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43节

  见过无数发生在饿极了的流民身上惨绝人寰且不可思议之事的贾诩,知道那些更多时候只是一群只会依据着本能行动的禽兽。

  如今勉力不让流民们饿死,那已然是大仁大义了。

  当真想让所有流民们吃饱,吴郡有这个能力吗?

  没有!

  简雍是过于天真且眼界有限,亦没有处于李基那个总揽全局的位置,方才会那般天真地依据着往常的做法让每一个流民都吃饱。

  ‘此一时,彼一时啊……’

  贾诩暗自感慨了一句,且感慨李基有时候的底线也有些太多了。

  若是当真是完全根据贾诩的想法,完全可以从流民之中挑选出那些相对身强力壮又或者有着技术的有价值之人,将那些人迅速在吴郡之中安顿下来。

  至于其他的,那不正好能作为粮食乎?

  如此一来,吴郡几乎不耗多少粮食,便能迅速网罗出这一批中原流民之中的菁华,非但不会影响吴郡的开发与发展,甚至还能大大地加速进度,岂不妙哉?

  且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仁义,不用使那些早晚都会死的流民还需要饱受一番饥饿的折磨,也能让一部分或许会死的流民活下去。

  只可惜,贾诩清楚这一妙计想来刘备与李基都不会接受。

  刘备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李基的话,贾诩感觉他大体只是不会在大汉范围内接受。

  而后,贾诩略作收拾了一番,在衣袍里暗藏了一块护心镜,这才在六位甲胄齐备的亲卫保护下开始在流民营内巡视各处派粥的情况。

  各种埋怨声、抗议声依然严重,但是没了那些意欲暴乱的地痞流氓,手无寸铁且饿得肌无力的流民们也只能是单纯地发出抗议罢了。

  且在贾诩暗自的引导下,诸多流民的怨气矛头直指身为粮官的李灿。

  ‘挺好,都挺好的……’

  贾诩暗自点头,这一切都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进行着。

  且发出抗议的流民,大多都是此前被简雍喂得太饱的那一批。

  后续那些还在源源不断从长江北岸送来的流民,本就饿得快奄奄一息,有一口吃都已经感恩戴德,自然不会发出任何的抗议。

  而随着流民营之中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种抗议的声音自然也会进一步稀释,最后不了了之。

  事后,只要再摘了李灿的狗头示众,顺便在李灿的家中找出大量钱粮作为证物。

  那么此事便是被史官所记录,那也是李灿墨贪粮食而不会有损刘备的贤名,贾诩更是连一点点的锅都不需要背。

  什么?

  李灿家徒四壁。

  此事贾诩还能不清楚吗?

  但李灿家里没有钱粮,吴郡府库里有的是,只要将一部分钱粮在两者之间运转一下即可。

  ‘真是件麻烦的小事。’

  贾诩暗道了一声,确认了无甚问题过后,便准备返回自己的营帐之内喝茶歇息之时。

  骤然,在流民营的入口处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刘府君?”

  “是刘府君,真的是刘府君来了!”

  “没想到堂堂刘府君居然亲至此地……”

  ……

  随着贾诩听清流民们发出的动静,整个人先是略微一怔,然后神色略微一变。

  ‘要遭!如果当真是主公亲至,那可是要出问题的!’

  贾诩当即连忙在亲卫的保护之下,急匆匆地朝着闹出动静的方向而去。

  代表着刘备的“刘”字大旗树立而起。

  等贾诩赶到之时,远远地看到简雍正在刘备的身旁说些什么,周围还有不少流民似乎也在嚷嚷着稀粥之事。

  看着这一幕,贾诩眉头微拧,也只能硬着头皮朝着亲卫们所开的道路迅速走到刘备的面前行礼。

  “主公。”

  “文和,你来了。”

  与贾诩想象之中的勃然大怒不同,刘备的神色温和如旧,且拍了拍贾诩的胳膊,道。

  “这些时日辛苦文和了,看看文和似乎都瘦……”

  说到这里之时,刘备的声音一顿,感受着手掌传来的肉感以及贾诩似乎又圆润了一圈的体态,声音不由得一顿。

  自中原大旱、大疫,致使无数流民逃难而来,吴郡文武官吏由上而下几乎都忙碌得瘦了一圈,这才让刘备下意识对着每位部下都是如此勉励。

  没想到贾诩非但没瘦,反而随着家人都接到了吴郡定居,贾诩大有一种心宽体胖的倾向,体态反倒是渐渐有所圆润。

  “总之,辛苦了,文和负责数以万计的流民分派粮食未出差错,便已是大功一件。”

  刘备温声地勉励着,这让站在刘备身旁的简雍不禁欲言又止,更是让贾诩不禁缩了缩脑袋,担忧刘备是不是在说着什么反话。

  只是,这不应该啊!

  纵使主公此前未知全貌,但在贾诩确实没有墨贪过任何粮食的前提下,以着主公的性格也绝不会因此将部下推下去砍头。

  然而,此刻在刘备周围的一部分流民依然在嚷嚷着抗议以及粮官李灿墨贪粮食之事,让贾诩还是不自觉地萌生几分危机感,生怕牵扯到自己。

  更重要的是,刘备的出现反倒是让事情陷入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若刘备不处理此事,必然有损刘备的仁德之名;若是刘备提前便将粮官李灿给砍了,贾诩再想维持这大好局面,可就当真难了。

  “主公,你怎会到此处?合该留于吴县之内坐镇大局才是。”贾诩硬着头皮地问道。

  “吴县有子坤坐镇总览四方之事,备便是留在吴县也无甚用处,尚且不如过来安抚一下民心以及亲眼确认一下流民们的状况……”

  顿了顿,刘备的声音压低了些许,道。

  “更重要的是粮食问题,备此行也有亲往徐州拜访各郡借粮之意,顺路过来看看你们以及流民们的状况。”

  粮食!

