吴郡号”进行改良,然后才打造出了改进了大量缺点的“夷洲号”。

  而为了确保航行安全,驾御“夷洲号”的是同样已经积累了相当经验的蒋钦所率领的水军。

  只是在大海上的新奇只是持续了一阵,一阵大浪涌过,顾雍顿觉得胸腔之内也跟着翻江倒海了起来。

  假如不是一个兵士眼疾手快,顾雍险些就是一个跟头在甲板边缘直接摔到海里去。

  而出现了这种状况的“夷军”,同样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船只的山越人,几乎有三分之一出现了类似于晕船的症状。

  不过对于这种情形,蒋钦早就有所预料,提前让医学院那边配好好了可以缓解晕船的草药。

  可纵使如此,顾雍也感觉整个人似乎难受得在被上刑似的,只能希望可以早日抵达会稽郡。

  终于,历经了接近了两天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会稽郡治所山阴附近。

  等顾雍下船之时,脚步是轻飘飘的,脸色是发白的,眼眶是发红的……

  终……终于到了!

  终于结束了在海上漂泊的日子,这让顾雍感到一阵庆幸,且发誓今后无论如何都绝对不再搭乘海船。

  而顾雍的目光在四周扫视了一下,当即就发现了站在不远处等待自己的会稽郡郡守郭异。

  这让顾雍心中不由得升起激动,连忙快步朝着郭异的方向走去,双手拱了起来,开口道。

  “吾何德何能,居然让承蒙府君大人亲自相迎,吾……”

  然而,不等顾雍说完,那本就一直翻江倒海的胸膛再也经不起如此激烈的运动,当即便强行打断了自己的话语,“哗”的一声便直接吐了起来。

  这一顾雍自己难以自控的变故,让顾雍那还有几分清秀的脸庞瞬间变得通红起来。

  既失态又失礼!

  这让顾雍的心中不禁哀嚎了起来,连忙想着各种可能补救的手段。

  然而,原本郭异还有些犹豫等一会用顾雍左脚先下船,还是右脚先下船为借口,将他给贬去夷洲。

  眼下,顾雍的失态却是让郭异免去了纠结。

  郭异冷冷地开口道。“顾元叹是偌大的脾性?还是本府君丑得让你难以忍受?”

  “不,郭府君,请听吾一言。”顾雍连忙就想要开口解释。

  “不用了!”

  郭异摆了摆手,然后向身旁的侍从递了个眼色,当即那个侍从便捧着一个托盘来到顾雍的面前,上面所放着的赫然是会稽郡郡丞的印信与官服。

  “此乃是本府君与李子坤的交易条件,既已允诺你为会稽郡郡丞,本府君自是不会食言而肥。”

  “只是,会稽郡也容不下你这等高洁之人,既然你见到本府君就呕吐,那本府君也不为难你,干脆你便继续随关将军到海外去吧。”

  说罢,郭异完全不给顾雍说话的机会,径直就是拂袖离去,留下一脸茫然懵逼的顾雍在原地。

  等顾雍彻底反应过来之时,郭异已然登上了马车,在一众侍从的护卫之下直接离开,完全没有将顾雍带上的意思。

  这让顾雍脸色一阵涨红之下,一时气急攻心径直就是晕了过去。

  而看着顾雍当场气晕了过去,那郭异搭乘的马车掀起着一角帘子,露出着贾诩那带着几分同情的脸庞,似是有些不忍地说道。

  “顾元叹,这可怪不得我,这可都是李子坤的命令。”

  至于适才在顾雍面前大耍官威的郭异,此刻与贾诩同坐一辆马车却是乖巧得仿佛是一只小鹌鹑似的。

  贾诩撇了郭异一眼,道。“刚刚你做的还不错,明日赏你的饭菜会多加一块肉的。”

  “是是是,谢文和先生的赏赐。”

  郭异一脸狂喜地应道。

  而等顾雍再度醒来之时,迷迷糊糊间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身处于“夷洲号”那熟悉的船舱之中。

  “噩……噩梦乎?”

  顾雍回忆着梦中那似乎无比真实的经历,只觉得半悬着的心才彻底地放了下来。

  然而,顾雍的目光一转,骤然发现了放在船舱一角的会稽郡郡丞印信以及官府之时,只觉得刚刚睁开的双眼再度一黑,险些又再度晕厥了过去。

  好消息:当上会稽郡郡丞了;

  坏消息:被郭异流放海外了!

  ……

  等李基收到贾诩的回信,确认顾雍已经顺利地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心中对于顾雍不禁满怀同情与不忍。

  顾君此去,碧波万里,再回吴郡便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李基心中甚是悲痛之余,琢磨着该如何跟老丈人声明一下他的得意弟子被自己拐到海外种田去了。

  不过,李基也来不及为顾雍进行过多的无用哀悼,便重新将精力放到了当下的政务之中。

  随着吴郡真正开始大肆开垦新田,仅是这一次春耕登记造册的新田便多了三倍。

  只是,眼下还出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些新田倘若如实按照大汉朝廷的赋税要求百姓们缴纳大量的粮食,那么吴郡在某种意义上几乎等同于白干不说。

  一旦如此做了,那么吴郡必然会在大汉一百余个郡之中显得可堪是一枝独秀。

  且卓越的政绩或会引来天子的瞩目,再加上卢植被贬到吴会之地,刘备在朝廷之中几乎发不出半点声音,很可能会导致刘备的官职挪动。

  故以,李基思考着该如何将账目做得完美又漂亮,让吴郡新田增加之余,上交给朝廷的赋税依然可以维持在一个稳定且不起眼的状态。

  一味做假账自然是不行的,那么便只能从政策上想办法解决。

  首先可以依照着大汉律例,对开垦的新田实施免税三年,这是无可指责的,同时也是过去朝廷为了鼓励百姓自行开垦耕地而一直实行的政策。

  至于吴郡的钱粮收入问题,则是通过此前官府为流民建造房屋、分配土地以及发放工具等等所产生的借贷进行维持。

  等李基彻底完善了这一政策,然后交给了张昭,让他负责推行下去之时,张昭看着李基的眼神不禁多了几分怪异。

  “可是有何不解之处?”李基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25/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