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85节

  蔡邕一愣,这是他从未想过的方式。

  他思索起来,诸如研究器械工具的器科、研究马匹家畜等的畜科,其实不缺乏能在专业中担任文学的官僚,毕竟汉家本身就有管马的太仆,三辅还有一批专门管理照顾国有耕牛的人员。

  将德与才的教育分开,自然没有二合一来得完美,但却是目前事急从权的最好办法了。

  想到此处,蔡邕道:“就依陛下所言。”

  近年来蔡邕更多的接触实务,结合他避居吴地那些年的经历,逐渐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

  见蔡邕从善如流,刘辩也缓了一口气,蔡邕真要犟起来,不一定好收场。

  “好,那具体人选,就交给蔡师了。”刘辩本来还想嘱托一句莫要让对经典的学习盖过对技术的学习,但想到蔡邕应不至于这般离谱,且他日后也会去鸿都门学视察,索性不再多言。

  其后刘辩又取出一个装订好的小薄本,交给了蔡邕:“此是朕命尚书台,结合西园发明曲辕犁、造竹纸术的过程总结的经验,权做为例。”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刘辩或明或暗的贡献。

  “朕将之称为,唯有实践,才能致物理。”

  ……

  颍川郡阳翟县。

  这天天还未亮枣祗便起床了,他并未去郡府,而是背上行囊,骑着自家的老马径直往出城的方向而去。

  他今日的去向昨日就已经告知了太守,来到城门处时刚好是开城门的时间。

  负责守门的门候热情地朝枣邸打招呼:“君起得这般早,又要去田里了?”

  “是啊,稻谷种下未久,这时节该发芽了。”

  枣祗目前是郡中的劝农掾史,主管农桑之事,他虽未穿官服,作为郡中百石也没有铜印,但他系在腰间的绶带却不是假的。

  可更早守在门外的百姓们见到枣祗却并不害怕,同样热情地同枣祗行礼问好,并自觉地为枣祗让出一条宽敞的通道。

  枣祗也没有光顾着赶路,顺便问起了进城的百姓们的家中田亩情况,农家中养的蚕到现在是什么状况了等等话题。

  其在百姓之中的声望,可见一斑。

  颍川郡位于雒阳之南,郡中的田亩大半改种了冬小麦,但也不乏有继续种稻者。

  这個时候水稻的秧苗移栽技术还未出现,种稻和种小麦一样,都是先开垦土地洒种子,等到发芽成苗。

  今岁谷雨,水稻种下之后,到现在,雨水比往年迟了一些,也少了一些。

  枣祗心中忧虑,担心因为现在的雨水少影响水稻的成长,又担心两三个月后等到水稻灌浆之时又阴雨连绵。

  前者还可以勉强靠引渠水灌溉解决,后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此前初春的春雨没有延迟,没有影响到冬小麦的成长。

  所以才有了他今日之行,若再不下雨,只能组织百姓在某些缺乏水渠的地方开渠引水了。

  与百姓们打完招呼后,枣祗面上的笑容难掩心中的忧虑。

  根据他的观察,近年来河中的水位比之早年一降再降,更别提与一两百年相比了,这也导致了颍川数百年前修的水渠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合时宜的问题。

第326章 新的门学

  可枣祗虽发现了问题,认为颍川需要重修水渠,但他并非名门出身,也没有修渠的履历,想要推动此事,终究人微言轻。

  不过枣祗很快就将自己的情绪收了回来,他今日首先要做的事还是看一看稻田里的苗情况如何。

  出了阳翟县城之后,枣祗一路向南,越往南,种稻的田亩越多。

  数日后,枣祗沿着乡间道路,一路来到了许昌县。

  路上的情况不容乐观,若是再不下雨,就算临时开通些额外的沟渠,今年的稻米亩产势必要减少了。

  颍川人口众多,在他看来,从许昌到南面的临颍县,完全可以开垦数条水渠从颍水引水灌溉,所得亩产应能胜于当今。

  只是此项耗费民力就更多了,也非一年半载之功。

  心中怀有此念,枣祗一路来到了许昌县城,打算通知许昌县令组织百姓想办法多引些水浇灌种植水稻的田亩。

  然而他刚来到城门口,对着守门的门候出示了记录自己身份的传,却见门候兴奋起来,高兴地道:“枣君,终于等到你了!”