  一言蔽之,倘若是考虑全力赈灾救民的情况下,吴郡的粮食也是远远不足。

  因此,身为郡守的刘备已然打算亲往徐州借粮,以解燃眉之急。

  只是,这不禁让贾诩心中苦笑了一下。

  刘备的出现,可算是完全打乱了贾诩的计划。

  而简雍则是斜了贾诩一眼,然后朝着刘备伸手一引,道。“主公,往这边请,这边的便是距离最近的派粥点。”

  这一幕,看得贾诩不禁怀疑刘备的到来是不是简雍特意相邀的。

  这让贾诩不禁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莫名地体会到了李基此前为何不独权,但却死死地把握住话语权,为的恐怕也是不想看到这种状况的出现。

  “看看去。”

  刘备点了点头,然后便跟着简雍朝着最近的派粥点而去,贾诩也只能是无奈地跟在其后,脑海里则是思索着有没有可以暂且保下李灿的办法。

  李灿的头颅,现在就摘下来太可惜了。

  很快,刘备就走到了派粥点所在,也看到了常人难以吞咽的砂石稀粥。

  只是,令贾诩略有些讶然的是刘备并没有恼怒,而是令派粥的小卒当着诸多流民的面前给自己盛了一碗。

  随后,刘备捧着那一碗粥走到了高处,高声地开口道。

  “诸位,我乃是吴郡郡守刘备,刘玄德!”

  随着此言一出,骤然间四周都为之完全安静了下来,且即便是远处所听不清之人,亦有着士卒复诵刘备的话语。

  “诸位请恕刘玄德无能,吴郡钱粮有限,只能为诸位提供这种难以下咽的食物,但为了更多人可以活命,还请诸位原谅刘玄德的无奈之举。”

  “但!或许上天未曾怜悯于尔等,或许朝廷的赈灾之物亦迟迟未到,但吾刘玄德便是赌上一切也绝不会放弃尔等。”

  “只要刘玄德尚有这么一碗稀粥可喝,定然也让诸位也能有此物可以勉强饱腹,决计不会让任何一位愿意相信我刘玄德来到吴郡的百姓饿死!”

  “此物或难以下咽,但我刘玄德与诸位共食之,也与诸位共活之。”

  说罢,刘备迎着所有人的注视举起了手中的那一碗粥,然后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

  一些距离刘备比较近的流民,甚至能清楚地听到刘备的牙齿与砂石研磨所发出的刺耳声音。

  不到片刻之间,那一碗砂石稀粥就被刘备喝完,甚至就连碗都翻了下来向众人示意。

  随即,刘备方才神色坦然地走下高处。

  下一刻,骤然以着刘备为中心爆发出阵阵感动的哭声。

  这一幕更是看得贾诩叹为观止,甚至产生了一种‘原来还能这样’的感觉。

  真诚,才是必杀技……

第155章 欲为王乎?

  没有什么比同甘共苦,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尤其是本该高高在上的一郡郡守,这一刻却是亲到流民营之中,且与百姓一起共饮那让不少流民萌生怨气的砂石稀粥。

  那一刻给与流民们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莫说是在无数流民的眼中,便是在贾诩的眼中,刘备都似乎散发着光。

  此时此刻,贾诩看着无数注视着刘备的方向为之感动垂泪的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民心所向。

  而直至粮官李灿急匆匆地走到贾诩的身旁,贾诩方才略微有些回过神来。

  “长史大人,府君大人来了?!怎么办?怎么办?”

  听着耳边响起的慌乱声音,贾诩扭头看着似乎生怕事情败露的李灿,不禁觉得有时候人傻未必不是一种福气。

  就连脑袋什么时候要掉,什么时候又能好好地挂在脖子上都毫无所知,这何尝不是一种福气?

  “放心,吾已以书信将此事告知李郡丞,想来李郡丞也已向主公汇报,汝且尽忠职守便不会有事。”

  只是对于贾诩这唯一的一句真话,李灿反倒是多有不信,心中依然惶恐不安。

  特别是在得知刘备也喝了一碗那砂石稀粥后,李灿整个人已经抖得跟筛子似的,就连走路都有些走不利索,生怕那一瞬间就有命令下来让他的脑袋搬家。

  只不过随着刘备在流民营之中一连呆了三天,每日皆与流民一并共饮砂石稀粥,且四处巡视、安抚流民,却始终未以此事向李灿问责,李灿方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自己逃过一劫。

  而在流民营呆了三天过后,刘备方才字在夏侯博以及一众亲卫的保护下渡过长江,前往徐州借粮。

  待李基收到锦衣司所传递而回关于流民营的密信之时,李基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笑意,感慨地暗道了一句。

  “主公,也成长了许多啊……”

  随着锦衣司的铺开,且逐渐在吴郡内形成框架,整个吴郡范围内的诸事渐渐已经少有能瞒过刘备的。

  其中,作为如今重中之重的流民营,锦衣司自然也是派遣了人手潜伏在内。

  而原本仅是路过流民营前往徐州借粮的刘备,也并非是被简雍请到流民营,恐怕是刘备在收到锦衣司对于流民营的汇报后自行做出的决策。

  李基不得不承认贾诩之计深谙人性,自始至终都将流民营内的局势牢牢把控,但同样也通过锦衣司大体猜出的贾诩打算的刘备,在收拢民心上的能力无疑更为高明。

  无须遮掩,只需共患难便可使流民怨气尽消,且恐怕自此一事过后,愿为刘备赴死的流民不在少数。

首节 上一节 143/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