  枣祗一脸的茫然,他因为在农桑上对百姓的帮助而受百姓拥戴不假,但他什么时候能让许昌的小吏这么兴奋了?

  门候马上就为他解惑了:“枣君,雒阳有公车来,征辟枣君入雒阳为官呢!”

  门候的声音没有掩饰,周边守门的兵卒和路过的百姓听到这边的话,纷纷投来艳羡的眼神。

  “府君知道后,就派人来知会各县,让枣君接到消息后即刻回阳翟。”门候说着,留意到枣祗身上的风尘仆仆和被枣祗牵着的老马,又道,“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枣君不妨在城中驿站休息一晚,养精蓄锐。”

  傍晚,未等枣祗前往县寺,许昌县令亲来驿站拜访,对于枣祗的要求,忙不迭的答应了。

  虽然以前枣祗作为郡中百石吏,来到颍川各县本就会得到优待,但像今日这般,还是第一次。

  可枣祗心中纠结,公车征辟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他此行的使命还未完成,还未抵达南边的舞阳县和郾县。

  当夜,枣祗没有安眠。

  次日,枣祗出了房屋,东边的火红的太阳升起未久,天边浮现出了一大片红霞。

  面对着美轮美奂的朝霞,一抹笑容浮现在了枣祗的脸上。

  这抹朝霞意味着终于要下雨了。

  这样,他也能放心回阳翟去了。

  ……

  “鸿都文学?”枣祗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太守李旻解释说:“你莫要想差了,鸿都门学今时不同往日,而今归于太常蔡公接管,蔡公的名声谁人不知?”

  又小声透露道:“我遣人从使者处打听到,你的名字已经上达天听,能当上鸿都文学,你在农桑之道上的建树至关重要。”

  枣祗闻言拜谢道:“多谢府君看顾。”

  他谢得诚心诚意,李旻素有德行,而且别的不说,他这个劝农掾史就是受李旻征辟而来的。

  李旻笑着说:“君之才能我是知晓的,此去雒阳,若能得太常另眼相看,必然前途似锦。我知君素有抱负,今日的机会,绝不可辜负!”

  而今枣祗受公车,他也与有荣焉。

  阳翟县距离雒阳不算远,枣祗孤身应征,准备在雒阳安定下来后再来接妻儿入京居住。

  鸿都门学虽然在设立之初就很受宪帝的喜爱,但雒阳城内寸土寸金,鸿都门学和太学一样,都被设置在了城外。

  当初为了避免一些冲动的太学生选择仗着人数优势以理服人,太学在东南,鸿都门学则被设在了城西,距离西园不算太远。

  枣祗在抵达雒阳之后,很快通过了蔡邕的考核,成为了负责农科的鸿都文学。

  门学设在城外有一桩好处,城内的房屋租金极贵,但城外的里坊就不同了,虽然比之阳翟县还是要贵上许多,但已经是枣祗能负担得起的了。

  一切看着都很顺利,尤其是太常蔡邕,言谈间对他很是满意,直言鸿都门学新开的几科中,只有他这个农科和数科的文学最得他看重,还托付他留意门学祭酒乐松,防止后者行不法之事……

  按理说,这本该是前途似锦的路子。

  可是……

  西园之中,枣祗手持着一把耒耜立在田亩之间,望着眼前的诸生们,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着重教哪些东西。

  但现在不是迟疑的时候,枣祗指着面前的三脚耧车介绍道:“此耧车出自孝武皇帝时的搜粟都尉赵过赵公,用以播种稻麦之种。耧车集开沟、播种、覆土于一身,使用时一人牵引耕牛,一人把扶耧车,一天便可播种一顷地。”

  “诸位早就见过耧车,可有人觉得耧车不过如此者?”枣祗环视着他的学生们,见无人应答,伸手指向耧车的三个脚:“此三脚看似简单,但一则不至于使稻麦疏密不均,二则其垦出的小沟在麦田则易于排涝,在稻田则易于保水……”

  枣祗说的起劲,并准备在寻好的一小块地中为学生们展示一下用法,全然没留意到场间不知不觉间多了些奇怪的人。

  倒也不是全然不知,西园本就是安稳之处,枣祗过去讲课之时也有人来围观,只要不影响他授讲学,枣祗来者不拒,完全没有藏一手的想法。

  但刘辩望着枣祗直接将稻种放进耧车播进潮湿的土地里,明亮的眼睛里藏着大大的疑惑,小麦这样种他是知道的,但水稻不是应该先单独育苗后分开插秧吗?

  不过他马上反应过来,不管是因为技术发展的限制还是肥料的限制,既然现在还没有他印象中的办法,总归该试一试,不然鸿都门学不是白改了嘛。

  同时,刘辩也意识到,他一直以来都没离开过雒阳的一亩三分地,雒阳多种小麦,他便因此而不知对水稻的种植方式。汉家这么大的地方,他对于外界的了解大都来自于奏书公文,还是匮乏了些。

  另一边,演示结束后的枣祗总结道:“在场诸君若有哪一位能如赵公一般,造出一个如同耧车这般的农具,必能青史留名!”

第327章 相见欢

  枣祗交待完这些,便让出了场地,要他的学生们轮流体验一下使用耧车的感觉。

  他自己则回到了田垄上,看着诸生或跃跃欲试,或犹豫徘徊,但终究所有学生都下了地。

  不过枣祗还是暗暗记下了那些犹豫之人的名字。

  不下地如何研究农桑?

  思索间,枣祗觉察到有人来到自己身边,回头望去,正见来人在同他搭话:“敢问可是鸿都门学农科文学枣君?”

  枣祗见来人相貌堂堂,颇具阳刚之气,不似宦官,答道:“正是在下,敢知阁下是?”

  “在下赵云,我家郎君请君相见,不知枣君可有闲暇?”

  枣祗到底在京中根基浅薄,也没什么消息渠道,听到赵云的名字,竟不知道赵云是谁。

  他虽不是趋炎附势之人,却也深知这西园绝不是寻常人能随便进来的,少不得是个贵戚子弟。

  人家过来延请,虽然正主没亲自来,却也称不上有多失礼,枣祗遂问道:“我的学生还在此处,不知阁下家中的郎君在何处?”

  “不远,就在那边的水车处。”赵云遥指给枣祗看,只是在转身的空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露出了腰间的三采黑绶。

  枣祗虽不知道赵云是谁,但绶带还是能认出来的,心中凛然,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赵云指完后,看向枣祗,将枣祗的情绪变化收入眼中,强调道:“并不会耽误枣君多少时间。”

  枣祗知道容不得自己拒绝了,干脆道:“我先去同诸生说一下,君先请……”

  西园中的水车枣祗是知道的,别处的水车大多以人力或是畜力驱动,西园却有一架水车乃是借着水流之力将水从低处引至高处。枣祗听说这架水车是由中常侍毕岚组织建造的,也因此,结合竹纸等,枣祗对毕岚的印象很好。

  他和赵云抵达时,见到赵云口中的郎君果然在那一架自动的水车旁。

  但在场的不止一人,除了枣祗知晓的负责主管西园的中常侍毕岚外,还有数个高矮不一的少年郎。

  赵云过去时没说话,枣祗亦然。

  枣祗起初只当是贵戚子弟,但他注意到毕岚侍立在一旁,态度毕恭毕敬——毕岚当初对待太常蔡邕都没像今日这般恭敬。

  他不傻,终于意识到了赵云口中郎君的身份。

  靠近时,枣祗听到少年郎之间的谈话——

  “还是要再简化一些……目前的水车还是难以推广。”

  “使用水力比起人力畜力好处有很多,但水力常不可控,必要时候,还是得保留一些用人力的装置。”

  “今年春雨虽未迟,但夏雨却迟了些时日,谁知道下一场天灾什么时候到来……得早做准备,水车比曲辕犁还有复杂贵重,得想办法尽可能地把水车推广出去。”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枣祗听到了一两个他未闻过的词语,但望文生义,结合水车,倒也不难理解。

  少年郎们没让他听多久,很快他就被赵云介绍了出去。

  少年郎们一同作揖行礼,枣祗拱手回礼,这么平常的画面让枣祗一度怀疑起了自己的猜测。

首节 上一节 185/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